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 국제필뇨계통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16
- 国内刊号: 43-146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Fibulin-1基因表达与肾细胞癌的关系研究
目的 检测肾细胞癌组织中Fibulin-1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种癌组织83例,以及相应的癌旁正常非瘤肾脏组织.SYBR Green 荧光定量-PCR检测癌组织和非癌组织Fibulin-1基因表达量.结果 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Fibulin-1基因表达量为(0.176±0.028),显著低于对照非肿瘤肾组织的(0.384±0.052,P<0.01).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Fibulin-1基因表达量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组织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Fibulin-1基因表达量为(0.152±0.022),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0.204±0.035,P<0.05).中、低分化肿瘤组织Fibulin-1基因表达量为(0.160±0.021),显著低于高分化肿瘤组织(0.207±0.036,P<0.05).Ⅲ、Ⅳ期肿瘤组织中的Fibulin-1基因表达量为(0.148±0.019),显著低于Ⅰ、Ⅱ期肿瘤组织(0.199±0.034,P<0.05).结论 肾细胞癌患者fibulin-1基因表达下调,fibulin-1基因表达下调与肾细胞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
泽桂癃爽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IIIA型前列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泽桂癃爽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缓释片在IIIA型前列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110例IlIA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泽桂癃爽组和前列康组,前列康组服用克拉霉素缓释片联合前列康治疗4周,然后单用前列康治疗8周,共12周;泽桂癃爽组采用泽桂癃爽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4周,然后单用泽桂癃爽胶囊治疗8周,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计数和NIH-CPSI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第4、8、12周,评估NIH-CPSI评分及其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按摩液中白细胞计数.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改善(P<0.01或0.05);治疗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第4周末相比,泽桂癃爽组治疗第8、12周后的NIH-CPSI总分及其生活质量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和疼痛症状评分都有明显改善(P<0.05),但EPS中WBC计数无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第8、12周末的所有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列康组治疗第4、8、12周末的EPS中WBC计数及NIH-CPSI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泽桂癃爽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IIIA型前列腺炎,能降低患者EPS中WBC数目,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及排尿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联合排石颗粒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联合应用排石颗粒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本科室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92例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91例).结石大直径约<25 mm,术前均行泌尿系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对照组60例结石位于上盏、中盏或肾盂内,41例位于下盏或多个肾盏,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观察组60例结石位于上盏、中盏或肾盂内,31例位于下盏或者多个肾盏.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联合排石颗粒治疗.术后4周KUB平片或者双肾CT平扫,评估结石清除率.结果 全部患者进镜顺利并成功碎石.观察组4周后总排石成功率为97.0% (98/101) ,下盏及多盏结石排净率为97.6%(40/41),肾中上盏及肾盂内结石的排石率为96.7%(58/60);对照组4周后总排石成功率为90.1% (82/91),下盏及多盏结石排净率为80.6%(25/31),肾中上盏及肾盂内结石的排石率为95.0%(57/60) .两组相比总排石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下盏及多盏结石排净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肾中上盏及肾盂内结石的排石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尤其是肾下盏结石术后联用排石颗粒可明显提高排石率.
-
不同程度BPH患者行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l bipolar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RP)在不同体积BPH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院治疗的200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按前列腺体积不同分为A组(60~80 mL)、B组(80~120 mL),给予TUPKRP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A 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B组,切除前列腺质量小于B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PSS、IPSS1、IPSS2均有降低,比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15.22%(7/4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对不同大、小体积BPH患者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经尿道1.9μm铥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以经尿道等离子汽化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PKBt)为对照,分析经尿道1.9 μm铥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thulium laser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mLRB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比较72例分别行TUPKBt及经尿道1.9 μm TmLRBt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所有患者随机分为TUPKBt组(n=35)和TmLRBt组(n=37).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UPKBt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例,TmLRBt组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TUPKBt组需要进行膀胱冲洗患者比例为45.7%(16/35)、留置尿管时间(3.5±0.8)d. TmLRBt 组需要膀胱冲洗患者比例为18.9%(7/37)、留置尿管时间(2.2±0.7)d.术后平均随访18(4~25)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结论 TmLRBt治疗膀胱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时间优于TUPKBt.
