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面部外置式牵引成骨治疗Crouzon综合征

    作者:穆雄铮;俞哲元;韦敏;张涤生;张如鸿;徐海凇;冯胜之

    目的 应用中面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Crouzon综合征.方法 选用Le Fort Ⅲ型截骨法在眶面部截骨,在颅骨上安装外置RED Ⅱ型外置式中面部牵引器.术后6.4 d开始牵拉,每天牵拉前移1 mm,待中面部到达良好位置和咬合关系时,停止牵拉,并固定该装置2~4 个月.结果 已完成治疗8例患者,平均年龄11.9岁.中面部平均前移9.7 mm,并下移1.6 mm.术后面部外形明显改观,突眼度由术前的平均20.3 mmn矫正为术后的平均11.9 mm;X线头颅侧影定位测量,∠SNA平均增加9°,∠ANB平均增加8.8°.87.5%患者治疗后睡眠时呼吸阻塞症状明显好转.除1例固定脚处的头皮感染和1例头皮血清肿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5个月,无面部后缩等复发症状.结论 牵引成骨技术可首选为治疗学龄儿童和畸形严重的Crouzon综合征的方法.

  • 内置式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及其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吴国平;滕利;归来;孙晓梅;张智勇;刘剑锋;俞冰;夏德林;罗金超

    目的探讨内置式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997至2004年采用内置式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治疗下颌骨畸形或缺损患者46例61侧,其中半侧颜面短小27例,下颌骨发育不足或小颌畸形双侧8例、单侧4例,电击伤或肿瘤术后缺损畸形3例,Treacher Colins综合征2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例.结果 46例61侧发生并发症者9例,包括牵引机械装置故障3例,局部感染2例,前牙开(牙合)2例,皮肤窦道2例.经积极处理后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结论减少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机理,熟悉掌握下颌骨及邻近解剖结构,操作规范熟练,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尤为重要.

  • 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颌面畸形

    作者:宋九余;张治;陈志洪;华泽权;张力;鲍海宏

    目的探讨应用口外颌骨牵引成骨装置治疗颌面畸形.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口外颌骨牵引成骨装置和上颌杠杆式牵引支架分别水平延长下颌骨,水平快速前移上颌骨,垂直延长下颌骨升支,水平延长下颌骨颏部,用以矫正小下颌畸形,下颌骨颏部外伤性骨缺损,小颌偏颌畸形,半侧颜面肥大畸形,咬合平面倾斜和唇腭裂术后上颌后缩等,共11例.结果4例不同类型下颌骨牵引成骨,其中有1例在牵引过程中1根克氏针发生松动,旋转,终将克氏针取出.1例下颌升支垂直牵引4根克氏针发生轻度弯曲.7例唇腭裂上颌后缩行Le Fort I型截骨快速牵引成骨中有1例固定期后1个月出现对刃合并有轻度开咬合.终11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口外颌骨牵引成骨装置治疗下颌骨复杂畸形.Le Fort I型截骨快速牵引成骨治疗唇腭裂术后上颌后缩是一种安全简便效果可靠的有效方法.

  • 牵引成骨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晓辉;谭包生;刘谊;张凯宇

    目的 评估牵引成骨术修复外伤或肿瘤切除术后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外伤或颌骨切除术后骨缺损患者,采用垂直牵引成骨术修复垂直向骨量,牵引成骨3~5个月后植入种植体.结果 牙槽骨高度得到有效恢复,种植体与颌骨形成骨愈合.结论 牵引成骨术是修复颌骨垂直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牵引成骨 种植
  •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牵引成骨治疗

    作者:马晓辉;王昊;刘谊;张凯宇;张熙恩

    目的 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内置式牵引器治疗8例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患侧升支区制备一个1.5~2.0 cm颊舌向等宽的骨间隙,并去除喙突,恢复开口度,升支后缘方块截骨,截骨块保留翼内肌附着,与下颌骨间安装牵引器,术后采用升支牵引成骨术,每日牵引1mm,分2次完成,重建颞下颌关节结构及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并坚持开口训练18个月以上.结果 经牵引成骨后,患者牵引间隙成骨良好,新形成的关节形态得到改建,升支高度延长1.2~2.1cm,开口度达到正常.结论 牵引成骨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牵引成骨 关节强直
  • 牵引成骨技术在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作者:张继生;唐友盛;冯晔;卢晓峰

