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分析

    作者:谭春园;冯云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对照组使用钛膜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种植修复成功率、骨厚度、植骨厚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种植修复成功率、骨密度以及植骨密度较对照组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术中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可有效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促进骨与植骨生长,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以壳聚糖为基质的骨诱导膜研究进展

    作者:蒋世杰;洪思倩;张伟华

    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在多年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中被证实是一项增加牙槽骨骨量的有效方法.壳聚糖以其良好的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成膜性,成为骨诱导再生膜基质材料的研究重点.近来以壳聚糖为基质的骨诱导膜研究主要集中符合各种无机分子,无生无活性有机分子及生长因子增强壳聚糖骨诱导膜的强度或骨诱导性.本文回顾壳聚糖的基本性能,引导骨再生技术的基本内容,并报道了以壳聚糖为基质材料的骨诱导膜的研究进展.

  • Bio-Oss骨粉和自体碎骨在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李永清;徐速;王冬英;温春燕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Bio-Oss骨粉和术中自体碎骨治疗颌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8例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的颌骨缺损患者,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和术中自体碎骨,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回访,通过X线检查对移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完全修复,缺损区与周围骨组织无显著差别.结论:联合应用Bio-Oss骨粉和术中自体碎骨具良好的骨引导再生能力.

  • 即刻牙种植与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王国祝

    目的 探讨拔牙后即刻进行种植体植入同时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口腔科进行的拔牙后即刻进行种植的患者20例共植入种植体25枚,并通过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的间隙,修复后随访2-3年.结果 其中2例2枚种植体在3年之后松动,其余全部效果良好,3年累计存活率为92%.结论 拔牙后即刻牙种植并采用骨再生技术修复种植体与拔牙窝的间隙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推广.

  • GBR技术在即刻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星

    目的 探讨即刻牙种植与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例14个牙位骨种植技术区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的间隙和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全部种植体上部结构采用烤瓷冠修复,修复后随访期1年~3年.结果 除1枚骨种植体于修复后6个月松动外,3年存活率为92.8%.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取得初期稳定性十分重要,对于种植体与所拔牙的骨壁之间的间隙及骨缺损部分,采用人工骨和可吸收生物膜引导新骨再生,填充间隙和缺损区,促进新骨形成,增加稳定性.即刻牙种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牙种植中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艳杰;王志滨;王文玲

    目的 观察新型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术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牙种植的患者1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74),分别采用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对比2组在修复成功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修复成功率91.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2%;术后1周进行植骨厚度及成骨厚度测量,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奥新型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能够积极引导骨再生,不仅能极大地提高修复成功率,而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认可度高,值得推广.

  •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

    作者:谢苗苗;赵保东;王维英;于龙;张晓奇

    背景:海奥口腔修复膜作为可降解的脱细胞真皮基质,是用于修复口腔黏膜及软组织缺损的材料,由于具有可降解、易于制备、保存时间长、运输和贮存方便、成骨效果好等优点,现在也己开始作为引导骨再生材料用于种植.目的:验证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种植中作为屏障膜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种植术区存在骨缺损的患者72例,均为单颗牙缺失,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博特医用胶原膜和海奥口腔修复膜行"引导性骨再生"技术修复骨缺损.骨移植物均为天博骨粉,术后1,3个月进行X射线检查及临床检查.二期手术时,对新生骨组织量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二期手术时,72例患者的种植体均已与骨组织形成骨结合,试验组平均骨生长效果为92%,对照组平均骨生长效果为91%,所有种植体均顺利完成种植义齿修复.修复后随访3~24个月,种植体均能成功地恢复咬合功能.结果提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与博特医用胶原膜相当,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骨再生引导膜使用.

  • 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构建引导骨组织再生膜

    作者:唐倩;陈建洪;粱焕友;吴坚;李源;陈晓峰;吴刚

    背景: 骨再生的形状与数量取决于膜下空间的存在及保持,膜下空间的塌陷、减少会严重妨碍骨再生,因此引导骨组织再生成功的关键在于膜材料的选择.目的: 探讨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构建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 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5/2006-1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 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膜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研究所提供,规格为(10×10×0.3)mm.1岁左右、体质量10~12kg的健康杂种家犬8只制备犬胫骨骨缺损模型.方法: 横型犬双侧胫骨共4个骨缺损区.左、右两侧近心端的骨缺损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仅将骨膜瓣复位;左、右两侧远心端的骨缺损为实验组,缺损区覆盖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膜.术后2,4,8,12周取材.主要观察指标: ①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的体内降解性能和成骨能力.②骨缺损区X射线能谱分析及元素定量测定.结果: ①实验组8周时见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膜逐步降解,膜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空洞,形成的孔洞明显增大,12周时,该膜仍未能完全降解.②实验组8周时见骨缺损区表面平整光滑,X射线显示缺损区骨密度增高,12周时骨缺损区已与正常骨基本完全融合.③骨缺损区X射线能谱分析及元素定量测定显示实验组新生骨以Ca,P峰为主,杂质峰少;随着时间的延长,新生骨钙、磷浓度增加,钙化程度增强,Ca/P原子个数比接近正常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膜能引导骨组织再生,有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引导骨组织再生的天然膜材料.

