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面横裂修复方法与修复效果的关系分析

    作者:冼淡;陈巨峰;王磊;莫础嘉;李金;李捷;劳均平;李嘉朋

    目的:通过对不同手术方法修复面横裂病例的术后分析,希望找到一个面横裂修复的较为理想方法.方法:收集本科2010~ 2012年的17例面横裂患儿资料,年龄3个月~1岁,全麻下采用粘膜直线法,肌层功能修复,皮肤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7例;粘膜及皮肤均用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5例;粘膜及皮肤均为直线法修复5例.结果:所有病例伤口愈合良好,无口角裂开.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患儿两侧口角位置基本对称,形态良好,瘢痕收缩不明显,粘膜及皮肤均为直线法修复5例中有2例皮肤可见轻微线状凹陷.粘膜及皮肤均用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5例,其中3例术后1周左右口内粘膜创口部分充血糜烂.结论:面横裂采用粘膜及皮肤均用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方法稍为复杂;粘膜及皮肤均为直线法修复,皮肤可能会出现线状凹陷;粘膜直线法、肌层功能修复、皮肤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效果良好,简单实用.

  • 多种区域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冼淡;莫础嘉;杜永军;陈巨峰;李捷;劳均平;李嘉朋;李金;王磊

    目的:寻找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对97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根据缺损部位、性质、范围,分别采用鼻唇沟皮瓣(6例),邻位滑行皮瓣(13例),Abbe瓣(4例),胸大肌肌皮瓣(17例),颈阔肌肌皮瓣(14例),下斜方肌肌皮瓣(4例),前臂皮瓣(1 3例),额瓣(6例),颞肌筋膜瓣修复(6例),舌瓣(11例),腓骨肌皮瓣(3例),观察修复效果.结果:97例区域组织瓣中,胸大肌肌皮瓣坏死1例,下斜方肌肌皮瓣尖端坏死1例,另1例胸大肌皮瓣术后放疗后坏死(术后4月),其余皮瓣存活,外形基本满意.所有患者均能进食,97%能正常饮食(食饭),其余可流质饮食.舌、腭、咽、口底肿物T3以上,术后语音轻度影响.结论:采用以上多种区域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建议应尽可能采用邻近带蒂皮瓣;对于较大缺损修复主要是修复组织缺损,采用不同组织修复缺损,对进食、语音影响似区别不大,日后尚需作深入研究.

  • 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

    作者:赵芳

    目的:总结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对25例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所采用腓骨肌皮瓣的设计,复合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5例患者游离腓骨肌皮瓣成活率1 00%,长的腓骨为16cm,分为三段者3例,两段者20例。结论:血管化的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骨愈合快、塑形好、成活率高。

  • 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再兴;陶智潞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8~73岁,平均43.5岁.对36例下颌骨不同范围缺损进行一期修复,其中12例用自体肋骨修复,24例用自体髂骨修复.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种植义齿.结果:髂骨移植24例中,除1例因感染部分骨吸收外,均成活,安装义齿有咬合功能.12例肋骨移植,4例骨吸收,8例成活者中,2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吸收,不能安装义齿,不能承担咀嚼功能,只起到恢复外形的作用.结论: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复杂性斜颈的整形治疗

    作者:张绪生;肖斌;于晟;张诚

    目的:对复杂性斜颈予以矫治以期恢复其良好的功能及外观.方法:采用皮肤Z字整形和胸锁乳突肌Z字延长,同时行筋膜纤维带、颈动脉鞘、斜角肌和斜方肌切断松解,颈部外制动,功能锻炼等.结果:此法整形后使颈部的功能和外观均恢复到自然状态,效果显著.结论:这一方法适应于复杂性斜颈的修复与重建,伤口愈合后颈部胸锁乳突肌的体表投影仍能清晰展现,而且手术操作简便易行.