-
等体温冲洗液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等体温冲洗液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60例肾结石患者,按手术顺序排序,奇数为实验组(30例),偶数为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施行常温冲洗液冲洗,实验组予以等体温冲洗液冲洗,观察患者入室时、术中(30、60、90 min)、术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第30、60、90 min及手术结束时体温较术前的基础体温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适当的保温干预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中有利于防止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间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共657例,术后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15例.总结病例特点,对可能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15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中,术前尿常规、中段尿培养、术前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术中液体灌注量等因素与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相关.术前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液体灌注量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充分抗感染治疗、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减少术中液体灌注是减少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主要措施.
-
窄带显像膀胱镜引导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窄带显像膀胱镜(barriw band imaging,NBI)引导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预防、降低膀胱肿瘤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常规白光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57例患者则在NBI引导下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临床预后结局.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并且观察组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BI引导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体内25羟维生素D[25(OH)D]的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或白天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治疗>6个月的终末期肾衰患者为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及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行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25(OH)D的水平,根据K/DOQI指南标准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分析各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之间人口学、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25(OH)D浓度的因素.结果 110例腹膜透析患者的25(OH)D水平(23.27±10.22)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25(OH)D水平(34.82±9.5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腹膜透析患者中25(OH)D水平正常组22例(20%),不足组67例(60.9%),缺乏组21例(19.1%),提示大部分腹膜透析患者存在25(OH)D水平不足、缺乏.入选腹膜透析患者,女性25(OH)D 水平缺乏比例(31.91%)明显高于男性(9.52%).腹膜透析患者中25(OH)D缺乏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显著低于正常组,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缺乏组的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不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2883,P<0.0001),与血磷(r=-0.5156,P<0.0001)、甘油三酯(r=-0.2254,P=0.01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004,P=0.0014)成负相关.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25(OH)D水平与白蛋白呈正相关,与血磷、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负相关.建议对于严重缺乏维生素D的腹膜透析患者予合理补充维生素D.
-
骨髓干细胞转分化为肾祖细胞并参与修复急性肾脏损伤的研究
目的 观察骨髓干细胞是否可以向肾祖细胞转分化,成为肾脏祖细胞库的肾外来源;验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否可以促进骨髓干细胞向肾脏祖细胞的转分化,提高肾脏修复的效能.方法 6周龄全身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C57BL/6J转基因小鼠提供骨髓,6~8周龄同种无荧光标记的C57BL/6J小鼠40只作为骨髓受体.骨髓移植前,受体小鼠接受致死剂量的γ放射线137Cs照射,骨髓重建情况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确认.骨髓重建完毕后所有小鼠均接受单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干细胞动员效果及向肾脏归巢情况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损伤4、8周后取肾脏标本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髓来源的肾脏祖细胞数以及骨髓细胞在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损伤4周后通过组织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计数微血管细胞数.结果 G-CSF动员1 d后,分别为CD29、CD34、Sca-1、c-Kit、Flk-1阳性的干细胞占外周血非红系细胞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4周后,G-CSF动员组的肾脏中,骨髓来源并且分别表达Sca-1/GFP、CD29/GFP的干细胞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损伤4周及8周后,肾脏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G-CSF动员肾脏中骨髓来源的肾祖细胞即Sca-1/GFP双阳性的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损伤4周后,动员组肾脏中表达CD31的微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4周后肾脏组织中存在CD105/GFP及α-SMA/GFP双阳性的细胞.结论 ①骨髓干细胞可以转分化为器官特异性干细胞-肾脏祖细胞;②G-CSF可以加速这一转分化的过程,并使损伤肾脏得到更好的修复.
