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2O和地氟醚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作者:杨勇;唐朝辉;郭曲练;王艳青;王锷

    准确判断全身麻醉深度对维持术中麻醉平稳、指导麻醉合理用药、判断麻醉苏醒具有重要意义.脑电双频指数(BIS)是数量化脑电图(QEEN)中的代表性参数,目前认为是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可靠指标[1,2].本研究旨在研究无手术刺激条件下吸入麻醉药N2O和地氟醚对BIS的影响,以评价用BIS监测此两种吸入麻醉药麻醉深度的价值.

  • 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七氟醚用于颅内手术麻醉

    作者:叶治;郭曲练;阳红卫;钟涛;王锷

    目的 该文拟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指导七氟醚麻醉在颅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40例18~60岁,ASA Ⅰ、Ⅱ级择期行颅内肿瘤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指导组(BI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根据同一麻醉医生的临床经验来调整七氟醚的吸入浓度,指导组则通过BIS维持在(55±5)左右来调定七氟醚浓度,记录麻醉期间血压、心率以及BIS的变化,并测量记录2组患者七氟醚的用量.结果 指导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波动幅度较大,指导组的BI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但麻醉过程相对平稳,七氟醚以及镇痛药的用量指导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BIS可为七氟醚用于颅内手术麻醉镇静深度提供量化指标.

  • 全麻诱导插管期间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双频指数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辉平;杨浩波;蔡宏伟

    目的 探讨用异丙酚和维库溴铵全麻诱导插管期间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uditory evoked pontendal index,AEPindex)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8~55岁)40例.2%利多卡因2mL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麻,异丙酚2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诱导,3~5 min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IPPV,潮气量6~8 mL/kg,PETCO2 35~40 mmHg).分别于麻醉前(To),诱导后2 min(T1),插管后2 min(T2),插管后5 min(T4),记录MAP、HR、SEF、BIS和AEP.结果 诱导后各观察指标均较诱导前的基础值有所下降,插管后明显上升,血流动力学和BIS、AEPindex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BIS、AEP均能有效的反映插管的应激反应,可作为插管时麻醉深度监测的有效指标.AEPindex较其他几项指标更为可靠.

  • 术前硬膜外注入曲马多对妇科手术中地氟醚使用的影响

    作者:孙怡;杨威;赵国栋

    目的 探讨术前硬膜外给予曲马多对维持妇科手术中BIS值为40~60的呼气末地氟醚浓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0个全麻下腹式子宫切除的女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盐水组(S组)和曲马多组(T组).所有病人均在腰3、4节段硬外腔置管,在麻醉诱导前20 min分别注入生理盐水10 mL加或不加曲马多200mg.麻醉中采用地氟醚持续吸入麻醉维持,测量手术前及术中每隔10min的BIS值、呼气末地氟醚浓度、心率和无创血压作为指标.结果 与盐水组相比,曲马多组的呼气末地氟醚浓度明显呈下降趋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组心率在各测量时也较盐水组慢(P<0.05),术中的BIS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术前硬膜外注入曲马多可以减少全麻手术中地氟醚的用量.

  • 肝功能分级对异丙酚靶控输注意识消失血浆靶浓度EC50的影响

    作者:刘亚涛;冷玉芳;刘映龙

    目的 观察不同肝功能分级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患者意识消失和脑电双频指数(BIS)<60时异丙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5例,依据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三组:肝功能A级组(A组)、B级组(B组)和C级组(C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异丙酚TCI初始血浆靶浓度1.25 ug/L,采用剂量滴定法,待血浆浓度与预测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如患者意识未消失,按等比数列(1.2倍)逐级增加血浆靶浓度至意识消失,意识消失后继续增加血浆靶浓度使BIS<60.记录患者意识消失、BIS<60时血浆靶浓度、预测效应室浓度并计算相应EC50.比较三组患者诱导期BIS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C组患者意识消失、BIS<60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和预测效应室浓度EC50均低于A、B两组(P<0.05),B组均低于A组(P<0.05).C组患者意识消失时BIS高于A组(P<0.05).结论 手术前低的肝功能分级可降低异丙酚TCI全麻诱导患者意识消失、BIS<60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EC50,增强异丙酚的镇静作用.

