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瑜;操小马;张艳梅;张娟

    目的:对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选取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行牙种植患者8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钛膜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方式的口腔修复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研究组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 <0.05);在经治疗6个月以后,研究组患者的植骨厚度以及骨厚度均显著的厚于对照组( P <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应用口腔修复膜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修复成功率,有效的推动植骨和骨的发育,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前牙及前磨牙即刻种植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兴强;张永宽

    口腔种植外科手术按照种植体的植入时机分为延期种植和即刻种植,延期种植要求拔除患牙3个月后方可进行种植体植入术,特别在前牙区,因治疗周期过长,造成部分患者难以接受种植义齿的治疗方案,而且采用延期种植修复治疗往往会面临骨量不足或修复美学效果差等问题.随着种植外科技术的改良和种植材料性能的不断完善,在拔除患牙并清创后即刻在牙槽窝内植入种植体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临床.即刻种植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患者的缺牙时间,有利于保存软硬组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开展.现将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完成修复的29个牙位即刻种植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海奥口腔修复膜与钛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骨厚度及修复成功率的影响

    作者:温灵;区韵婵;翟炜东;刘宇明;段昌华

    目的:研究海奥口腔修复膜与钛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骨厚度及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钛膜作为修护膜进行引导骨再生,观察组采取海奥口腔修护膜进行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术后骨厚度、植骨厚度,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植骨厚度(2.376±0.366)mm、骨厚度(2.611±0.134)mm 大于对照组(2.137±0.327)mm、(2.137±0.3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91.1%,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9%,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手术效果好,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显著。

  • 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的临床应用

    作者:党骅

    目的 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即刻种植30枚Straumann、Dentium种植体,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烤瓷冠修复后,进行随访观察1~5年.结果 30枚种植体均达到良好骨愈合,随访期间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能有效修复种植体周围及与牙槽窝间隙的骨缺损,为即刻种植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支持.

  • 海奥口腔修复膜对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效果分析

    作者:余海云;郭静;李建明

    目的 探讨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作用.方法 将82例牙种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对照组患者采用钛膜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修复效果、骨厚度、植骨厚度、骨生长效果、血液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厚度及植骨厚度均显著厚于对照组(P<0.01),骨生长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效果显著,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周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世同;周磊;杨晓喻;刘卫平

    目的:评价钛膜与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颗种植体植入30例患者的狭窄形牙槽嵴或唇颊骨壁缺损拔牙窝,所有种植体的唇、颊侧面部分暴露,种植体周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较差.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大长度,将羟基磷灰石珊瑚骨粉置于骨缺损处,采用钛膜覆盖稳定骨移植材料,然后将胶原膜覆盖于钛膜表面,无张力缝合伤口,术后6个月行Ⅱ期手术,取下钛膜,检查骨缺损骨再生的状况,再次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大长度.结果:2例患者于手术3个月左右因钛膜局部暴露,将钛膜取出.钛膜暴露率为6.6%.术后6个月Ⅱ期手术时见,所有种植体暴露部分完全被再生骨覆盖,种植体暴露部分长度为0.结论:在空间维持能力较差的骨缺损处,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骨再生可获得理想结果.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钛膜的暴露率,延迟发生膜暴露的时间,从而使引导骨再生的结果更加具有可预测性.

  • 可吸收性胶原膜结合无机牛骨修复种植牙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宿玉成;耿威;徐刚;林润台

    目的:应用可吸收性生物膜Bio-gide结合无机牛骨Bio-oss修复临床牙种植中的骨缺损,解决种植区的骨量不足问题.方法:在牙种植外科中将Bio-oss充填在暴露的种植体周围,表面覆盖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6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暴露骨缺损区,观察并测量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曲面断层片,评价其在临床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组织再生的效果.结果:二期手术发现骨缺损区都获得了高水平的新骨形成,骨缺损重建百分率达90%.术后及承载6~36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显示88个植入骨缺损区的ITI种植体,有2颗脱落,种植体存活率达97%.结论:Bio-oss与Bio-gide联合应用于临床ITI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可以成功的引导骨组织再生,重建缺损的骨组织,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

  • 新型GBR胶原膜的早期动物体内植入实验研究

    作者:白冰;朱静涛;冯丽芳;宋荣博

    目的:探讨新型国产GBR胶原膜体内植入后,诱导早期膜下成骨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小型巴马猪,于双侧下颌骨骨体处用牙科裂钻制备8mm×8mm全层骨缺损3个,分别应用实验胶原膜、Bio-gide@、无覆盖膜覆盖骨缺损.术后1个月处死动物,分别在处死前1、2周分别肌肉注射四环素溶液与二甲酚橙溶液.固定样本后,制备硬组织切片.分别在荧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下(甲苯胺蓝、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测膜的降解程度及膜下新骨生成能力,评价材料膜下骨形成量和骨成熟程度.结果:实验组胶原膜具备良好的屏障作用,膜下新生骨矿化程度良好;骨小梁排列整齐,但新生骨量少于对照组.结论:新型国产胶原膜在1个月时无明显降解,具备良好的膜下成骨能力,需进行实验组胶原膜的改性,以增加膜下成骨量.

