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T리론여응용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140
  • 国内刊号: 11-3017/P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椿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多排螺旋CT在术前胃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鑫;田峰;于胜峰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 (MDCT)在术前胃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胃癌616例患者,行MDCT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pT)对照,用卡方检验分析MDCT T分期准确性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相关性.结果:MDCT胃癌T分期总准确度为91% (560/616),其中pT195% (377/396),pT2-3 78% (80/103),pT4a 89% (97/109),pT4b 75% (6/8). BorrmannⅠ型(P=0.0001)与位于胃窦(P=0.045)或影响MDCT T分期准确性,年龄、性别、肿瘤位于大弯或小弯、肿瘤分化不影响其准确性.结果:MDCT在胃癌术前T分期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估正常人脑血流量的研究

    作者:彭秀华;顾晓丽;张士玉;梁宗辉

    目的:研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测量正常人的脑血流量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将63名健康志愿者分成两组,其中以60岁为分界线,A组(<60岁,共33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男性14,女性19人;B组(≥60岁)共30人,平均年龄69岁,其中男性12人,女性18人.采用常规MRI、ASL及3D T1序列进行检查,经图像后处理得到血流量(CBF)图,将CBF伪彩图与3D-T1序列相匹配,分别测量各部位的脑CBF值,利用方差分析法分析CBF值与年龄、男女不同性别以及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右侧额叶、顶叶的CBF值比左侧的高,但其他部位左右两侧CBF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平均值比B组的平均值要高;男性的CBF值比女性的CBF值低.不同部位CBF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L能够评估正常人的脑血流量,年龄、性别和部位对CBF值的测量有显著影响.

  • 螺旋CT对肺撕裂伤的诊断及动态观察应用价值

    作者:杨峰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撕裂伤的诊断及动态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肺撕裂伤的CT表现.结果:20例患者共发现45个病灶,右肺25个,左肺20个.CT表现为肺气囊9个、肺气液囊12个、胸膜下气泡影15个、肺血肿7个及楔形含气裂隙2个.肺撕裂伤周围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挫伤.45个病灶中,26个病灶位于肺表面或胸膜下,5个病灶位于肺深部,14个病灶位于脊柱旁.20例患者均伴有肋骨骨折,8例患者合并血气胸.CT动态观察,发现7个肺气囊腔内见液体进入,形成肺气液囊;胸膜下气泡影6例形成血气胸,5例出现肺血肿伴胸腔积液;1~2月肺气囊、肺气液囊及肺血肿吸收和缩小.结论:肺气囊、肺气液囊及胸膜下气泡影是肺撕裂伤特征性CT表现,肺楔形含气裂隙是该病特有的CT征象.CT检查是早期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肺撕裂伤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 应用CBCT对根管治疗失败原因的分析

    作者:彭晶;沈艳华;丁亚通;秦媛媛;方顺

    目的:应用锥形束CT (CBCT)探讨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选取在我所就诊的根管治疗失败病例122例,通过X线根尖片检查和CBCT检查,分析失败原因.结果:122例根管治疗失败病例中,根管欠充32例(26.23%),根充不严密28例(22.95%),遗漏根管23例(18.85%),牙周牙髓联合病变16例(13.11%),根管超充9例(7.38%),冠渗漏7例(5.74%),根折6例(4.92%),根管侧穿1例(0.82%).结论:技术操作原因造成的根管清理不彻底和根充封闭不严密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牙周病损是影响根管治疗预后的重要伴发疾病.CBCT可以为根管治疗失败病因的判定提供有力依据,并对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工业X射线CT中基于深度学习的射束硬化伪影抑制方法

    作者:周丽平;孙怡;程凯;余建桥

    利用工业CT进行无损检测时,由于实际X射线源的宽能谱特性,目前现有的大部分重建算法得到的图像含有射束硬化伪影.射束硬化伪影降低了图像的质量,影响了CT图像应用,如CT图像诊断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减少硬化伪影的方法,用大量含有硬化伪影的断层图像作为输入,用相应的在固定能量下重建的不含硬化伪影的图像作为输出来训练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建立含有硬化伪影的断层图像与不含硬化伪影的断层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来抑制硬化伪影.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在降低CT图像硬化伪影上的有效性.

  • 接收函数的H-k方法及其应用

    作者:王心宇;王有学;熊彬;蒋婵君;张琪;曾成;胡锦峰

    接收函数的H-k方法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方法,由于接收函数不依赖于震源参数,可以更为精确地确定观测台站下方的地壳结构;同时H-k方法简单明了,可以利用深度-波速比扫描同时获取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地壳内部的波速比或泊松比.本文利用H-k方法,对桂东北地区的宽频带地震流动台网观测数据的地震数据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区的地壳厚度变化大(28~34 km),而且地壳内部的波速比(1.801~1.897)或泊松比(0.277~0.308)较高,与桂东北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大片出露的事实相吻合.

