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T리론여응용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140
  • 国内刊号: 11-3017/P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椿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小肠CT造影对肠管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于洋;蒋涛;王艳;柳建;唐宏斌;杨淑兰;张红培;李敏;梁璐

    目的:探讨口服等渗甘露醇行小肠CT造影(MSCTE)对肠管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例临床可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进行肠道准备之后,分时段口服等渗甘露醇2 000 mL,采用0.62mm层厚及智能触发技术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时期三期全腹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对图像分析诊断.病例经手术、内镜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在16例中,小肠CT造影存在明确出血且与临床诊断出血部位一致8例,其中包括空肠出血3例,回肠出血2例,回盲部出血1例,升结肠出血1例,内痔出血1例;包括1例活动性出血;另有明确诊断出血原因4例,其中包括憩室出血1例,消化道间质瘤出血1例,小肠淋巴瘤出血1例及内痔1例,憩室出血经结肠镜证实,消化道间质瘤及小肠淋巴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肠CT造影诊断存在出血,但出血部位与临床诊断不符1例.小肠CT造影与临床检查均未发现明确出血1例.小肠CT造影未发现明确出血灶,但临床证实出血6例.结论:口服等渗甘露醇行小肠CT造影检查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有一定价值.

  •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血管的CTA检查价值

    作者:王之平;赵海玲;杨志辉;孙健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血管的CTA检查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机,Philips Extended Brilliance TM Workspace或GE AW4.4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以MIP、CPR为主,VR为辅,对头颈部动脉进行分析,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血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90例发现病变血管(占88.24%),90例中,单纯脑动脉病变57例(占63.33%),单纯颈动脉狭窄、斑块12例(占13.33%),脑动脉及颈动脉联合病变21例(占23.33%).病变血管的CTA表现:检出的78例脑动脉病变中,24例显示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38例显示为较明确的局限性血管狭窄,其中6例可见斑块,16例显示为血管闭塞,均在大脑中动脉.检出的33例颈动脉病变中,显示为血管狭窄、斑块形成以及血管壁钙化,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病与病变血管的对应关系:48例脑梗死,29例找到责任血管;26例TIA,22例找到病变血管;19例腔隙性脑梗死,16例可见不同程度的颈、脑动脉病变;9例有临床表现而CT和(或)MRI显示正常者,显示脑、颈动脉病变6例.结论:CTA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方法,用来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血管的形态学改变.

  • 增强CT结肠造影在结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白智刚;杨晓光;赵磊;赵盛;刘挨师

    目的:通过描述增强CTC评价结直肠癌临床分期T、N分期的准确性,并与病理分期对照,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选诊断为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病人40例,肠道准备后进行增强CTC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mA.评价临床分期并与病理分期对照,分别计算T、N分期符合率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以P< 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临床分期T分期符合率77.5%,一致性较好(k=0.665,P=0.000),N分期符合率82.5%,一致性好(k=0.734,P=0.000),总符合率67.5%.结论:增强CTC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前评估,尤其是准确的临床分期,具有指导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的重要临床价值.

  • 中心气道原发肿瘤的CT影像表现

    作者:王锐;曾庆玉;祖德贵

    目的:探讨中心气道原发肿瘤的CT表现,提高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9例中心气道原发肿瘤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CT表现.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生长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强化程度、纵隔淋巴结及肺内情况.结果:男138例,女51例;患者年龄3~84岁(平均年龄56.3岁±17.7岁);恶性肿瘤165例、良性24例;肿块直径3~67 mm,平均(25±18.6) mm;肿块位于气管73例,隆突8例,左主支气管37例,右主支气管28例,中间段支气管12例;肿块表现为管内型35例,管壁型29例,管外型6例,混合型88例;病变表面光滑40例,不光滑118例,宽基底138例,窄基底20例;37例肿瘤内有坏死,3例瘤内有钙化;47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2例合并肺内转移,8例合并胸腔积液,75例合并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结论:不同类型的中心气道肿瘤在CT影像表现上具有一定特点.

  • CTCA狭窄程度及局部心肌功能障碍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义加;王卫民;李伏燕;裴之俊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联合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功能在预测急性胸痛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对294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冠脉CTA检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左心室局部运动功能,并对患者2年内MACE的发生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模型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及左心室运动功能异常与MACE的相关性.结果:冠脉狭窄者MACE发生率(22.9%)是无明显狭窄者(1.6%)的14倍.无局部室壁运动异常(RWMA)与RWMA者其MACE发生率明显不同,在冠脉狭窄<50%组其MACE发生率分别为0.9%和12.5%,在冠脉狭窄≥50%组其MACE发生率分别为8.1%和39.4%.结论:CTCA有助于提供急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信息.