  • 持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脓毒症脑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丽姝;张莉;杨光虎

    目的:探讨持续性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脓毒症脑病(SAE)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区组法,将山东省胜利油田中心医院2011年4月-2014月4月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者按是否为脑病患者分为脓毒症脑病组(SAE)及非脓毒症脑病组(非SAE),比较两组BIS、PCT、S100β蛋白、GCS分数及A-PACHE- II分数差异,并就BIS与GCS分数及APACHE- II分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同时对以上指标在患者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SAE组PCT值(8.453±3.442)μg/L及S100β蛋白值(0.775±0.356)μg/L均高于非SAE组(4.775±2.874)μg/L、(0.146±0.09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脓毒症脑病患者BIS与GCS及APACHE- I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54及-0.657,而脓毒症患者则无明显相关性,此外,两组患者不同治疗结局下各项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脓毒症患者实施持续BIS监测有利于早期确诊患者是否并发脓毒症脑病,并对治疗预后起到一定的预判作用,同时BIS与GCS及APACHE- II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若配合PCT及S100β表达水平,则有助于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镇痛在快通道胃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田悦;郭善斌;蒋晶晶;韩光;寇有为

    目的 评价BIS监测下的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镇痛对快通道胃部手术的患者苏醒过程和术后早期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行快通道开放性胃部手术的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监测组(B组,n=24)和临床观测组(C组,n=24),所有患者均采用异丙酚全身静脉麻醉复合术中及术后胸段硬膜外镇痛.记录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低血压发生率、麻醉药物用量、补液量及麻黄素用量.记录拔管时间、入麻醉恢复室(PACU)即刻改良Aldrete评分及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6h内可活动下肢的例数、排气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B组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入PACU即刻改良Aldrete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中异丙酚用量减少20%(P <0.01),MAP升高(P<0.05),术中低血压例数及麻黄素用量明显减少(P<0.01和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排气时间、VAS评分、麻醉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IS监测下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镇痛可降低术中异丙酚用量,缩短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且不影响术后早期活动,可在临床推广.

  • 罗库溴铵在不同七氟醚麻醉镇静水平下对BIS和Narcotrend值的影响

    作者:刘松华;李琼灿;程智刚;曹理言;郭曲练

    目的 在无手术刺激、不同七氟醚麻醉镇静水平下,观察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对BIS、Narco.end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 ~ 49岁,择期行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妇科手术的患者,按呼气末七氟醚的不同浓度随机分为A组(0.6 MAC)和B组(1.0MAC),每组15例.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后调整七氟醚呼吸末吸入浓度为0.6 MAC与1.0 MAC,维持吸入15 min后,A、B两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2ED90 0.6 mg/kg)观察20 min,连续监测两组BIS、Narcotrend值的变化.结果 A、B组注射罗库溴铵前后的BIS、Narcotren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达到稳态吸入,呼吸末浓度在0.6 MAC以上麻醉镇静水平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不会对BIS、Narcotrend值产生影响.

  • 异丙酚不同效应室浓度下皮肤电传导与脑电双频指数的比较

    作者:王天海;王涛;徐志新;尹极峰

    目的 评价异丙酚靶控输注( TCI)时在不同效应室浓度(Ce)下皮肤电传导(SC)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特点.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手术患者30例,年龄25~55岁,ASA(Ⅰ~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设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在效应室浓度达到3μg/mL后停止靶控;同时记录靶控期间BIS值、SC值、MAP和HR.比较各监测指标在效应室浓度为:0、0.5、1.0、1.5、2.0、2.5和3.0μg/mL时各自的变化差异,以及与Ce的相关性.结果 SC值和BIS随着Ce的增加逐渐变小,MAP和HR无显著性变化;各监测指标与Ce进行相关分析显示,BIS(r =-0.872,P<0.01)较SC值(r=0.766,P<0.01)稍高,HR低(r=0.136,P<0.05).当Ce在0~1.5μg/mL时SC与Ce的相关系数(r=-0.852,P<0.01)较BIS(r=-0.801,P<0.01)高;当Ce在1.5~3.0μg/mL时,SC与Ce的相关系数(r=-0.791,P<0.01)较BIS(r=-0.890,P<0.01)低.结论 在异丙酚靶控输注下,BIS与SC较MAP和HR更好的反映了Ce的变化;在Ce为0~1.5μg/mL时,与BIS相比,SC对反映Ce的变化较敏感.

