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外源性的rhBMP-2后牵引成骨区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

    作者:李新;付颖;王稚英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应用外源性的rhBMP-2后牵引成骨区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方法 在32只成年大耳白兔的一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分剐将空白胶原、rhBMP-2胶原复合物植入下颌骨切开处,用牵引器延长一侧下颌骨4 mm,分别于牵张完成后的第1、3、7、14 d处死一组动物,取牵引区新生骨痂行组织学及TGF-β1免疫组化染色,通过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平均灰度值,利用SPSS软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牵引区周围组织均愈合良好,牵引间隙新骨逐渐形成,应用rhBMP-2组中的新骨组织周围TGF-β1的表达比空白胶原组中的多.结论 动物实验表明,应用外源性的rhBMP-2后牵引成骨区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强.

  • 牵引成骨技术治疗下颌骨缺损的护理体会

    作者:徐秀清;袁霞;李怀奇

    目的 探讨和总结牵引成骨技术治疗下颌骨缺损的护理.方法 对3例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下颌骨缺损的患者严格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和口腔清洁,术后加强呼吸系统的护理,注意牵引器旋转杆周围口腔黏膜的护理,指导有效牵引,做好出院指导,促进患者康复.结果 3例患者均牵引成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对行牵引成骨技术治疗下颌骨缺损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采取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的影响

    作者:付颖;董庆文;王稚英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牵引成骨区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方法:2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2组,分别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术,一侧下颌骨牵引间隙放置PRF膜作为实验组,对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稳定期第3、7、14、21、28天处死一组动物,切取牵引间隙处骨痂行H-E染色和BMP-4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牵引间隙处骨痂BMP-4表达情况.结果:下颌牵引延长后牵引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BMP-4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的细胞质中.实验组在稳定期3、7、14、21d BMP-4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稳定期28d BMP-4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阳性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F能促进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新骨的生成,BMP-4可能在牵引成骨过程中调控组织细胞应力信号传递,发挥成骨作用.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兔下颌骨牵引成骨

    作者:付颖;王稚英;李新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颌骨牵引成骨模型,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牵引成骨中的作用,为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成年白兔的一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用牵引器延长一侧下颌骨4 mm,牵引间隙放置PRF膜为实验组;另一侧下颌骨行骨切开并安置牵引器,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稳定期的第3、7、14、28天处死动物,取牵引区新生骨痂,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影像观察、HE切片观察,比较2组的成骨效果,并进行骨计量学分析,计算新生骨小梁面积百分比.结果:新生骨小梁面积在不同时间点的实验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表明,不同时间点实验组骨成熟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RF在兔下颌骨牵引成骨中具有较显著的促进成骨的作用.

  •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在兔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

    作者:付颖;王稚英;李新

    目的:研究骨保护素配体即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在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成骨过程中的机制.方法:在成年大耳白兔的一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用牵引器延长一侧下颌骨4mm,另一侧下颌骨行骨切开,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牵引完成后的第1、7、14、21、28天处死一组动物,取牵引区新生骨痂行RANKL免疫组织化学显色,通过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牵引区新骨中RANKL表达情况,利用SPSS软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牵引延长后牵引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RANKL主要定位于骨髓基质细胞的胞质中,其中以稳定期的第1、14天的表达强.在稳定期第1、1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RANKL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及阳性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后逐渐下降,第28天仅有微弱表达.结论:RANKL可能在牵引成骨过程中特别是调控组织细胞应力信号传递的早期发挥破骨作用.

  • 下颌骨牵引成骨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作者:王有朝;蔡中

    牵引成骨是矫治骨骼畸形的一种新型技术.在颅颌面畸形整复外科领域中,以下颌骨牵引成骨方面的研究报道多,本文就下颌骨牵引成骨的牵引原则、牵引装置、牵引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等内容作一简要综述.

