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RF对下颌骨牵引成骨区骨保护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付颖;董庆文;李新;王稚英;许王汉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牵引成骨(DO)区骨保护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5组,分别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术,一侧下颌骨牵引间隙放置PRF膜,作为实验组,对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牵引稳定期1、3、7、14和28 d各处死一组动物,将下颌骨DO区骨块制成脱钙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OP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牵引间隙处骨痂OPG表达情况.结果 下颌骨牵引处形成新生骨,免疫组织化学OPG染色主要表达在成骨细胞的胞浆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稳定期1、3、7、14和28 d的OPG阳性表达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能促进兔下颌骨DO区新骨的生成,OPG可能在DO过程的早期调控组织细胞应力信号传递,发挥成骨作用.

  • 骨基质蛋白在小鼠胫骨牵引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刘振东;张朝跃;詹瑞森;彭耀庆;张迪华;苗杰

    目的探讨小鼠胫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并检测骨基质蛋白在牵引成骨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CD-1小鼠36只,接受左胫骨中上段骨干横行截骨,安置特制延长外固定架,胫骨牵引过程包括5 d静止期,12 d牵引期和70 d固塑期,牵引速率为0.1 mm/Bid,共0.2 mm/d.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分组采集左胫骨标本,分别作组织学检查和骨基质蛋白mRNA检测.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静止期其修复过程基本与骨折愈合相似.牵引期,被牵引骨痂显示三个典型的生物学功能区:纤维间区,初始骨基质前沿和微脊柱形成区.固塑期早期,牵引骨痂骨性愈合,第10周骨髓腔再通,新生骨再塑基本上完成.mRNA分析显示在牵引成骨早期,软骨内成骨及膜内成骨同时发生.牵引中期以后软骨内成骨逐渐减少,而转为以膜内成骨为主的成骨过程.结论通过对骨基质蛋白及相关蛋白的分析,结果表明牵引成骨与骨折愈合过程不同.早期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同时存在,但在机械牵张力作用下转为以膜内成骨为主的成骨过程.该研究亦证实小鼠胫骨牵引成骨过程与人体及其他动物模型基本相同,可作为一种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骨再生和修复的在体动物模型.

  • 2型糖尿病对骨再生与修复的影响

    作者:刘振东;张朝跃;詹瑞森;张迪华;杨檑;苗杰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大鼠胫骨牵引成骨过程中的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糖尿病大鼠和Zucker正常大鼠各10只,检测体重、血糖、尿糖和尿酮,以观察糖尿病变化情况.1周后,所有大鼠接受左胫骨中上段低能横行截骨、安置延长外固定架.第2天起开始每天胫骨延长,速率为0.2 mm 2次/d.共14d.然后,利用放射学和组织学等方法,分别测定胫骨延长间隙中新生骨量,增殖细胞数量,血液生化指标.结果糖尿病大鼠显示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痘(胰岛素不敏感),尿糖阳性等2型糖尿病特征.糖尿病大鼠亦显示胫骨延长间隙中新生骨量显著降低,并伴有增殖细胞数量降低及血清骨钙素下降.结论2型糖尿病可引起骨再生与修复障碍,这可能与长期慢性高血糖所致代谢紊乱,导致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障碍有关.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下颌骨牵引成骨区RANKL表达的影响

    作者:付颖;董庆文;王稚英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F-KB ligand,RANKL)的影响,为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只成年大耳白兔的一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用牵引器延长一侧下颌骨4 mm,牵引间隙放置PRF膜;另一侧下颌骨行骨切开并安置牵引器,作为对照组,稳定期第1、7、14、21、28天,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取牵引区新生骨痂行组织学及RANKL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下颌牵引延长后牵引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色RANKL主要定位于骨髓基质细胞的胞浆中,其中以稳定期的第1,14天的表达强。在稳定期第1、1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RANKL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及阳性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逐渐下降,第28 d仅有微弱表达。结论动物实验表明,PRF能促进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新骨的生成,RANKL可能在牵引成骨过程中特别是调控组织细胞应力信号传递的早期发挥破骨作用。