-
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增生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和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中老年男性35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既往史、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 并检测Qmax.比较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BPH患病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100例,合并BPH者30例(30%);非代谢综合征组250例,合并BPH者35例(14%).代谢综合征组的BPH患病率较高,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IPSS、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值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BPH患病率较高,代谢综合征影响BPH患者的IPSS、前列腺体积和PSA.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空腹血糖高或糖尿病是BPH的危险因素.BPH患者诊疗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
-
精索血管解剖在经腹股沟下途径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腹股沟下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技巧及其疗效分析.方法 总结本院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应用经腹股沟下途径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结扎静脉数量、睾丸动脉数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单侧手术时间54~80 min,平均62.16 min.术中均有效保留1~2支睾丸动脉.术中发现精索内静脉数量:(8.67±1.27)条;动脉数量(1.18±0.46)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阴囊水肿3.12%(2/64);术后精液质量改善率87.10%(27/31),临床症状缓解率82.98%(39/47).结论 经腹股沟下途径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效保留睾丸动脉,有效改善精液治疗,提高致孕率.掌握精索血管的解剖对手术具有很大帮助.
-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CRCC)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特点的关系,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及病理学的特点,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诊断肾癌18例,肾癌坏死3例,肾复杂囊肿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8例,肾根治性切除术6例,术后病理20例提示MCRCC,4例提示肾透明细胞癌合并MCRCC,术后随访14~120个月,平均36个月,均未见明确的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MCRCC是一种病因不明、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的疾患,提高影像学检查技术并结合病理学特点,能有效提高术前确诊率.
-
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与IgA肾病病理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应用ARB类药物对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与IgAN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logy,IgAN)肾脏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行肾穿刺活检,且病理诊断为IgAN的患者172例,采用Lee分级方法进行病理分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T1、AT2和MAS受体在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应用ARB类药物对上述三种血管紧张素受体的影响,分析三种受体表达水平与Lee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Lee分级Ⅲ级IgAN患者中,应用ARB大于30 d者肾脏血管的AT1受体表达较未应用者显著减少,肾小球的AT2受体表达量较未应用者显著增多.IgAN患者肾脏血管、肾小管间质上AT1受体的表达水平与Lee分级存在显著正相关.Ⅴ级IgAN患者肾小球上AT2受体的表达量较Ⅰ~Ⅳ级患者显著增多.结论 应用ARB类药物治疗可影响IgAN患者肾脏局部AT1、AT2受体表达,肾脏局部AT1、AT2受体表达与IgAN肾脏病理损伤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行膀胱灌注化疗的63例NMIB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研究主要终点为膀胱肿瘤复发或出现疾病进展.比较在随访过程中复发患者与无复发患者在TURBT术前NLR,化疗第1个月NLR以及NLR差值(化疗第1个月NLR-TURBT术前NLR)方面的差异.结果 63例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共21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9个月.复发患者TURBT术前NLR及化疗第1个月NLR的平均值分别为(2.34±1.28)与(2.65±0.95),与无复发患者(2.75±1.68)与(2.24±1.0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复发患者NLR差值的平均值为(-0.51±1.64),与复发患者(0.31±1.20)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差值可作为一项简单可信的预后指标用以评价NMIBC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的疗效.膀胱灌注化疗过程中NLR下降越明显的患者可获得更多的临床获益.
-
中医疗法联合血液净化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中医联合血液净化疗法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本院就诊的ARF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液净化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内24 h尿量(UV)、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BUN和Scr治疗后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尿蛋白转阴时间,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40/43)和81.39%(25/43),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肾毒性急性肾衰患者和缺血性急性肾衰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2.85%(26/28)和93.33%(14/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24 h U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2 d和3 d两组24 h U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蛋白转阴时间、Scr恢复正常时间和BUN恢复正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联合血液透析治疗ARF疗效显著,能缩短肾功能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
腔内两根双J管治疗单根双J管无效的良性输尿管狭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对于良性输尿管狭窄的患者,放置单根双J管无效后,改用同侧输尿管腔内放置两根双J管引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11例良性输尿管狭窄的患者,留置单根双J管无效后,输尿管腔内置入两根4.7F双J管引流,3个月后拔除,拔管后1个月B超或CT测定患者的肾积水的变化.结果 11例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都能耐受两根双J管,无明显的腰腹胀痛、发热、肉眼血尿等症状.术后3个月拔管前查腹部平片示双J管无移位,拔管后1个月B超或CT示患者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结论 对于良性输尿管狭窄的患者,放置单根双J管无效后,改用同侧输尿管腔内留置两根双J管引流安全有效,但远期效果和机制需要大样本进一步研究验证.
