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092 无碳复写纸的化学成分及其健康危害

    作者:弘虹

    本文综述了无碳复写纸的成分及其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物质.认为经常使用无碳复写纸会导致皮肤、眼睛和肺部刺激,以及严重的头痛和神经损害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但尚未进行确切的研究以证明无碳复写纸与上述症状有关.文中还讨论了无碳复写纸成分的毒理学性质,其中一些成分的前体,如含有染料的微囊或染料溶剂的前体物质可能引起上述症状.为了使无碳复写纸对机体的危害降至小程度,提出如下建议:缩短使用时间,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应将大量无碳复写纸(包括新的或已成资料的)存放在远离工作区的地方,养成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

  • 用复凝聚法制备阿维菌素微囊的工艺初探

    作者:姚新成;杜华;田晨煦

    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囊材,用复凝聚法制备阿维菌素(AVM)微囊,初步建立了制备AVM微囊的工艺.

  •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及载药性质的研究

    作者:李沙;李馨儒;侯新朴

    目的: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ACM)对荷电不同药物的载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胶凝法制备了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以阿霉素、水杨酸钠及阿昔洛韦为模型药研究其对荷电不同药物的载药性能.结果:随药载比由1g@L1增至2g@L1,阿霉素的包封率由67.03%增至80.46%;水杨酸钠由79.76%降至75.46%;阿昔洛韦稍有减小,由12.18%减少到10.29%.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阿霉素及水杨酸钠的包封率呈升高趋势,分别由76.78%及75.02%升高到84.13%及78.56%.结论:本文制备了圆整且分散性好的微囊,其对三种电性不同的药物具不同的包载能力,壳聚糖浓度增高可提高阿霉素及水杨酸钠的包封率.

  • 壳聚糖载药微囊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瑾;张开莲

    壳聚糖是天然多糖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是一种含有游离氨基的碱性多糖,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黏附性,在药物裁体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壳聚糖微囊在生物粘附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壳聚糖栽药微囊的制备方法以及壳聚糖微囊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 复凝聚法制备芎归挥发油微型胶囊工艺的研究

    作者:王玉凤;黄学武;李凤;张晓军

    目的 优选芎归挥发油微型胶囊的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芎归挥发油微型胶囊.以包封产率做为评价指标,正交设计法优选微囊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制备芎归挥发油微型胶囊的佳工艺条件为:明胶、阿拉伯胶和挥发油按1∶1∶0.4(g∶g:ml)配比,成囊温度为50℃.结论 此工艺操作简易,收率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当归 川芎 挥发油 微囊
  • 芦丁铋二元配合物微囊制备工艺优选及其质量评价

    作者:张辉;喻莉萍;彭国茳;马红玉;李明;王彬;李强国

    目的:制备芦丁铋二元配合物微囊,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利用自制的芦丁铋二元配合物为原料,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芦丁铋二元配合物微囊,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其制备工艺;通过包封率、验证性试验、粒径检查等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芦丁铋二元配合物微囊佳制备条件为囊材与囊心物的质量比6∶1,成囊pH 3.5,成囊温度60℃,固化时间1.5h.结论:应用优选工艺制备的微囊,其包封率>40%,重复性好,90%微囊粒径在15~85 μm.

  • 黄芩苷微囊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崔明宇;王艳;孙志伟;马英丽;李晓宁

    目的:以明胶为囊材,优选黄芩苷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凝聚法,以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微囊的佳制备条件.结果:囊心囊材比为1∶2,温度45 ℃,转速550 r-min-1.结论:微囊制备工艺稳定、粒径分布及溶出符合要求.

  • 五味子多糖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作者:舒予;李小芳;刘玲;吴珊;文怡静;罗敏

    目的:优选五味子多糖微囊的喷雾干燥工艺并评价其质量和体外释药模式.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五味子多糖微囊,以收率和载药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药物与壳聚糖质量比、壳聚糖质量分数、进样速度、进风温度对制备工艺的影响,评价五味子微囊的质量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质量分数2.0%,五味子多糖与壳聚糖质量比1∶3,进风温度160℃,进液速度5 mL· min-1,空气流速600 L·h-1;制备的微囊表面光滑圆整、无黏连,载药量22.71%,收率62.04%,包封率83.27%,平均粒径13.47μm,1,8h累积释药率分别为47.86%,84.19%,在0~8h内拟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Q=29.365t1/2+11.033(r=0.955 7).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五味子多糖微囊包封率较高,具有一定缓释性能和突释效应.