  • 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口腔种植骨缺损中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许丰伟;柳忠豪

    背景:近年来,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作为一种富含自体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新型生物材料,在口腔种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目的:就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0-01/2011-12有关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生物学特性、实验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choukroun's platelet-rich fibrin,platelet-rich plasma,dental implant,bone defect,GBR",中文检索词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富血小板血浆,口腔种植,骨缺损,引导骨再生".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3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由纤维蛋白网、血小板及粒细胞等组成,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富含成骨作用因子的血液制品.具有制备过程操作简单、不需要添加其他制剂的特点,同时还有效模拟生理状态下血凝块中纤维蛋白的形成,与人体正常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相似,并很好地避免了免疫排斥和交叉感染的发生.在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均显示了很好的促进组织愈合的能力.加之其成本低廉、取材方便等优点,在今后的口腔种植领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及骨整合的作用

    作者:李冰婷;贾莹珍;刘志芳;宋媛;侯晓薇

    背景:异种冻干骨具有很好的骨引导性及低抗原性,但骨诱导性相对较差;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很好的诱导成骨能力。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在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及骨整合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于双侧下颌无牙区造极限骨缺损模型。在两侧缺损区的近中、远中端骨壁各植入1枚钛螺纹钉,使种植体临近缺损侧无骨支持,右侧缺损区填压入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左侧缺损区填入异种冻干骨,作为对照组。植入4,8,12周后取完整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形态观察、植体扭矩测试及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植入4周时,实验组可见新生血管,成骨细胞数量多,呈单层紧密排列在新生骨小梁的表面;对照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多,新生血管稀疏,成骨细胞及新生骨数量较实验组少。植入8周时,实验组见大量新生血管,骨小梁密集,呈网状连接,部分已逐渐融合成岛状;对照组新生血管较实验组少,骨小梁纤细,散乱。植入12周时,实验组新生骨组织成熟,骨小梁钙化程度高,可见形成板状新骨;对照组骨小梁融合成片,趋向成熟,但成熟度不及实验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种植体-骨结合强度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具有很好的骨修复与骨整合能力。

  • 氧等离子处理聚乳酸与生物活性玻璃引导骨再生膜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齐磊;同志超;伍骥

    背景:目前生物活性玻璃和聚乳酸被应用于口腔科和整形外科临床上,但是由于二者各自的材料特性在临床上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目的:探究氧等离子处理聚乳酸与生物活性玻璃引导骨再生膜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活性玻璃和聚乳酸为基础制备聚乳酸膜、聚乳酸与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氧等离子处理的聚乳酸与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用以培养MG63细胞,观察3种膜上的MG63细胞的细胞黏附率、增殖率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结果与结论:随着时间的增长,3组膜的细胞黏附率和增殖率均明显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培养第7天达峰值。经氧等离子处理聚乳酸与生物活性玻璃组的细胞黏附率和增殖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而聚乳酸组与聚乳酸与生物活性玻璃组细胞黏附和增殖率率接近;而培养第3天时聚乳酸与生物活性玻璃组和氧等离子处理聚乳酸与生物活性玻璃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聚乳酸组,而培养第7,14天时,3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经氧等离子处理的聚乳酸与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较好促进细胞黏附、增殖,促进成骨细胞分泌基质。

  • 上前牙区延期即刻种植后的骨量变化及美学影响

    作者:张宁;姚希;杜文华;李红梅;李昀生

    背景:拔牙后牙槽骨伴有冠根向和颊舌向大量的骨吸收,导致失牙区牙槽骨骨量明显不足;对种植初期的稳定性及修复后美学效果均有一定影响,严重影响种植义齿的远期成功率。因此,即刻种植技术可以缩短种植修复时间。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行延期即刻种植及引导骨再生技术后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择19例(28颗缺牙)上颌前牙缺失伴唇侧单壁骨缺损患者,分别于拔牙后4周植入奥齿泰种植体28枚,唇侧骨缺损区种植同期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6个月后行二期修复。结果与结论:28枚种植体在24个月后,存留率100%。6个月后平均种植体周边缘骨高度丧失为0.1 mm,1年平均骨高度丧失为0.6 mm,2年平均骨高度丧失为0.11 mm。红色美学分值评分满意。在上颌前牙缺失伴轻度骨缺损延期即刻种植中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可较好的恢复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和宽度,垂直向骨吸收稳定,牙龈美学效果满意。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生物膜的制备及相关性能评价

