中华护理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중화호리잡지
- 主管单位: 护理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5.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769
- 国内刊号: 11-223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上海地区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上海市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工作体验和需求.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访谈上海市8名糖尿病专科护士,并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工作体验提炼为3大主题:面临的难题、责任与使命感、成长和收获.刚开始面对全新的工作内容时她们面临诸多困难,但是随之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她们克服难题,并且在此过程中体验了自身的成长,收获颇多.结论 管理者应尽快建立完善的专科护理行业规范,在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工作及发展过程中提供必要支持.
-
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首次提出生活质量的概念[1],此后,各国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包括医学、社会心理学、生态学、组织和管理科学等,开始关注和研究生活质量问题.生活质量是主观与客观的综合体,生活质量的测评工具涵盖多个维度,而且选择测评工具时,应充分考虑该工具是否具有针对性、信效度、简易性和实用性等[2].
-
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失禁是社区和各种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增加患者发生压疮、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且会延长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1-3].为了与压疮相区别,2005年欧洲压疮顾问小组(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EPUAP)发表了区别压疮和潮湿性皮肤损伤的声明[4].2007年,Gery等[5]提出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的概念.随后EPUAP制作了压疮分级教育工具(Pressure Ulcer Classification,PUCLAS),以帮助临床工作人员区分IAD和压疮[6].
-
分散注意力缓解患儿操作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疼痛是一种复杂、表现多样的主观体验,包括了生理、心理、感觉、情绪、认知及行为等各方面[1].侵入性操作所致的疼痛作为患儿反复经历的疼痛刺激,会对其造成一系列近期及远期的不良影响,如生理反应、激素和代谢水平的变化、食欲减退、认知行为的改变等[2].
-
8例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后颈椎动态稳定器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8例经颈前路椎间盘摘除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术前完善各项影像学检查,做好仰卧位训练、呼吸功能锻炼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做好呼吸道管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早期进行功能康复指导,注意保障患者安全.本组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分平均分由术前12.1分上升至15.8分.
-
3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的康复护理
总结了37例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认为围手期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等长等张收缩训练可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保持颈椎的稳定性,恢复及增进颈椎的活动范围.本组患者术后不用佩戴颈托即可早期训练,平均随访14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本组改善率均为优良,颈椎僵硬感较传统融合手术轻.
-
运动疗法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12月入院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92例.采用数字抽取法将患者分为高强度组、低强度组、对照组.运动方法包括直腿抬高运动、四点支撑背伸运动、飞燕式运动.高强度组每天训练90min,分3次完成,每次完成3组运动.低强度组每天训练30min,分2次完成,每次完成3组运动.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不控制运动时间.于入院时、出院时、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评估患者疼痛、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和腰背伸高度.结果 3组患者与自身基线情况相比,功能恢复均有改善,高强度组优于其他两组,低强度组优于对照组,3组在不同时间段内各评价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12个月,高强度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低强度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 运动疗法能有效促进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功能恢复,减轻腰腿疼痛,提高疗效;运动强度和运动的坚持程度与术后疗效有关.
-
数字化手术室安全门控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目的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手术室进出人员的流程控制中.方法 通过使用无线设备(地控和通道门)识别植入在洗手表和手术鞋的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信号,将自动门禁、可控衣柜、信息提示屏、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网络和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开发了数字化手术室安全门控管理系统并应用于手术室.结果 应用该系统,有效控制了人员流动,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同时优化了医务人员进出手术室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控制成本,增进人际和谐.结论 数字化手术室安全门控管理系统的应用,是推行清洁、便捷、安全、智能化、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有效措施.
-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血液恶性肿瘤患者62例,其中PICC组31例,VAP组31例,两组分别统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VAP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7.1%,PICC组为93.5%(P>0.05);VAP组留置时间1年以上的患者为30例,PICC组为2例(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VAP组为6.4%,PICC组为29.0% (P<0.05).结论 VAP是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理想通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尿激酶溶栓和肝素钠抗凝治疗,同时在治疗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98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中,对11例18例次出现人造血管内瘘闭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14例次溶栓成功、内瘘恢复血流,4例次溶栓无效后经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恢复内瘘功能,其中除2例次出现穿刺点出血外,其他未见并发症.结论 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人造血管内瘘溶栓成功率的关键.
-
ICU机械通气患者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对照组在有可视分泌物时才吸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VAP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发生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可以提高吸引效果,减少VAP的发生率.
