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参麦注射液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ST-T改变疗效观察

    作者:贾荷花;贾彦明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ST-T改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有心肌缺血型心电图改变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以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与对照组35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为14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ST-T改变有较好的疗效.

  • 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顾敏;顾翔;何胜虎;孙磊;张晶;孙加斌

    目的 探讨远程心电监测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远程心电监测检查78例明确诊断为心脏病或存在心脏不适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78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及常规心电图分别检出62例、46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4例、6例患者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T改变(P<0.05);在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2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与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检出34例、30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0例、7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的患者(P>0.05).结论 远程监测无论在心律失常还是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远程监测对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与24 h动态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 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ST-T改变相关性的分析——附690例分析

    作者:李维本;郝新生;张红梅;董志凤

    目的 分析高尿酸血症(HU)与缺血性ST-T改变的关系.方法 以城市机关干部健康体检资料中HU者为研究对象,HU标准定为>416 ummol/L.结果 690例HU者有ST-T改变者28例,占4%.另取119例尿酸正常者为对照组,检出率为4.2%.血尿酸浓度平均值两组亦无差异.结论 HU与缺血性ST-T改变无相关性.

  • 690例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ST-T改变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维本;郝新生;张红梅;董志凤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HUA)与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关系.方法以城市居民健康体检资料中HUA者为研究对象,UHA标准定为>416ummol/L.结果 690例HUA有ST-T改变者28例,占4%,119例无HUA对照组为4.2%.血尿酸浓度平均值两组亦无差异.结论 HUA与缺血性ST-T改变无相关性.

  • 生脉散合瓜蒌薤白汤治疗缺血性ST-T改变40例

    作者:周苇

    笔者在1996年1月~2000年12月用生脉散合瓜蒌薤白汤治疗缺血性ST-T改变40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现小结如下.

  •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马慧;徐劲;张永葆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7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7 d后做心电图检查,根据有无缺血性ST-T改变分为持续缺血性ST-T改变组、短暂缺血性ST-T改变组和无缺血性ST-T改变组.分析3组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持续缺血性ST-T改变组病情重、梗死灶大、预后差,3组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动态观察并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 糖尿病并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根旺

    目的 探讨糖尿病人发生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糖尿病人在不同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病程5年上下、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情况下,发生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发生率.结果 合并高血压时发生率为64.5%,合并高脂血症时发生率为56.3%,同时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时发生率为66.7%(且呈广泛ST-T改变),病程>5年的发生率为49.3%,均明显高于不伴高血压、高血脂及病程<5年者,均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同时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及病程>5年的发生心肌缺血性ST-T改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糖尿病如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应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尽早对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 老年人动态心电图中无症状缺血性ST-T改变

    作者:王友武;刘宏;陈炳东;秦玲

    目的探索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和分析了326例老年人24h动态心电图.结果326例老年人中SMI 102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ST-T改变发生时段为:工作阶段发生率高,60.8%,休息阶段占7.8%,工作及休息阶段占12.7%,睡眠阶段占9.8%,各段均有占8.9%.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是老年人SMI诊断的首选方法.

  •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孟素芳;高健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01-2014-06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缺血性ST-T变化情况分为3组:A组(入院时及入院7d检测心电图均无缺血性ST-T改变)、B组(入院时心电图检测结果示缺血性ST-T改变,入院7d心电图检测结果示缺血性改变好转,甚至消失)和C组(入院时心电图检测结果示缺血性ST-T改变,入院7d心电图检测结果示缺血性改变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记录3组患者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病灶大小及预后,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3组入院时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以轻度脑梗死较多见,B组以中度脑梗死多见,C组以重度脑梗死较多见.3组入院时脑梗死病灶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以腔隙性梗死较多见,C组以大梗死灶较多见.3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总有效率高于C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病灶大小及预后密切相关,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对指导治疗及判定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脑梗死急性期心电图缺血性 ST-T 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作者:王婷;王月文

    目的:分析脑梗死急性期心电图缺血性S T-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入院7 d后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组(n=26,持续缺血性ST-T改变)、B组(n=30,短暂缺血性ST-T改变)、C组(n=27,无缺血性ST-T改变);对比3组患者梗死灶大小、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在梗死灶大小、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方面的差异显著(P<0.05),且A组病情重、梗死灶大、预后差。结论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大小、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存在密切关系,密切观察有利于改善预后。

  • 65例阵发性胸痛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作者:高日扬;杜秀兰

    目的:探讨阵发性胸痛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对65例阵发性胸痛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图连续监测,并详细记录监测时间内的生活及活动情况.结果:65例患者休息、活动时均有ST段压低,但以活动时发作较多,ST段压低时快频依赖者占64.6%,发生心律失常占70.8%,其中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占92.6%. 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短暂或持续心肌缺血的可靠指征.

  • 对118例心悸、胸闷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分析

    作者:莫少萍;邓兰芳

    心悸,胸闷常是心脏病疾患的主诉症状,特别是当短阵性,一过性发作更难于与其它系统疾病鉴别而作出正确诊断.为此,我们自2002年到2004年元月对223例心悸、胸闷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其中118例采用KL-Ⅲ型袖诊自控式动态心电图监护仪(KL-Ⅲ组)作24小时监测,另105例采用常规心电图(常规组)检查,以观察与症状有关的心电变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