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膀胱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
患者,女,39岁.2014年06月24日因间断肉眼血尿入院.3个月前因肉眼血尿于外院行膀胱肿物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可能,淋巴瘤不除外.术后未予治疗,偶感尿频、尿急,无腰痛、发热、盗汗等症状.本次入院前再次出现间断肉眼血尿.查体:腹平坦,耻骨上区无压痛,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异常,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盆腔CT检查: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占位不除外.全麻下行膀胱肿物诊断性电切术.术中见膀胱三角区、底壁、膀胱颈口多发苔藓样、鱼肉样肿物,膀胱三角区广泛渗血,双侧输尿管口不可视,沿膀胱肿物边缘电切,深达肌层,切取组织送病理.
关键词: -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一例报告
患者,女,39岁.因痛经8年,进行性加重于2014年11月21日入院,腹部B超检查示子宫腺肌瘤可能,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左肾占位,大小约3.3 cm ×2.7 cm.遂转入泌尿外科诊治.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CT平扫+增强检查:左肾上极实质内类圆形等密度影,边界尚清,大小约3.2cm×2.4cm×2.5 cm,增强后见有明显不均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实质,倾向恶性肿瘤;左肾盏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影,考虑肾结石;右肾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肾盂、肾盏未见明显扩张;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左肾癌.全麻下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肾上极实质内,未侵犯Gerota筋膜,肾旁、腹主动脉淋巴结无肿大.
关键词: -
肾上腺区腹膜后血管瘤一例报告
腹膜后血管瘤临床少见,肾上腺旁血管瘤更罕见,术前误诊率较高,极易诊断为肾上腺肿瘤、副神经节瘤.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于2015年6月收治1例肾上腺区占位患者,经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血管瘤,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0岁.因查体发现左肾上腺肿物1个月于2015年6月23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健康查体行CT检查发现左肾上腺肿物,无肉眼血尿,无尿急、尿频、尿痛,血压正常.
关键词: -
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58岁.2015年3月26日因腰痛6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间歇性发作,不伴尿频、尿急、尿不尽,夜尿正常,无血尿、脓尿,无排尿困难,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尿常规正常.血电解质检查正常.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次均未见肿瘤细胞.微量测定检查:β2-微球蛋白2714μg/L.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肾窦低回声结构;左肾上盏轻度扩张;左肾囊肿;前列腺增生伴钙化.泌尿系超声造影检查:左肾窦低回声结构超声造影低增强.核素肾动态显像:双肾血流灌注及肾小球滤过率大致正常;左肾实质显像剂聚集缓慢,未见排泄;右肾实质显像剂聚集及排泄延缓;左侧肾盂可见显像剂滞留影.
关键词: -
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皮质腺瘤并存一例报告
患者,女,49岁.因头晕、心悸、乏力3年于2013年3月23日入院.3年前开始反复出现月经前期劳累后阵发性头晕、心悸、视物模糊,持续10 min,伴恶心,无呕吐,发作后乏力明显,一直未就诊.10个月前再次发作并晕厥,当地医院测血压220/120 mmHg(1 mmHg =0.133 kPa),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性改变,经超声心动图和CT冠脉造影等检查排除心肌梗死.此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上述症状仍每月发作1~2次,伴行走时落空感.7d前CT检查发现左肾上腺4cm×3 cm×2cm类圆形肿瘤,考虑为嗜铬细胞瘤.查体:BP 140/90 mmHg,心率88次/min.中等体型,无向心性肥胖.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体征,四肢肌力正常,无病理反射.
关键词: -
腹腔镜下回盲肠代输尿管扩大膀胱术治疗结核性膀胱挛缩对侧肾积水一例报告
患者,男,35岁.10年前出现尿急、尿频、尿痛、血尿、脓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尿路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反复出现.3年前,在外院诊断为"泌尿系结核""尿毒症".行右肾造瘘及抗结核治疗1年.6个月前在本院就诊,确诊为:左肾结核(自截肾)、右肾积水(已造瘘)、右输尿管下段闭锁、结核性膀胱挛缩(容量20 ml,图1)、后尿道闭锁.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于2014年4月2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直肌腹膜外左肾切除术及尿道内切开术.术后恢复顺利,继续抗结核及定期尿道扩张.于2014年8月22日二次入院.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尿培养阴性,24 h尿找结核菌阴性.肝功能正常.肾功能:尿酸429.06μnol/L、尿素氮7.11 mmol/L、肌酐152.74 μmol/L.全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示回盲肠无异常.