    关键词: 斜颈 双Z字 修复重建
  • 神经干移位和束组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上千损伤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会玲;李海峰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应用神经干移位及神经束组移位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千损伤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10例.患侧肩均不能外展、外旋、上举;屈肘不能;耸肩及伸肘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膈神经及尺神经功能正常;正中神经轻度受损.患者于伤后3-11个月入院治疗.A组于全麻下行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膈神经到肌皮神经、肋间神经到腋神经移位术;13组于全麻下行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尺神经束支或正中神经束支到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束支或尺神经束支到腋神经移位术.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其中B组2例患者出现手部尺神经轻度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正中神经轻度损伤症状,经对症治疗后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与供区神经受损的症状.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行肌电图检查,经统计学分析,B组神经传导速度优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5~6个月出现肩外展及屈肘动作,肌电图可记录到受区肌肉新生电位;术后8~9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B组患者术后3~4个月出现肩外展及屈肘动作,肌电图可记录到受区肌肉新生电位;术后7~8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结论:应用功能相近的供体神经行神经束组移位修复受损的神经具有供区损失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其效果优于神经干直接修复.

  •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学鹏;钟声

    目的:观察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整体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系统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6月~2011年6月我科24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伴缺损患者和20例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患者胸大肌肌皮瓣存活42例,存活率为95.45%,3例患者皮瓣出现部分坏死.患者无血管危象、感染、瘘管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41例患者皮瓣平整,吞咽、进食、发音等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具有组织量大、局部血运丰富、灵活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恢复完美外形和功能的理想方法.

  •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及进展

    作者:徐扬(综述);刘怀勤(审校)

    下颌骨是构成面下1/3的骨性支架,不单单是维持面部轮廓和形态,还与患者咀嚼、发音、言语等密切相关。因肿瘤、外伤及感染等因素所致的下颌骨缺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面部外形,并影响相应的口腔功能。必然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创伤,不少患者可表现为苦恼、自卑、孤僻等。这些患者大多数对美的感受更敏感、强烈,而感情却十分脆弱,甚至可出现厌世轻生的念头。怎样能够更好地修复缺损一直是人们研究的方向,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一直备受关注,现综述如下。

  • 自体肋软骨复合体移植矫治医源性鼻中隔塌陷

    作者:罗德丰;鲍义华;曾庆

    目的:探讨肋软骨支架矫治鼻整形术后继发鼻中隔塌陷畸形的方法.方法:对鼻整形术后继发鼻中隔塌陷的15例女性患者,取其第6或第7肋软骨3cm长和2cm×1cm软骨膜,制备厚度1.5mm软骨片,制作成倒"T"形支架,螺钉固定于上颌骨鼻脊,重建鼻中隔;调整鼻中隔、鼻尖高度,软骨膜覆盖;柳叶形鼻假体改善鼻背外形.结果:15例患者鼻部外观均见明显改善,鼻尖高度恢复正常.术后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例鼻小柱轻度偏曲,无需处理.结论:肋软骨制作的复合体支架能有效重建鼻中隔生理结构.

  • CTA并三维重建技术在指导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制备中的应用

    作者:田皞;李赞;喻建军;宋波;周晓;王珏;章一新

    目的:应用CTA并三维重建技术对穿支进行定位和选择,设计皮瓣及手术方案,以期合理制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60例头颈肿瘤切除术后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患者,随机分配成A、B组.A组术前双侧下肢CTA血管成像并三维重建,指导设计皮瓣;B组术前以彩色多普勒定位穿支.比较两组准确率、取瓣成功率、平均花费时间、供瓣区多余创伤等方面的差别.结果:A组中2例术前血管成像不满意,未实施计划.其余28例手术均按计划取瓣成功.B组术前1例未发现穿支,其余29例均探测到穿支,但术中发现穿支定位有一定误差.A组在取瓣成功率、取瓣时间优于B组,供瓣区多余创伤小于B组.结论:应用CTA并三维重建技术,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进行选择和定位,可以提高制备皮瓣的成功率,节省手术时间,并大限度减少供区创伤,尤其设计多瓣进行复杂缺损的情况下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 软腭癌术后缺损一期修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赞;赵素萍;周晓;陈杰;喻建军;黄文孝

