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跨理论模型干预对提升肥胖儿童自尊的作用

    作者:张雪燕;周乐山;李琛琛

    目的 探索跨理论模型(TTM)在肥胖儿童自尊水平干预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经随机抽样在3~6年级中抽取73名肥胖儿童进行干预,运用变化阶段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其进行评估(基线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基于TTM的体育锻炼及心理干预指导,分别在干预后1个月、6个月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进评估,分析干预前后肥胖儿童锻炼变化阶段的分布情况及自尊得分和BMI值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后,前意向阶段和保持阶段的肥胖儿童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尊得分和BM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尊得分在五个锻炼变化阶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BMI值在五个变化阶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处于锻炼较高阶段的儿童自尊得分高于低阶段的儿童,TTM干预可以促使肥胖儿童从前一阶段向下一阶段转变.

  • 体质健康测评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

    作者:马爱民

    目的 为了研究体质健康测评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锻炼态度在体质健康测评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中的心理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体质健康测试法于2014年12月对南通大学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评.结果 大学男生的锻炼态度(男生232.36±44.40,女生190.63±45.89)、体质健康水平(男生72.36±7.08,女生67.42±7.32)和锻炼行为(男生23.21±18.27,女生10.65±10.61)均明显好于女生(P<0.01);专业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具有主效应(F=3.248,P<0.05),文科生(39.16±25.32)好于理工科学生(理科24.67±15.43,工科26.04±18.81);体质健康与锻炼态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255,P<0.05),体质健康与锻炼行为呈显著性正相关(r=0.256,P<0.05),锻炼行为与锻炼态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531,P<0.01);结构方程模型(AMOS)分析所得常用拟合指数尚可(CFI=0.896,NFI=0.893,RESEA=0.069),表明锻炼态度在体质健康测评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其通径系数为0.54.结论 体质健康测评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和锻炼行为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健康行为理论在研究大学生锻炼行为中的应用

    作者:李伟豪;常春

    大学生群体缺乏规律性锻炼,国内外学者基于健康行为理论展开研究,探讨锻炼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过程.本文通过对基于健康行为理论开展的大学生锻炼行为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描述行为理论运用现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发现,大学生锻炼行为研究可以分为量表开发与理论本土化、对单个理论的验证与应用以及理论的融合与拓展三大类.健康信念模式应用较少,且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模块适用性不足.计划行为理论和跨理论模型在相关研究中占据主要地位,在计划行为理论中,研究者倾向于对理论进行拓展与融合,而在跨理论模型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多以模型部分为主,涉及改变过程自身及其与改变阶段之间关系的研究罕见,缺乏基于模型整体的研究.为此,笔者认为,需要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异性开展其锻炼行为的研究,在行为影响因素方面将环境、支持因素纳入思考,实验研究亟待增加.

  • 提高锻炼坚持性的实践指导--来自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建议

    作者:张春华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加锻炼,激励人们去行动并坚持完成锻炼计划是非常必要的[1].然而,锻炼测试和运动处方常常过于强调计划中与锻炼行为成分有关的问题,而忽视了能提高参加者的兴趣、热情和长期坚持性的计划调整和诱导策略,使参加者兴趣和坚持性方面的消极力量大于积极力量.如此的不平衡(见图1)终导致锻炼坚持性下降,与之伴随的是锻炼计划的收效下降.

  • 试论当代西方锻炼行为阶段理论

    作者:段艳平;Walter Brehm;Petra Wagner

    身体锻炼可以促进身心健康,这一结论早已为人们所了解,但仍旧有许多人不能充分地获得锻炼所带来的身心效益.有研究表明,在那些已经开始参加有组织的身体锻炼项目的个体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在6个月内中途退出.理解和促进与人们健康有关的身体活动和锻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锻炼行为的理论.本文尝试对当代西方锻炼心理学领域内引人注目的阶段理论做一概括性介绍,并分析当前阶段理论研究的热点.

  • 跨理论模式的应用——一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干预研究

    作者:马申;王白山;李静芝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式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干预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式,利用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状况调查表、自编体育锻炼行为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对我校大学生干预前后的体育锻炼行为、运动量以及行为阶段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针对处在不同锻炼阶段的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干预.结果:实验后干预组参与性体育锻炼的人数有所增加,准备期、行动期、持续期阶段人数分别增加76.00%、55.00%和78.57%;干预前后处在不同阶段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各项指标得分发生了变化,与干预前和对照组实验后比较,干预组干预后体育锻炼行为均分和运动量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不同年级干预前后行为得分和运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三、大四学生变化尤为突出(P<0.01).对照组4个月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后运动量与行为得分之间相关显著(P<0.05).结论:利用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式,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