关键词: -
单中心78例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和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3例,女25例.年龄25~ 85岁,中位年龄54岁.舒尼替尼治疗方案:52例采用50.0 mg/d,4/2方案(连续口服4周,休息2周);26例采用口服50.0 mg/d,2/1方案(连续口服2周,休息1周),治疗期间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调整用药方案或剂量.根据RECIST 1.1版和CTCAE3.0版分别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与PFS和OS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78例中,19例由4/2方案改为2/1方案,49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减量.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hand foot syndrome,HFS)63例(80.8%)、腹泻59例(75.6%)、乏力59例(75.6%)和血小板下降56例(71.8%).常见的Ⅲ~Ⅳ级不良反应为HFS 9例(11.5%)、血小板下降6例(7.7%)和高血压5例(6.4%).佳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8例(10.3%),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59例(75.6%),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 11例(14.1%).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为10.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5.9%.患者中位PFS为11.0个月,中位OS为21.8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转移器官数≥2个和高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评分;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转移器官数≥2个.结论 舒尼替尼用于治疗晚期肾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多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耐受良好,Ⅲ~Ⅳ级不良反应少见.多发器官转移和较差的体能状态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临床分期T1b期肾细胞癌的病理学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分期为T1b期肾细胞癌的病理学特点,为保留肾单位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10例临床分期T1b期肾细胞癌患者,男505例,女205例.年龄26 ~ 88岁,平均58岁.肿瘤位于左侧377例,右侧383例.372例有肿瘤位置记录,其中位于肾上部137例、中部96例、下部139例.710例中以血尿为首发症状者103例,腰部不适为首发症状者62例,血尿伴腰痛为首发症状者3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由体检发现者511例.肿瘤直径4.0~7.0 cm,平均5.4 cm.对710例手术标本行病理检查,分析肿瘤的病理特点、Fuhrman分级、组织类型,以及肿瘤转移、侵犯肾周脂肪及合并静脉瘤栓等情况.结果 本组710例的病理类型:透明细胞型538例(75.8%),乳头状细胞型36例(5.1%),嫌色细胞型33例(4.6%),未分类细胞型8例(1.1%)及混合细胞型95例(13.4%).肿瘤组织伴出血362例(51.0%)、坏死214例(30.1%)、囊性变251例(35.4%)及纤维化55例(7.8%).侵犯肾周脂肪29例(4.1%),伴静脉瘤栓22例(3.1%).Fuhrman分级:Ⅰ级144例(20.3%),Ⅱ级513例(72.3%),Ⅲ级43例(6.1%),Ⅳ级10例(1.4%).Fuhrman低级别(Ⅰ/Ⅱ级)657例中发生肾周脂肪侵犯17例,Fuhrman高级别(Ⅲ/Ⅳ级)53例中发生肾周脂肪侵犯10例,侵犯肾周脂肪与Fuhrman高级别有关(P<0.05).结论 临床T1b期肾细胞癌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大部分属于高分化、恶性程度较低、生物学行为良好的肿瘤,但极少数具有侵袭性生长特点.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时应常规切除肾周脂肪并送检.合并静脉瘤栓时建议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联合静脉瘤栓取出术.