    目的:探讨软腭癌切除术后软腭缺损一期修复的方法.方法:本组28例软腭癌切除术后软腭部分或全部缺损,用不同皮瓣一期修复.结果:24例皮瓣成活,2例完全坏死,2例皮瓣远端部分裂开.25例获得较好的外形及功能恢复.结论:根据缺损部位及范围大小采用不同的皮瓣对软腭癌术后缺损行一期修复,获得较好效果.颏下皮瓣具有距离近,供瓣区隐蔽,厚薄适中,血供可靠及操作方便等优点,术后形态恢复较满意,是修复软腭缺损的理想选择.处理好皮瓣鼻腔侧创面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软腭 修复重建
  • 血管化腓骨肌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外科改良

    作者:陈传俊;吴晓亮;朱祖武;李志来

    目的:对重建下颌骨缺损的血管化腓骨肌瓣制备和塑形方法进行外科改良.方法:(1)非驱血状态下于大腿安放电子止血带加压后直接进行腓骨组织瓣制备;(2)暴露腓骨后,在待取腓骨的上下端各截除小段骨再实施腓骨的带血管制备; (3)对腓骨施行阶梯状截骨塑形.结果:7 例腓骨瓣制备和术后出血(渗血)少,制备时间缩短.术后均一期成活,未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骨段固定稳固,下颌轮廓和外形良好.结论: (1)非驱血制备腓骨瓣不增加出血机会,反而减少出血机会,简化手术操作;(2)在待取腓骨的上下端截除小段骨可以使待取腓骨段充分游离,便于带血管制备和减少损伤血管的机会;(3)阶梯形截骨塑形,既增加了骨断面的接触面积和稳定性,又避免了楔形切骨骨量的丧失.

  • 颈横血管为蒂的斜方肌上部肌皮瓣及肩胛冈骨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恩群;张菊会;韩卉

    目的:进一步探讨以颈横血管为蒂的斜方肌上部肌皮瓣及肩胛冈骨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32侧斜方肌上部、肩胛冈的形态、血供.结果:斜方肌上部近似于梯形,A、B、C和D四缘平均长度为174.63、1 57.18、86.98、80.95 mm,面积126.78 cm2,肩胛冈全长131.21 mm;颈横动脉干、颈浅动脉干及其升支、肩胛冈支平均长度分别为42.50、27.80、43.12、28.75 mm,起点外径分别为2.71、2.39、1.96、0.50 mm,升支发出0.5 mm以上肌皮穿支3~6支,回流静脉与相应动脉伴行.结论:斜方肌上部及肩胛冈形态及血供适合形成以颈横血管为蒂的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

  • CT血管造影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饶鹏程;罗世洪;王雷;孙黎波;周航宇;吴双江;肖金刚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舌鳞状细胞癌患者21例,术前采用CTA定位患者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并根据检查结果模拟设计个性化的ALTF,术中应用ALTF行软组织缺损重建修复.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所见血管走行与术前CTA显示均一致;切取皮瓣面积6.0 cm ×5.0 cm~11.0 cm×8.5 cm;其中20例皮瓣存活,2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1例皮瓣恢复正常,1例皮瓣未能抢救成功,皮瓣坏死.术后随访6 ~ 36月,1例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其余患者均无瘤存活,移植皮瓣存活情况良好,舌外形、咀嚼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术前CTA可精确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利用CTA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 3D打印辅助颌面骨缺损与畸形的临床精准修复重建

    作者:杨光辉;袁荣涛;王静;刘延山;贾暮云;董蒨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颌面骨缺损与畸形的修复重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治疗颌面骨缺损与畸形手术病例6例.术前行三维CT扫描、重建并3D打印1∶1实物模型.根据模型进行疾病诊断、手术设计及植入物的预制.结果:3D打印的头模全方位显示了骨缺损及病变区域的状况,实现了生物修复板的术前、体外精确预制;实证了头影测量分析的结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模型外科;利用镜像模型进行重建板精确弯制,恢复了患者面型及下颌骨高度.结论:3D打印能全方位、直观、精确地显示颌面骨的三维空间关系,对于颌面骨缺损与畸形的修复重建手术有极大的临床指导价值.