-
表阿霉素在泌尿系肿瘤术后应用的副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表阿霉素在泌尿系肿瘤术后应用的副反应危险因素,提出相关护理对策与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6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早期肾癌患者2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肾癌根治术,术后给予表阿霉素辅助化疗,对照组在化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分级护理.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化疗期间共出现副反应40例,其中血液学毒性11例,肝脏毒性9例,胃肠反应16例,外周神经毒性4例,发生率为18.2%.观察组的化疗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化疗后观察组的SCL-90得分为(2.48±0.51)分,对照组为(3.11±0.51)分,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3.298,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吸烟、分级护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卧床时间与副反应相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分级护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卧床时间是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表阿霉素在泌尿系肿瘤术后应用的副反应比较常见,多与年龄、糖尿病、护理方法、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卧床时间等有关,分级护理可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
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索利那新对原发性遗尿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儿童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患者在接受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疗效欠佳后加用索利那新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儿科和泌尿科治疗的211例夜间遗尿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0.1 mg组(104例)和0.2 mg组(107例)0.1 mg/d、0.2 mg/d醋酸去氨加压素进行治疗,疗程持续2周.再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疗效未达有效标准的12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0.2 mg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60例观察组患儿加用索利那新1/3片(5 mg/片),62例对照组加用安慰剂.两组均治疗4周并随访4个月,记录两组患儿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0.1 mg组和0.2 mg的有效率为40.3%(42/104)、38.3%(41/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个月后,0.1 mg组复发率65.7%(23/35)高于0.2 mg组复发率40.5%(1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为28.3%(17/60)高于对照组的4.8%(3/62),观察组患儿的无效率和复发率为46.7%(28/60)、30.8%(8/26)低于对照组的79.0%(49/62)、70.0%(7/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高剂量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儿童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能够降低复发率,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可提高疗效,进一步减少复发.
-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
目的 评价经尿道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18例因盆腔肿瘤放疗引起的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接受经尿道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肉眼血尿均消失,随访6~22个月,平均(14.4±4.2)个月,1例术后3个月出现轻微肉眼血尿,未予治疗,血尿自行消失,4例患者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双氢睾酮和氟他胺干预前列腺癌细胞LNCaP线粒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变化
目的 观察双氢睾酮(DHT)和氟他胺(FLU)作用于雄激素依赖性(LNCaP)前列腺癌细胞LNCaP线粒体自由基的变化,探讨DHT和FLU引起LNCaP细胞线粒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变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获得LNCaP细胞株,进行细胞培养,获得稳定生长及传代的细胞株.不同浓度的雄激素受体激动剂DHT及雄激素受体拮抗剂FLU作用于培养的LNCaP细胞株;不同时间点提取干预措施下的LNCaP细胞线粒体;通过检测并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LNCaP细胞株线粒体自由基的变化和差异.结果 DHT作用于LNCaP细胞后,线粒体GSH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个指标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下降的程度有所差异.FLU干预LNCaP后,中剂量组干预14 d与对照组比其GSH含量增加(P<0.05).其余各组GSH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T可明显降低LNCaP线粒体内GSH含量,说明可促进细胞的增殖活力;FLU不能清除LNCaP细胞线粒体GSH,导致自由基蓄积,可有效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
-
左卡尼汀对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状况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8例尿毒症行MH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和心功能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营养状况以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尿毒症行MHD患者的透析过程中,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和心功能状态,且安全性较好,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广东东莞地区416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目的 应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东莞地区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探讨本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尿路结石成分特点,为本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深化治疗、防止结石复发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经自行排出、碎石后排出或手术中取出的泌尿系结石标本416例,应用溴化钾压片技术的红外光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4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男性居多,占66.8%(278/416),女性占33.2%(138/416);上尿路结石占88.2%,下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居多)占11.8%;结石成分定性分析共检测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六水磷酸铵镁和尿酸铵6种化学成分.单一成分结石163例(一水草酸钙/无水尿酸/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铵镁:98/56/6/3),占39.2%;混合成分结石253例,占60.8%,其中以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的混合结石为主(188/253).所有结石标本中草酸钙检出率高,占80.5%(335/416),其次为碳酸磷灰石(49.3%)及无水尿酸(17.3%);膀胱结石成分以一水草酸钙或无水尿酸为主.结论 东莞为全国泌尿系结石高发地区,其结石成分以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为主,单一成分结石亦占相当比例.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对了解结石成因可提供重要的线索,对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预防结石形成及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国内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合文献中诊断试验性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
