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晚期妊娠合并宫颈癌误诊病例分析

    作者:胡芷洋;张海鹰

    1 病历摘要患者30岁,住院号255151.因停经31周,反复阴道流血4个月于2001年5月26日入院.末 次月经:2000年10月18日.停经3个月无诱因少量鲜红色阴道流血,在外院检查,发现宫颈 Ⅱ度糜烂,拟"先兆流产"予止血保胎治疗,次日血止.此后反复出现量多少不一的阴道流血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孕31周再次阴道流血,量约800mL,外院查Hb84g/L.输血600mL,再 次检查发现宫颈有一赘生物,质脆.即拟"妊娠合并宫颈癌?"转入我院.既往体健,孕1产0 .体检:贫血貌,心肺正常,宫高26cm,腹围86cm,LOA,胎心146/min.妇检,阴道畅 ,阴道穹窿光滑,宫颈前唇有一5cm×6cm×6cm菜花样赘生物,触之易出血,宫旁及骶、主 韧带柔软.宫颈活检病理报告(病理号014435):中分化鳞状上皮癌.MRI检查:宫颈扩大, 见一等T1、T2信号影,形状不规则,阴道线清晰,宫旁、阴道下1/3、子宫膀胱间隙、 子宫直肠间隙未见侵犯.诊断:①孕1产0,孕31+4周单胎;②宫颈鳞状上皮癌Ib期. 入院后予支持、输血、促胎肺成熟治疗.孕34周行剖宫产术+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组织 清除术+双侧卵巢悬吊术.术中出血800mL,新生儿体重2025g,1分钟Apgar评分10分,转新 生儿科观察1周后出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病理号015028):宫颈低分化鳞癌, 阴道穹窿部少量癌细胞浸润,宫旁、阴道残端、盆腔淋巴结均未见转移.术后分期:子宫颈癌Ⅱa期,术后6周予放疗.

  • 妇科肿瘤标志物

    作者:野泽志朗

    截止到2002年,日本在医疗保险上确认应用的肿瘤标志物有40项以上,其中有约20项是用于妇产科的,是现代日常诊疗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指标.尤其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癌、卵巢癌、绒毛膜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监测中,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很高.特别是作为绒毛膜性疾病肿瘤标志物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是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已被记载于<绒毛膜性疾病的处理规定>中,并作为疗效判定的标准.但子宫体癌,尚无阳性率较高的肿瘤标志物.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肿瘤标志物都是肿瘤相关物质,而不是严格的意义上的癌特性物质.另外,因为卵巢癌术前多不可能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期望能开发出具有恶性肿瘤诊断意义上的肿瘤标志物.

  • 子宫颈鳞状上皮癌6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素华;刘航潮

    目的:分析现阶段宫颈鳞癌的临床特点、延误诊断的原因.方法:对60例宫颈鳞癌的发病年龄变化、不同职业发病情况、不同的首发临床症状、确诊时临床分期进行了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确诊时57例属中、晚期;宫颈鳞癌发病年龄逐渐减小;农民患者占比例大(73.33%);首发临床症状中以异常子宫出血为主(73.33%).结论:对宫颈癌发病年龄年轻化认识不足;未重视异常子宫出血;防癌宣教和普查力度不够.因此,应加强防癌宣教和普查力度,尤其对农民妇女群体要重点防治.建议将普查对象调整为所有已婚女性,不论年龄大小.

  • 宫颈鳞状上皮癌化疗前后BCL-2的变化

    作者:王金平

    目的:了解宫颈鳞状上皮癌化疗前后BCL-2的变化.方法:分别给予宫颈癌HeLa细胞不同浓度GA处理24h,用annexinV方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用GA处理HeLa细胞4、16、24、48h后,用免疫印记分析相关Bcl-2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宫颈癌HeLa细胞经不同浓度的GA作用24h,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下降,Bcl-2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细胞凋亡指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HeLa细胞抗凋亡基因Bcl-2的转录和表达,促进凋亡.

  • 水通道蛋白1、5在不同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徐珊;于晓雯;史红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5(AQP5)在不同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宫颈鳞状上皮癌,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1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1、AQP5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AQP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和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0%和77.55%,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QP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和CIN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1在宫颈上皮低度病变(LSIL)和高度病变(HSIL)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和75.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 0.05);AQP5在宫颈鳞状上皮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40%、53.06%和14.29%,AQP5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AQP5在CIN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QP5在LSIL、HSI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0%、5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5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 0.05);AQP1 、AQP5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 结论 AQP1、AQP5在CIN和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二者可能分别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宫颈癌发生、发展.

  • 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史红;赵文霞;方士华;于晓雯;刘雪梅;佴科军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宫颈鳞状上皮癌、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和2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1、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AQP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CIN的阳性率分别为90.24%、81.82%,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40.91%(P<0.01);VEGF在宫颈鳞状上皮癌、CI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96.36%,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63.64%(P<0.01);AQP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和CIN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CIN组织(P<0.01);AQP1、VEGF的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的年龄和组织学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1和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AQP1和VEGF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和CIN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宫颈鳞状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 慢性放射性出血性膀胱炎3例报告

    作者:罗道升;温白

    慢性放射性出血性膀胱炎比较少见,我院收治病人3例,报告如下.例1,女性,63岁,1987年5月因子宫颈癌行子宫全切除术,病理报告为宫颈鳞状上皮癌Ⅱ级,术后阴道内电热疗、放疗,肿瘤未见复发和转移.1993年3月始出现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及血尿症状,行膀胱镜检查,见膀胱粘膜充血、水肿,弹性减弱,多处粘膜发白,取该处粘膜送病检为放射性出血性膀胱炎.予大量补液,适当抗炎处理,血尿消失,随防至今已合并膀胱肿瘤迹象.

  • TGFβ1及其受体TGFβ RⅡ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赵敏;刘元姣;洛若愚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GFβ RⅡ)在宫颈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状上皮癌(病理分级Ⅰ-Ⅲ级)中TGFβ1和TGFβ RⅡ的蛋白表达,并与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作半定量比较.结果 (1)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TGFβ1和TGFβ RⅡ表达于上皮细胞的胞浆内,两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TGFβ1和TGFβ RⅡ蛋白表达位于癌细胞的胞浆内;(2)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与前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TGFβ RⅡ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前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随着宫颈癌病理分级的增加,TGFβ1表达水平上升,其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但TGFβ RⅡ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宫颈鳞状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GFβ1蛋白的高表达和TGFβ RⅡ蛋白的低表达有关.

  • 宫颈鳞状上皮癌化疗前后Bcl-2、eIF-4E和VEGF的变化

    作者:吕荣君;滕利;刘佳

    目的: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其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在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很大的进展.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SCC)化疗效果与组织标本中的Bcl-2、eIF-4E及VEGF的关系.方法:以肿瘤直径大于4cm的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48例(Ⅰb期:12例,Ⅱ期:36例)为对象,采用奈得铂、异环磷酰胺、硫酸培洛霉素(SIP疗法)治疗1~2个疗程,磁共振成像判断疗效;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量组织标本中的Bcl-2、Eif-4及VEGF的阳性率.结果:48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有效28例,无效20例,有效率58.8%,有效病例1疗程结束时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Bcl-2及VEGF明显降低.结论:1疗程结束后组织标本中的Bcl-2及VEGF的变化可以预测宫颈鳞状上皮癌术前化疗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