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处理探讨

    作者:苏宁

    利用鼻内窥镜进行鼻腔及鼻窦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新技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有许多优点[1],但由于鼻局部解剖的原因,术中出血较多,影响手术操作,延长手术时间,因此在较深的麻醉深度加控制性降压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2].我院近2 a年来开展此项手术即在鼻内窥镜下行慢性鼻窦炎等手术91例,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 小剂量泵入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对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作者:许曦鸣;鲍丽娜;张玉杰;林琳

    妇科腹腔镜手术时间一般短于2 h ,虽属于微创手术,但要求术中有足够的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完全且镇痛良好。本研究希望通过术中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Dex)与亚麻醉剂量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 )受体拮抗剂-氯胺酮(Ketamine ,Ket),观察对瑞芬太尼麻醉患者痛觉过敏的防治作用。

  •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晶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诊治的120例老年肠癌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深度分为浅度组、中度组、深度组,各40例,比较不同麻醉深度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结束时与术后1 d ACTH水平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手术结束后1 d IL-6、CRP、TNF-α水平显著高于麻醉前,且浅度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浅度组与中度组Cor在手术前与术后1d显著高于深度组(P<0.05);深度组ET-1在手术中及术后1d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中度麻醉深度能抑制老年肠癌手术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亮;陈军政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及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胃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甲)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乙)组;根据麻醉深度的差异,再将乙组患者分为浅麻醉(A)组、深麻醉(B)组.观察并统计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甲组与乙组患者的NK细胞数量、CD8+细胞数量、CD4+细胞数量以及CD3+细胞数量显著降低;甲组与乙组相比,术后CD4+细胞数量、CD3+细胞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术后CD3+细胞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相比,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与浅麻醉相比,深麻醉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比较小.

  •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作者:郭爱群;方军;罗吕宏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先进的检测麻醉深度的方法、原理和进展.在当今复合麻醉时代,设定合理的麻醉剂量达到所需的适宜的麻醉,就需要检测麻醉深度,定量化的检测方法以其直观方便将成为新的趋势.

  • 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作者:李慧;王波

    手术后,麻醉对病人的生理影响在一段时间内并未完全消除,病人呼吸、循环等机能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各种保护性反射未完全恢复,在此期间,潜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时,处置不当或疏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麻醉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以保证患者术后安全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 麻醉深度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作者:周刚

    本文对麻醉深度监护仪的原理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麻醉深度监护仪的临床使用作了介绍.

    关键词: 麻醉深度 监护仪 BIS EEG
  • 闭环靶控输注下不同麻醉深度对 OPCABG 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吕冉旭;王君艳;乔烨;安润霞;白栓成

    目的:观察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下不同麻醉深度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 OPCABG 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深麻醉组(A 组)和浅麻醉组(B 组),每组患者20例。使用闭环靶控输注技术,A 组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维持在(40±5),B 组术中 BIS 值维持在(50±5)。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 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术前1d (T1)、术后24 h (T2)使用 MoCA 评价术后认知功能,T2时试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发生 POCD 6例(32%),B 组9例(45%),两组 POCD 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闭环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但深麻醉老年患者 OPCABG 术后 POCD 的发生率低于浅麻醉患者。

  • 用近似熵方法监测脑电信号分析麻醉深度

    作者:黄广轶

    根据基本物理思想可以认为,麻醉期间脑电信号的无序度将会降低,可以作为评估镇静程度的指标。近似熵作为一种有效的复杂性分析方法,适合作为麻醉中脑电信号的复杂性测度,研究中分析了麻醉实验中记录的40例脑电信号,计算了其近似熵测度的分布。结果表明,脑电信号近似熵可以对麻醉和清醒两种状态进行划分。

  •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全麻诱导对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循环系统和 麻醉深度的影响分析

    作者:普天伟

    目的:分析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全麻诱导对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循环系统和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并经全麻诱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共120例,其中采用丙泊酚麻醉的患者60例,设为常规组;采用依托咪酯麻醉的患者60例,设为试验组.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诱导前、插管后的心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患者诱导后心率为(65.8±7.3)次/min,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患者的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全麻诱导对宫外孕腹腔镜手术麻醉深度一致,但相比丙泊酚而言,依托咪酯全麻诱导对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全身麻醉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探讨

    作者:宋大勇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全身麻醉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控作用,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40例,根据术中调节丙泊酚输注速率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每组20例.A组维持SBP90~140mmHg,DBP60~89mmHg;B组维持BIS40~60.分别记录两组各时点SBP、DBP、HR、BIS值及丙泊酚用量、拔管和离室时间,术后评定有无术中知晓.结果;与A组比较,B组于诱导前5min(T0)、气管插管后3min(T1)、手术30min后(T2)、手术60min(T3)、术毕时(T4)、拔管前(T5)、拔管后(T6)SBP、DBP、BIS值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HR变化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的用量较少,拔管和离室时间缩短.结论:BIS调控全身麻醉麻醉深度可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穗定、准确监测和调控全身麻醉,达到较理想的麻醉深度,并加快麻醉恢复.