  •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心肺转流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变化

    作者:唐朝辉;龙奕;郭曲练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心肺转流期间麻醉深度的变化,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择期ASAⅠ~Ⅱ级,心内直视室缺修补术惠儿30例,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连接麻醉监测仪和麻醉深度监测仪,静脉诱导插管前用药为咪唑安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依托咪酯.异丙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鼻咽温(NPT).结果 CPB开始后及升主动脉阻断后相较于CPB开始前各时点BIS降低(P<0.05);升主动脉阻断后5 min及10 min两个时点之间BIS无明显变化(P>0.05);升主动脉夹钳开放前后MAP无明显改变(P>0.05),但BIS和NPT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 CPB开始后小儿的BIS大部分会出现麻醉加深,但有少数病人可以出现麻醉变浅,有发生术中知晓的可能;在复温期间,体温持续升高,麻醉逐渐变浅,应当根据BIS结果调节麻醉深度.

  •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丙泊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下BIS和AEPI的影响

    作者:王馨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地佐辛对丙泊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7月于该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分别静脉滴注1μg/kg芬太尼(F组),0.05 mg/kg地佐辛(D1组),0.1 mg/kg地佐辛(D2组),0.15 mg/kg地佐辛(D3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T)、给药前即刻(T0)、给药后每隔3 min各时间点(T1~T5)的HR、MAP、BIS及AEPI值,多记录至15 min.结果 F组内部各个时间点的HR、MAP、BIS和AE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F组各个时间点比较,D1组的对应的HR、MAP、BIS和AEPI值升高, D2组的HR和MAP值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D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T0时间点比较,D1组的HR、MAP、BIS和AEPI值在各时间点升高,D2组的HR、BIS和AEPI值升高,而D3组的MAP值在T2~T5时间点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丙泊酚全身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麻醉深度有一定影响,剂量为0.15 mg/kg地佐辛可用于全身麻醉,可达有效的麻醉深度,维持术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BIS监测与RAS评分在肺性脑病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相关性分析

    作者:何峻;吕爱莲;戴瑶;方向;黄康

    目的 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与镇静程度评分表(RASS)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肺性脑病患者中镇静深度评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肺性脑病患者38例,予以丙泊酚或咪唑安定静脉泵入治疗确保患者达到合理镇静目标.每位患者均间隔30 min分别记录BIS指数与RASS,比较RASS对应各阶段BIS指数中位数的总体差异.应用等级相关分析BIS指数与RASS的相关性.计算BIS指数评估镇静不足与镇静过度的敏感性以及相应约登(Youden)指数,确定BIS指数评估镇静程度的临床价值.结果 RASS对应各阶段BIS指数中位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等级相关分析BIS指数与RASS呈负相关(=-0.824,<0.05);患者镇静程度从不足到过度,BIS指数中位数降低(<0.05).合理镇静时,RASS为-3~0级,对应的BIS指数中位数(95%CI)分别为67(61,73)、70(66,76)、83(80,85)和89(87,94).患者镇静不足时,BIS指数中位数为81,其敏感性及约登指数大,分别为0.87和0.16;而镇静过度时,BIS指数中位数为46,其敏感性及约登指数大,分别为0.98和0.78.结论 BIS指数与RAS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较好地监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肺性脑病患者镇静程度.

  • 病理性肥胖伴智障患者麻醉术中脑电双频指数低下一例

    作者:赵红余;张生锁;潘宁玲

    患者,男,50岁,农民.因头皮撕裂伤伴上下肢功能障碍2h于2009年8月11日入院,患者2h前因行走不便,失足跌入路边约2米深排水渠造成头皮撕裂伤伴上下肢功能障碍.入院体查:T 36.8℃,R 20次/min,P 104次/min,BP134/76mmHg( 1mmHg =0.133kPa),身高170cm,体重138kg,BMI=47.7kg/m2神智清醒.既往史:自幼体健,智力低下,文盲;26岁结婚,一儿一女,均健康.