  • 海洋拖缆地震资料初至波走时层析反演

    作者:李福元;康平;刘玉萍;张衡;邓桂林;丁龙翔

    初至波走时层析反演技术作为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重要手段,是解决陆地资料复杂静校正问题的关键技术.而折射波广泛发育的海洋地震资料,对折射波信息的关注与运用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首次将层析反演方法应用于海洋拖缆地震数据的近海底速度模型的建立.本文方法与陆地资料层析反演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在震源信号的小相位化处理后进行初至时间的拾取,避免了混合相位子波初至拾取不准带来的误差;②以海水深度与海水速度作为反演约束条件,减小了迭代误差.实测二维资料的层析反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反演出较为精确的海洋地层速度结构.

  • 浅议储层地质研究中的CT技术

    作者:张天付;熊冉;韦东晓;李东;王莹

    CT技术具有无损、三维并可与计算机应用模拟相结合等特点,使其在储层地质研究中作用独特.本文从CT技术特点入手,总结分析其在储层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发展历程:储层岩石组构识别、储层表征、微观流体输运过程的在线监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等.随着高分辨率工业CT及数字岩心技术的发展,CT扫描三维数据体与数字岩心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取岩石物理属性参数,如储层岩石的孔渗、地层因子、弹性模量、横纵波分析等,建立三维孔喉网络模型,还可以直接对复杂的孔喉系统进行定量化的结构表征和微渗流数值模拟.后,本文作出展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油气勘探需求的增长,其应用会越来精细,越来越广泛.

  • 利用电磁波CT技术进行岩溶区透视成像

    作者:胡富彭;吴茂林;许殿博;付茂如

    利用井间电磁波CT技术可以对地下岩溶、破碎带等问题进行精细探查.本文通过构建岩溶区域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岩溶区进行电磁波CT透视模拟,讨论电磁波在岩溶发育区的衰减及响应特征.结合杭州某地实施孔间电磁波透视成像,对岩溶发育区进行解释,并与钻孔实际揭露地质资料相对比,结果表明电磁波CT对探测岩溶发育区效果良好.

  • 四川盆地西部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研究

    作者:李萍萍;程先琼;刘媛

    为获得四川盆地及其邻区地壳和上地幔精细结构,并据此对该区域整体构造运动初步进行动力学解释,本研究采用接收函数、线性反演与H-kappa扫描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以下结论:研究区域地壳厚度东西向差异巨大,其厚度差高达29 km.四川盆地地表具有较厚沉积层,属于刚性块体.龙门山南段与四川盆地交接地区存在某些区域的波速比较高,推测这些地区可能存在地幔物质上涌导致地壳中铁镁质成分增加.松潘-甘孜地块的地壳厚度存在58~65km的横向变化,中下地壳存在梯形低速层,可能由于青藏高原向东俯冲过程中遭遇四川盆地刚性块体的阻挡而引起该地块的挤压变形,该区域具有较高的波速比,综合分析推测其可能存在区域性的部分熔融.

  • 广义帕斯卡定律:流体静力学基本定律

    作者:任嵘;王臻;付光辉;孙畅宁;袁丽君;曹铁生

    我们在研究胸压影响心功能机制,特别是对奇脉机制研究所做的生物力学实验的基础上认识到,在忽略固体材料可压缩性的条件下,帕斯卡定律可拓展应用到其他物体.我们将这一拓展后的定律命名为广义帕斯卡定律.广义帕斯卡定律指的是,流体静压强可无损地向处于其内的无封闭空腔的固体和软物质,包括生物组织中传递.帕斯卡定律是广义帕斯卡定律的特殊情况.广义帕斯卡定律可使我们对流体力学基本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本文通过数学证明及临床实验各个方面证明广义帕斯卡定律的正确性.广义帕斯卡定律应在研究流体静力学时得到应有的重视.

  • 慢性胰腺炎的影像检查方法及诊断进展

    作者:杜利娟;靳二虎

    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胰腺慢性进展性炎症,常导致胰腺功能持续性受损,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一般需要结合影像表现综合诊断.影像检查不仅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评估病变严重程度,而且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慢性胰腺炎的影像检查方法和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何晓清;朱万寿;梁汉欢;彭可雨