  • 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基于自我决定理论

    作者:朱姣;殷小川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索重要他人(父母、体育老师及同伴)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并验证3种基本心理需要(能力需要、自主需要以及关系需要)在本次研究所构建的青少年锻炼行为模型中的作用.方法:用相关量表(锻炼气氛量表、锻炼心理需要满足量表、锻炼行为调节量表-2及锻炼活动等级量表)对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中生(435人)进行测试.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及AMOS 17.0等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本研究所构建重要他人(父母、体育老师及同伴)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的3种模型较假设模型均添加了能力需要到关系需要和能力需要到自主需要的路径.体育老师、父母及同伴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均得到拟合.结论:体育老师、父母以及同伴提供的锻炼自主支持感可以通过满足3种基本心理需要(能力需要、自主需要以及关系需要)影响青少年锻炼行为的自主动机,进而影响锻炼行为.重要他人(父母、体育老师及同伴)的自主支持感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 团体健康教育和家访对社区缺乏锻炼老年人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秀秀;李荣;刘洋;刘胜荣

    [目的]比较团体健康教育和家访两种干预方式对社区缺乏锻炼老年人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以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模式。[方法]便利抽取某社区100名缺乏锻炼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集体授课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家访干预形式,干预4周,每周2次,于干预结束后1个月比较两组锻炼认知和行为。[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总的锻炼益处、心理观念、社会交往和体力消耗方面感知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运动锻炼方式更具多样性,运动锻炼时间较对照组长。[结论]团体健康教育和家访干预对老年人运动锻炼的认知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作为社区医务人员,不仅要进行定期的家访还要组织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以大限度发挥社区健康教育的作用,促进老年人采取健康合理的锻炼行为。

  • 青少年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模化研究

    作者:方敏;孙影;赵俊红

    目的 调查青少年锻炼行为,揭示不同锻炼阶段自我效能、决策平衡的特点以及心理变量与锻炼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锻炼行为阶段变化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和决策平衡量表对1 19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被试锻炼行为阶段分布为:前意识阶段(21.7%)、意识阶段(24.9%)、准备阶段(37.4%)、行为阶段(6.1%)、维持阶段(9.8%).锻炼行为阶段变化呈现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另外,运动自我效能、锻炼受益和锻炼障碍得分也呈现明显的锻炼阶段差异,且这些心理变量对锻炼行为有明显影响.结论 应针对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特点展开锻炼行为的健康教育.

  • 微信作为运动社交产品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西成;邓朝华;殷平平

    目的 探究微信运动是否可以影响锻炼行为,为促进全民健身提供可行的建议.方法 利用锻炼行为相关理论构建微信运动使用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模型,对微信运动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利用AMOS 17.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在模型中,社交动机对锻炼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其余路径系数全部显著.结论 微信运动可以促进锻炼行为,并产生一系列积极的效果.微信运动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宣传,让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多走多锻炼,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

  • TPB量表运用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测量不变性

    作者:孙影;方敏

    目的 检验计划行为理论量表在青少年锻炼行为研究中的有效性、可靠性和测量不变性.方法 1292名中学生完成了锻炼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意图以及自陈锻炼问卷的测量.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多组模型比较方法检验量表的因素效度、信度,以及跨性别和年级的测量不变性.结果 计划行为理论具有满意的因素效度和一致性信度;量表的跨性别和跨年级测量不变性基本得到认可.结论 计划行为理论量表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测量有着普遍适用性,未来研究应检验计划行为理论预测锻炼行为的结构模型等值性.

  • 80例2型糖尿病病人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作者:龙梅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的锻炼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个人基本资料问卷、相关知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锻炼行为量表对门诊8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总体的锻炼行为不够理想;在职人员锻炼行为明显不如非在职人员;病人的相关知识和自我效能均与锻炼行为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对锻炼行为具有决定作用,其可解释锻炼行为73.2%的变异量.结论:护理人员在做健康知识宣教的同时,结合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采取一定措施,应致力于改善糖尿病病人的锻炼行为,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

  • 某医学院学生亚健康状况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作者:严发萍;王红雨;邹兵;赵琦兰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医学生亚健康状况与锻炼行为的特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338名在校医学生,从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进行锻炼行为调查。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3个维度进行亚健康调查。结果:男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总体健康的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43.4%、44.9%、41.2%和41.2%,女生分别为54.5%、53.5%、48.5%和52.0%,女生生理健康维度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男生的锻炼行为特征为长时间、多次数、中大强度锻炼,女生的锻炼行为特征为中等时间、中等次数、中大强度锻炼。低运动行为人群的亚健康检出率高,中运动行为的检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存在较高的亚健康状态,女生高于男生,低运动行为人群亚健康状态更为明显。