目的 评价国内关于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中诊断试验性研究的文献质量.方法 检索收录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中的关于国内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文献,截至时间为2015年8月,纳入所有诊断试验性研究文献,应用QUADAS (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如遇分歧,讨论解决.结果 共纳入36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35篇,英文文献1篇.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大多数文献与QUADAS质量评价标准符合率不高;20篇文献病例谱未包含各种病例及易混淆病例,7篇病例谱不清楚是否包含各种病例及易混淆病例,28篇未清楚描述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21篇"金标准"不能准确区分有病无病状态,仅10篇文献都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26篇采用多个诊断"金标准"或以综合性诊断作为"金标准",24篇不能确定是否所有研究对象均经"金标准"核实,25篇不清楚诊断试验和"金标准"结果的解释是否采用盲法,36篇未描述难以解释的结果,35篇未描述有退出病例.结论 国内关于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文献的诊断试验性研究文献质量在病例选择、金标准选择、试验重复性、盲法比较、偏倚控制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特点、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entral vein stenosis,CVS)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其实施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且合并有中心静脉狭窄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静脉造影技术,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对其实施血管腔内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包括27例中心静脉狭窄与9例中心静脉闭塞.其中,狭窄位于右侧锁骨下静脉与头臂静脉交汇处13例(36.11%),左侧头臂静脉近心端8例(22.22%),右侧头臂静脉近心端4例(11.11%),右侧腋静脉伴锁骨下静脉2例(5.56%);闭塞位于左侧头臂静脉4例(11.11%),右侧锁骨下近端5例(13.89%).36例患者中有24例行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pecutaneous transtuminl stenting,PTS)或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ecutaneous transtuminl angioplasty,PTA)联合治疗,其余12例行PTA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上肢、腋部与胸壁浅表静脉曲张缓解或消失;随访期间有6例患者复发,且均为行PTA治疗的患者.结论 掌握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诊治,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血液透析合并中心静脉狭窄患者行单纯PTA或PTS与PTA联合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PTA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高.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龄孕妇中对泌尿系统畸形胎儿的产前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泌尿系统畸形胎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的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龄孕妇在产前诊断泌尿系统畸形胎儿的临床研究和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本院接收的1 642例平均年龄为35.2岁且孕周为14~38周的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常规检查,同时观测孕妇腹中胎儿的健康状况,收集对孕妇以及胎儿的临床资料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怀疑为泌尿系统畸形的胎儿进行随访验证.对检测出泌尿系统畸形胎儿、疑似泌尿系统畸形胎儿和漏诊的病例,在分娩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随访,将随访的结果与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统计结果相对照.结果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 642例孕妇,对其超声声像特征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做出诊断.检测发现有42例泌尿系统畸形的胎儿,包含肾发育不良胎儿4例,占9.5%;多囊性发育不良8例,占19.04%;肾盂扩张15例,占35.7%;肾积水6例,占14.3%;肾缺如7例,占16.7%;巨膀胱1例,占2.4%;尿道下裂1例,占2.4%;进行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诊断结果与分娩后检查和随访结果一致,其中一例被误诊,产妇分娩后病症消失.结论 产前对高龄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出泌尿系统畸形胎儿的准确率较高.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使得泌尿系统畸形胎儿在产前即可作出诊断,为临床诊断、采取措施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可靠且重要的依据.
-
内皮细胞Glycocalyx成分在尿毒症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的差异表达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糖蛋白复合物Glycocalyx成分在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23例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15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收集其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血糖、血脂等,测定C反应蛋白,应用ELLISA法测定内皮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E选择素(ES),同时测定血清Glycocalyx中的成分透明质酸(HA)和Syndecan-1(SDC)的水平.结果 该23例尿毒症患者平均年龄为(50.7 ± 11.8)岁,男性占52.2%.尿毒症患者血清中ES、HA、SDC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分别为(12.76±3.17)与(6.49±1.42) ng/mL,(5.94±2.91)与(2.33±0.73) ng/mL和535.9(363.0~935.7)与219.8(75.2~233.2) n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DC与HA正相关(r=0.55,P<0.05),SDC与ES负相关(r=-0.43, P<0.05),而HA与ES不相关(r=-0.25,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清中内皮细胞糖蛋白复合物Glycocalyx成分表达升高,这可能与内皮细胞的激活有关.
