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lizarov牵张成骨在肢体延长中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作者:郭乾臣;张弢

    20世纪50~60年代,俄罗斯llizarov医师提出"张力-应力法则"生物学理论,并研制出系列环形外固定器应用于临床,治愈了大量骨缺损和肢体畸形的患者,从此矫形外科进入了"Iizarov时代".Ilizarov技术遵循"牵张性骨再生",的生物学原理,即生物组织在持续、稳定、缓慢牵张下能刺激自身局部组织细胞分裂、再生,从而修复肢体的各种缺损.能治愈很多重度畸形和骨缺损病例,和以往切除、替代为主的治疗方法,如假体置换或游离组织移植等比较,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 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内置式弧形牵引器的研制

    作者:陈本兰;李涤尘;四库;卢秉恒;周丽斌

    目的研制一种能在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中形成弧形骨的牵引器.方法手术造成山羊一侧下颌骨35mm的节段性缺失,采用全层骨切开术制备转移盘,安置自行设计的内置式弧形牵引器.延迟期7天,牵引速度为每天1mm,牵引频率为每天1次.固定期进行X线观察,至2月时处死取材,观察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初步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固定期2周时X光片可见带有弧度的新骨生成.结论该牵引器在下颌骨重建中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待改进.

  • 牵引成骨技术治疗严重小下颌畸形伴中重度OSAHS

    作者:毛波宇;陈军

    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多见于儿童先天发育性疾病,下颌骨框架发育不足,不仅影响容貌,且多因舌后坠导致口咽区间隙狭窄而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由于该疾病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已越来越为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所了解并重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03月9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严重小下颌畸形伴中重度OSAHS患者19例,现报道如下.

  • 面中份骨骼中位牵引治疗中部后缩畸形的护理

    作者:韩淑凤

    目的探讨应用手术截骨和正畸牵引联合矫治的牵引成骨技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手术前详细讲解治疗的方法、过程,针对患者的顾虑进行心理护理,做口腔护理,准备牵引器具.手术后,将面弓的额托和颏托平稳置于额和颏部表面,用正畸橡皮圈连接面弓的横梁与牵引钩的外部连接体进行牵引,注意调整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做口腔和鼻腔的护理,防止感染,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康复,面容和咬和关系完全恢复正常.面部上、中、下各部的前后关系协调鼻梁,鼻下部挺拔.结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确保牵引成骨技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一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术加牵引成骨术的护理

    作者:杨玉凤;郭苗

    牵引成骨技术是指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和血供的骨段,通过特殊牵引装置持续的牵引使骨骼受到一定的张力生成新骨,以延长或增宽骨骼达到矫治骨骼畸形或缺损的外科技术[1].目前在矫治下颌骨畸形及修复缺损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2010年7月武警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了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术加牵引成骨术,手术过程顺利,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未出现并发症,下颌成骨高度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牵引成骨 护理
  • 兔下颌牵引成骨区应用rhBMP-2对BMP-7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宇;王海鑫;才越;张莉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外源性rhBMP-2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新骨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5只,雌雄不限,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各15只.在兔下颌骨磨牙前行截骨术,分别将空白胶原载体、rhBMP-2胶原复合物1.5 mg和rhBMP-2胶原复合物3 mg植入其下颌骨切开处.观察稳定期的第1、3、7、14、28 d的兔的新骨生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MP-7的表达.结果:成骨细胞(OB)和骨髓基质细胞(SC)的细胞质免疫组织化学法BMP-7阳性表达呈棕色或棕褐色颗粒状着色,结果显示BMP-7的表达与rhBMP-2有剂量依赖性.在同一稳定期内实验组兔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2组与实验1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同一剂量下,稳定期1 d BMP-7表达达到高峰,主要集中在间充质细胞的细胞质中,随着稳定期的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稳定期3 d和7 d BMP-7仍为强阳性表达,稳定期14 d进一步减弱,到稳定期28 d表达的很少,达到正常水平.结论:BMP-7在兔牵引成骨过程的不同稳定期的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有不同的表达,说明其对牵引成骨的新骨形成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小颌畸形患者的护理