  • 2种骨肌皮瓣修复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缺损的临床评价

    作者:宾志文;王成;吴晓林;侯劲松

    目的:比较2种骨肌皮瓣修复放射性下颌骨坏死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手术切除坏死下颌骨及其周围软组织,根据骨缺损大小及患者要求选择腓骨肌皮瓣或髂骨肌皮瓣进行修复,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记录创口愈合情况、供区和受区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开口度和咬合情况,评价颜面外形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本组7例采用髂骨肌皮瓣修复,其中1例出现血管危象,探查后骨瓣存活但皮瓣坏死,2次植皮后创口愈合,其余6例存活良好;28例采用腓骨肌皮瓣修复,其中3例出现血管危象,探查后2例组织瓣存活,1例失败取出。2种修复方式的局部并发症主要为创口感染、延期愈合和供区瘢痕。2组患者术后颜面外形和咬合功能恢复良好,开口度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腓骨肌皮瓣和髂骨肌皮瓣均可用于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缺损修复,对缺损范围较大的患者主要选择腓骨肌皮瓣,对腿部美观有较高要求的患者可选择髂骨肌皮瓣。

  • 三维CT测量及移植骨成形技术在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程瑞修;张圃;付兴茂;吴宝磊;马建辉;李树亮;于杰;常征

    目的:探讨三维CT测量及移植骨成形技术在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应用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对12例不同原因造成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完成缺损测量,获得下颌支的高度和下颌体及颏部的长度,以及下颌支与下颌体、下颌体与颏部的角度,根据测量数据对血管化游离腓骨瓣或髂骨瓣塑形植入.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0.5~4.0年,颜面外形恢复良好,重建下颌骨弧度恢复满意,植入骨瓣截骨各段及其与下颌骨残端间均骨性愈合,无供区与受区并发症.结论: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修复重建下颌骨可提高手术的精确性,简化移植骨的塑形操作.

  • 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106例临床分析

    作者:羊书勇;郑维银;李浩;李焰;李晨军;张建设;卢艳鹏

    目的:总结游离皮瓣用于口腔颌面部修复的经验.方法:2007-06 ~2010-06,应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106例(前臂皮瓣42例,腹直肌肌皮瓣18例,股前外侧皮瓣46例),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39例,年龄24 ~ 77岁,除3例外均为肿瘤切除造成的组织缺损,所有病例均为即刻修复.结果:106例游离组织瓣成活103例,修复成功率为97.2%.制取的皮瓣面积大为16 cm×8 cm,小为5 cm×4 cm;4例出现血管危象,2例抢救成功,2例失败.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形成的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是进行修复的理想选择.

  • 咬合与脑功能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Ohkubo C;Morokuma M;Yoneyama Y;Matsuda R;Lee JS

    本文综述了咬合对全身健康尤其是脑功能的影响.从1999 ~ 2011年英文在线文献和图书馆的相关文献中,选择可用的19篇文献分为咀嚼和舌运动,紧咬牙和磨牙症,咬合板和咬合干扰,修复重建,疼痛和刺激等5类.总结了咀嚼口香糖、叩齿和紧咬牙运动等口颌面区运动与大脑感觉和运动皮层激活的相关性.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也会受到咬合干扰装置、咬合板和种植修复体的影响.大脑激活区的改变可能依赖于口颌面区运动的强度.因此,咀嚼和其它运动刺激能激活大脑皮层,从而可能有助于防止脑功能的退化,然而,这些发现必须由更多研究所证实.

  • 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

579 条记录 27/29 页 « 12...21222324252627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