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紊乱及意义

张纪芸;黄晓燕;杨剑辉;李宏向;许波;孙念政;郑楠;曾艳霞

摘要: 随着肾病综合征(NS)患儿治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其生长障碍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进一步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生长障碍的原因及机制,前瞻性地研究、防治NS患儿的生长障碍,为改善成年后终身高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特对46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轴的功能状态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身材偏矮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倩倩;张梅;李萍;孙海玲;班博;邵倩

    目的 探讨矮小及偏矮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MI)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调查收集922例矮小及偏矮儿童青少年人群一般临床资料,每例均收集其身高、体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生长激素峰值、尿酸、血脂等指标,并计算其BMI及BMI标准差积分( BMI SDS),运用平滑曲线拟合及多元分段线性回归分析BMI SDS与尿酸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血尿酸与年龄、身高标准差积分、体重标准差积分、BMI SDS、IGF-Ⅰ标准差积分、生长激素峰值、三酰甘油、肌酐成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负相关(P<0.01),女性较男性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P=0.003).进入青春期后较青春期前的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0.01).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平滑曲线拟合显示BMI SDS与尿酸呈U形关系,BMI SDS拐点为-0.7,在BMI SDS<-0.7人群,BMI SDS每增加一个单位,血尿酸降低11.78 μmol/L(P=0.03),在BMI SDS≥-0.7人群中,BMI SDS每增加一个单位,血尿酸升高11.79 μmol/L( P<0.01).结论 BMI似可影响血尿酸水平,消瘦或肥胖都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消瘦及肥胖儿童的血尿酸检测.

  • 外周血Hsa-circ-000094作为2型糖尿病诊断标志物的初步研究

    作者:叶阳;祝超瑜;肖元元;高清歌;刘梦丹;冀琳琳;徐立;魏丽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中环状 RNA( circRNA)的差异性表达,寻找T2DM的诊断标志物.方法 采用微阵列分析从3个正常人和3个T2DM患者外周血中严格筛选出数个差异表达circRNAs.扩大样本量[对照组(NC)20人,糖调节异常(IGR)20人,2型糖尿病(T2DM)20人],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进一步筛选差异性明显的一个circRNA,对确定的circRNA再进行扩大样本验证(50个NC、50个IGR和50个T2DM样本).结果 微阵列分析共发现2 953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其中表达上调的为1 439个,表达下调的为1 514个.从表达上调的1 439个环状RNA中严格筛选出9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hsa-circ-103838、hsa-circ-103965、hsa-circ-104227、hsa-circ-002117、hsa-circ-000094、hsa-circ-101226、hsa-circ-101720、hsa-circ-400029、hsa-circ-100633)作为候选诊断标志物.扩大样本后(n=60)Q-PCR结果显示9个circRNAs中hsa-circ-000094(别名:hsa-circ-0000247)在3组人群中差异表达明显,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其具有大曲线下面积(AUC),SIGR=0.802 5[95%置信区间(0.665 5-0.939 5),P=0.001];ST2DM=0.77[ 95%置信区间( 0.624-0.916),P=0.003].为了进一步验证 Hsa-circ-000094的临床诊断能力,进行再扩大样本(n=150)实验,结果显示Hsa-circ-000094在3组人群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差异性及ROC曲线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SIGR=0.673 3[95%置信区间(0.575 7-0.771 0),P<0.01];ST2DM=0.723 1[95%置信区间(0.632 7-0.813 4),P<0.01].结论 外周血hsa-circ-000094的高表达对IGR和T2DM提供了一定的诊断依据.

  • 利拉鲁肽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曹磊;宋新梅;冯克娜;赵英剑;刘志敏;陈雅静;王蕾;周杨;安亚伟

    目的 分析利拉鲁肽(Liraglutide)联合冠状动脉介入(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AMI伴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常规胰岛素联合PCI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利拉鲁肽联合PCI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体重、血糖、胰岛素、心室重构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血清相关指标值差异.结果 (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体重、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1). ( 2)观察组治疗后 3 个月的 B 型利钠肽前体( 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磷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MB, CK-MB)和肌钙蛋白I( Troponin I, 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4)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值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心房收缩期流速值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AMI伴T2DM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联合PCI治疗可减轻心肌损伤、心室重构,加强心功能,改善预后.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儿童促甲状腺素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毛晓健;马晓丹;刘丽;黄永兰;周志红;程静;李秀珍;盛慧英;吴冬燕