-
不同导尿时机对老年手术患者尿道黏膜损伤、膀胱刺激征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导尿时机对老年手术患者尿道黏膜损伤、膀胱刺激征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择期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常规导尿)、Ⅱ组(麻醉用药前15 min后导尿)和Ⅲ组(麻醉后导尿),每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导尿前(T1)、导尿中(T2)和导尿后(T3)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术后即刻(Ta)、术后1h(Tb)、2h(Tc)、6 h(Td)膀胱刺激征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镜下血尿阳性率.结果 Ⅰ组T2、T3时刻DBP、SBP和HR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Ⅱ组、Ⅲ组T1-3时刻DBP、SB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Ⅰ组、Ⅲ组术后镜下血尿阳性率分别为50.00%(15/30)和80.00%(24/30),均明显高于Ⅱ组的10.00%(3/30)(P<0.05);Ⅲ组术后镜下血尿阳性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Ta、Tb、Tc时刻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分别为43.44%(13/30)、50.00%(15/30)和43.33%(13/30),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麻醉用药前15 min后进行导尿有利于维持老年手术患者导尿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了膀胱刺激征的发生,且减轻了导尿对患者尿道黏膜的损伤,值得临床重视.
-
舒适护理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配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tastic hyperplasia,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入本院治疗的BPH患者64例,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prostatetomy,TUPKP)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IPSS评分、QOL评分、SAS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IPSS评分和QOL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出院SAS评分较入院SAS评分明显降低(P<0.0001).观察组出院SAS评分(47.7±4.8)明显优于对照组(57.4±4.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配合TUPKP治疗BPH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
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目的 分析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因素,总结其早期诊断及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43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诱发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中,60岁以上28例(65.12%),女性26例(60.47%);本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共有29例(67.44%)、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共有24例(55.81%)、鹿角型结石22例(51.16%)、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6例(13.95%).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39例(90.70%),其中大肠杆菌27例(69.23%),阴沟肠杆菌10例(25.64%),肠球菌2例(5.13%),尿培养阴性4例(9.30%).其中22例鹿角型结石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后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女性、患有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培养阳性、鹿角型结石、手术时间过长、高肾盂压力、术后引流不畅是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其首发症状多样化,所有患者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尿源性脓毒血症时诱发感染因素较多,早期发现相关因素并及时积极加以控制有利于防止其临床发生与发展,获得良好的预后.
-
循环MicroRNAs在前列腺癌诊疗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目前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发病率逐年增高.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19~24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s,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近年来陆续有学者在人体液(如血清、尿液、唾液等)中检测到miRNAs的存在,并发现多种miRNAs在肿瘤患者的体液中差异性表达.现就miRNAs的生物学特性、循环miRNA在PCa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不同甲基化分析技术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现状
DNA甲基化是目前国内外肿瘤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对甲基化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围绕DNA甲基化检测的意义、分类和应用以及特定位点甲基化分析和全基因组甲基化谱分析等甲基化研究手段进行了剖析,从而为DNA甲基化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
IgA肾病中西医免疫抑制治疗研究现状
IgA肾病作为一种免疫病理诊断,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并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初步主要以控制血压,降低尿蛋白为主.近几年免疫疗法取得较大进展,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其疗效得到了肯定;其他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A、硫唑嘌呤、来氟米特、霉酚酸酯等,不管是联合激素还是单用,其疗效亦得到肯定,与激素相比,结果却有争议.本文现将近几年的中西医免疫制剂治疗IgA肾病现状作一综述.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替代治疗研究进展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diabetic nephropathy,ESDN)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肾脏的替代治疗,包括肾移植、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大量研究表明依靠肾脏替代治疗的ESDN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明显低于非DN的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患者.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ESDN的肾脏替代治疗作一综述.