  • 牙周膜牵引成骨快速牙移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燕萍;于海鹏;叶翁三杰;吴中兴

    目的 研究牙周膜牵引成骨术在正畸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问题.方法 选择因正畸治疗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的13例病例,共22颗尖牙,在第一前磨牙减数并行牙槽窝外科处理后,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作为支抗牙,采用自制牵引器远中移动尖牙,牙髓电活力测试及影像学评估牙齿状况.结果 22颗尖牙在平均16.7 d内远中平均移动4.6 mm,未出现支抗牙前移、牙根吸收及牙髓活力变化.结论 牙周膜牵引成骨可以快速有效移动尖牙,未出现明显的支抗丧失及牙齿损伤.

  • 牵引成骨术联合正畸矫治骨性上颌后缩的硬组织变化

    作者:蒋琳;胡宏娥;项国华

    目的应用Pancherz头影测量分析法观测牵引成骨技术联合正畸矫治前后颌面部硬组织,特别是上颌骨的位置变化.方法对6例采用正畸联合牵引成骨术前牵引矫治严重上颌后缩的患者,采用Pancherz头影测量分析法进行研究.以S点为基准,重叠头影侧位定位片上的SN连线,并将治疗前的OLp线转移到治疗后的定位片上,测量8项指标.结果覆盖平均由-6.37 mm变为1.9 mm,平均增大8.27 mm,统计学分析差别有显著性(P<0.01);上颌骨平均前移2.27 mm,治疗前后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切牙切缘平均前移4.97 mm,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切牙舌倾,下颌骨有一定程度的向下向后旋转.结论 Pancherz头影测量分析法,可以很明确的反映上颌后缩以联合法矫治前后颌面部硬组织在矢状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本研究中,上颌后缩患者反(牙合)的矫治主要因上颌骨、上切牙的前移而解除,但下颌骨和下切牙位置的变化,提示选择适应证时应避免上颌后缩同时伴有高角和(或)下颌后缩的患者.

  • 牵引成骨区钙化、矿化程度加速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铁;周志迎;赖仁发

    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种通过机械装置渐进性牵引手术离断的骨段二端,引导牵引间隙新骨组织形成以矫治骨骼及周围软组织畸形与缺损的方法.该技术起源于整形外科对长骨畸形的矫治,随后被引入颌面外科领域治疗严重的颌面部骨畸形.

  • 牵引成骨在矫治牙颌面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周诺;韦山良;覃迪生;梁飞新;赵亮

    目的:探讨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在各类疑难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所难以矫治的牙颌面畸形8例,采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其中包括上颌发育不全(3例)、半侧颜面发育不良(4例)、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引发小颌畸形(1例),采用自制不同类型的国产牵引器.其截骨方式、牵引器选择与安放、牵引方式依不同患者的畸形分类、畸形严重程度、不同颌骨部位的不同而不同.结果:8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顺利完成牵引成骨,取得了良好成骨效果,无骨创感染,并使患者的牙颌面畸形得到满意矫治,平均随访27个月,矫治效果稳定,无复发.结论: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为各类复杂疑难牙颌面畸形的矫治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新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 内固定式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小颌畸形

    作者:秦霞南;李金荣;龙星

    目的探讨内固定式牵引成骨技术在小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国产内固定式牵引器牵引成骨治疗小颌畸形,其中3例为关节强直致小颌畸形,1例为半侧颜面萎缩,1例为肿瘤切除骨移植失败后形成小颌畸形.结果5例患者均达到了小颌矫正的良好效果.全部病例无感染、成骨不良等并发症.结论牵引成骨技术可成功地用于矫治小颌畸形,对于关节强直患者可在关节成形术的同时进行牵引成骨.