  • 腺相关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无机骨促进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辉;周新文;张振庭;厉松;白玉兴

    目的: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腺相关病毒(AAV)重组,并与无机骨颗粒复合,探讨其对骨组织再生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在兔颅骨上建立引导骨再生模型.体外构建承载VEGF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实验组填充复合有AAV-VEGF的无机骨颗粒,对照组仅填充无机骨颗粒.分别在术后2、4、8周对术区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形态测量学分析.结果:术后4周及8周时,实验组新生骨量和毛细血管数量均较对照组为多,且骨成熟度更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VEGF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结论:在引导骨再生时配合AAV-VEGF,较单纯植入无机骨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新生骨形成.

  • 人工骨颗粒大小对于牙槽骨重建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新文;张振庭;刘希云;徐辉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人工骨颗粒对于骨再生的引导作用.方法:将人工制备的无机骨颗粒分为直径300~500 μm和850~1000 μm植入GBR动物模型,分别在植入后4周及10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测量.结果:术后4周时,2个实验组均可见新生骨自颅骨骨面沿人工骨颗粒向扩增区域内部生长;术后10周时,小颗粒组新生骨数量明显多于大颗粒组,且更加成熟致密,多处可见桥连样结构.新生骨面积比、新生骨与人工骨颗粒的接触长度、新生骨与人工骨颗粒之间空隙的比值、新生骨与人工骨颗粒的接触长度比,两组均随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性增加;且在术后4周与10周时,前3个指标均为小颗粒组高于大颗粒组,而接触长度比则在4周和10周时大、小颗粒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人工骨颗粒周长和人工骨颗粒空隙比,小颗粒组在4周和10周时均显著高于大颗粒组.结论:在人工骨材料植入的早期阶段,小颗粒组较大颗粒组具有更强的骨引导再生能力.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引导即刻种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文勇;马跃;徐欣;黄海云;陈琳;朱洪光

    目的:运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进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评价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在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第2、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并在颊侧形成3 mm×3 mm×5 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海奥膜;左侧为空白对照侧,骨缺损区不覆盖海奥膜.术后1、4个月分别处死一组动物,摘取下颌骨,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测定等方法检测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实验侧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对照侧新骨生成量多,加速了骨组织的再生过程.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

  • 二氧化碳共聚物生物膜的物理结构性能表征

    作者:储顺礼;周延民;周庆海

    目的:制备出二氧化碳共聚物生物膜并评价其各项物理结构性能.方法:配制医用二氧化碳共聚物溶液,采用盐析法制备出二氧化碳共聚物生物膜.测定其分子量,检测强度,评价其性能,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检测接触角,评价其湿润性. 结果:该方法可以制备出类似于人体骨膜样结构的多孔生物膜,即光滑面层较为光滑,多孔面层呈粗糙多孔状.孔隙率约77.4%.弹性模量38.1 MPa, 断裂强度平均1.22 MPa.电镜观察显示其多孔面层呈多孔状, 表面均为微米级孔所覆盖,孔径约200 μm,平均孔径约120 μm,孔孔之间相通;光滑面层光滑致密,微米级孔很少,表面很平整.接触角检测显示其有良好的湿润性,粗糙多孔面接触角平均85°,光滑面平均57°.结论:从其物理结构性能上看,该二氧化碳共聚物生物膜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引导骨再生生物膜.

  • Bio-oss结合Bio-gide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耿威;宿玉成;徐刚;林润台

    目的:通过制作带有种植体的硬组织磨片,评价无机牛骨(deproteinized natural bovine mineral,Bio-oss)结合可吸收性胶原膜(bioresorbable collagen mambrane,Bio-gide)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的引导骨再生作用及效果.方法:在兔股骨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BLB种植体,并在其外侧壁制造标准骨缺损,A组在骨缺损处植入Bio-oss颗粒并在其表面覆盖Bio-gide膜,B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1、2、4、6个月取样品,通过带种植体的硬组织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Bio-oss颗粒表面有新骨形成,随时间延长Bio-oss发生降解吸收,新生骨量增加,并与种植体表面形成骨性结合.结论: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结合Bio-oss应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可以引导骨组织再生,重建缺损的骨组织,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

  • 无机牛骨结合可吸收性胶原膜修复种植牙骨缺损的定量分析

    作者:耿威;宿玉成;徐刚;林润台

    目的:评价无机牛骨(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ineral,Bio-oss)与可吸收性胶原膜(bioresorbable collagen membrane, Bio-gide)在种植牙骨缺损中的引导骨再生作用.方法:在30只兔子股骨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BLB种植体(3.3mm×8mm),然后在其侧壁制造标准骨缺损(4mm×3mm×3mm),骨缺损内植入Bio-oss,并在其表面覆盖Bio-gide膜,分别于术后1、4、6个月取样本,制备带种植体的硬组织切片,通过计算机组织图像分析系统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Bio-oss颗粒表面有新骨形成,随时间延长,新生骨量增加,Bio-oss百分率下降,6个月时新生骨百分率达37%,而Bio-oss百分率由35%下降到25% (P<0.05).结论:Bio-Oss结合可吸收性胶原膜使牙种植中的骨缺损获得重建,Bio-Oss是一种骨引导材料,引导骨组织再生并逐渐被新生骨所取代.