    目的:通过采用双源CT (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关节炎患者的发病关节进行检测,探讨DSCT在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DSCT对来我院就诊的160例关节炎患者的发病关节进行双能量扫描,利用仪器配置的痛风识别软件处理原始图像,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患者受检部位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随后通过病例追踪随访,与临床确诊病例进行对比,分析DSCT技术对痛风的筛查、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60例关节炎患者,其中临床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136例(33例为急性关节炎期,57例为间歇期急性发作,46例为慢性关节炎期),非痛风性关节炎24例.在13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有124例患病关节内有尿酸盐沉积,痛风性关节炎的检出率为124/136(91.2%);急性关节炎期33例,其中28例关节内有尿酸盐沉积,检出率为28/33(84.8%);在24例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24例均未检测出尿酸盐结晶沉积.结论:应用DSCT技术对关节炎患者的发病关节进行扫描,可有效提高临床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筛查、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 能谱CT对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儿肝移植术前肝脏血流动力学的评估

    作者:商书范;曹邱婷;韩昕君;杨大为;赵丽琴

    目的:探讨应用能谱CT对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儿肝移植术前肝血流动力学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60例肝移植术前行CT检查的胆道闭锁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儿.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28例,B级20例,C级12例.增强CT扫描采用能谱GSI模式.选取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碘(水)基图像,分别在肝S2、S4、S7和S8四个肝段内设立一类圆形ROI(面积约60~80 mm2),并避开大血管测量碘基值,动脉期、门脉期的ROI保持一致;分别取其平均值作为动脉期、门脉期肝实质的碘含量(IA,IP),并计算出肝动脉碘分数(AIF),AIF=IA/Ip.对不同Child-Pugh分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的IA,IP及AIF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的IA,IP及AIF分别为肝功能A级:(4.34±2.0)100 μg/cm3,(12.68±2.8)100 μg/cm3及0.34±0.12;肝功能B级:(5.65±2.8)100 μg/cm3,(14.49±3.8)100 μg/cm3及0.38±0.13;肝功能C级:(7.09±2.6)100 μg/cm3,(13.89±3.5)100 μg/cm3及0.51±0.1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间的IA及AIF的总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组间的IP总体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级与C级的IA有显著性差异(P=0.004);A级与C级、B级与C级的AI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C=0.001,PB&C=0.015),其中以Child-Pugh C级组患者的AIF大,Child-Pugh B级组次之,而Child-PughA级组低.结论:能谱CT扫描获得的AIF,可以作为一个定量评价胆道闭锁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儿血流动力学状况的指标.

  • 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CT能谱诊断的效果及对其预后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延春;钱斌

    目的:探究CT能谱诊断在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60例,按照的疾病发生部位将其分为淋巴瘤组、肺腺癌组以及胆管癌组,安排各组患者接受CT能谱成像检查,对比各组淋巴结在不同能量下的CT值,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预后判断,能谱的范围应保持在40~140 keV之间,梯度为10,对比不同组患者在同一能量下淋巴结中含水量以及含碘量的差异.结果:能量达70 kev时所呈的图像清晰,此数值在各组患者中均适用,相同的能量状态下,各组患者转移性的淋巴结碘含量以及CT值大小关系为:淋巴瘤组>肺腺癌组>胆管癌组(P<0.05).各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中的含水量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癌组的预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他组(P<0.05).结论:应用CT能谱进行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疾病诊断能够通过检测的碘含量判断疾病发生情况,不同来源的转移性淋巴结在70 keV下的CT值差异较大,可作为观察转移性淋巴结中的能量标准.

  • 能谱CT结合血清标志物在冠脉斑块特征分析中的研究

    作者:黄仁军;戴慧;李勇刚;郭亮;胡春洪;何志松

    目的:探讨能谱CT分析不同冠脉斑块成分的价值以及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能谱CT对斑块特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提供依据.方法:107名诊断为冠心病或急性发作性胸痛以及心前区不适的患者(男65例,女42例;平均年龄60岁),均行冠状动脉能谱CT扫描.将所有冠脉斑块根据CT值以及混合斑块中的钙化大小分为5组.用能谱分析软件分析冠脉斑块不同成分.斑块的易损性用血清标志物进行评估.血清标志物的浓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共发现有159个冠脉斑块,抽取了90例血样,除1组与5组以及2组与5组之间的FAT浓度以外,五组斑块之间的CT值以及能谱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斑块阳性者3种血清标志物浓度明显高于冠脉斑块阴性者(P<0.05).2组与3组以及3组与5组之间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血清浓度具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MMP-9浓度与斑块CT值(r=-0.501,P<0.05)、有效原子序数(r=-0.372,P<0.05)、能谱曲线斜率(r=-0.378,P<0.05)、HAP浓度(r=-0.411,P<0.05)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FAT浓度之间呈正性相关关系(r=0.3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2组与5组之间的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以及HAP浓度临界值分别为3.41,8.91,96.07.结论:宝石能谱CT在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鉴别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能谱CT的四种能谱参数与血清MMP-9浓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CT理论与应用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5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