    作者:徐竹梅;许建妹;胡萍

    目的:总结采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小颌畸形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例采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的小颌畸形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和观察。结果:8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治疗期间没有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及因患者不配合而造成治疗中断。结论:合理的护理是牵引成骨技术成功治疗小颌畸形的一个重要保障。

  • 下颌牙槽嵴增高术的进展

    作者:俞焕苗;黄剑奇

    老年人失牙和全口无牙患者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失牙后由于全身和局部因素失牙区牙槽嵴发生持续不可逆的吸收,使牙槽嵴萎缩和变形,造成义齿修复困难.因此,有必要通过牙槽嵴增高术来改善义齿修复和种植体植入条件,恢复咀嚼功能.牙槽嵴增高术可分为相对和绝对增高术,前者是指唇颊沟加深术,又叫牙槽嵴延伸术;后者包括骨移植、生物材料植入、牵引成骨等.现对牙槽嵴增高术的情况及进展介绍如下.

  • 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中面部骨发育不良畸形

    作者:穆雄铮;俞哲元;韦敏;徐海凇;柴刚;曹德君;张如鸿;冯胜之;张涤生

    目的 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对因多颅缝早闭所致的中面部发育不良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冠状切口径路,先用Le Fort Ⅲ型截骨法在眶面部截骨,使颅底和中面部先行离断,安装外置REDⅡ式中面部牵引器.术后5 d开始牵拉,每天1 mm牵拉前移;待中面部到达良好位置和咬合关系时,停止牵拉,并固定该装置2~4个月.结果 完成的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5 h,术中平均失血300 ml,中面部平均前移9.0 mm,下移1.5 mm;术后面部外形明显改观,咬合关系接近正常;除1例固定脚处的头皮感染和1例头皮血清肿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5个月,无面部后缩等复发症状.结论 牵引成骨技术可有效治疗学龄儿童和畸形严重的中面部骨发育不良畸形.

  • 电穿孔介导的pIRES-hVEGF165-EGFP转染对牵引成骨过程中早期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吴国平;黎德平;何小川;李盛华;杨智慧;廖毅;郭力

    目的 探讨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下领骨牵引成骨过程中早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质粒+电穿孔组(A组),质粒组(B组),生理盐水+电穿孔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注射后1、3、7、14 d处死,取牵引区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 A、B组血管内皮细胞呈增殖活跃状态;C、D组多数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呈现退变及凋亡早期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转染后第1天血管壁内皮细胞浆CD34表达较弱;第3、7、14天,牵引区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均出现CD34阳性表达.A组CD34阳性表达较B组强,A、B组的CD34表达持续阳性且呈上升趋势;C、D组表达弱,CD34阳性表达维持在第1天水平上平稳波动.结论 电穿孔介导的pIRES-hVEGF165-EGFP重组质粒体内转染能够促进牵引区早期微血管的生成,使局部血管增生、渗入,增加骨断端的血流量.对调节和促进骨的生长和修复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 高压氧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区新生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安彦川;胡纯兵;尹康;吴国平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区新生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日本大耳白兔30只,双侧下颌骨截骨植入牵引器后随机分成高压氧治疗(HBOT)组和非HBOT组.均经过5d潜伏期后,以0.8 mm/d速度连续牵引10 d,停止牵引进入固定期.HBOT组在术后给予HBOT直至牵引结束,非HBOT组不行高压氧治疗.分别于固定期7,14,28 d处死动物,取材检测牵引区新骨生成情况、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指标.结果 在固定7d时骨密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HBOT组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高于非HBOT组(P<0.05).固定28 d时两组新生骨的骨强度、弹性模量及大破坏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T能够提高下颌骨牵引间隙新生骨的骨密度与骨强度.