  • 中面部牵引成骨疗效的计算机辅助评估

    作者:徐海淞;王衡健;俞哲元;袁捷;曹德君;柴岗;韦敏;穆雄铮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的三维影像重建及测量技术,评估牵引成骨矫治中面部发育不良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至2010年,对11例严重中面部发育不良患者,采用Le FortⅢ型颅面部截骨和牵引成骨术进行治疗,术前、术后运用计算机辅助的三维影像测量技术,行上气道CT三维重建,分析气道变化;头颅CT三维重建,分析突眼度、上下颌关系改变,及中面部在前颅底平面牵引前移的量,进而评估牵引成骨术在矫治中面部严重发育不良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1例患者经Le FortⅢ型颅面部截骨和牵引成骨术治疗后,气道梗阻情况得到解除,面部外形明显改善。术后上气道平均体积增加(9.13±6.94) cm3,气道梗阻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平均突眼度(21.23±3.3) mm,术后(11.4±3.5) mm,症状改善明显(P<0.01);术后ANB矫正到平均(7.16±3.41)°,SNA矫正至平均(83.06±5.85)°,咬牙合关系改善(P<0.01);术后中面部在前颅底平面平均前移(20.27±8.04) mm,术后平均随访5.4个月,CT示前移部分新生骨组织形成。结论 Le FortⅢ型截骨、牵引成骨手术治疗儿童中面部严重发育不良,可有效解除气道梗阻情况,改善面部外形。三维影像重建及测量技术是一种理想的评估方法。

  • 硫酸钙人工骨对山羊下颌骨牵引成骨的影响

    作者:张旭辉;郑杰;牛刚

    目的 建立山羊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探讨硫酸钙人工骨对山羊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新骨生成的作用及局部使用硫酸钙对血清总钙的影响.方法 8只山羊随机分为A组(硫酸钙组)和B组(对照组),建立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模型.A组预牵开3 mm间隙,注入硫酸钙人工骨;B组常规牵引.两组均于术后第5天开始,以0.5 mm/12 h的速度牵引,A组连续牵引7 d,B组连续牵引10 d,两组颌骨总延长距离均达到10 mm.术前及术后早期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血清总钙浓度.牵引结束后第6周取材,对新生骨大体标本、影像学、组织学、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等指标进行观察检测.结果 所有山羊下颌骨均延长了约10 mm,A组血清ALP浓度、新生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密度及三点弯曲断裂大载荷值均比B组高(P<0.05),而血清总钙浓度与B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动物实验表明,硫酸钙人工骨在牵引成骨的早期对新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且局部应用硫酸钙对血清总钙浓度无明显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应用外置式牵引成骨治疗中面部发育不良

    作者:穆雄铮

    目的 应用外置式牵引成骨治疗中面部发育不良.方法 选用Le Fort Ⅲ型截骨法在眼眶、中面部截骨,完全脱开颅底和上颌骨的连接,在颅骨上安装外置式颅面牵引器.术后7 d开始牵拉,每天前移1 mm;中面部到达良好位置和咬合关系时,停止牵拉,固定颅面骨牵引装置2~4个月.结果 完成的15例患者,中面部平均前移9.7 mm,并下移1.5 mm;术后面部外形明显改观,突眼度明显好转;2/3病人治疗后睡眠时呼吸阻塞症状明显好转.2例固定脚处有头皮感染.随访平均4月,中面部外形维持良好.结论 外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可以有效治疗中面部发育不良.

  • 牵引成骨在齿槽嵴裂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郑益略(综述);尹宁北(审校)

    自体髂骨移植是齿槽嵴裂二期植骨修复中常用的方法,但是对于牙槽突裂隙较大,瘢痕牵拉严重,骨段塌陷,以及缺乏健康黏骨膜以覆盖植骨组织的患者,该方法成功率较低。采用牵引成骨的方法可有效关闭牙槽裂隙,我们就牵引成骨在齿槽嵴裂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陈勇;季振威;徐明耀;叶炳飞;周正炎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选取6只动物作空白对照组,24只动物右侧下颌骨植入外置式颌骨牵引器.经7 d延迟期后,按1 mm/d速率延长下颌骨7 d,固定期8周.在延迟期第7 d,牵引期第2、4、7 d,固定期第1、3、6、8周分别处死3只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FLT-1(fms-like tyrosine kinase-1)、FKK-1(fetal liver kinese-1)的表达变化.结果:VEGF及其受体FLT-1、FLK-1的表达贯穿下颌骨牵引成骨全过程.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不同时相多种组织细胞参与表达vEGF及其受体FLT-1、FLK-1,但在表达的变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vEGF通过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在下颌骨牵引成骨血运重建及新骨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变速牵引提高牵引成骨效率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刚;吴煜农;宋晓萌;万飞