  •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CT分型及相关影像学表现

    作者:吴梦楠;彭振鹏;胡晓书;董帜;罗宴吉;冯仕庭;杨旭峰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IHH) 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9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和2例穿刺活检证实IHH的CT资料,所有的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6例加做延时扫描,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各型的CT表现.结果:11例IHH,肿块型6例,直径在5~10 cm之间;结节型3例,直径<5 cm;弥漫型2例.平扫各型肿瘤均呈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型密度不均匀,均见钙化,4例中央区见液化坏死区,1例中央区见出血灶;结节型密度不均匀,1例见钙化;弥漫型密度均匀.肿块型均有分叶,结节型、弥漫型无分叶.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型5例边缘呈花瓣样强化,1例呈结节样强化;结节型3例边缘呈花瓣样强化;弥漫型1例边缘呈花瓣样强化,1例呈环形强化;3例肿块型及1例结节型出现自边缘向中心呈粗条状强化影,强化程度与同层腹主动脉相近;门脉期、延迟期全部肿瘤持续向心性强化,4例肿块型中央坏死区未见强化;结节型、弥漫型全部为全瘤强化.结论:IHH总体表现为向心性强化及延迟强化,但各型的CT分型表现有一定差异.

  • 外伤性膈肌破裂的影像诊断

    作者:罗庆华;蒋君军;付传明

    目的:分析外伤性膈肌破裂的影像表现,为临床手术提供有效影像诊断依据.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3年1月两年中经手术救治的15例膈肌破裂的影像表现.结果:15例患者胸腹的平片检查和腹部螺旋CT检查,均能清楚显示膈肌破裂的位置,破裂口大小,膈疝形成及疝囊内容物等,其中CT能显示膈肌中断、膈肌挛缩等特征性征象.结论:膈肌破裂的螺旋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平片,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 COPD定量CT扫描与肺功能检查小气道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亭亭;关玉宝;李靖煦;万齐;周嘉旋;李宏;孙申申;康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定量CT肺功能参数与肺功能检查(PFT)小气道参数的相关性.方法:28例COPD患者,分别采用大吸气相和大呼气相螺旋CT扫描,分析定量CT参数及肺功能检查(PFT)小气道参数之间相关性.结果:COPD定量CT肺功能成像参数中的吸气相平均肺密度(MLD)、呼气相MLD、吸气相肺气肿体积(EV)、呼气相EV、吸气相肺气肿像素指数(EI)及呼气相EI与肺功能FEV1/FVC的相关性好(r分别为0.44、0.64、-0.50、-0.66、0.57、-0.64,P< 0.01),大呼气相肺体积Vex与肺功能FEV1 (%P)相关性好(r=-0.48,P< 0.01),呼气相MLD与PEF (%P)(肺功能呼吸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相关性好(r=0.40,P<0.05),大呼气相肺体积Vex、呼气相MLD、呼气相EV与肺功能FEF25%FVC(%P)相关性好(r分别为-0.40、0.44、-0.41,P<0.05),呼气相MLD、呼气相EI与肺功能MMEF相关性好(r分别为-0.57、0.50,P< 0.01).结论:采用大吸气相和大呼气相螺旋CT扫描获得的肺部定量参数和PFT小气道功能参数具有相关性,且呼气相优于吸气相.

  • 胰腺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研究

    作者:李晓强;靳二虎;张斌斌;郑新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对胰腺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胰腺脂肪瘤患者的CT(n=7)和MRI(n=2)表现.CT扫描设备为美国GE公司的Lightspeed多排CT机,MRI系统为GE Signa Excite HD 3.0T超导磁共振仪.平扫CT及增强CT描述脂肪瘤的形态、密度和强化表现,平扫MRI不同脉冲序列及增强T1WI描述脂肪瘤的信号变化及强化表现,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对胰腺脂肪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病例胰腺脂肪瘤在轴面图像的大小从0.7cm×0.7cm到3.3cm×4.2cm不等,平均大小1.5cm× 2.3cm,其中位于胰头5例,胰体3例,胰尾1例,病变形态呈圆形2例、卵圆形5例、不规则形2例.7例胰腺脂肪瘤平扫CT均表现为胰腺实质内边界清晰的低密度肿块,CT值介于-74~-108 Hu,平均-91Hu±3.01Hu,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增强扫描时无明显强化改变,CT值介于-66~-98 Hu,平均-87 Hu±2.15 Hu,平扫和增强CT上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瘤较大时病变区可见散在的血管或间隔影.2例胰腺脂肪瘤在非脂肪抑制T1WI和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在脂肪抑制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其MR信号强度表现与胰腺周围的脂肪组织信号一致.结论:CT和MRI检查能够对胰腺脂肪瘤做出明确诊断.

