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我国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的成功率
摘要: 自2010年我国政府启动公民身后器官捐献工作以来,器官捐献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移植器官来源从司法途径向公民自愿捐献的成功转型[1]。我国一举成为全球移植第二大国和亚洲器官捐献的成功典范。然而,我国的公民身后器官捐献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每百万人器官捐献率仅为2.1%,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2-5],尚不能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如何提高我国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率,改善捐献器官的质量,提高移植术后的疗效仍是我国器官移植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10年来开展器官捐献工作的实践经验,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
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二次气管插管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二次气管插管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武警总医院实施原位肝移植治疗并于术后早期接受二次气管插管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术后3个月内患者生存情况,按照术后3个月时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供肝等重要参数情况,将生存率作为因变量,对纳入的变量先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结果 本组55例二次插管患者术后3个月时生存率为30.9%(17/55).死亡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U=52.00,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U=167.50,P<0.001)、血清总胆红素值(U=191.00,P=0.016)、肺部感染合并症发生率(χ2=5.30,P=0.001)及腹水合并症发生率(χ2=5.33,P=0.001)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年龄、术前血肌酐水平、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胸水发生率、肝移植手术时长和无肝期时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供肝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等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合并症与MELD评分(OR=6.157,P=0.042;OR=1.312,P<0.001)是影响二次插管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肝移植受者,术前MELD评分及肺部感染合并症是影响术后早期二次气管插管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积极控制肺部感染并努力降低MELD评分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
局部治疗在中国肝细胞癌肝移植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移植术前局部治疗在肝癌肝移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China Liver Transplant Registry,CLTR)成立至2016年10月的1739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及随访数据,分析其术前局部治疗史及患者肿瘤分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米兰标准组563例,局部治疗组234例,米兰标准组患者1、3、5年整体生存率分别为88.66%、76.29%和67.02%,局部治疗组患者1、3、5年整体生存率分别为78.33%、40.77%和29.12%.局部治疗组中,术后病理AJCCⅠ-Ⅱ期肿瘤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14%和60.95%,与符合米兰标准的患者整体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移植术前局部治疗中,肝肿瘤射频消融术及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分别占36.5%和47.0%,混合疗法占15.82%,采用3种治疗方案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352).结论 移植术前局部治疗已广泛应用于肝癌肝移植患者.局部治疗后超米兰标准但小于AJCCⅡ期的患者,仍可作为肝移植的良好受体.肝肿瘤射频消融术、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以及联合疗法均可作为肝癌移植术前的局部治疗方案.
-
儿童ABO血型不合肝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诊治经验分析
目的 探讨救治1例ABO血型不合儿童肝移植术后出现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的成功经验.方法ABO血型不合儿童肝移植1例,患者行亲体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出现肝功能异常,先后行2次肝穿活检,并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抗体.结果肝穿结果均显示急性排斥反应,先后2次静脉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无效.后依据C4d阳性、HLA-Ⅱ类抗体强阳性,确诊为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导致的AMR.在接受血浆置换与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lobulin,IVIG)交替治疗1周后,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1次,在治疗初期加用吗替麦考酚酸酯治疗.治疗4周后,DSA强度逐步下降,肝功能恢复至正常.随访2年余,肝功能正常.结论ABO血型不合的儿童肝移植可引起术后发生AMR,后果严重,在明确诊断后,保守治疗可治愈AMR,恢复移植肝功能正常.
-
肝移植治疗非肝细胞肝癌的肝脏恶性肿瘤:单中心病例分析
目的 研究肝移植治疗非肝细胞肝癌的肝脏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进行的40例成人非肝细胞肝癌接受肝移植的患者资料.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3例,肝母细胞瘤患者2例,纤维板层肝细胞癌1例,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肝脏血管肉瘤1例,肝脏多发低分化软组织血管肉瘤1例,转移性腺癌4例,结直肠癌转移3例,膀胱癌转移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2例,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2例,小细胞淋巴瘤肝脏受累1例.结果23例胆管细胞癌患者中,1例患者因围术期肝内严重感染死亡.12例患者出现复发.肝母细胞瘤患者2例,1例因复发死亡;另1例无瘤存活.纤维板层肝细胞癌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术后复发死亡.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1例围术期死亡,1例无瘤存活.肝肉瘤2例,复发死亡.结直肠癌肝转移3例,1例无瘤存活.膀胱癌肝转移1例,复发死亡.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2例,均存活.胃肠道间质瘤肝脏转移2例,1例围术期死亡,1例存活.结论 部分胆管细胞癌、肝母细胞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肝移植术后能取得良好效果.但部分胆管细胞癌、部分肝母细胞瘤、肝肉瘤则预后较差.