-
前列腺初次穿刺活检阳性的预测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指标在预测前列腺初次穿刺活检阳性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58例前列腺初次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以中位值(四分位间距)表示,年龄69(64,75)岁,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44.8(30.9,65.8) ml,tPSA15.1(9.0,30.8) μg/L,fPSA/tPSA为0.14(0.10,0.2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0.33(0.18,0.80).直肠指检阳性324例(49%),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检查发现异常387例(59%),超声造影检查异常表现385例(59%).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tPSA、fPSA/tPSA、PV、PSAD、直肠指检、TRUS和超声造影检查表现等指标对前列腺初次穿刺活检阳性的预测价值,绘制各项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Fisher二分类法逐步判别分析临床指标对穿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患者初次穿刺阳性率为48% (314/6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PSA、fPSA/tPSA、PV、PSAD、直肠指检阳性、TRUS异常发现和超声造影异常表现都与前列腺初次穿刺活检阳性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67、0.758、0.270、0.335、0.837、0.809、0.720、0.802.超声造影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TRUS的ROC曲线下面积(P<0.05),PSAD的预测准确性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PSA、fPSA/tPSA、PV、直肠指检阳性和超声造影异常表现具有独立预测价值(P<0.05).对以上指标共同预测的结果进行Fisher判别分析,准确率为87.8%.结论 年龄、tPSA、fPSA/tPSA、PV、直肠指检阳性和超声造影异常表现是预测前列腺初次穿刺活检阳性的独立因素,综合这些指标能显著提高预测前列腺初次穿刺活检结果的准确率.
-
成人前列腺肉瘤的手术方式探讨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前列腺肉瘤的外科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4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2~82岁,平均44岁.所有患者均因为排尿困难就诊,1例伴尿潴留,4例伴排便困难.12例行血清PSA检查,PSA值0.003 ~11.300μg/L,平均1.300 μg/L,其中3例>4 μg/L.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和CT扫描检查,9例行MRI检查.肿瘤直径5.0~13.5 cm,平均8.3 cm.11例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肉瘤,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获得病理诊断.平滑肌肉瘤6例,横纹肌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肉瘤2例,恶性叶状囊肉瘤2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组织肉瘤1例,癌肉瘤1例.14例中,6例行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中转开放式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回肠输尿管延长术,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姑息),2例仅手术探查,2例行全盆腔器官切除+乙状结肠造口粪尿双改道术.结果 14例术后随访5 ~37个月,11例于确诊或治疗后存活5~35个月,平均11个月,死亡患者均为盆腔肿瘤进展或复发所致,远处脏器转移以肺、肝和骨常见,其中7例终末期实行肾造瘘,3例同时行结肠造瘘;2例行全盆腔器官切除+乙状结肠造口粪尿双改道术者存活,分别随访21个月和37个月,无肿瘤复发;1例术后8个月后失访.结论 前列腺肉瘤罕见,好发于青壮年,预后较差,早期发现、彻底手术仍然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
-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囊性疾病的安全性及疗效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囊性疾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2例肾囊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24例.年龄31 ~64岁,平均49岁.21例为体检发现,无自觉症状,余31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痛.单侧肾囊肿29例,双侧肾囊肿3例,单侧肾盂旁囊肿15例,双侧肾盂旁囊肿2例,双侧多囊肾3例.囊肿直径(5.2±1.2)cm.7例肾盂旁囊肿伴同侧肾积水.52例均全麻下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囊肿内切开引流术.术中用200μm钬激光光纤于集合系统凸起的囊壁开窗引流,开窗直径1.5~2.0 cm,使囊肿与集合系统充分相通,并留置双J管引流.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2.5±4.3) min,术中无出血.术后住院天数(3.4±0.6)d.术后Clavien Ⅰ级并发症3例,均为体温<38.5℃的发热,未经特殊处理体温降至正常;ClavienⅡ级并发症1例,为肾绞痛,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24个月,31例有腰痛症状者症状均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示42例囊肿消失,7例囊肿较术前明显减小,3例多囊肾患者的囊肿明显缩小,囊肿的数量亦明显减少;7例伴肾积水者肾积水消失.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治疗经过筛选的肾囊性疾病患者相对安全、有效、可行.