-
应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改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态度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对改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态度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期间首次遵医嘱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37例,采用“我对胰岛素的看法”量表评估患者对胰岛素使用存在的障碍,使用胰岛素访谈工具进行健康教育访谈,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看法及接受程度.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看法的总体得分及各个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胰岛素治疗的接受程度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访谈工具可改变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看法,提高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
手术室应用医用瓶装气体的风险评估及对策
总结了手术室瓶装气体使用中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评估气瓶使用中的风险因素,建立标准的操作流程,对手术室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交接核查、定点储存、安全搬运、用前核对、规范使用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保障了患者、医务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
-
15例铬化物热液烧伤患者的护理
总结15例铬化物热液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大量10~15℃冷水冲洗创面;烧伤早期迅速大量补液、输入利尿药,加快铬离子的排出,使用表面解毒药冲洗创面及静脉滴注解毒药和维生素C,促进患者体内Cr+6排除,加强抗感染、保护各脏器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严密观察肝、肾功能变化;伤后48h内反复用硫代硫酸钠、维生素C盐水纱布交替湿敷创面,48h后每日换药;深度创面早期行手术治疗,预防创面感染、褥疮、坠积性肺炎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重视出院康复功能指导.本组平均住院30d,创面基本愈合出院,随访效果满意.
-
剑脐联合联体婴分离术后行大动脉转位术患儿的护理
报告1例剑脐联合联体婴合并先天性大动脉转位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集中在分离术后、Switch术前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腹胀及创面的护理,卧位的纠正;Switch术后心功能、肾功能监测,呼吸系统的管理,营养支持等.患儿术后48d恢复良好出院.
-
临床服务活动对护生沟通能力和专业认同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服务活动对护生沟通能力和专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 应用便利取样方法,选取在校本科三年级护生240名作为研究对象,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名.两组均在学校上文化课,试验组还参加每周1d的临床服务活动.观察5个月后,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和护生专业认同测试量表进行测试.结果 参加服务活动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沟通能力和专业认同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对照组的沟通能力和专业认同感与试验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在这两方面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且比本组试验前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生参加临床服务活动有助于提高其沟通能力和专业认同感.
-
留置鼻胆管对患者生理舒适度的影响和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留置鼻胆管对患者生理舒适度的影响和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对消化胆胰内科60例留置鼻胆管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留置鼻胆管期间的不适反应及程度.结果 留置鼻胆管期间的不适反应包括:鼻腔刺激,恶心呕吐,咽喉部不适,口干舌燥,腹部不适,颈部活动受限,睡眠障碍.禁食期间轻度不适51.7%,中度不适26.7%,重度不适10.0%;进食期间轻度不适40.0%,中度不适18.3%,重度不适3.3%,进食前后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心呕吐和口干舌燥两项舒适度在禁食和进食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方式和引流效果是引起恶心呕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留置鼻胆管期间存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及不同时间的不适反应,护理人员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对鼻胆管的耐受性,减轻不愉快感受,有利于改善留置鼻胆管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自行拔管率.
-
肝移植术后早期胃管夹闭时间对他克莫司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及比较不同胃管夹闭时间对肝移植术后早期他克莫司(FK506)药代动力学和药效的影响.方法 将15例首次行同种异体肝移植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5例,术后早期经胃管推注FK506 0.1mg/(kg·d)后夹闭胃管,夹闭时间分别为1、2、3h,采集给药前及给药后0.5、1.0、1.5、2.0、3.0、4.0、6.0、9.0、12.0h血液,检测FK506浓度,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FK506达峰时间、峰浓度、谷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等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拔胃管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注入FK506溶液并夹闭胃管一定时间后,FK506浓度先迅速上升,至峰值后逐渐下降,3组之间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浓度以胃管夹闭2h组高,明显高于夹闭1、3h组(均P<0.05);与胃管夹闭1h组相比,胃管夹闭2、3h组的谷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亦明显增高.3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拔胃管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胃内注入FK506溶液后夹闭胃管2h,既可保证足够的免疫抑制作用,又方便护理.