    目的:本研究分析评价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对牙颌面畸形的矫治,探讨其在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及价值.材料和方法:自1997年11月至今共运用DO技术治疗牙颌面畸形患者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8~43岁,平均年龄17.31岁.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足18例,Crouzon综合征1例,小下颌及偏颌畸形20例.结果:小牵引幅度8.0mm,大牵引幅度24.4mm.所有患者的牙颌面畸形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访1-24月,无一例术后不成骨的病例.二例小下颌畸形患者并发牵引器周围局部软组织感染,但并没有影响新骨的形成.结论:DO技术在牙颌面畸形矫治中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避免了植骨及由此带来的供、受区并发症,显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应用正畸移动装置在牵引成骨新成骨中移动牙的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曹喆;贾绮林;曾祥龙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正畸移动装置在牵引成骨新成骨中移动牙的方法的可行性,建立动物模型,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 将六只成年(12~15月龄)雄性小尾寒羊(绵羊)的下颌两侧随机分组,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实验组按照骨成熟期分为一周组、两周组、三周组、四周组(非成熟骨组)和半年组、一年组(成熟骨组).对照组分为常规对照和空白对照.非成熟组对侧为常规对照,成熟骨组对侧为空白对照.实验组在下颌第一双尖牙的近中牙槽嵴位置行手术骨皮质切开,放置牵引成骨器,术后5天开始牵引成骨,每12小时牵引加力一次,1.2 mm/d,牵引6天,在第一双尖牙近中形成7.2 mm新生骨段;分别在一周、两周、三周、四周和半年、一年后,在第一双尖牙近中约2 cm位置牙槽嵴顶植入种植钉作为支抗,使用正畸轻力移动牙齿的方法应用镍钛拉簧牵引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力值约100 g(0.98 N),3周后第一双尖牙移入牵引成骨骨段.常规对照组,使用同样正畸方法牵引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3周.结果 实验组牙齿顺利移动进入牵引成骨骨段,松动度I度,局部牙龈红肿、轻度炎症,X线检查示无根尖周病变、无明显牙根吸收.结论 使用正畸力在牵引成骨新成骨中移动牙齿的方法切实可行,本研究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可以应用于后续的研究中.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正颌外科及牵引成骨治疗

    作者:卢晓峰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SRBD)是一类常见、多发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打鼾、憋气、晨起头痛和疲乏、白日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睡眠呼吸障碍多由上呼吸道狭窄、阻塞所致,频繁出现的睡眠低氧是其病理生理基础,不及时治疗将造成严重的后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我们就OSAHS的正颌外科及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治疗的进展予以介绍.

  • 计算机辅助设计二次牵引成骨术修复下颌骨缺损

    作者:陈军;平飞云;傅潇慧;徐昕;严奉国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定向二次牵引成骨术修复半侧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8例因肿瘤术后致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三维螺旋CT扫描结合CAD,制定手术方案,定制牵引器,Ⅰ期手术牵引下颌骨体部,Ⅱ期手术牵引下颌骨升支部.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创口均Ⅰ期愈合,下颌外形恢复良好,局部成骨较满意,无感染等并发症.下颌骨体部单侧大牵引幅度为5.5 cm,平均4.9 cm,升支部大4.5 cm,平均3.6 cm.张口度3~5 cm,健侧咬合良好,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牵引完成8个月后拆除牵引器.结论 对肿瘤术后导致半侧下颌骨缺损的患者,通过CAD实现定向二次牵引成骨,效果稳定可靠.为准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为实现手术导航和下颌骨缺损的精确修复重建提供仿真平台.缺点是整个治疗时间长,需3次手术.