  • 脑电双频指数在老年患者麻醉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王叶萍;宋喜林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老年患者麻醉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腹腔镜治疗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给予脑电双频指数指导,观察组给予脑电双频指数指导,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Bis值及七氟烷用量、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七氟烷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is监测可减少麻醉药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深度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拓占文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深度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60例,随机平分成BIS监测组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组,每组各430例,监测常规指标,采取相同麻醉诱导方式.BIS监测组根据BIS变化,间断推注丙泊酚.血流动力学监测组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调节丙泊酚.结果:两组在完成气腹时、气腹开始至停止丙泊酚输注、手术结束时、拔管时,即T4~T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9两组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监测组在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和丙泊酚用量方面明显低于动力学监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深度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是十分重要的观测指标.

  • 疼痛敏感度与麻醉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洁;周英

    目的:探讨疼痛敏感度与麻醉深度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妇科子宫肌瘤病例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对患者用痛闽刺激仪测定痛阈及耐痛阈;术中在靶控输注下监测诱导、插管、切皮、拔管时患者的应激反应及熵指数,研究全身麻醉患者的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术中麻醉深度的相关性.结果:诱导、插管、切皮、拔管前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的差值分别为8.29mmHg(s=2.89)、0.19 mmHg(s=3.30)、13.24mmHg(s=6.39)、15.85mmHg(s=8.26) mmHg;心率(HR)的差值则为11.83/mim(s=8.86)、11.90/mim(s=3.08)、13.74/mim(s=3.96)、13.84/min(s=5.27),耐痛闽和4个刺激前后的MAP和HR的差值呈负相关.结论:术前测定患者的疼痛敏感度可以有效预测麻醉、手术过程中麻醉性镇痛药的消耗量,在麻醉过程中实现个体化给药,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副作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 脑电双频指数在高龄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王忠三;何博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在高龄骨折患者手术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65~ 75岁择期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老年的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Ⅲ级,分为BIS监测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BIS监测,B组患者参照BIS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使BIS数值维持在50~60,C组由同一麻醉医生依据患者临床体征和自身临床经验调节麻醉用药.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5 rmin (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数值;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T2、T3和T4时B组BIS值、MAP、HR明显低于C组(P<0.01或0.05).与C组比较,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B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BIS监测用于高龄患者骨折手术的麻醉,有利于调控麻醉深度,实现精确麻醉,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提高围术期麻醉安全.

  • 术中BIS麻醉深度监测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系统性评价与meta分析

    作者:许婷;张鹏;魏新川

    目的 采用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术中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麻醉深度监测是否可以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方法 检索CNKI、 CBM、 万方、 PUBMED、 EMBASE 以及CENTRAL数据库, 收集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中, 比较采用BIS和传统非脑电监测判断麻醉深度的方法分别对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行随机对照研究. 主要研究指标: 术后谵妄发生率、 麻醉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篇2835例患者, 其中3篇共2498例患者比较了BIS监测和依靠临床体征判断麻醉深度对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剩余1篇共337例患者比较了BIS监测和依靠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判断麻醉深度对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 与传统非脑电监测判断麻醉深度相比, BIS麻醉深度监测不能缩短麻醉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但可以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结论 择期手术中行BIS麻醉深度监测可以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 Narcotrend监测在老年无痛肠镜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王波

    目的:应用Narcotrend监测方式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深度水平进行监测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根据临床体征变化情况对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调节;根据Narcotrend监测的指数变化情况对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调节。结果:观察组患者无痛肠镜检查期间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Narcotrend监测方式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深度水平进行监测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Narcotrend监测在老年无痛肠镜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娟;李卫东

    目的:分析研讨Narcotrend检测在老年无痛肠镜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临床状况.方法:随机从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无痛肠镜检查患者中抽取82例作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41例,对照组根据体征状况调节麻醉深度,研究组用Narcotrend监测调节麻醉深度,观察两组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麻醉效果,研究组95.12%高于对照组87.8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药物用量,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老年患者接受无痛肠镜检查时可考虑用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其效果明显,可降低丙泊酚药物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且可缩短苏醒时间.

  • 麻醉深度监测进展

    作者:于布为

    麻醉深度一直是麻醉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对麻醉深度的认识以及麻醉深度监测的进展.同时提出"理想麻醉状态"的概念.

    关键词: 麻醉 麻醉深度 监测
  • 探讨模糊神经网络在麻醉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敏;潘慧平;叶志前

    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麻醉深度的监测极其重要,常因不当麻醉而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后遗症.因此可靠而无创伤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是令人期望的.本文探讨了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以期实现麻醉深度的监测.文中从EEG信号中提取Kc复杂度、近似熵、小波熵三个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参数,对模糊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成功监测病人是否处于麻醉状态,精确度达到97.08%/98.65%(麻醉状态/正常状态).实验证明,模糊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麻醉深度监测有效而又有潜力的一个工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540 条记录 1/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