-
原发性膀胱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黏液腺癌的发病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例原发性膀胱黏液腺癌患者的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41~ 78岁,平均58岁.首次就诊原因为血尿13例,下腹痛1例,尿路刺激征1例.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盆腔CT检查:膀胱肿物大小2~6 cm;肿物位于膀胱前壁12例,膀胱三角区2例,膀胱顶部1例.术前怀疑脐尿管源性膀胱肿物9例,其他源性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1例,膀胱全切术3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1例.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示脐尿管源性膀胱黏液腺癌9例,尿路上皮源性6例.大体标本表现为蘑菇样隆起,表面有溃疡,向膀胱深部浸润.肿物表面可被覆一层厚的黏液样物质.镜下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黏液分泌细胞排列成的腺样结构.脐尿管源性膀胱黏液腺癌中发现脐尿管残存组织;膀胱黏膜溃烂或完整但无化生表现.病理分级: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3例.10例获得随访,其中8例为脐尿管源性,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23个月死于心肌梗死,1例术后48个月死于脑出血,余6例随访18~ 65个月,肿瘤无复发.尿路上皮源性2例,1例行TURBT术后50个月新发膀胱尿路上皮癌,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29个月死于肿瘤转移.结论 原发性膀胱黏液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脐尿管源性多于尿路上皮源性.临床表现常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病理检查表现为由不同分化程度的黏液分泌细胞排列而成的腺样结构,脐尿管源性黏液腺癌预后较好.
-
医源性输精管损伤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医源性输精管损伤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因腹股沟区手术导致的无精子症患者11例.年龄23~37岁,平均27岁.9例为双侧腹股沟区输精管损伤,2例为单侧输精管损伤并对侧隐睾或睾丸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经阴囊查体、精液常规检查并离心镜检、精浆生化、生殖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清性激素等检查初步诊断为梗阻性无精子症.1例合并隐睾者中性α糖苷酶正常,余10例中性α糖苷酶为2.4~7.4 mU/次射精,平均4.4 mU/次射精(正常值为>20.0 mU/次射精).11例均全麻下行腹股沟区探查术.早期的4例由于输精管缺损段过长和/或远段回缩入盆腔、继发附睾梗阻,术前未准备腹腔镜设备和不具备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技术而放弃复通手术;后期7例中,6例根据输精管缺损部位、长度和继发附睾梗阻情况采用腹腔镜辅助显微输精管吻合术、单纯显微输精管吻合术以及改进的横向开窗式显微输精管附睾套叠吻合术,1例因盆腔段输精管萎缩放弃复通手术.以术后复查精子密度>1×106/ml定义为复通成功.结果 6例行复通手术的患者,术后1~3个月复查,5例输精管复通成功;1例术后无精子.5例复通成功者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女方自然受孕2例.余6例患者建议采用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法行辅助生育.结论 中性α糖苷酶明显低于正常是判断输精管损伤的重要指标.手术治疗医源性输精管损伤致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疗效良好,腹腔镜设备和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技术对于手术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原发性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原发性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例原发性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3~68岁,平均58岁.术前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睾丸肿瘤直径3.5 ~8.0 cm,平均5.5 cm.腹盆腔CT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异常.8例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中切开鞘膜可见睾丸内肿瘤,质地较硬,与正常睾丸组织无明确界限.结果 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40 min,平均34 min.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D20(+)、BCL-6(+)、CD3(-)、CD1o(-)、CK(-).术后1周均接受环磷酰胺750 mg/m2+阿霉素5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泼尼松60 mg/m2+利妥昔单抗375 mg/m2 (RCHOP)方案化疗,每3周1次,共6次.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8例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原发性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应尽早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1周行RCHOP方案化疗,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一期尿道成形治疗前后尿道同时狭窄的术式选择
目的 探讨一期尿道成形治疗前后尿道同时狭窄的术式选择.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27例男性前后尿道同时有狭窄或闭锁的患者,年龄13~83岁,平均38岁.病因为硬化性苔藓样变相关的尿道狭窄2例,医源性尿道狭窄3例,外伤性后尿道狭窄22例.尿道狭窄段长6~14cm,平均11 cm.手术方法:前尿道狭窄治疗采用2种术式:①阴茎带蒂皮瓣扩大尿道成形术20例;②舌黏膜扩大尿道成形术7例.后尿道狭窄采用3种术式修复:①不离断尿道海绵体的尿道端端吻合术3例;②尿道端端吻合术17例;③不同组织替代性尿道成形术,其中带蒂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2例,舌黏膜尿道成形术5例.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到6年,平均2.6年.27例中24例(88.9%)术后排尿通畅,3例(11.1%)有并发症;其中17例行后尿道端端吻合术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4、6个月狭窄复发,再次采用阴囊皮瓣扩大后尿道后排尿通畅;另1例采用阴茎皮瓣扩大尿道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患者于术后9个月发生尿道假性憩室,经再次手术后排尿通畅;余患者逆行尿道造影示尿道管腔粗大;尿流率检查示大尿流率14.2ml~37.9 ml/s,平均21.3 ml/s.结论 在前后尿道同时狭窄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阴茎皮瓣或口腔黏膜的替代性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前尿道狭窄较合适的方法,后尿道狭窄的治疗应根据狭窄段的长短和局部条件选择尿道端端吻合或其他组织替代性尿道成形术.