  • 颅内外联合入路治疗克鲁宗综合征

    作者:薄斌;刘彦普;何黎升;赵晋龙;商洪涛;宋少军

    克鲁宗综合征(Crouzon synclrome)中常发生的是双侧冠状缝早闭,典型表现为短头、额眶及面中部严重后缩和突眼畸形[1].本组治疗克鲁宗综合征2例,采用颅内外联合人路的方法,术中重塑额眶外形,术后对面中部牵引成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 膜引导辅助弹力牵引成骨重建节段缺失下颌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宏志;胡敏;刘洪臣;姚军;马良

    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促进记忆合金牵引器弹力自动牵引成骨进程.方法手术截除杂种犬一侧下颌骨2.5~4.0 cm骨段,按bi-focal牵引成骨原理安置记忆合金牵引固定装置,并将聚四氟乙烯膜覆盖于骨膜剥离的下颌骨颊侧面;术后3个月取下颌骨观察并测量骨密度和强度.结果节段缺失下颌骨得到重建,传送盘前后各形成1.5~2.5 cm再生骨段;新骨高度及厚度接近正常下颌骨,骨密度和强度接近或超过正常骨半量值.结论膜引导技术可以避免骨不连,加快弹力牵引再生骨的骨化成熟过程.

  • 大鼠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骨改建机制的探讨

    作者:祝为桥;王兴;王晓霞;王稚英

    目的 观察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和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在下颌骨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过程中的表达,揭示DO过程中骨改建的规律.方法 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下颌骨牵引成骨模型,牵引程式:间歇期5 d,牵引速度0.2 mm×2次/d,牵引期6 d,稳定期4周.分别于间歇期结束(术后第5天)、牵引期结束以及稳定期第1、2、3和4周6个时间点切取标本,X线检查后制片,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OPG和RANK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并分析了OPGmRNA和RANKLmRNA表达及RANKL/OPG比值.结果 稳定4周骨断端由新生骨连接,在所有时间点OPG和RANKL在成骨细胞、髓腔衬里细胞和新形成的骨细胞内共表达;OPG表达至牵引期结束达到峰值并维持至稳定期2周;RANKL表达在稳定期1周达峰值,并维持至稳定期3周;RANKL/OPG比值则持续升高至稳定期3、4周达峰值.结论 牵引成骨过程中的骨改建主要由成骨细胞、髓腔衬里细胞和骨细胞通过旁分泌OPG和RANKL完成;稳定期第3、4周是骨吸收的活跃期.

  • 牙周膜牵引成骨不同牵引速率移动牙张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研究

    作者:黄丽;王妤;杨正;徐小梅;黄跃;杨四维

    目的 探讨牙周膜牵引成骨中不同牵引速率移动牙张力侧牙周组织改建,及在牵引频率一定情况下的适牵引速率,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 将7只犬的下颌左右两侧随机分组,按每天牵引速率分为0.2、0.6、1.0 mm/d三组和常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固定牵引频率1次/天,每组分别以不同的牵引速率(0.2、0.6、1.0 mm/d)进行牵引,牵引1周后维持3 d.常规对照组使用镍钛螺旋拉簧对移动牙施力1周.取材行HE、Mallory's三色染色,观察移动牙张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结果 0.2 mm/d组和0.6 mm/d组移动牙张力侧牙周膜显著增宽,均显著宽于常规对照组,牙周膜细胞丰富,血管扩张,有明显新骨生成;1.0 mm/d组牙周纤维断裂,组织水肿,未见新骨的生成.结论 与常规对照组相比,牙周膜牵引成骨能促进牙周组织改建,加快牙齿移动.但是牙周膜存在承载极限,在其极限范围内,牙周膜改建随牵引速率的增加更加活跃,超过其极限范围,牙周膜改建停止,出现永久性损伤.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在疑难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附88例报告