-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下称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放疗中心10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以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放疗2病区为观察组,按照临床心理护理程序给予心理护理;放疗1病区为对照组,按放疗护理常规提供心理护理.分别对两组在放疗前1周、放疗结束2个月以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测试.结果 放疗前1周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2个月,观察组功能量表领域得分和整体健康状况得分均较对照组提高,症状领域和单项测量量表中,疲倦、失眠和食欲丧失3个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可有效改善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
肝素稀释液维持新生儿PICC导管通畅作用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使用肝素稀释液维持新生儿PICC导管通畅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Medline(1966年1月至2011年6月),EMbase(1989年1月至2011年6月),CINAHL(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1982年1月至2011年6月),CBMdisc(1978年1月至2011年6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994年1月至2011年6月),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2期)等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中、英文公开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质量评价、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使用RevMan 5.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共纳入6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伴随肠外营养液的输注,或单独持续滴注肝素稀释液,对预防新生儿输注过程中PICC的堵管有显著效果,在肠外营养液中添加肝素稀释液持续滴注对于预防新生儿应用PICC输注过程中的堵管具有显著效果,对于预防因血栓和堵管而发生的拔管有显著效果.结论 新生儿通过PICC导管输注肠外营养液时,适当使用肝素稀释液对于减少堵管、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有一定效果.
-
27例新生儿肠造口术后的护理
总结27例新生儿肠造口术后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认为对肠造口术后的新生儿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合理的营养支持、细致的造口护理与全面的出院健康指导是提高择期造口还纳术成功的关键.
-
妊娠合并主动脉右冠窦瘤破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1例妊娠合并主动脉右冠窦瘤破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主要护理干预为联合多学科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心功能综合支持及监护,术中两种专科手术的护理衔接、配合,术后从病情观察、血流动力学监护、预防感染、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本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产下1名健康女婴,母婴顺利康复出院.
-
耳穴贴压应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耳穴磁珠贴压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57例DU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29例,行常规西医治疗护理及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对照组28例,行常规西医治疗护理.收集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胃泌素(Gas)、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电子胃镜及消化性溃疡疾病量表(PUDQ)积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清Gas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胃镜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UDQ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溃疡疾病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P<0.01),而社会功能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磁珠贴压可提高DU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17例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护理重点包括:严格按医嘱溶栓,严密观察局部症状与体征、继发性出血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定期监测出凝血功能和血管超声影像,同时做好血栓肢体的护理,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本组患者均成功保留导管至治疗结束拔管,留管时间为67~189d,无一例血栓再发或加重.
-
医护技耦合性给药差错的风险管理
对给药过程中医护技耦合性差错进行风险管理,具体措施为相对固定医嘱班护士,改进药物查对流程,开展“一周十查”管理方法,针对给药环节建立激励机制,在医嘱开具和处理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加强医嘱系统的识别功能,增加医护技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组织培训与考核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研究进展
在急诊科及ICU的日常工作中,患者的转运过程是非常常见的,主要包括院间转运和院内转运.在院间转运过程中,基本配备了专业的医师、护士、治疗设备及急救药品.相比而言,院内转运无论是设备还是人员安排都明显不足.因此,"相对安全"的院内转运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性[1].院内转运是指患者因各种需要,在院内各个科室之间进行的必要转运过程.
-
伤口护理风险预案的制订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伤口护理风险预案在伤口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回顾性分析,找出伤口护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制订相应的伤口护理风险预案,设定风险管理八步骤方法,培训护士掌握并应用.评价风险预案管理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等级.结果 风险预案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37%,低于实施前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率为(98.62±0.63)%,高于实施前的(95.6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等级的严重度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 伤口护理风险预案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严重度,可提高患者满意率,是伤口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
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明确团队中各小组的管理职责、工作内容、主要任务,训练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结果 提高了护士的风险管理能力,规范了风险管理专业行为,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成就感.结论 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立,形成了群体风险防范意识,实现了人人参与风险管理,规范了风险管理专业行为,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风险的认识,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新护士护理安全系统化培训措施与成效
目的 探索减少新护士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培训方法.方法 设计了新护士“知、闻、行、思、说”等“五会”系统化培训方法.知:新护士通过自我书本学习,系统学习护理安全理论知识,提高安全认知水平;闻:通过听取护士长课堂讲授,了解护理安全现状、差错事故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行:进入临床,将安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成良好的护理安全行为;思:通过思索,撰写安全承诺书,对护理安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说:通过演说,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结果 95%新护士对患者安全的概念、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理差错事故的类型、原因、防范措施等有了明确的认知,新护士“患者身份核对流程”执行率100%,护理安全理论考试合格率99%,护理差错数量与严重程度明显下降,护理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显著增强.结论 新护士护理安全系统化培训措施是减少新护士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根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减少各种留置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将2011年1~6月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41起,运用根因分析方法进行近端原因、根本原因分析,制订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改进导管的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和医护间合作.2011年7~12月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结果显示,非计划性拔管由2011年1~6月的17.75%下降为2011年7~12月的7.36%,有效地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