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底多间隙严重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大出血1例的急救及护理

    作者:叶国凤;于爽;付梦琦;曹晓红

    总结1例口底多间隙严重感染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护理要点是喉梗阻的观察与处理,大出血的观察与迅速启动全院急救紧急呼叫系统,协助医生控制局部感染,做好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救护,同时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通过医护一体 、多部门的救治与个性化的护理,患者住院28 d顺利出院.

  •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诊治分析

    作者:黄玉朝;许洁;王晓媛;付新海;周华安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面部及颌骨周围包括颈上部软组织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其感染的严重程度常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与宿主的防御功能.若治疗及时、方法恰当,可缩短疗程,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如若误诊或延误治疗时机,处理不当,可因呼吸道阻塞或扩散至重要生命器官(如纵隔、颈动脉鞘或中枢神经系统等)而危及患者生命.

  • 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海峰;赵福路;石东恒

    目的:探究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双管负压引流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2%,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P<0.05).结论: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术式安全性较高.

  • 颌面部严重多间隙感染采用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刘乐乐

    目的 探讨和分析颌面部严重多间隙感染采用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59例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患者采用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20例患者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总结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所有患者经有效地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患者行切开引流后的切口愈合很好,治疗时间在6 ~11d之间,平均(8.68±1.49)d.结论 颌面部严重多间隙感染采用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并且没有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效果分析

    作者:高银亮

    目的 探讨妊娠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4例妊娠期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静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视情况给予激素并提供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经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35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81%;观察组经治疗后显效25例,有效3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为(2.48±0.35)× 109/L,对照组为(6.14±0.77)×109/L,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孕产妇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后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木村病1例

    作者:骆仲智;黄永;季雅娟

    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左侧面部肿胀10天,在我院口腔科就医,于2004年11月30日以"面部多间隙感染"收入院.

  • 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运岭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 2002年5月至2012年4月,对86例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行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和预防治疗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结果 86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83例(96.5%)治愈,3例(3.5%)死亡.结论 综合疗法可有效降低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护理

    作者:柯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及颈上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1].如不及时处理,可并发窒息、败血症甚至引起纵隔感染而危及生命,其临床死亡率高达40%,临床护理、治疗措施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2].自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12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治疗结果的因素分析

    作者:郑凌艳;杨驰;张伟杰;蔡协艺;姜滨;王保利;浦益萍;金佳敏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的治疗结果的转归因素.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42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因、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入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t检验和x2检验分析.结果:在老年患者中,切口数量和并发症与受累间隙的数量有关.而在中青年患者中,切口数量和住院天数与受累间隙的数量有关,并发症与入院血糖浓度和入院白细胞总数.结论:分析阐明了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其中,受累间隙的数量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 口腔颌面颈部重度多间隙感染合并下纵膈炎的诊疗分析

    作者:董青山;郭家平;王翔;侯君;唐建军;朱丽娟;黄实华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颈部重度多间隙感染合并下纵膈炎患者的诊疗经历,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7年收治的口腔颌面颈部重度感染合并纵膈感染的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范围40~67岁,平均年龄54岁;牙源性感染3例、腺源性(扁桃腺)感染3例、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2例、下颌骨骨髓炎1例、下颌骨囊肿并感染1例.经迅速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切开引流、强调全身综合治疗及保障生命安全等,部分患者气管切开,与胸外科联合手术,分析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大部分康复出院,2例转出(其中1例死亡),住院病程7~60 d,平均25 d.结论:颌面颈部重度感染并发下纵膈炎,病情危重,必须早诊断、早手术,重视全身情况的综合处理,允许多次清创探查,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 不同类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治疗

    作者:巫金龙;管欣;王峰;梁翔;祝巧良

    目的:回顾总结治疗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将2013-2016年收治的61例患者根据DNM分类标准分为3组:Ⅰ型(1组)、ⅡA型(2组)、ⅡB型(3组),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患者中男51例,女10例.平均(58±14)岁,各组患者年龄与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8±5)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25±12)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B型气切率明显高于Ⅰ型和ⅡA型(P<0.05).ⅡB型术后肺部感染率高于Ⅰ型和ⅡA型(P<0.05).结论:ⅡB型DNM更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和窒息,气切率更高.ⅡB型DNM较Ⅰ、ⅡA型术后更易并发肺部感染.ⅡB型DNM采用胸腔镜下纵隔清创引流术,痛苦轻、恢复快、减少切口感染机会,与Ⅰ型和ⅡA型DNM相比不延长住院时间.DNM的感染范围及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不相关.2型糖尿病不是促进DNM进展的危险因素.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39例临床分析