  • 牙槽嵴裂隙间固定对腭裂上颌复合体内置式牵引成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孝英;侯敏

    目的 探讨裂隙间固定对唇腭裂上颌复合体牵引成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唇腭裂上颌复合体LeFort Ⅰ型截骨骨块及相应软组织有限元模型,在保留牙槽嵴裂隙与裂隙两侧钛板固定两种情况下,模拟临床上内置式牵引方式,使截骨块上牵引器固位点沿牵引方向前移10 mm,比较分析其生物力学变化.结果 唇腭裂上颌复合体LeFort Ⅰ型截骨内置式牵引下,腭部出现压缩现象,而裂隙两侧钛板固定腭部压缩现象不明显.矢向位移与垂直向位移在两种工况下比较,位移方向及大小与保留裂隙的前牵引无明显差异.结论 裂隙间固定后唇腭裂上颌复合体内置式牵引成骨,可以避免腭部出现压缩现象,有生物力学指导意义.

  • DKK1蛋白在兔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张文文;戴浩;张春丽;上官文松;王树;吴国平

    目的 探讨下颌骨牵引成骨(MDO)过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拮抗剂DKK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牵引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牵引组行双侧下颌骨截骨后放置牵引器.对照组行双侧下颌骨截骨后直接牵开5 mm,钛板钛钉固定.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骨痂DKK1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DKK1主要定位于骨痂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胞质中.牵引组随着牵引启动DKK1表达逐渐增加,在术后第10天时达高峰,随着牵引张力消失,术后17~24 d表达减弱,术后31~38 d,骨细胞内DKK1表达逐渐降低,胞核、胞质染色均为阳性.在各时间点,牵引组DKK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成骨过程中,随着牵引应力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增强,其负性调控因子DKK1表达也随之增强,有利于牵引区新骨生成和改建重塑.

  • 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手术效果

    作者:杨亦楠;张智勇;石蕾;刘伟;尹琳;尹宏宇;冯时;唐晓军

    目的 分析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牵张成骨术后的复发情况和手术效果.方法 对9例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三维CT进行数字化测量及统计学分析.测量术前(T0)、牵张成骨术后(T1)及随访时(T2)双侧下颌升支高度、双侧下颌体部长度、颏前点至面中线距离,计算牵引延长后下颌骨的回缩复发率.结果 T0、T1及T2的下颌骨升支患侧与健侧长度比例分别为(58.19±12.06)%、(87.09±17.92)%和(81.13±3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及T2的下颌骨体部患侧与健侧长度比例分别为(87.70±7.86)%、(90.69±5.77)%和(90.11±5.62)%,T0与T1和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及T2颏前点至面中线的距离分别为(13.66土3.28) mm、(4.926土1.75)mm和(6.616±1.8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为(22.80±9.73)%.结论 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下颌骨升支及体部长度确有不同程度的回缩,但下颌骨长度较术前仍有明显增长,术后面下部不对称性明显改善.

  • 骨缝牵引成骨修复腭裂的临床初步研究

    作者:柳春明;梁立民;宋儒耀;侯敏;马骁

    目的临床探索骨缝牵引成骨修复腭裂的新技术.方法选择2~4岁的腭裂患儿.一期手术在全麻下安置腭裂牵引器,牵引腭骨向中线和向后移动;牵引期持续约4~5个月.裂隙合拢后进行二期手术,修复裂隙.用误差为0.2%的游标卡尺,测量牵引前和牵引后上颌牙弓宽度、裂隙宽度和硬腭长度.结果临床应用8例.2例因牵引器在安置后1周内脱落而终止牵引.6例经不同时间的牵引后,裂隙缩小,裂隙两侧的组织显著延长.其中牵引时间长为126 d,短为37 d;裂隙宽度平均缩小6.5 mm;硬腭长度平均延长4.8 mm.结论临床证实了骨缝牵引具有诱导腭部组织再生、关闭或缩小裂隙和延长硬腭的可能性.