  • 大学生体力活动与锻炼行为特征关系的研究

    作者:马申;王白山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力活动与自我效能及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的关系,为高校实施健康促进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 IPAQ)、自编体育锻炼行为量表、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变化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对浙江省5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高体力活动组男生(38.52%)、女生(27.27%)人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高体力活动组每周体力活动量分别为[(4608±872.07)分]MET和[(4361±674.03)分]M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行为得分为(3.32±0.44)和(3.04±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35.5%)处在变化阶段的行动期和维持期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女生(28.9%)。大学生自我效能、行为得分及锻炼阶段呈现明显的体力活动特征( F=18.38, F=15.08, F=34.71, F<0.01);体力活动与自我效能、行为得分及阶段变化存在正相关( r=0.336, r=0.36, r=0.46, F<0.01)。结论自我效能对大学生体力活动大小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阶段变化、行为得分可以解释男女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差异。

  • 大学生锻炼行为与相关知识、态度、自我效能的研究

    作者:张河川;郭思智

    目的探讨大学生锻炼行为与体育知识、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在昆六所高校的1243名大学生(男654、女589) 进行体育认知及自我效能的自评调查。结果在锻炼的自我效能、态度和行为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体育人口不仅高于女(51.22%>41.77%),其锻炼的自我效能13.87±2.95也显高于女12.35±3.41(P≤0.01),但无知识维度的性别差。运动习惯好的体育人口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得分均显高于对照(P≤0.01)。大学生运动行为与态度、自我效能呈中度相关r=0.41和0.47,与知识呈低度相关(r=0.12)。结论大学生体育人口现状离全民健身和我国慢性病预防的公共卫生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体育态度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运动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女生是锻炼行为的重点干预对象。

  • 慢性病员工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和锻炼行为的研究进展

    作者:柴玲;童莺歌;陈佳佳;杨磊

    慢性病员工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有着易组织、防控目的明确、预期效果明显等优势,在当前政府行动的积极背景下,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我国员工罹患慢性病状况及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意义,慢性病人群锻炼概况及锻炼行为机制,并总结了工作场所慢性病员工锻炼促进的研究进展.建议后续研究可围绕慢性病员工锻炼行为的机制及我国工作场所如何恰当有效地开展实施“慢性病员工锻炼促进”项目而展开.

  • 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运动锻炼行为调查分析

    作者:叶晶;陈利群;白姣姣;杨中方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相关运动锻炼行为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糖尿病足知识问卷、糖尿病足自我锻炼健康信念问卷、糖尿病足自我锻炼行为问卷,对上海市某社区糖尿病患者209例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相关运动锻炼行为得分率60.53%~72.48%;糖尿病足相关知识和健康信念是运动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锻炼行为不理想,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知识水平及健康信念,促进其锻炼的健康行为,有效预防糖尿病足.

  • 2型糖尿病病人锻炼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王君俏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的锻炼状况并探索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个人基本资料问卷、相关知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锻炼行为量表对门诊13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总体的锻炼行为不够理想;在职人员锻炼行为明显不如非在职人员;病人的相关知识和自我效能均与锻炼行为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对锻炼行为具有决定作用,其可解释锻炼行为72.4%的变异量.结论护理人员应致力于改善糖尿病病人的锻炼行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采取一定措施,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

  • 自我效能理论在糖尿病患者锻炼行为改变的运用

    作者:孟共林;邓雨云;陈红涛;周亮

    目的 探讨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糖尿病患者锻炼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 将某校附属医院糖尿病协会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针对患者的自我效能情况,采用集体和小组运动、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护理干预9个月,配合单位时间内中等强度运动时血糖的影响的研究及血糖监测;引导鼓励患者之间进行交流,谈运动过程中成功的感受,获取替代性经验效能信息;指导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和达到治疗目标,并定期根据目标评价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强化,自我调节等.对照组参加糖尿病协会组织的每月1次糖尿病知识学习及运动.结果 实验组患者运动锻炼的意识、效能明显增强,在通常情况下能持之以恒天天坚持运动迭100%,空腹和餐后2h血糖明显控制,且降糖药物的剂量减少;运动疗法知识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的行为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使之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改变不良的运动行为,从而能坚持运动锻炼,并能达到控制血糖和推动糖尿病患者开展运动疗法的目的 .

  • 运动行为领域中的调节匹配

    作者:苗秀影;迟立忠

    调节匹配理论认为个体更倾向于采用与自身调节定向方式相匹配的行为策略,并且当个体处于调节匹配状态时,其行为表现会更好.通过梳理近年来运动领域关于调节匹配的研究发现,调节匹配可以对运动行为的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如促进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提高运动员的决策效能、增强体育锻炼参与度等.未来研究应注重对运动中调节匹配研究内容的扩充,探讨调节匹配的内在机制,并完善调节匹配的研究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