  •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海平;张藜莉;吴戈;曾庆玉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稳定性骨盆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2年8月连续44例经64排螺旋CT检查确诊为稳定性骨盆骨折的门急诊患者影像数据,并重新采用多层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了回复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为Tile A型,其中16例A1型和28例A2型,MDCT 3D可以准确评估骨盆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及并发症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多种重建技术对稳定性骨盆骨折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尤其对并发症的评估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能够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影像依据.

  • 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的影像诊断

    作者:吴磊;陈文;郭娟;刘超;陈义加

    目的:探讨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病例共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发生于额颞顶骨交界部1例、顶骨1例,病理证实前者为透明细胞型、后者为上皮型.前者为成骨性骨质破坏,CT表现为颅骨骨质明显增厚,边缘毛糙,内外板界限不清,部分病变内侧可见弧形钙化;后者为溶骨性骨质破坏,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等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均匀.结论:CT和MRI能对不同骨质破坏方式的板障型脑膜瘤的大小、形态和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 板状构件X射线层析截面重建方法与实验

    作者:陈忠;梁嘉辉;张宪民

    为了实现对板状构件的截面重建与缺陷检测,建立了X射线层析截面重建系统.对该系统的成像方法、重建精度、层析截面重建算法等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并论述了采用特殊的成像方式获取X射线透视图像实现分层摄影功能的方法和层析截面重建原理.接着,对上述成像系统进行重建精度分析和运动系统校准.然后,根据上述成像方法获取已知形状检测工件的透视图像,并根据校准结果进行修正,对获取的图像按层析截面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实验.后,根据实验重建结果,进行仿真实验并优化重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旋转步进角为0.5.时,重建图像伪影减小,使用S-L滤波器后,轮廓边缘更为清晰.该层析截面重建方法能有效重建X射线大入射角内的信息,增大入射角并适当调整检测物角度,可获得清晰的截面图像.

  • 均匀介质中MRS方法三维模型的核磁共振响应

    作者:王鹏

    MRS方法三维含水体的核磁共振正演计算涉及两个难点:①激发场表达式的快速计算,该表达式为包含双重Bessel函数乘积的积分式,将该表达式分为两个积分区间,第一积分区间应用贝塞尔函数的汉克尔函数表述式及其大宗量渐近特性,将其转化为Fourier正(余)弦变换,采用快速计算方法实现数值计算;另一积分区间的计算直接应用一般的数值积分算法即能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②三维含水体的空间离散化,提供柱坐标和直角坐标中的两种离散方法,可对任意形状的三维含水体进行构建.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正演程序,并进行几种常见的三维含水体的MRS正演,对其初始振幅曲线进行规律总结.结果表明,三维含水体的MRS振幅响应与层状含水层振幅响应类似,使用收发共圈的工作模式将难以辨别地下含水体的空间形态.

  • 一种基于频域外推的不完全角度CT重建算法

    作者:童莉;金朝;闫镔;李磊;张瀚铭

    不完全角度重建问题一直是CT图像重建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通常的不完全角度重建方法是基于空域的迭代方法,但由于正反投影的高计算复杂度,空域迭代方法存在计算耗时,对硬件资源需求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外推的邻近网格迭代算法(INNG-TV).首先,平行束采样的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和样条插值到频域空间,然后在迭代的过程中,傅立叶空间投影已知部分的数据始终不变,缺失部分数据通过对重建图像进行INNG外推得到,同时在图像空间对重建图像做非负、小化总变分等先验及优化约束.