    作者:马遥;储顺礼;孙悦;马珊珊;李雪;张天首;周延民

    背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价格低廉等优点.目的: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生物膜,评价其理化性能、体外降解性能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生物膜:常温下称取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各0.9 g,溶解于10 mL三氯甲烷中,磁力搅拌,待其充分溶解后,将纺丝液加入纺丝管内,调整纺丝距离约15 cm,后开启电源将电压调至18 kV即可,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检测其强度、接触角、吸水率及体外降解过程中的pH值和失重率.将人骨肉瘤细胞MG63与生物膜共培养7 d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可见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生物膜呈均匀多孔状,孔孔交通,纤维直径约 0.88μm,平均孔径约5.68μm,孔隙率为78.3%,断裂强度平均为2.31 MPa,断裂伸长率为23.48%,接触角约为87°,吸水率为68.54%;生物膜降解过程中pH值呈缓慢降低,第12周时pH值为6.76,同时该生物膜处于均匀缓慢的降解过程中,12周时失重率为6.04%.CCK-8实验结果显示该生物膜对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明静电纺丝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生物膜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具备良好的空间维持能力、湿润性及降解性,能为骨组织再生提供充足的时间.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胶原膜修复颅顶骨缺损

    作者:谢静;吴倩倩;孙嵩;孙勇;赵峰

    背景:目前有部分关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胶原膜应用于引导骨再生技术中促进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但将二者联合使用与单纯使用胶原膜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修复骨缺损的对比研究尚未被报道.目的: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胶原复合膜、单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单纯胶原膜3种膜的引导骨再生能力.方法:取日本大耳兔24只,在颅顶骨建立3个骨缺损区,分别植入复合膜(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与胶原膜)、单纯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及单纯胶原膜,植入后2,4,8,12周,进行颅顶骨缺损区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观察:植入后2周:复合膜组缺损区见边缘模糊的密度增高影;胶原膜组见极少量密度增高影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组边缘区出现密度增高影像.植入后12周,复合膜组整个缺损区与周围正常骨密度接近;胶原膜组环形密度增高影像区域较植入后8周扩大,但中心的密度较周边正常骨组织密度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组缺损区可见个别部位的密度低于周围正常骨;②组织学观察:植入后2周,复合膜组见缺损区周围出现纤维结缔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膜组、胶原膜组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血管均少于复合膜组.植入后12周,复合膜组缺损区出现大量骨细胞,排列整齐,有骨小梁变粗变大,可见成熟骨组织形成,骨质较好;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组可见骨细胞,骨小梁数目增多,但骨形成量较复合膜组少;胶原膜组可见少量新骨形成,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有明显骨陷凹;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胶原复合膜具有更好的成骨效果.

  • 生物膜引导骨再生在上颌窦提升中的成骨效果

    作者:李祥;查国庆;朱双喜

    背景:利用生物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颌窦提升中成骨是牙种植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颌窦提升中的成骨效果。方法:9只比格犬进行双侧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实验侧行胶原膜覆盖颊侧创口,对照侧无胶原膜覆盖。术后4,12,24周分别处死实验犬,行大体标本、力学测试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术后12,24周时对照侧骨移植材料有移位,骨质吸收明显,种植体顶部暴露,实验侧种植体顶部骨移植材料无移位现象,有较厚的骨质覆盖。随时间的增加,种植体牵出力增加,在24周时实验侧与对照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组织学检查可见双侧上颌窦底植入骨粉后均可见新生骨形成,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成熟,骨粉颗粒逐渐减少,术后12,2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的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显示生物膜引导再生技术可减少上颌窦提升后骨的吸收,促进新骨骨形成。

  • 齿槽裂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晓荣;祁佐良;曹谊林

    目的 探讨齿槽裂修复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查阅1950年至2006年有关齿槽裂修复的文献,归纳文献中报道的不同方法,并评价其各自的优缺点.结果 齿槽裂修复的主要目的:关闭口鼻瘘;建立稳定、连续的上颌骨牙弓;为牙齿萌出提供基础;为上唇和鼻底提供稳定支架.主要治疗方法:植骨术;牵引成骨技术;组织工程骨和生长因子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患者佳的手术治疗时机是9~11岁时混合牙列期.结论 在9~11岁混合牙列期手术,以髂骨松质骨为移植材料被认为是修复齿槽裂的主要手段.牵引成骨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和引导骨再生技术,将是齿槽裂修复的新方向.