-
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目的 探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15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切除术(A组)和2014年2-12月10例行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切除术(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男8例,女7例.年龄(51.3±5.5)岁.体质指数(22.5 ±1.3) kg/m2.肾结石并肾积水7例,输尿管结石并肾积水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并肾积水2例.病变位于左侧10例,右侧5例.B组:男4例,女6例.年龄(48.4±8.3)岁,体质指数(21.5±1.7)kg/m2.肾结石并肾积水4例,输尿管结石并肾积水5例,肾结核1例.病变位于左侧6例,右侧4例.均于全麻下手术.A组于脐下做一长约4 cm横切口,置入单孔多通道套件,放入30.10 mm腹腔镜,使用传统腹腔镜器械及预弯器械完成手术.B组在不延长切口的前提下于单孔多通道套件右侧置入10 mm套管,穿过肌层,该套管与单孔多通道套件于肌层及以下腹壁为两个独立的切口,术中更换器械更顺畅.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是否增加套管、是否中转传统腹腔镜手术、是否输血),术后指标(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总引流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15例,术中1例改为传统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切除术,2例增加辅助套管.平均手术时间(201.0 ±31.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34.7±42.7)ml.B组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70.0±19.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74.4±43.9) 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2±0.7)d恢复进食,(3.8±0.8)d下床活动.术后(6.0±1.4)d拔除引流管,总引流量(135.2±21.7)ml.术后住院(7.6±1.4)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3.3±0.7)分.B组术后(3.5±0.8)d恢复进食,(3.1±1.1)d下床活动.术后(6.1±1.1)d拔除引流管,总引流量(126.2±31.0) ml.术后住院(6.7±1.1)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3.4±1.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仅脐下长约4 cm的手术瘢痕.结论 与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切除术比较,改良术式的手术时间缩短,操作难度明显降低,手术效果相同.改良术式是安全、可行的.
-
血管性疾病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关系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三大疾病之一,虽然其外科治疗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成石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现有的尿石成因学说主要包括:肾钙化斑学说、过饱和结晶学说、抑制物缺乏学说等[1],这些学说并不能独立而完整地解释尿石的成因,尤其是含钙结石.近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泌尿系结石与血管性疾病存在相关性,本文就血管性疾病可能导致的泌尿系结石及可能的发生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 -
原发灶减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位于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癌症相关性死亡第6位[1].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201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1年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位列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城市男性恶性肿瘤中分别排第6位和第9位[3].