  • 可吸收膜在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冯凯

    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指利用屏障膜引导骨组织再生防止周围纤维结缔组织过早长入骨缺损区,改变骨创愈合环境,从而促进骨组织再生修复.本文对临床常见的可吸收膜做一综述,研究其在引导骨再生中的作用.

  • 载PTH-Fc/PLCL/SF静电纺丝屏障膜的构建与性能研究

    作者:朱艺丹;何苗苗;刘加涛;刘艳云;刘玉慧;徐宁;唐一月;余占海

    目的: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携载PTH-Fc的PLCL/SF三维纤维纳米屏障膜,并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能力、机械强度和调节细胞活动的能力.方法:制备PTH-Fc/PLCL/SF屏障膜,并与PLCL/SF屏障膜对照,扫描电镜研究其降解前后微观形貌,拉伸实验研究其机械强度,MTT测试与细胞粘附性实验研究屏障膜的生物相容性,茜素红染色研究携载PTH-Fc缓释是否可以影响细胞成骨分化.结果:PTH-Fc/PLCL/SF屏障膜纳米纤维丝均一光滑.PTH-Fc/PLCL/SF与PLCL/SF屏障膜断裂强度为(5.56±0.18)MPa、(5.42±0.03)MPa,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TH-Fc/PLCL/SF生物降解能力优异,PTH-Fc/PLCL/SF与PLCL/SF屏障膜均可以促进细胞增殖(P<0.05),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但PTH-Fc/PLCL/SF能促进细胞分化.结论:PTH-Fc/PLCL/SF屏障膜有良好的机械强度、适宜的降解能力,能促进BMMSCs细胞增殖与分化.

  • 牙周炎与非牙周炎患者行牙种植同期GBR术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对比

    作者:芮茜;张志宏;刘红红;蒋晔;张莹莹

    目的:对比分析牙周炎患者与非牙周炎患者行牙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后骨吸收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 ~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牙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术的35例患者,分为牙周炎组(15例,共32枚种植体)和非牙周炎组(20例,共30枚种植体),对比两组患者负载2年期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及随访期间的牙周情况.结果:牙周炎患者经牙周治疗及牙周维护后牙周情况良好,随访期间牙周检查结果与非牙周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负载2年后,牙周炎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为(1.28±0.68)mm,大于非牙周炎组(0.72±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牙周治疗与维护后,牙周炎患者牙周情况与非牙周炎患者无统计学差异;但牙周炎患者牙种植同期GBR术后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较多.

  • GBR联合高压氧重建种植体周围炎所致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文鼎;胡图强;周永庆;曹江南;赵德华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GBR)技术联合高压氧(HBO)治疗重建种植体周围炎所导致周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过X线和临床检查确诊的7颗种植体因为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牙槽骨明显吸收但种植体稳固病例,拆除上部结构重新安装覆盖螺丝,通过牙周手术清除炎性组织,同期在骨缺损处充填骨移植材料,覆盖生物膜,术后配合HBO治疗1周,常规抗炎治疗及口腔护理。6个月后评估骨缺损的再生情况,考虑二期手术及后期冠修复,定期随访1年,评估骨再生的稳定情况。结果:7颗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的高度和宽度术后6个月都得到了明显恢复,而且术后1年仍维持稳定。结论:临床上采用GBR联合HBO治疗用于重建种植体周围炎所导致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理想。

  • 利用残根行种植牙周围组织重建的牙龈美学效果分析

    作者:孙勇;邹廷前;罗铁柱;丁少华

    目的:总结美学区域种植牙周围组织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残根引导牙龈再生,即刻种植+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临时冠修复获得种植牙牙龈美学效果。结果:所有种植体都发生了骨结合,龈乳头在邻间隙充盈效果满意。结论:种植牙周围组织重建使种植牙更容易获得良好的牙龈美学效果。

  • GBR技术应用于上前牙种植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芮宇欣;王屹

    目的:评估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前牙不同类型骨缺损种植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对35例上前牙牙槽骨缺损种植的患者采用GBR技术进行骨增量,其中29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患者仅采用GBR技术,在植体植入骨床后,同期植入Bio~oss人工骨粉,表面盖Bio~gide可吸收性胶原膜;6例牙槽骨缺损患者采用移植自体块状骨联合Bio~oss人工骨粉,盖Bio~gide可吸收性胶原膜,5~6个月后行Ⅱ期种植体植入术。结果:所有患者在植体植入术后6~12个月临床观察种植体与骨结合良好,软组织形态与周围组织一致,行冠或桥修复,修复后12个月随诊复查无种植体失败。结论:引导骨再生技术皆能有效地对上前牙不同类型骨缺损进行骨增量,符合美学种植要求。

182 条记录 6/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