  •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马钱子总生物碱微囊制备工艺

    作者:宋信莉;杨道斌;王钰乐;张建锋;杜平;卿勇军;刘文

    目的:优选马钱子总生物碱微囊的制备工艺,对马钱子总生物碱微囊的质量及毒性进行评价初步研究.方法:以壳聚糖、明胶为囊材,采用复乳化-交联法制备马钱子总生物碱微囊,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其制备工艺,并对微囊的载药量、包封率、产率、表征、粒径分布等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考察.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考察马钱子总生物碱微囊的LD50值.结果:马钱子总生物碱微囊佳工艺处方为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5%,明胶质量浓度为11%,囊芯囊材质量比为1:1,戊二醛用量为2mL.载药量为17.84%、包封率为70.31%、产率为91.66%.外观呈圆球形、表面较为光滑、未出现粘连现象,粒径分布较集中,平均粒径为112.47μm.马钱子总生物碱微囊LD50为236.59mg/kg,是马钱子总生物碱的2.23倍.结论:以佳工艺处方制备马钱子总生物碱微囊工艺合理、稳定,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微囊质量较好,同时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微囊的LD50较原总生物碱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推测可能与缓释过程有关.

  • 中药微囊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邱金双;李陈雪;牟景龙;郑竹;王子函;王锐

    微囊技术是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作为载体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但在制药领域的研究尚待重视,特别是在中药给药系统研究方向,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微囊技术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进展,探讨开展中药微囊制剂研究的战略意义,为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 微囊防潮效果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冯怡;刘怡;徐德生

    目的:考察喷雾干燥工艺对乌药鞣质微囊防潮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造成影响的机制.方法:喷雾干燥制成的乌药鞣质微囊置于一定温湿环境中12 h,绘制吸湿曲线以研究进风温度、供液速度、雾化气流速与微囊防潮效果间的规律;并从微囊溶剂残留量、成膜过程膜收缩行为和微囊粒径3个方面研究造成这些规律的机制.结果:微囊防潮效果随着进风温度的提高、供液速度的降低、雾化气流速的降低而增强;反之则减弱.造成这种影响是由于微囊中溶剂残留量、囊壁致密程度以及微囊粒径不同而造成的.结论:喷雾干燥制备微囊不同工艺参数制得的微囊的物理状态不同,其防潮效果也不同.

  • 中药微粒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浩;何应

    微球和微囊通称为微粒,是借助微囊化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将微粒型给药系统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提高中药药效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创制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制剂.尽管中药微粒制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展示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作者对微粒制剂在中药单体化合物、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和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中药制剂 微球 微囊
  • 微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罗芸;薛毅珑;李雁凌;李新建

    观察微囊化和未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疗效.选用SD大鼠经胆总管原位灌注胶原酶液,分离消化胰腺组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Histopaque-1077)纯化胰岛细胞,将微囊化和未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于糖尿病小鼠腹腔.分离的胰岛细胞对刺激反应良好,微囊化和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后均可纠正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但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只能维持血糖正常2~3d,而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可持续降低血糖30d以上.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具有良好的效果,微囊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 APA微囊包裹对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分泌儿茶酚胺和亮氨酸脑啡肽的影响

    作者:郭水龙;崔忻;罗芸;薛毅珑

    分析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包裹对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s)分泌儿茶酚胺(CA)和亮氨酸脑啡肽(L-EK)的影响. 用APA微囊包裹原代BCCs, 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囊化与非囊化的BCCs分泌CA和L-EK的能力. 与非囊化BCCs相比, 囊化BCCs在单位时间内分泌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能力并没有大的改变, 而多巴胺(DA)和L-EK的分泌量则在部分时间点有明显下降. APA微囊对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分泌E和NE并无显著的影响, 而对DA和L-EK的分泌有一定影响, 这种影响仅在包裹后短期内发生, 对后期的分泌没有影响.

  • 诱导小鼠原始生殖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新方法

    作者:赵化芳;李晓燕;史小林

    目的 探索诱导小鼠原始牛殖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定向分化的有效方法 .方法 分离孕13 d昆明小鼠的原始生殖细胞(PGC),体外培养扩增后,向其培养液中加入新生鼠肝组织提取液和包被有胎肝细胞的微囊共培养,利用微环境诱导法使PGC定向分化,然后免疫细胞化学法标记α-1-抗胰蛋白酶(AAT)和白蛋白(ALB).结果 在微环境的诱导作用下,可见PGC分化成卵圆形或星形肝细胞样细胞,并且分化细胞的数量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增多,培养2周时分化率可达70%以上.分化的肝细胞样细胞中,AAT和ALB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应用新生小鼠肝组织提取液和包被有胎肝细胞的微囊构成的微环境,可有效诱导PGC向肝细胞方向分化.