    目的:观察变换速度牵引兔下颌骨15 mm后新骨生成的质量,探讨提高牵引成骨效率的方法.方法:新西兰白兔5只,单侧下颌骨截开.延迟5 d后,以0.75 mm/次、2次/d的速率牵引6 d,共9 mm;再以0.5 mm/次、2次/d的速率牵引6 d,共6 mm;固定15周,新骨分别行大体、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引结束后新骨逐渐成熟,到固定15周时,牵引区新骨与正常骨接近.结论:变速牵引成骨能够保证新骨的良好生成,缩短牵引时间,提高应用效率.

    关键词: 牵引成骨 变速
  • 快速原型个体化牵引成骨在颌骨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虎;沈国芳;张诗雷

    目的: 探讨颅颌快速原型制作在颅颌面畸形牵引成骨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平均年龄16.8岁的下颌骨畸形病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颅颌三维原型.分析颌骨畸形的类型并在模型上进行个性化牵引成骨设计,选择牵引器及模拟牵引过程以指导实际手术操作.结果:16例均进行了术前模拟,术中按术前设计顺利进行了骨切开及牵引器的固定安置,所有16例病例术后牵引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牵引长度15~23mm(平均18.5 mm).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头颅三维原型制作及分析,可以大大增加牵引成骨的合理性及可靠性,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并获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 Le Fort Ⅲ型截骨中位牵引成骨治疗成人面中份发育不全

    作者:侯敏;柳春明;张海钟;濮礼臣;卢彬

    目的:评价中位牵引成骨治疗成人面中份发育不全的疗效.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颌骨牵引装置,在全麻手术下Le Fort Ⅲ型截骨,后将牵引钩置入鼻底或梨状孔侧缘,从鼻孔引出,外部装置采用面弓或坚固外固定支架,对8例面中部凹陷畸形成年患者行前牵引,治疗前后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结果:上颌中位前牵引治疗后.患者咬合关系和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A点水平前移在9~14.5 mm之间,面部上中下各部的前后关系协调,鼻梁及鼻下部挺拔,眼球突出度改进明显.结论:经梨状孔中位牵引成骨可有效矫治面中部发育不全,该牵引技术牵引力点适中,能够使面中份骨骼平衡前移;避免对牙齿牵引造成的不利改变.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唇腭裂术后患者牵引成骨术X线头影测量分析

    作者:杨辛;沈国芳;唐友盛;卢晓峰;房兵

    目的:通过对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进行口外支架式前牵引治疗术后6~24个月随访,探讨术后复发程度及可能存在的复发因素,并提出初步预防复发的办法.方法:1998~2002年我院进行牵引成骨治疗的39例唇腭裂患者中选出14例资料齐全者进行术后随访分析,随访期分别为术后3月、6月、1年、2年,分别将其头颅定位侧位片用CASSOS系统描迹、定点,进行矢状向和垂直向分析.结果:14例患者在牵引成骨术后6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尤其是牵引器拆除后未进行正畸治疗者.而6月以后患者上颌骨在垂直向及矢状向基本无明显改变.结论:(1)唇腭裂术后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进行牵引成骨治疗后6月内较不稳定,尤其是未进行正畸治疗者;(2)6月后上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基本稳定.复发因素可能与局部疤痕、肌肉牵拉、软组织张力及适应性改建有关.