    目的 探讨中国广州地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儿促甲状腺素受体(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TSHR)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2009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诊断为甲亢的患儿90例,男28例,女62例,诊断年龄(7.5 ± 3.4)岁.提取患儿的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并直接测序,对患儿的TSHR基因第10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分析,5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探讨TSHR基因与儿童甲亢的相关性.结果 在90例甲亢患儿中,检测到3种突变,1种同义突变(c.1842A>G,p.V614V),2个错义突变(c.2119C>T,p.R707W、c.2181G>C,p.D727E). p.V614V没有改变氨基酸,不影响TSHR的结构和功能,无致病性. p. R707W 是与人类癌症发病相关的 SNP 位点.甲亢组D727E中C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为86.7%,正常对照组为55%,两组间D727E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有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727E与儿童甲亢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OR=18.86, P<0.01).结论 本研究对中国广州地区90例甲亢患儿TSHR基因的第10外显子分析,发现3个突变位点(c.1842A>G和p.V614V、c.2119C>T和p.R707W、c.2181G>C和p.D727E),p.V614V和p.R707W与甲亢无关,p.D727E与儿童甲亢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一项随机、开放、平行分组对照研究

    作者:张琼阁;王超群;薛嵩;陈海燕;叶菲;宝轶;石勇铨;郑骄阳

    目的 比较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用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平行分组对照研究. 91例单用胰岛素(稳定剂量30~60 U/d至少8周)血糖控制不佳(HbA1C7.5%~11.0%)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表法(1 ∶ 1 ∶ 1)随机分配到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或二甲双胍组.分别于基线和治疗12周后检测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谱、血脂等,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2周后,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的HbA1C与基线相比从(7.9 ± 0.4)%降至(7.0±0.3)%(P<0.01),联合二甲双胍组的HbA1C从(7.8±0.2)%降至(7.0±0.3)%(P<0.01),且2组下降幅度相当(P=0.431),2组HbA1C<7.0%的达标率均为70%,而胰岛素组HbA1C没有明显变化.联合阿卡波糖组在改善血糖波动方面的作用较联合二甲双胍组强,2组血糖标准差为(1.1 ± 0.5对2.7 ± 0.6) mmol/L (P<0.01),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为(0.5±0.7对2.8±0.4)mmol/L(P<0.01),大血糖波动幅度为(2.8±0.7对4.6±0.6)mmol/L(P<0.01).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或二甲双胍组体重均有所下降[-(0.5±0.8对1.0± 0.4)kg]. 3组血压、血脂均无明显改变,低血糖率无差异,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比单用胰岛素,更能改善血糖控制,降低HbA1C水平以及患者体重,且降幅相当.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改善血糖波动方面的作用强于联合二甲双胍,这对于餐后高血糖、血糖波动大、二甲双胍不耐受的人群,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中老年人群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丽娜;程棣;杜瑞;吴雪妍;徐瑜;徐敏;陈宇红;毕宇芳;王卫庆;陆洁莉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10 375名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空腹采血检查血生化等指标.终纳入分析的8 877名居民中女性5 664人,男性3 213人,男性人群平均年龄高于女性人群[(58.68±9.22对57.65±8.93)岁,P<0.01].心血管疾病预测风险采用10年首次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事件风险评估方法.结果 男性和女性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预测风险均随着ALT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女性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ALT的升高而增加,而在男性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ALT的升高呈现U型分布.男性人群中ALT第四分位(Q4)组高血压及脂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分别高达66.04%和52.74%,女性人群中分别为64.49%和47.63%.按照ASCVD风险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后发现,男性和女性人群高心血管疾病预测风险的比例随着 ALT 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Q4 组的 10 年首次心血管疾病预测高风险(ASCVD评分≥7.5%)的患病风险,与ALT第一分位(Q1)组相比,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分别增加148%(OR=2.48,95%CI 1.78~3.45)和139%(OR=2.39, 95%CI 1.78~3.19).女性人群中Q4组的高心血管疾病预测风险的患病风险较Q1组增加96%(OR=1.96,95%CI 1.30~2.95),而在男性人群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血清ALT水平的升高反映了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

  • "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作者:黄新梅;刘军;吕飞舟;陈巧琴;王芳;徐炯;陈灶萍;盛励;查兵兵;吴跃跃;徐东丽