    作者: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临床上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其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但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发病率仍然较高.治疗及时、方法恰当,绝大多数病人可在短期内治愈,但是如果误诊或是延误治疗时机,处理不当,就可导致感染的扩散,导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甚至败血症.我科自1999~2004年共收治间隙感染患者139例,现将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研究

    作者:李勇;孙黎波;周航宇;吴双江;夏德林;肖金刚

    目的 回顾总结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22例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来源、实验室结果、气道护理、切口的选择、引流方式、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2%患者为牙源性感染,脓液培养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链球菌属为主;36.4%患者入院时出现呼吸困难症状.22例患者入院后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静脉给药,待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返回后,调整给药;控制血糖;脓肿及早切开,5例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术;局部+全身对症支持治疗;21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伴有糖尿病的口腔领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做好气道管理,脓肿及早切开,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降血糖等,综合运用改艮手术切口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提高治愈率.

  • 2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体会

    作者:姜浩强

    我科于2006年上半年收治2例口腔颌而部多间隙感染病人,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51岁.因左舌下肿痛1周入院.入院前1周因鱼刺刺伤左舌下黏膜后,局部疼痛未做处理,口服抗生素无明显缓解,逐渐加重.入院后查体见:左舌下口底黏膜处明显红肿,未见凹陷性水肿及波动感,左侧舌体抬高,进食、语言功能受限,左颌下区红肿,一般状况欠佳,T 37.8℃、P 95次/分、R 20次/分、BP 145/100 mmHg.白细胞总数25.0×109/L,中性粒细胞:94.7%,心、肺、腹(-),平素健康,无糖尿病史.

  • VSD应用于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评价

    作者:刘小利;王玲;李新磊;阿地力·莫明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应用VS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笔者科室35例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其中18例使用传统切开清创引流(传统组),17例使用VSD(改进组),对比炎症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住院天数变化,评估疗效。结果:①改进组与传统组比较,术前WBC、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种指标呈下降趋势,改进组比传统组下降更明显,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改进组与传统组住院天数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在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疾病中应用VSD技术利于临床医生快速控制炎症,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②在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伴严重基础性疾病应用VSD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痛苦。

  • 不同胰岛素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体会

    作者:张兴安;谭小尧;张兰芳;萧雅一;罗智宇;明华伟

    目的:探索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佳胰岛素治疗方案.方法:将2006年1月~201 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5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三短一长”强化注射组;B组:预混胰岛素组;C组:中性胰岛素组.同时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后实验室检测血糖达标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组其血糖达标时间及平均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其它两组(P<0.05),而低血糖发生次数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胰岛素法控制血糖,能明显缩短治疗疗程及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 重度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治疗--3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

    作者:丁明超;Ujjwal Koiral;王维戚;石晋;蔡宏伟;薄斌;赵晋龙;马秦

    目的:回顾总结重症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32例重症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过程及转归,总结治疗经验。结果:2007-01~2013-01收治32位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平均年龄57.71岁。11例(34.37%)患者出现呼吸道危象;19例(59.3%)伴发全身系统性疾病。8例患者转入胸外科及呼吸科,1例患者死亡,23例好转或治愈。脓送检率96.87%,检出率37.50%。培养结果以链球菌为主,其它可见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产黑素普雷沃菌、干燥奈瑟球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结论:重症间隙感染患者近年明显增加。建议治疗措施:①保证呼吸道通畅及生命安全;②尽早手术切开引流,去除病灶;③降糖、降压、降温、镇痛、营养支持补液等多学科协同治疗;④全身抗感染治疗。

  •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4例临床分析

    作者:乔凯;郅克谦;高岭;张波;任文豪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84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人群分布,感染来源,易联合感染的组织间隙,治疗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72例痊愈,12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10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应早期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和治疗基本原则,首选广谱抗生素,经药敏试验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及时行切开引流术,若出现气道阻塞行气管切开术等综合治疗方案.

  •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与临床治疗

    作者:曹晓冬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以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

59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