  • 不同时机转染基因对下颌骨牵引区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尹康;胡纯兵;周滨;吴国平;赵利平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时机转染基因对下颌骨牵引区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基因治疗促进牵引成骨的分子机制及佳时机.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模型后均分为A、B、C、D组.A、B、C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术后第14天在牵引区转染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并局部给予电穿孔刺激.4组动物均在术后第4天,以1 mm/d的速度持续牵引10 d后进入固定期.于固定期第7、14、28、56天各组分别处死动物3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牵引区新生骨组织cyclin A、D1、E的表达.结果 在固定期第7、14天时,A、B、C组牵引间隙cyclin A、D1、E的表达较强,在第7天时表达强烈,并且A、B、C组均较D组表达强;第28、56天时各组表达均较弱.在第7天时,B组表达较A、C、D组强(P<0.05),A、C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D组强(P<0.05);在第14天时,B、C组表达较A、D组强(P<0.05),B、C组间及A、D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clin A、D1、E的高表达能促进牵引区细胞分裂、增殖和分化,进而加快牵引区新骨形成,牵引期是基因治疗干预下颌骨牵引成骨的佳时机.

  • HA复合rhBMP-2转染的BMSCs对羊胫骨延长骨愈合的影响

    作者:林在俊;朱振安;汤亭亭;戴尅戎;楼觉人;孟凡琳

    目的 评价HA复合rhBMP-2的腺病毒(adenovirus mediated rhBMP-2,Adv-rhBMP-2)转染的羊BMSCs对骨痂延长骨愈合的影响. 方法 成年山羊19只,雌雄不限,体重15~20 kg.于每只羊髂嵴上穿刺抽取骨髓10 mL,常规传代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以感染复数200转染腺病毒.取0.25%胰蛋白酶消化转染后3 d的细胞1×108个,与HA充分混匀制备Adv-rhBMP-2/BMSCs/HA.建立山羊右侧胫骨延长模型,术后立即于截骨部位注射自体细胞复合物.按术后注入物质不同随机分成4组:A组为Adv-rhBMP-2/BMSCs/HA组(n=6),B组为Adv-rhBMP-2/BMSCs组(n=5),C组为Adv-β-gal/BMSCs/HA组(n=4),D组为空白组(n=4).术后第7天开始行胫骨延长,速度1 mm/d,共延长4周.术后5、8、12周摄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分别行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观察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 结果 X线片检查示,术后5、8周A、B组骨痂生成量明显多于C、D组,X线片定量评分A、B组明显高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各组均在骨延长部位形成连续骨痂.骨密度测定:术后12周A、B、C、D组延长部位骨矿物质含量分别为(4.175 ±1.921)、(2.600 ±0.638)、(2.425±0.826)和(1.175 ±0.574)g,骨矿物质密度分别为(0.612 ±0.196)、(0.630 ±0.159)、(0.450 ±0.166)和(0.266 ±0.113)g/cm2,A、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生物力学测定:A、B、C、D组大载荷分别为(490.20 ±155.08)、(350.59±80.48)、(221.95±68.79)和(150.65±92.29)N,弹性模量为(178.24±105.80)、(105.88 ±27.09)、(81.18±48.67)和(50.35±47.64)Mpa,各指标A组显著高于C、D组(P<0.05).组织学观察见A组骨延长处大量新生骨组织,骨小梁多为纵行网状排列.骨形态计量分析示A、B、C、D组新骨体积分别为72.35%±5.68%、67.58%±7.42%、49.63%±4.87%和38.87%±2.35%,A组新生骨生成量明显比D组多(P<0.05). 结论 HA复合rhBMP-2修饰的BMSCs制备的组织工程骨可促进羊胫骨延长骨愈合.