    目的 探讨"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应用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入院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进行择期手术治疗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信息化管理组150例及传统血糖监测管理组150例,采用住院期间患者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事件、术后第1天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日、围手术期感染率评价疗效.结果 血糖信息化管理组血糖总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52.52 ± 18.31)%对(14.88±8.39)%, P<0.01],高血糖事件频率、日平均血糖、平均空腹血糖、早餐后、中餐后、晚餐后、夜间血糖水平、术后第1天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31±18.87)%对(84.41±8.86)%、(8.59±1.34对12.47±2.37)mmol/L、(7.33±1.41对10.01±1.99)mmol/L、(8.89±2.34对13.61±3.47) mmol/L、(9.47±1.94对13.46±2.77)mmol/L、(9.40±2.72对13.28±2.94)mmol/L、(8.28±2.11对11.31± 2.89)mmol/L、(8.29±2.51对11.58±3.52)mmol/L、(8.25±3.67对17.65±19.68)mmol/L,均P<0.01];此外,血糖信息化管理组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15.94±6.94对20.51±15.13)d, P<0.05],血糖信息化管理组及对照组围手术期感染率分别为41.2%、58.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显著提高患者各时间段血糖达标率,并可减少平均住院日,同时有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率的趋势.

  • 2型糖尿病患者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一帆;黄艳红;Asma Khanniche;陈颖盈;王树军;季萍;马小燕;王颖;董艳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特征及其对疾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以及健康体检者47名(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组研究对象CD4+和CD8+T细胞所占比例,测定佛波酯/离子霉素(PMA/Iono)刺激下外周血分泌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 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的 CD4+和 CD8+T 细胞百分比,以及 EB 病毒抗原肽刺激下分泌 IFN-γ、IL-2和TNF-α的抗原特异性 CD8+T 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 2 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 CD4+T 细胞所占比例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比例在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特异性PMA/Iono刺激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中分泌IFN-γ、IL-2和TNF-α的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而EB病毒抗原肽刺激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分泌IFN-γ、IL-2和TNF-α的CD8+T细胞百分比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分泌TNF-α的细胞比例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CD4+和CD8+T细胞分泌能力降低,但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则处于异常激活状态,提示慢性高血糖可损伤部分T细胞功能,加重慢性炎症.

  • 新发现COL1A1基因突变致成骨不全合并催乳素瘤一例及其家系分析

    作者:韩松梅;刘琼;金昕晔;肖海英;陈康;王先令;雷永红;郭清华

    目的 分析1例成骨不全合并催乳素瘤患者及其家系Ⅰ型胶原α1链( collagen, typeⅠ, α1 chain, COL1A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外周血标本,分离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OL1A1基因各外显子并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同时与50名该地区健康非亲属人员的该基因进行比对.结果 测序分析发现患者COL1A1基因第24位内含子存在剪切突变c.1669-1 G>A,家庭成员中先证者的父亲、二弟、小侄子3人也存在该基因突变位点,其余表型正常者未见该基因改变.通过检索发现该家系所携带的该基因突变未见报道.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1个新的COL1A1基因突变家系和突变位点,但成骨不全与催乳素瘤的关系尚不明了.

  • 贵阳市食盐碘含量调整前后八年间甲状腺癌的构成比及亚型变化

    作者:郭永慧;彭年春;时立新;张巧;胡颖;王南鹏;叶晖;高庆军

    目的 了解贵阳市近8年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中甲状腺癌的构成比及病理亚型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至2016年4 262例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病理结果,了解其中甲状腺癌的构成比及病理亚型变化. 2012年底贵阳市下调食盐碘含量,据此将2009年至2012年作为盐碘含量下调前组(1 572例) ,2013年至2016年作为下调后组( 2 690例) ,比较二者甲状腺癌的构成比、病理亚型分布等指标.结果 2009 年至 2016 年甲状腺癌构成比分别为17.08%、17.52%、15.65%、18.58%、19.80%、29.35%、35.34%及48.33%,呈波动上升趋势(P<0.05);2009年至2016年甲状腺微小癌构成比分别为2.14%、4.74%、3.40%、3.65%、3.80%、7.03%、9.10%及25.95%,也呈波动上升趋势(P<0.05).盐碘含量调整后组甲状腺癌构成比高于盐碘含量调整前组(P<0.05),2组病理亚型均以乳头状癌为主,女性患者比例均高于男性,盐碘含量下调后甲状腺癌的患病年龄较下调前增高( P<0.05) .结论 近8年,贵阳市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患者中,甲状腺癌、甲状腺微小癌的比例逐年上升,其原因可能与环境中辐射增多、医疗水平提高、微小癌检出率高等因素相关,与碘营养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华内分泌代谢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