    关键词: 腭裂 骨缝 牵引成骨
  • 持续弹力牵引成骨修复腭裂的实验研究

    作者:梁立民;柳春明;侯敏

    目的应用持续弹力牵引成骨技术进行封闭腭裂、延长硬腭的实验研究,探讨以组织新生方式修复腭裂的可行性.方法 6个月龄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人工制备宽8mm、长25 mm硬腭裂隙,腭骨水平板周围切骨,经5d的间歇期后安置记忆合金牵引器,向后、向中线牵引,达到预期结果后,牵引器继续保持8周.结果实验对照组裂隙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裂隙逐渐缩窄,裂隙后部于2~3周封闭,裂隙前部缩窄为1~2mm的缝隙,同时硬腭向后延长;组织学证实骨牵引区域完全为新生骨组织所填充.结论持续弹力牵引成骨能够诱导腭裂犬腭骨和附着的软组织新生,有效封闭腭部裂隙、延长硬腭.

    关键词: 腭裂 牵引成骨
  • 富含血小板血浆对牵引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的影响

    作者:骆泉丰;王兴;王晓霞;伊彪;李自力;梁成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成骨细胞以及牵引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成骨细胞的培养及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的制备,采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组织化学、四环素标记等方法观察骨组织新骨生成情况.结果 PRP可以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牵引成骨过程新骨的生成.结论 PRP可以加快牵引成骨过程的新骨生成,临床应用可能缩短牵引成骨的治疗过程.

  • 牵引成骨修复人工腭裂的远期效果和对颌面部的影响

    作者:梁立民;柳春明;熊军;侯敏

    目的观察持续弹力牵引成骨技术修复人工腭裂的远期效果和对颌面部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6个月龄杂种犬制备腭裂模型,以腭裂牵引器牵引两侧切骨后的腭骨板修复腭裂,达到预期效果后,继续饲养至12个月龄.观察治疗效果,采用头颅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牵引治疗期间实验组裂隙逐渐缩小,2~3周裂隙后部关闭.观察期间无复裂、呼吸道狭窄等并发症.实验组腭骨水平板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延长4.75 mm,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动物面长度、高度、宽度、腭骨水平板宽度和垂直板间距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持续弹力牵引成骨修复腭裂疗效稳定,对颌面部结构无明显影响.腭裂牵引器设计合理,在牵引腭骨板成骨的同时,具有稳定上颌骨的功能.

  • 激活素A、TGF-β1在兔下颌骨牵引中的表达

    作者:李昕;祁佐良;董佳生;王炜;林晓曦;戴传昌

    目的检测下颌骨牵引过程中激活素A(ACT 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了解ACT A、TGF β1在下颌牵引成骨中作用的异同点.方法采用兔下颌骨牵引模型在牵张不同时期取牵引组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ACT A、TGFβ1蛋白及mRNA在不同时期的表达.结果牵引过程开始ACT A mRNA的表达量逐渐上升,固定10 d及20 d达峰值,ACT A蛋白主要分布在成骨细胞内.延迟期末TGFβ1表达量达峰值,其蛋白主要分布于间质及间质细胞.结论在兔下颌骨牵引过程中ACT A与TGFβ1的作用有很大不同,二者联合可能促进新骨形成.

  • 耳髁突综合征下颌畸形及面部轮廓矫正的综合治疗

    作者:杨亦楠;唐晓军;张智勇;石蕾;刘伟;尹琳;尹宏宇

    目的 探讨耳髁突综合征患者下颌及面部轮廓整形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针对患者受累程度不同,在数字化外科技术指导下,采用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上颌LeFort Ⅰ型截骨、颏部截骨整形、假体隆颏术、假体填充下颌骨区,同时配合正畸治疗等序贯综合治疗.结果 共诊治3例患者,全部患者面部轮廓改善,2例重型患者咬合功能改善、睡眠打鼾消失,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下颌骨双侧严重受累患者,可采用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及面部轮廓整形,配合正畸治疗,对于轻度受累患者,可采用单纯轮廓修整手术,均能得到满意效果.

172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