  • 人工毛乳头与毛乳头的形态学和活性比较

    作者:林常敏;李宇;黄铿;纪影畅;蔡湘娜;李国强;张锦堃

    目的:通过对人工毛乳头与毛乳头的对比观察,从形态学、细胞活性、膜通透性等方面对人工毛乳头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高压电场微囊发生器,以APA微囊包裹分离毛乳头细胞;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对比新鲜分离的毛乳头与毛乳头细胞微囊(人工毛乳头)的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MTT法比较微囊化和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的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人工膜和生物膜的通透性.结果:毛乳头细胞微囊与新鲜分离的人头皮毛乳头在大体形态及超微结构方面非常相似,培养14天后两种细胞的活性趋于一致;直径400μm的微囊中的荧光强度高于新鲜分离的毛乳头中的荧光强度(P<0.05).结论:人工毛乳头与毛乳头的形态和活性相似,APA膜的通透性优于毛乳头的基膜.

  • 微囊化转TH基因人成纤维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研究

    作者:戴晓玲;张进禄;徐群渊;赵春礼;赵焕英;孙晓红;郑少鹏

    目的探讨微囊化转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的细胞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脑内存活、组织反应及对异常行为的治疗效果. 方法以人TH基因作为目的基因,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人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包裹在APA半透膜中进行微囊化后,植入6-羟多巴胺单侧损毁的PD大鼠模型纹状体内,观察移植物的存活状况和功能作用16周. 结果体外和植入体内的微囊化转基因细胞具有良好的存活能力.移植微囊化细胞可以使大鼠异常运动明显改善,移植位点周围的免疫反应较小. 结论微囊化对转基因细胞异种移植以进行基因治疗具有显著意义.

  • 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多巴胺含量的检测

    作者:张进禄;张京钟;蔡青;鲁强;赵春礼;段春礼;刘玉军;薛毅珑;徐群渊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分泌多巴胺的动态变化,为用微囊化肾上腺髓质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常规培养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用人工APA微囊对之微囊化后再培养20d,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检测多巴胺含量,并分别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微囊内牛嗜铬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牛嗜铬细胞在微囊内生长良好,在培养液内可持续检测到多巴胺.第8 d左右多巴胺的分泌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14 d后分泌量处于一种恒定的状态.结论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分泌的多巴胺可以通透微囊,可以考虑用来进行异种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 Caveolin-3与高血压性心肌肥大

    作者:许研;李岷雯;王庭槐

    Caveolae是富含胆固醇、鞘磷脂和鞘糖脂的胞膜内陷结构,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到"信使中心"的作用.Caveolin-3是整合在Caveolae上的肌细胞特异性蛋白,其异常可能与一些心血管疾病、肌营养不良症等有密切的关系,对Caveolin-3的调控也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及内环境稳定的必要因素.目前研究已将注意力集中到Caveolin-3在心肌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本文将以Caveolin-3为切入点,探讨Caveolin-3与高血压性心肌肥大的关系,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高血压性心肌肥大的发病机制.

  • MTX微囊行肝动脉末梢栓塞的动物实验

    作者:朱家源;朱斌;黄少华;朱玉琨

    目的对含甲氨喋呤正常人体白蛋白微囊(MTX-HAS-MC)经动物肝动脉灌注栓塞后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及微囊在肝动脉内的栓塞方式,栓塞水平,降解时限等进行了研究.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狗,肝动脉插管,分别注入含10%MTX白蛋白微囊及单纯MTX(溶于生理盐水).定时测定肝组织,下腔静脉血药药物浓度及行肝组织病检,比较二者差异.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实验组微囊大多呈单行串珠样排列栓塞肝微动脉或肝毛细动脉(窦前水平),多数在肝小动脉内以微囊为中心形成血栓.术后20天的标本内仍可见到完整无损的微囊检塞在位.动态检测肝组织,下腔静脉血药物浓度.实验组肝、血药物浓度一时程相差1.33~5.70倍;对照组肝、血药物浓度相差不大.微囊组肝药浓度始终高于相应的对照组肝药浓度,随着时间的推延,由1.3倍~28倍.微囊组的药物消除半衰期远远长过对照组,两者在肝内相差2.8倍,在下腔静脉血内相差3.6倍.结论微囊为血管末梢栓塞剂,在体内其裂解时限超过20天.微囊栓塞阻断末梢血供,大量药物浓集于肝组织中,并可经微囊不断裂解缓解,使肝内持续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以上作用对肝癌治疗有积极意义.

343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