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持续质量改进在早期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助衡;孙立平;李玉伟;周冠华;史春芝

    目的 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对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早期机械通气(MV)患者镇静过深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9月1日至12月31日的153例患者.依次采用3项干预措施:专项培训、定期数据反馈和持续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干预期共30周,等分为三个阶段.前瞻性地纳入在ICU接受MV(48 h以内)和镇静治疗的患者.收集呼吸机工作模式、镇静药物使用情况、Richmond镇静躁动评价结果、镇静相关的不良事件和患者的临床转归.主要观察指标是干预措施对适当镇静和镇静过深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基线组纳入患者153例,干预组纳入患者379例.本研究所采用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可以减少早期MV患者镇静过深的发生(OR=1.63,95%CI:1.15~2.83,P=0.011),从而增加适度镇静的患者(OR=1.52,95%CI:1.12~1.99,P=0.014),并可以降低进行Richmond镇静躁动评价的频率[(4.00±0.12)次和(3.41±0.11)次,P=0.026].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MV患者早期的镇静效果.

  • 右美托咪定在ERCP直视手术麻醉中对患者BIS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惠珍;于振峰

    目的 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恒瑞-艾贝宁)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直视手术麻醉中对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96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麻醉用药为丙泊酚,实验组麻醉用药为右美托咪定,评估两组不同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变化,统计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并观察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2、T4、T5时点的BIS值明显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T1-T5间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明显低于T0时点(P<0.05).实验组舒芬太尼用量更少,苏醒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既可满足临床麻醉需要,患者脑电双频指数显著降低,镇静效果显著,手术过程平稳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高血压患者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吕桂军;王志峰;崔庆贵;郝玉杰;刘文军;李云;宋志新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全麻手术中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进行合理的药物应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外科手术.A组患者在麻醉期间以血压、心率为判断指标,调节异丙酚输注速度、使平均动脉压(MAP)波动不超过±20%,高MAP≤120mmHg.B 组患者在麻醉期间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为判断指标,调节此时的异丙酚输注速度,使BIS维持55±5.如MAP波动超过±20%,高MAP>120mmHg,则辅以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等血管活性药.记两组患者MAP、HR、BIS、术毕苏醒时间、平均异丙酚用量、术中是否知晓、有无伤害性记忆.结果:A组患者手术中异丙酚用量(10.4±2.39)mg/(kg·h).B组患者手术中异丙酚用量(7.9±1.7)mg/(kg·h),两组患者比较有极明显差异;A组比B组患者手术中异丙酚用量多21%.A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19.8±7.7)min,B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15.4±5.7)min,两组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及伤害性记忆.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全麻手术中进行脑电双频指数的监测,有助于在合理的麻醉深度下,辅用适量抗高血压药物减少异丙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并获得较为平稳的血液动力学反应,建立临床安全、适宜的麻醉.

  •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指导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范春潮;宋海龙

    目的:探讨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选择BIS值维持30~39,对照组选择BIS值维持50~59,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h和72h的认识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24h和术后72h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LC),BIS值在30-39之间的麻醉深度,麻醉效果较好,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快,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 简析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作者:李振林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及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推动了深度麻醉检测方法的进步.麻醉深度监测对于提高麻醉质量意义重大,能有效的保障病人围术期的安全与康复.手术中深度麻醉检测,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麻醉并发症,提高麻醉质量.本文对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作一综述.

  • 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作者:李勇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6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辅助气管插管,给予对照组患者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辅助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切皮、拔管以及术后1h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气腹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下表1.但与麻醉前相比,观察组的HR、SBP以及DBP值与切皮、拔管等时刻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对照组HR值增速较快,SBP和DBP值则提高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3.3% (1/30),显著低于对照组13.3 (4/3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确保患者术中血流动力的稳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尤其是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对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的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病人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张弋舟;项锋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的反馈调控变量用于老年病人纤维结肠镜检查时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80例ASAⅠ~Ⅱ级拟全麻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病人,分为老年组(> 65岁,Ⅰ组)和中青年组(20~50岁,Ⅱ组),每组40例.以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4.0μg/ml诱导麻醉,两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均根据BIS和麻醉效果调节,使麻醉深度控制在BIS值60~65.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意识消失时、诱导后5min时和苏醒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效应室靶浓度和丙泊酚总量、苏醒时间.结果两组病人丙泊酚总量:Ⅰ组为(245.53±40.76)mg,Ⅱ组为(287.25±36.07)mg,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两组病人意识消失时效应室靶浓度:Ⅰ组为(4.27±0.75)μg/ml,Ⅱ组为(5.08±0.41)μg/ml,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两组病人在诱导血压、心率均有下降,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老年人中较为显著(P<0.05),而中青年人较为稳定.诱导后5min时回升并稳定,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以BIS反馈调控的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病人纤维结肠镜检查时麻醉是可行的,可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减少老年病人的麻醉用药量,提高麻醉安全性.

  •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异丙酚麻醉用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卫青;陆晓英;宋颖;段宏伟

    目的 通过监测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来指导异丙酚用量.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患者60例分成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实验组n=30)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控制异丙酚用量;Ⅱ组(对照组n=30)无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只根据临床体征控制异丙酚用量,两者同时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 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Ⅰ组和Ⅱ组异丙酚用量分别为(456±38.3)mg和(689.3±56)mg,Ⅰ组明显少于Ⅱ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血流动力学比Ⅱ组更为平稳(P<0.05).结论 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指导下,可以明显减少异丙酚用量,同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 ICU患者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的护理分析

    作者:曹爽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143例患者,均行ICU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实施必要的护理,对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143例ICU患者均顺利行BIS监测,部分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异常经及时采取措施后恢复正常,随镇静深度增加,Ramsay镇静评分由2分增加至6分,BIS监测数据随镇静深度加深而逐渐下降,BIS与Ramsay镇静评分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Ramsay镇静评分相比,BIS监测数据准确,能有效节约护士资源,保证患者舒适,在BIS监测过程中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做好镇静水平监测,完善护理措施,避免干扰因素,能够提高镇静深度评估的准确性.

  • BIS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丹凤;刘亚波;郭梅萍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ICU 2017年9月-2018年4月收入的8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RASS镇静评估模式,研究组采取BIS持续监测评估模式,均正常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药物,对比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结果 研究组镇静效果良好率42.86%明显高于对照组19.05%,研究组BIS值、呼吸机使用时间、治疗后GCS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BIS监测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克服主观评分的人为误差,能够使病人处于良好的镇静状态,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应用.

  • 丙泊酚TCI及BIS反馈控制在门诊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

    作者:董国良;王君;郭敏

    目的:评价丙泊酚TCI及BIS反馈控制在门诊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Ⅰ组,n1=30)和丙泊酚TCI及BIS反馈控制组(Ⅱ组,n2=30);应用Grasby 3500型电脑注射泵持续静脉注射内泊酚和芬太尼混和液.设定丙泊酚血药浓度(cp)值为7-7.5 μ g/L,BIS反馈值设定为50.结果:①Ⅱ组的丙泊酚总量减少,注药至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自动坐起时间缩短.②两组病例在注药后表现有呼吸抑制现象.③麻醉深度监测,Ⅰ组的BIS值较Ⅱ组明显下降.④不良反应和并发症,Ⅰ组在注药时静脉疼痛、呼吸抑制、术后腹部疼痛较Ⅱ组多见而Ⅱ组病例的肢体不自主运动较Ⅰ组增加.结论:丙泊酚TCI及BIS反馈控制可有效应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

731 条记录 37/37 页 « 12...29303132333435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