    作者:王兴;林野;伊彪;周彦恒;梁成;王晓霞;李自力;张震康

    目的:探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在各类疑难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不同牵引成骨方式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选择常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所难以矫治的7类复杂牙颌面畸形88例,采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矫治,其中包括腭裂继发重度上颌发育不全(9例 )、半侧颜面发育不全(11例)、重度小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7例)、颞下颌关节强直(14例)、颌骨缺失重建(8例)、牙槽突缺失垂直牵引成骨(17例)、上下颌牙弓狭窄牵引成骨扩大(12例)。其中22例采用德国Medico n公司与Martin公司生产的牵引器,其余均采用不同类型的国产牵引器。其截骨方式、牵引器选择与安放、牵引方式依不同患者的畸形分类、畸形严重程度、不同颌骨部位而不同。结果:88例患者年龄小者4.5岁,大者54岁,平均22.5岁,上颌骨牵引成骨距离7 ~15 mm,下颌骨12~50 mm。3例因合并局部慢性感染,导致部分新骨吸收;另3例因牵引器故障,下颌下缘骨折等原因另行手术完成牵引;其余所有病例均按术前设计顺利完成牵引成骨,取得了良好成骨效果,并使患者的牙颌面畸形得到满意矫治。结论: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为各类复杂疑难牙颌面畸形的矫治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是很有应用价值的新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 下颌骨节段缺失弹性牵引成骨动物模型制作

    作者:周宏志;胡敏;刘洪臣;姚军;谢旻;马良

    目的:探索使用钛镍合金牵引器弹性加载自动牵引成骨重建节段性缺失下颌骨的动物建模方法.方法:分别选用8只成年杂种犬和 12 只成年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手术截除犬一侧下颌骨体部 3 cm 骨段、兔一侧下颌支 1.5 cm 骨段,不同方法安放自制钛镍记忆合金牵引器,术后定期观察,至 3 月时处死取材,观察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在钛镍合金牵引器的弹性加载张力作用下,采用保留一侧骨膜附着完全骨切开形成的传送骨段可自行移动完成牵引成骨,初步修复了实验动物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结论:弹性加载自动牵引成骨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杂种犬及纯种兔可为这种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 牙周膜牵引成骨移动牙压力侧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曾学宁;李渠

    目的 了解犬牙周膜牵引成骨实验中移动牙压力侧牙周组织的改建.方法 犬六只,每只犬下颌左右两侧随机设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对照侧用传统方法以第三前磨牙为支抗牙移动第二尖牙,实验侧自制牵引装置对移动牙实施牵引.实验结束时取移动牙牙周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 实验组压力侧牙周组织主要表现为组织的水肿和细胞的空泡样变性,透明样变区域少见;对照组主要变现为透明样变.结论 实验组较对照组透明样变区域少且消失早.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正颌外科及牵引成骨治疗

    作者:周炼;王兴;梁成;伊彪;李自力

    目的探讨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正颌外科及颌骨牵引成骨手术的适应证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下颌畸形伴中至重度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行正颌外科治疗,5例行颌骨牵引成骨治疗,8例行正颌外科及颌骨牵引成骨联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SNB角平均值由术前的64.6°增加至术后的71.9°,平均后气道间隙(PAS)由术前的5.4 mm增加至术后的13.2 mm,平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术前的58.4下降至术后的7.6,低血氧饱和度(LSAT)平均值由术前的66%增加至术后的87%,各项指标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平均颏部水平前移(MHA)14.3 mm,与术前及术后的SNB、PAS、AHI和LSAT差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62、0.34和-0.14.结论正颌外科及颌骨牵引成骨手术均能有效治疗小下颌畸形伴OSAHS患者,两者适应证略有不同,联合应用疗效更好.

  • 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在下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王兴;林野;伊彪;王晓霞;梁成;李自力

    目的研究牵引成骨技术在下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使用3种牵引器对8例由肿瘤或囊肿切除所致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牵引成骨矫治.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5岁(8-54岁).其中2例升支缺损患者使用特制牵引器以保持升支正常高度;2例患者采用了特制的三焦点牵引器;3例患者使用了垂直牵引器.结果 7例患者的下颌骨缺损均按术前设计的方向及长度得以成功矫治.1例患者远中段23mm的缺损由于传送盘固位螺钉松动而导致牵引成骨失败.结论牵引成骨技术可用于下颌骨缺损的重建修复.下颌骨缺损牵引成骨重建的佳时机是肿瘤或囊肿切除术中.

172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