  • 牵引成骨技术在正畸牙移动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林玲;房兵

    加快正畸牙移动速度,缩短正畸疗程是正畸学者所追求的方向之一.随着牵引成骨技术广泛应用于颅面部骨骼,上下颌骨的延长和牙槽骨垂直距离的增高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牵引成骨技术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牵引成骨技术在正畸牙移动中的应用形式和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牵引成骨中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朋;曾融生

    牵引成骨是骨再生和组织修复的过程,而血管生成是决定骨组织修复和再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牵引成骨中血管的来源及血流变化,血管生成生长因子的调控,机械生物因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等问题作一综述.

  • 牵引成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宇雄;杨小平

    近年来,对牵引成骨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多种生长因子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在牵引成骨中的表达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转化生长因子-β的结构、生物学效应、在牵引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等进行综述。

  • 内置自动弹力牵引成骨装置的设计应用

    作者:周宏志;胡敏;胡开进;姚军;刘洪臣

    目的完善记忆合金弹力牵引器的辅助固定导引装置设计,初步探索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正弦波形记忆合金弹力牵引器、医用重建钛板、小型钛板配合构成内置式自动弹力牵引装置,构建牵引成骨重建下颌骨颏部约6 cm节段缺失的杂种犬动物模型,观察新型装置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设计装置可基本按照预想方式自动完成骨牵引,手术后2个月内即可形成节段再生骨,可延长截短的双侧下颌骨.结论内置自动弹力牵引装置显示了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但在牵引力控制等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

  •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修复

    作者:潘瑾;林野;张益;王兴;俞光岩

    目的: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采用种植义齿修复.方法:6例髂骨移植患者,3例直接植入种植体;2例经颌骨骨块上置法植骨后植入种植体;1例经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2例腓骨移植患者,分别经腓骨上置法移植和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结果:8例患者终都植入种植体,其中3例已完成上部义齿修复.结论: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常有牙槽突骨量不足,需行牙槽突 II期重建.上置法植骨和牵引成骨术能成功地重建牙槽突缺损骨量.

  • 兔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盛华;何小川;刘希;杨智慧;黎德平;吴国平;廖毅;郭力

    目的:建立具有良好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的兔双侧下颌牵张成骨模型,为下颌骨牵引成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在下颌体近下颌角处全层截断下颌骨,用兔下颌骨专用牵引器固定,经过3天潜伏期,以0.8mm/d速度牵引,连续10天.分别在潜伏期末、牵张结束、固定期第2周、第4周、第8周行X线、3dCT检查后处死动物,切取标本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动物全部耐受实验,除一例伤口感染外无其他并发症.牵引装置足够稳定,产生并维持了所需的牵张距离.全部动物的下颌骨被成功延长,牵引间隙逐渐被新生骨组织充填.结论:以兔下颌骨建立牵引成骨模型经济,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 牵引成骨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及OSAS患者手术的护理

    作者:梁瑞芬;赵娟;孙雪慧

    颞下颌关节强直是由于颌面部损伤、感染,造成以下颌后缩为主的颌面部畸形,逐渐继发为上呼吸道狭窄,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1].过去的手术治疗患者痛苦大,术后复发率高.

  • 兔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刚;彭玲玲;孙玉华;唐巍

    目的:使用CBX01-15型兔下颌骨专用牵引器,建立兔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并评价其牵引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8只,行双侧下颌骨截骨术,安置牵引器.延迟5天后,两侧下颌骨均以0.5mm/次,2次/天的速度牵引15天,牵引结束后固定8周,新骨分别行大体、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动物均良好耐受牵引及固定,未发生死亡,双侧下颌体均显著延长.固定8周时,两侧新骨均接近正常骨.结论:兔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牵引效果可靠,新骨再生良好.

  • 镍钛合金丝的特性及其在口腔颌面部牵引成骨方面的应用

    作者:常世民;姚玉胜;柳春明

    镍钛合金具有优越的超弹性,形状记忆功能,抗腐蚀能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初应用其特性治疗血管狭窄及食道狭窄的扩张再通,在口腔医学领域初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近年来开始有将其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牵引成骨的报道,现综述如下.

172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