  • 静吸复合麻醉联合BIS监测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早拔管的应用

    作者:黎秀萍;黄熙扬

    目的 研究静吸复合麻醉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早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丙泊酚单纯麻醉诱导期和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诱导加维持观察,所有病人接受BIS监测,比较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BIS监测以及拔管时间差异,并对ICU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入选病例均顺利完成实验,无一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和术中知晓,术后2周内均顺利出院.共有52例(86.25%)病例在手术室内拔管,拔管时间为术后25 min;病例诱导和插管时丙泊酚靶浓度显著低于丙泊酚复合七氟烷组,停用丙泊酚以及丙泊酚和七氟烷均停用的病例数恢复意识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总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无法拔管原因则以经验不足、患者躁动及意识不清、术毕通气不足为主.结论 BIS监测下丙泊酚联合低流量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内早拔管是可行的.

  • BIS监测在ICU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惠瑶;李杏崧;莫韶妹;聂惠敏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ICU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应用BIS监测;对照组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药物使用剂量、镇静时间、镇静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镇静药物剂量、镇静时间、躁动、非计划性拔管(UEX)、低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脓毒症休克镇静患者的应用,能及时发现镇静过度或镇静不足,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缩短镇静时间;护士根据目标值调整镇静药物使用,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

  •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优越性

    作者:杨世娟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中的指导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东莞市大朗医院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BIS指导完成麻醉处理,30例)和对照组(常规方法实施麻醉处理,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苏醒期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恢复意识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指导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控制并降低麻醉用药剂量,提高患者麻醉苏醒质量,降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 脑电双频指数检测对小儿全身麻醉术后拔管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红杉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指导小儿全身麻醉术毕时拔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拔出气管插管理想时机.方法:将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收治的150例小儿全身麻醉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三组均予以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A组拔管时75≤BIS<80,B组拔管时70≤BIS<75,C组拔管时65≤BIS<70.记录气管拔管时常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CETSev).记录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及喉痉挛、低氧血症(SpO2<90%)、咳嗽、屏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惠儿气管拔管时MAP、HR、SpO2、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PACU停留时间均<10 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或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可用于指导小儿全身麻醉术后拔管,佳拔管时机为65≤BIS<70时,可有效预防拔管不良反应发生.

  • 脑电双频指数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监测价值及护理

    作者:杨梦雅;熊梅凤;章敏之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监测价值及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ICU给予镇静治疗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BIS监测组25例和Ramsay评分组22例,两组均接受镇静及其他常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在气管插管意外脱管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评估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意外脱管发生率、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护士评估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BIS值不仅可量化动态监测镇静深度,还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工作.

  • 无痛肠镜患者麻醉深度监测中心率变异性与脑电双频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春红;容英旋;温涛;唐志航;张裕丰;王海玲;张良清

    目的:观察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麻醉深度监测中心率变异性(HRV)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台山医院择期静脉全身麻醉下肠镜检查患者60例,均为ASA Ⅰ或Ⅱ级,分别记录患者诱导前(T0)、开始进镜时(T1)、进入结肠脾曲(T2)、结肠肝曲(T3)、回盲部(T4)、清醒即刻(T5)6个时段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BIS、HRV以及其它相关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T0比较明显降低,到T4时回升并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的BIS在93附近,诱导后进入麻醉状态忽然下降(P<0.05),之后在停药后在(56.06±14.27)附近波动,T5时在(79.63±13.86)附近,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HRV值基本位于60附近,诱导后明显下降(P<0.05),之后趋于平稳,从入镜时至T5的HRV为(45.25±6.86)~(58.31±9.24);HRV和BIS显著相关(r=0.792,P<0.05)结论:在无痛肠镜麻醉中HRV与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相关性.

  • BIS指导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

    作者:詹堪善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的须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根据患者个人意愿所选择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监测下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研究组在BIS监测下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动态血压(MAP)、心率(HR)、Ramsay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T2时间点的MAP、HR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T3-T5时间点的Ramsay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苏醒延迟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BIS监测下控制麻醉深度,可对患者个体化合理给予全身麻醉药物,且麻醉苏醒快,拔管时间短,同时亦使得围麻醉期更加平稳安全.

731 条记录 29/37 页 « 12...26272829303132...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