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晕厥诊断和处理指南的解读
2009年发布了新的晕厥诊断和处理指南,共分为5个部分,前三部分介绍了晕厥定义、分类、病理生理机制、流行病学、预后,以及诊断和处理.新指南更新了晕厥的分类,提出了新的危险分层方法并更新了循征医学证据.本文主要对前三部分进行解读,以指导临床医师恰当地诊治晕厥患者.
-
综合医院老年患者谵妄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谵妄是意识障碍的一种,临床以意识、定向力、记忆力、思维、感知和行为发生紊乱为特征,急性起病,呈波动性病程.可见于各种躯体疾病,尤其是老年人.临床上识别谵妄并不容易,常被误诊为痴呆或其他精神科疾病,目前有很多量表帮助非精神科专业人员识别谵妄,从而及早请精神科医师会诊,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尚没有被批准用于谵妄的治疗药物,但是临床实践中结合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及环境支持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谵妄,降低死亡率.
-
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治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会增加病死率和卒中复发的风险.尽管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但却又是经常被忽略的情况.本文就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简要的回顾,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卒中后抑郁的识别能力.
-
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及其药物治疗
痴呆主要是一个生命终末期的疾病,影响5%的>65岁老年人,和几乎半数>85岁的老年人.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在多种痴呆类型中均可出现,是老年痴呆患者进入护理院、急诊室或住院的主要原因,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照料成本.精神行为症状是可以处理的.指南推荐初始使用非药物治疗来处理精神行为症状,药物治疗在症状严重时可作为一线考虑.已经有多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证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行为症状可以稳定患者的行为症状,并不会加重患者行为症状.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家庭的负担和社会的花费.
-
胆碱酯酶抑制药与痴呆的治疗
胆碱酯酶抑制药是近20年来治疗痴呆的主要药物.虽然人们一直在开发其他类型的痴呆治疗药物,但是迄今为止仍未取得重大临床突破.目前应用的胆碱酯酶抑制代表药物有多奈哌齐(donepezil)、利斯的明(rivastigmine)、加兰他敏(galantamine)以及石杉碱甲(huperzine A)等.本文主要概述了胆碱酯酶抑制药在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不增加肿瘤发生风险
一项荟萃分析提示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s)与新发癌症风险轻度增加相关.新近FDA公布的审查结果和新发表的研究(2项荟萃分析、2项观察性队列研究和1项注册研究)并未证实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FDA结论为使用ARBs不增加新发肿瘤的风险.使用ARBs的益处超过其风险,有适应证可继续使用.本文主要对ARBs与发生肿瘤风险之间的关系、可能机制和临床证据加以讨论.
-
氟维司群治疗乳腺癌的若干问题
氟维司群是一种新型甾体雌激素受体拮抗药,可在细胞水平下调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数量,且无激动效应.氟维司群对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疗效确切,耐受性好,是一种新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本文回顾氟维司群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讨论若干临床应用关键问题.
-
活性维生素D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率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预期寿命比较短,绝大多数是因为该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高.CKD的进展、矿物质紊乱和骨病、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血管钙化等疾病,都与CKD患者死亡率高的发病机制相关.活性维生素D在CKD患者中能预防和治疗骨病作用的同时,也具有预防心血管异常及降低蛋白尿和纤维化的潜在作用.CKD患者使用维生素D和维生素D受体激动药(VDRA)主要以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为指导.维生素D治疗CKD患者的25(OH)Vit D缺乏.如果存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应该使用VDRA治疗,选择性VDRA可以避免高钙磷血症,钙敏感受体激动剂配合VDRA的疗效更佳.
-
抗抑郁药临床治疗的选择
新型抗抑郁药在国内过去10余年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述近年来的文献,重点介绍美国抑郁障碍新治疗指南的要点、新循证医学证据对相关抗抑郁药的疗效评估,以及针对不同临床亚型的抑郁患者如何选择抗抑郁药,旨在规范、合理地使用抗抑郁药.
-
微囊免疫隔离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组织或细胞移植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移植排异反应.虽然免疫抑制剂可抑制排异反应,但降低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可使这些患者处于易患其它疾病的极大风险中.微囊免疫隔离技术是将需要移植的细胞或组织放于一个微囊中,囊壁是半通透性膜,允许小分子蛋白质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如抗体)和免疫细胞通过,从而保护囊内组织不被免疫系统攻击.这样既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移植的组织或细胞也可长期存活.通过设计可控制囊内细胞产生的有治疗作用的物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微囊化的细胞已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变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研究.
-
失眠的药物治疗
本文总结了目前治疗失眠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适应证的批准及药物的应用现状,指出目前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慢性失眠.提出要通过纠正失眠的病理生理机制失调来治愈慢性失眠的观点,合理使用抗抑郁药物可能是治疗慢性失眠的关键.
-
从循证医学看长效钙通道阻滞药在透析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大多数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合并高血压,这已成为透析患者CVD的首位死因.钙通道阻滞药(CCBs)起效迅速,降压效果显著,且不受钠负荷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大量长效CCBs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使得长效CCBs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亦成为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一线降压药物.但目前就长效CCBs在肾脏科领域尤其是透析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中的讨论远较RAS阻滞药类少,亦缺乏以长效CCBs为主大型临床试验.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有限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探讨长效CCBs在透析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确定性.
-
我院2010年药品使用情况的ABC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2010年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ABC分析法,对我院2010年药品使用数量、销售金额及品种数进行统计分析,并着重对A类药品的药理学分类进行用药分析.结果 A类药品占药品总数量的10.49%,B类药品占14.47%,C类药品占75.04%.其中,A类药品高度集中在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及辅助药物.结论 我院用药结构基本合理,但抗感染药物应用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亟待干预,以促进合理用药.
-
VEGF及EGFR抑制药联合放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DSB修复
目的靶向VEGF及EGFR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与放疗联合的效果尚待研究.本研究建立FaDu鳞状细胞癌裸鼠荷瘤模型,了解VEGF及EGFR抑制药凡德他尼(ZactimaTM、ZD6474)联合放疗抗肿瘤效果,从机制上探讨对肿瘤微血管生成,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修复及细胞增殖影响.方法建立裸鼠鳞状细胞癌荷瘤模型,随机均分成4组:对照组、放疗组(RT)、凡德他尼组、联合治疗组(凡德他尼+RT)观察肿瘤细胞大体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CD34、γ-H2AX表达、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细胞内γ-H2AX荧光焦点平均值以及肿瘤细胞增殖率.结果 VEGF及EGFR抑制药同步联合放疗组比单药治疗及单纯放疗明显延迟肿瘤细胞增殖时间,同时CD34、γ-H2AX、Ki67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明显减少微血管密度,增加肿瘤细胞内DNA双链断裂程度,并降低肿瘤细胞增殖率(P<0.05).结论 VEGF及EGFR抑制药与放疗同步,从机制上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加重肿瘤细胞DNA损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而增加放疗疗效.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