-
体外膜肺氧合相关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ECMO期间并发的(acute kidney injury, AKI)与患者死亡率相关,是ECMO辅助中除血栓和出血以外的常见和高危并发症,但其相关机制及其早期检测和预后预测等却未得到明确.本文就ECMO辅助时肾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相关检测方法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晚期膀胱癌的临床治疗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仍然是世界性难题,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各有作用.本文就晚期膀胱癌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Ⅲ型前列腺炎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成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清.近年相关研究认为细胞因子介导免疫反应与疾病的发生相关,深入研究细胞因子在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Th22细胞与自身免疫疾病及相关肾损伤的关系
Th22细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CD4+辅助T细胞.通过分泌IL-22、AHR、TNF-α和FGF等细胞因子发挥生物学效应,在感染、炎症、损伤及免疫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h22细胞及其相关因子IL-22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免疫排斥相关移植肾损伤及糖尿病肾病发病密切相关.本文探究Th22细胞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同时着重了解并阐述Th22细胞在免疫相关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有望为今后临床诊断和治疗免疫相关肾脏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
尿路感染与泌尿生殖道菌群的关系及非培养诊断方式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s)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绝经期女性中尤为常见,与绝经期女性雌激素减退、泌尿生殖道菌群失调有关.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是尿液细菌培养,但其有耗时长、敏感性低、特异性低等缺点.随着新一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16S rRNA基因测序的非培养方法克服了传统培养方法的缺点,预测未来将成为鉴定微生物的新的金标准.
-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技术总结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技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是阻碍其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HoLEP技术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HoELP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
Mindin与糖尿病肾病
Mindin(也称为spondin-2)是一个高度同源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可作为病原微生物模式识别分子和整合素配体参与免疫应答,并促进神经元的黏附和生长等作用,近年发现mindin可由损伤的足细胞合成,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mindin有望成为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新标记物.
-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术后结石残留诊治进展
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多重优点;但是,其术后结石残留率及处理也是一个重点难题.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所报道的结石残留情况及处理方法,对输尿管软镜术后导致结石残留的常见因素及诊治进展进行总结.
-
SnoN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Ski-related novel protein)是由原癌基因编码的核蛋白,属于Ski家族成员,可通过多种途径严密地控制TGF-β1/Smad 信号通路的活化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β1,TGF-β1) /Smad 信号通路是目前公认的与肾脏纤维化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本文简要概述了SnoN的结构和功能、表达和调节及其在肾脏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伴同侧输尿管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伴同侧输尿管癌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伴同侧输尿管癌(伴膀胱肿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女性,61岁,以间断无痛肉眼血尿半月余为主诉入院.IVP检查:左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重复输尿管宽窄不等,较窄者中段输尿管结节状欠缺.CT检查:左肾体积稍大,左侧可见两肾盂及输尿管,两输尿管在骶髂关节水平融合为同一条输尿管,上条输尿管管径增宽,管壁可见结节影,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膀胱镜检查:膀胱右后壁可见一大小约1.0 cm×0.5 cm乳头状肿物,基底不宽.利尿肾图检查:总肾GFR:65.36 mL/min,左肾GFR:39.18 mL/min,右肾GFR:26.18 mL/min.在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输尿管镜左输尿管肿瘤切除术.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病理检查:(膀胱肿瘤)送检膀胱黏膜,局灶尿路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左输尿管肿瘤)考虑非浸润性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局灶鳞状上皮化生.结论 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伴同侧输尿管癌较为罕见,采用输尿管镜等微创方式可以使患者受益更多.
-
回肠代输尿管术后并发症并文献复习(附1例病例)
目的 通过1例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输尿管撕脱围手术期的处理, 讨论手术及术后并发症,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 根据本院1例急诊行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输尿管长段缺损及处理术后尿路感染的经验, 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术后随访15个月,血肌酐、血气分析、电解质无明显异常,术后前4个月肠黏液排出较多,术后多次CT均提示尿路排泄通畅,肾功能保持良好,肾积水明显缓解,但术后发生尿路感染近7个月才完全控制.结论 回肠代输尿管在输尿管长段损伤同时又倾向于保留患肾时是较好的重建尿路的手术方式,其改善或维持肾功能疗效肯定;但患者术后尿路感染不能避免,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