关键词: -
卡维地洛及东莨菪碱对小鼠原位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观察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和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东莨菪碱对C57BL/6小鼠原位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到2014年11月,雄性10周龄C57BL/6小鼠60只,10%水合氯醛合剂腹腔注射麻醉后取下腹部正中切口长约1.5 cm,显露前列腺和膀胱.用微量注射器于小鼠左、右侧前列腺背侧叶包膜下分别注入0.5×106个小鼠前列腺癌RM-1细胞.术后将小鼠平均分为3组,每组20只.卡维地洛组(K组)每日灌胃给予卡维地洛10 mg/kg,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东茛菪碱组(D组)每日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东莨菪碱1 mg/kg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及皮下注射.分别于术后第7、10、13天每组处死5只小鼠,观察其前列腺癌局部生长、盆腔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检测3组的肿瘤组织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囊状乙酰胆碱转运体(vesicular acetylcholine transporter,VAChT)的表达情况,以平均光密度(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表示.每组剩余小鼠饲养至死亡,记录各组的荷瘤生存期.结果 3组小鼠术后前列腺肿瘤体积进行性增大,术后第7、10天3组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D组、N组、K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0.05±0.04)、(0.18 ±0.08)、(0.14±0.05)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和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3组肿瘤的TH和VAChT的A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N组、K组术后第10天TH的AOD分别为0.114±0.016、0.114±0.002、0.059±0.008,VAChT的AOD分别为0.025±0.011、0.022±0.003、0.009±0.003;第13天TH的AOD分别为0.147±0.036、0.129±0.025、0.071±0.022,VAChT的AOD分别为0.020±0.005、0.020±0.002、0.010 s0.00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与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D组、N组术后第7天均无淋巴结转移,第10天淋巴结转移例数分别为2、0、3例,第13天分别为3、1、4例.K组、D组、N组术后第7天均无肝转移,第10天肝转移例数分别为1、0、2例,第13天分别为3、1、4例.K组、D组、N组的荷瘤生存期分别为(16.8±0.8)、(17.6±0.5)、(15.8±0.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能抑制小鼠前列腺肿瘤的生长,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东莨菪碱可能对小鼠前列腺肿瘤的转移有抑制作用.
-
肾移植患者外周血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促血管新生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间接调控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过程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3例不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行肾移植术.术前1d和术后24 h采集患者空腹肝素抗凝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EPC,流式细胞术进行EPC鉴定.利用质谱法对培养EPC的条件培养基进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分析,定量分析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条件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定量PCR、蛋白质印迹等方法观察内皮细胞标志物表达情况,体外成管实验验证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结果 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显示肾移植患者的EPC表达c-kit、CD31等标志物.质谱检测结果显示条件培养基中含有多种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且术后PGE2含量升高至术前水平的2倍(P<0.05).条件培养基培养HUVEC后,术后HUVEC高表达CD31和VE-钙黏蛋白,上调倍数约为术前的1.5倍(P<0.01),且形成的完整闭合的二维血管结构明显增多,成血管能力明显增强.用PGE2处理HUVEC,可观察到同样的效果.结论 肾移植患者EPC分泌的PGE2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发生血管新生过程.
-
2015中国肾癌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晚期肾癌的主流治疗方式,此类药物治疗可能引起相关不良反应,其中某些不良反应与传统细胞毒治疗或免疫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何管理此类不良反应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目前,国内缺乏相关共识对此类不良反应的管理进行指导.为进一步提高认识并规范化处理晚期肾癌靶向药物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肾癌指南编写组及肾癌联盟专家基于目前该领域的新国内外研究成果,反复讨论修订形成《2015中国肾癌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将靶向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分为常见不良反应、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其他三大类,就监测、预防和治疗环节的处理方法提出指导意见.
关键词: -
勇担历史责任 引领时代潮流
2015年是《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创刊35周年.35年来,在吴阶平院士、郭应禄院士、那彦群教授为代表的几代泌尿外科专家的奋斗和编辑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作为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的官方期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在报道新学术进展、交流临床经验、启发科研思路、引领学科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我国泌尿外科专业影响力大的权威学术期刊.2015年还是中华医学会成立100周年,刘延东副总理对学会提出了"做健康中国建设的推动者、做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践行者、做深化医改的探索者、做医学科技进步的参与者、做促进社会和谐的引领者"的希望和要求.为此,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勇担历史责任,狠抓本届委员会提出的"顶天立地"行动计划的推进和落实,并将办好《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作为重要任务,使之成为引领医学新时代发展潮流的一流平台.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