  • 牵引成骨和正颌外科技术在TMJ强直继发OSAS治疗中应用

    作者:卢晓峰;祝岩;唐友盛;沈国芳;邱蔚六

    目的 30例TMJ强直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单侧TMJ强直18例,双侧强直9例,TMJ强直术后3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小下颌畸形并伴轻度的上颌后缩畸形,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I>5,且睡眠时血氧饱和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方法应用术前后临床检查、头影测量分析和夜间多导睡眠检测筛选患者和评价治疗效果.采用电脑辅助的诊断和手术模拟及预测系统,获得充分扩展口咽和纠正颌面畸形的佳手术方案,以TMJ重建、牵引成骨和正颌外科方法治疗患者.结果本研究有15例患者接受患侧下颌升支倒置TMJ重建、植骨前移,健侧升支矢状劈开、下颌前移和颏前移成形术;其中有3例行二期的上颌的Le Fort Ⅰ截骨术.6例行双侧TMJ重建、植骨前移下颌和颏成形术.3例施行同期双颌截骨前移和颏成形术;6例行单或双侧TMJ重建、牵引成骨术.全部病例创口均正常愈合,无一例感染.术后复查(平均5.25年,短1年,长8年):1例术后TMJ强直复发,余张口度均在3cm以上;术后颌面形态获得明显改善;29例患者眠眠呼吸障碍解除和睡眠质量获得提高;1例AI>5,睡眠呼吸障碍改善不明显.结论 TMJ强直继发OSAS的治疗既要兼顾关节强直的解除,又要矫正牙颌面畸形,更不容忽视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TMJ重建、牵引成骨和正颌外科方法是治疗TMJ强直伴OSAS患者的有效手段.

  • 牵引成骨对牙胚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

    作者:高益鸣;唐友盛;沈国芳;邱蔚六;卢晓峰;裘明华

    目的:通过对3例下颌骨截骨牵引延长过程的观察,研究牵引成骨对牙胚生长发育及萌出的影响.方法:共有8例小下颌畸形患者接受了下颌骨截开牵引延长治疗以矫治小下颌畸形.其中3例患儿的下颌截骨线上有尚未萌出的牙胚.3例中6侧下颌骨大牵引延长幅度为22.5mm,小幅度14mm.在截骨前后、牵引前后及随访过程中X线纵向随访观察,研究牙胚的位置改变及其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结果:经过7~12个月的随访,发现所有在截骨线上或附近的尚未萌出牙胚,在截骨间隙牵开扩大后牙胚将移至牵引间隙中,而且能正常地生长发育、萌出.新骨的沉积钙化速度及新骨成熟所需时间与其他病例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应避免损伤截骨线上及邻近的尚未萌出的牙胚;在颌骨截开牵引延长的过程中,牵引成骨将不影响牙胚的生长发育,牙胚可以在经牵引形成的新骨中正常地生长发育及萌出;截骨间隙中牙胚的存在不影响新骨的形成.

  • 富血小板血浆在牵引成骨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于洪波;沈国芳

    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应用特制的牵引装置,在被截断骨质的骨段之间产生持续缓慢的作用力--张力.此张力刺激骨间隙内新骨组织生成,从而修复因先天及获得性因素引起的骨缺损.

  • 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黄健;顾章愉

    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是由于一侧或两侧颞下颌关节内发生病变,后造成颞下颌关节内的纤维性或骨性粘连的一种疾病.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主要病因是损伤和炎症.

  • 生物细胞因子在下颌骨牵引成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华;张凤兰;张陈平

    牵引成骨是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矫形外科技术,它根据Ilizarov提出的著名张力拉力法则,通过牵张性机械刺激诱导切开骨断段间的骨形成,从而达到延伸骨长度或增加骨高度的目的.由于颅颌面骨胚胎起源及血液供应的特点,牵引成骨技术更适用于口腔颅颌面外科领域,但该过程持续时间长,且可能出现骨不连等并发症.通过对其成骨机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将生物细胞因子应用到牵引成骨中,从而对其进行干预和调控是牵引成骨技术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基础.本文就生物学细胞因子在牵引成骨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72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