  •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结合胶原膜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模型中的成骨效应研究

    作者:赖春花;周磊;宁晖丽;张迪;周震;杨烁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胶原膜靶向结合后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GBR)模型中的成骨效应.方法 将20只普通级雌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周组和6周组,每组10只.所有大白兔均制备颅骨GBR模型,在颅顶骨植入4个钛筒,分别盖rhBMP-2/CBD胶原膜(rhBMP-2/CBD胶原膜组)、rhBMP-2胶原膜(rhBMP-2胶原膜组)、胶原膜(胶原膜组)和不盖膜(空白组).分别在2周和6周时处死各对应组的大白兔,取样制作硬组织切片和石蜡切片,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2周时可见胶原膜阻挡了纤维组织的长入,4组钛筒上层均无新骨生成,其中rhBMP-2/CBD胶原膜组钛筒顶端毛细血管增生量明显较其余3组多.6周时可见rhBMP-2/CBD胶原膜组钛筒上层大量新骨生成,与来源于颅骨骨面的新骨界限明显,而其余3组钛筒顶端未见新骨生成.结论 rhBMP-2与胶原膜靶向结合可形成具有骨诱导性的胶原膜,缓释rhBMP-2使胶原膜下方大量新骨生成,表层成骨可阻止纤维组织的长入和防止植骨床的塌陷,使成骨速度加倍.

  • 辛伐他汀在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中应用研究

    作者:李岩;毕庆伟;鲍莉;杨明;刘承璞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区应用对种植体骨再结合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4只成年杂种犬,全麻下拔除双侧第一、二、三前磨牙,即刻植入种植体24颗,植入12周确定骨结合后,丝线栓结法建立实验性动物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模型.随机进行分组治疗.(1)空白组(6颗种植体):单纯去除种植体周围炎性肉芽组织,骨缺损区不填入任何材料;(2)实验组(9颗种植体):去除种植体周围炎性肉芽组织,骨缺损区填入骨粉+生物膜+局部注射辛伐他汀(3.0 mg/kg·d);(3)对照组(9颗种植体):去除种植体周围炎性肉芽组织,骨缺损周围填入骨粉+生物膜+局部注射等量空白溶剂.3组术后龈缘内均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2周(1次/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局部注射5d(1次/d).术后16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缺损区重建骨量测量、电镜观测.结果 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实验组骨重建区骨密度较对照组高,实验组骨重建区骨再结合强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可促进骨生长.

  • 软硬组织增量技术配合种植治疗修复上前牙美学区连续失牙临床研究(附1例报告)

    作者:毕小成;甄敏;胡文杰;杨刚;王浩杰;刘云松

    随着生活水平及治疗技术的提高,上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种植体唇侧软硬组织轮廓欠丰满是前牙区临床常见的美学缺陷,其在重度牙周炎造成上前牙连续缺失的患者中更为普遍,诊疗设计中常需多学科及多种手术方式联合治疗.本例患者因重度牙周炎造成严重牙周组织破坏,连续拔除多颗上前牙后软硬组织轮廓欠丰满,治疗设计以种植修复为导向,采用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结合翻卷瓣技术、游离龈移植术(free gingival graft,FGG),终实现软硬组织增量,改善了美学效果,为临床多种手术方式联合治疗重度牙周炎患者上前牙连续缺失的美学问题解决提供经验.

  • 即刻种植术中引导骨增量技术的应用

    作者:周磊

    由于种植体生物相容性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目前的牙种植体均能获得理想的可预期的骨结合,在新拔除患牙的牙槽窝内即刻植入种植体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术式拔牙后即刻种植可有利于减少外科手术次数,有利于牙槽嵴骨量的保存,降低治疗费用并减少缺牙时间,更易被患者接受.但由其解剖生理因素决定,牙槽嵴在牙缺失后通常要出现唇侧骨板的吸收萎缩,这常导致种植体唇面暴露,出现美学上的问题.即刻种植的同时,在充分理解和使用引导骨再生原理的基础上配合骨增量材料的应用才能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本文就我们的临床体会结合文献进行了分析讨论.

182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