  • 两类服务于反投影滤波算法的有限希尔伯特变换的实现及其稳定性分析

    作者:乔志伟

    在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及电子顺磁共振成像(EPRI)中,反投影滤波(BPF)算法是一种重要的解析式重建算法.BPF算法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有限希尔伯特变换.该变换可以从一个有限紧支集信号的有限支撑上的反希尔伯特变换恢复该信号.两种简单而实用的实现方法被提出,以分别服务CT和MRI或EPRI,用三种典型的信号验证这两种实现方法.一个抛物线函数被用在数值实验中验证边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用比有限紧支集信号的支撑间隔稍大的合适的间隔,可以得到足够精确的结果;不包含定积分的实现方法不稳定,即对间隔的选取敏感,而包含定积分的实现方法是稳定的,且只要求间隔稍稍大于待求有限紧支集信号的支撑间隔,即可实现精确变换.包含定积分的实现方法适合于CT重建;不包含定积分的实现方法适合于MRI和EPRI.

  •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佟正灏;王荣福

    自人类进入20世纪后,知识结构呈现信息爆炸征象,各项技术迅速发展.PET、PET/CT、PET/MRI、SPECT、SPECT/CT等仪器、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并在疾病诊治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因疾病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各种模态信息量相对单一及片面,存在其自身局限性,使得即使拥有如此多模态的影像技术,仍无法完全实现对复杂疾病的精确评估.故此不同模态图像的信息融合使得信息互补及交叉验证成为可能.该文主要介绍多模态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展.

  • 基于飞行时间技术PET模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星;曹学香;李公平;魏龙;贠明凯

    本文简要介绍基于飞行时间(TOF)技术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的基本原理以及用于TOF-PET探测器模拟常用的Geant 4,GATE,DETECT 2000等模拟工具包,回顾近年来相关研究,对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各种TOF-PET模拟,对影响LSO/LYSO晶体TOF-PET时间分辨的各项因素的模拟进行综述,并对未来TOF-PET模拟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 TOF-PET 模拟 蒙特卡罗
  • 利用横波分裂分析方法研究地壳各向异性综述

    作者:孙长青;雷建设;朱德富

    利用横波分裂分析获取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参数,已成为研究壳幔介质变形特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介绍横波分裂理论方程的推导过程;然后阐述目前几种较为常用的拾取横波分裂参数的方法;后总结近年来横波分裂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我们认为尽管横波分裂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研究,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期望未来能发展一种更为可靠、有效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流程来准确拾取横波分裂参数.

  • 双源CT评估吸烟与冠脉斑块相关性的价值研究

    作者:赵越;沈比先;谭四平;杨春雨;陈胜基;黄岸容

    目的:利用双源CT (DSCT)血管成像技术探讨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病例,以调查问卷为分组依据,先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再以是否有家族遗传史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为剔除标准.选择余下的单纯吸烟组200例和单纯不吸烟组200例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斑块的发生率、分布特点、狭窄程度与斑块类型.结果: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及范围比较:吸烟组冠脉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为23.0%,非吸烟组为7.0%;吸烟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为46.0%,非吸烟组为1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狭窄程度比较:吸烟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比例分别为27.5%、6.7%、非吸烟组分别为17.1%、3.7%,吸烟组较非吸烟组增高.斑块性质比较:吸烟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为44.7%,非吸烟组为21.9%;而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吸烟组为38.7%,非吸烟组为6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的统计学处理后,证明吸烟是混合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通过不同吸烟指数分组的两两比较,混合斑块的发生率随吸烟指数的递增而增加.结论:DS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吸烟和非吸烟患者之间的差异,吸烟者混合斑块发生率更高,更处于易发心血管事件的高危状态.

  • 新虚拟单能量图像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诗涔;张欢;闫静;刘欢欢;潘自来;严福华

    目的:探讨新虚拟单能量图像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在双源CT行腹部双期双能量增强扫描的早期胃痛病人,并经手术证实病理资料.采用双源CT后处理工作站(Dual energy Mono+,syngo IPIPE,Siemens)使用100和Sn 140 kV图像产生40 keY、60 keY、80 keV三组新虚拟单能量图像(AMEIs),并与常规120 kVp图像(PEIs)对照,比较各组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及CNR差异.结果:AMEIs 40 keY组具有高检出率(86.21%),但与PEIs组无统计学差异(P=0.062).AMEIs 40 keY组动脉期CNR及门静脉期CNR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 0.05).结论:双源CT新40 keY单能量图像可提高早期胃癌CNR,有利于EGC的检出.

CT理论与应用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5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