关键词: 肝移植 非肝细胞癌肝恶性肿瘤 -
基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肝癌肝移植复发预测模型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多因素的肝癌肝移植复发预测模型,为评估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和筛选合适的肝癌肝移植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73例行肝移植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筛选出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模型.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术前纤维蛋白原浓度、血管受侵、肿瘤总体积>115 cm3以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400 ng/ml是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复发预测模型:Y=-3.047+0.699×纤维蛋白原+1.568×肿瘤总体积>115 cm3(0=否,1=是)+0.317×血管受侵(0=无,1=有)+1.6×AFP>400 ng/ml(0=否,1=是).研究建立的模型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测有较高的敏感度(86.6%)、特异性(65.8%),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高于米兰标准(0.687)、杭州标准(0.703).符合Y≤-0.79的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显著高于Y>-0.79的患者(92.3%比34.1%,P<0.001).符合米兰标准、杭州标准的患者中,Y≤-0.79和Y>-0.79的患者5年RFS仍存在显著差异(94.9%比40.9%,P<0.001;93.6%比45.7%,P<0.001).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血管受侵、肿瘤总体积>115 cm3以及AFP>400 ng/ml是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建立的基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预测模型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测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能够将可能受益的患者筛选出来.
-
肝癌肝移植术后10年复发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移植患者术后远期复发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2001年4月~2018年9月施行的130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术后给予密切的实验室以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有2例患者在移植术后10年复发,通过综合治疗后病情稳定,1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肝癌的根治性手段之一,但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已成为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合理选择病例、筛选预测肝癌肝移植预后的敏感指标、对高复发风险的受体进行积极干预以及复发转移后的个体化治疗将不断提高肝癌肝移植的疗效.
-
抑制性分子LAIR-1在异种移植物杀伤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eukocyte-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 like receptor-1,LAIR-1)在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异种移植术后供肝组织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受体血浆中可溶性LAIR-1(sLAIR-1)的表达,转录组测序检测受体免疫细胞表面膜型LAIR-1(mLAIR-1)的表达.结果 异种移植术后供肝组织受到淋巴细胞浸润,受体淋巴细胞表面mLAIR-1和sLAIR-1呈动态平衡状态.结论 受体免疫细胞表面mLAIR-1和血浆中sLAIR-1的表达水平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可能与受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相关,LAIR-1有望成为移植术后诱导免疫耐受的分子.
关键词: 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 异种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免疫耐受 -
五指山小型猪-藏酋猴异种肝移植的术前检测
目的 本研究为了减少五指山小型猪-藏酋猴异种肝移植手术的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和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率,进行全面术前检测.方法 分别利用PCR技术和植物凝集素细胞染色对供体GGTA1基因敲除类型进行鉴定;30只藏酋猴分别与五指山小型猪进行淋巴细胞毒实验;供受体ABO血型鉴定.结果 供体为GGTA1基因敲除猪,GTKO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植物凝集素细胞染色未检测出荧光,表明GGTA1基因敲除成功,与基因型鉴定结果一致.通过淋巴细胞毒实验选定28#与供体PBMC毒性小的藏酋猴做为备选受体.血型鉴定显示供受体血型一致.结论 通过对GTKO五指山小型猪-藏酋猴异种肝移植的术前检测选定合适的受体,可有效减少异种移植HAR和AR的发生率.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rhEPO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rhEPO组术前1小时通过尾静脉注射5 000 U/kg的rhEPO,然后建立大鼠70%肝脏IRI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生化仪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释放量;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蛋白磷酸化水平;qPCR测定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浓度.结果 对照组有明显的肝组织损伤,血清中AST和ALT释放量均增加,而rhEPO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较轻,转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AST(U/L):582.0±52.5比245.0±31.7 ; ALT(U/L):388.0±39.6比166.0±24.3, 均P<0.05〕.蛋白检测发现rhEPO组p-p85和p-AKT的表达显著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qPCR提示rhEPO组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ELISA亦证实rhEPO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分泌低于对照组〔TNF-α (pg/ml):425.0±31.2 比 227.0±19.7 ;IL-6(pg/ml):353.0±26.4 比 189.0±16.3 ;IL-1β(pg/ml):511.0±39.6比328.0±23.2 , 均P<0.05〕.结论 rhEPO预处理能抑制大鼠肝脏IRI时炎性因子释放,保护肝组织,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的进一步活化有关.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性因子 -
异种肝移植手术前后移植肝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验证
目的 探讨异种移植手术前后移植肝内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并且进行筛选及验证.方法 以α-1, 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小型猪为供体、藏酋猴为受体,完成4例异种脾窝辅助性肝移植手术.于供肝修整时切取适量术前标本,于移植肝开放血流后48小时以肝穿刺活检获得术后标本.对手术前后的移植肝标本进行miRNAs 和mRNAs 的高通量芯片分析,筛选出关键的差异表达miRNAs 和mRNAs,并进行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结果 与术前相比,有165 个miRNAs在术后出现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分子112 个,下调分子53 个.筛选并验证mi-23b 等12个出现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除miR-150和miR-126-3p外,其他miRNAs 的表达变化情况与miRNAs 芯片结果基本相符.与术前相比,有2 035 个mRNAs 在术后出现显著差异表达,其中922个表达上调、1 113个表达下调,筛选IGFBP6、CDK2AP1、TNFAIP6、FⅦ、NKG2D等5个生物学功能与肝脏移植密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mRNA 和蛋白水平验证.除NKG2D 外,其他4 个基因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与mRNA 水平变化基本一致(均P<0.05),但CDK2AP1 的蛋白变化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73).结论 异种肝移植术后移植肝的miRNAs 和mRNAs 表达出现较大变化,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免疫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