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分析采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展开研究,采用双色球随机模式将7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DAS 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布洛芬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布洛芬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50例,随机分成单用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单用组口服给予布洛芬片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单用组的基础上给予艾拉莫德片进行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显著减少,晨僵时间显著缩短,且联合组优于单用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单用组(P<0.05).结论 布洛芬联合艾拉莫德治疗RA能显著减轻关节疼痛等症状,减轻或完全缓解关节炎症,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布洛芬 艾拉莫德 类风湿关节炎(RA) -
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差异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试验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骨代谢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后 N -MID、T -P1NP 和25(OH)D 水平高于对照组,而β-CTX 水平及 ESR、CRP、压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均低于对照组,分别经 t 检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较甲氨蝶呤治疗显著。
-
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血清Cys-C、TNF-β1及IL-8水平的影响比较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血清Cys-C、TNF-β1 及IL-8水平的影响比较.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 年2月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 02例.试验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TNF-β1 及IL-8 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TNF-β1 及IL-8水平均下降,但试验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甲氨蝶呤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ys-C、TNF-β1 及IL-8水平.
-
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方案及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方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3月~2015年2月就诊的204例 RA 患者分为两组,以接受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者为研究组,每组102例。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前晨僵时间、RA 活动性评分(DAS28)、血沉(ESR)、C 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晨僵时间、DAS28评分、ESR、CRP 及 RF 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方案在 RA 治疗中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艾拉莫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细胞与Treg细胞失衡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艾拉莫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7型辅助性T细胞(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住院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A组44例和B组30例.B组给予安慰剂口服,A组给予艾拉莫德口服,两组均坚持服药24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血浆Th17和Treg细胞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DSA28,ACR20,ACR50和ACR70等综合疾病临床评分.结果 A组治疗24周后DSA28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A组DSA28评分及ACR20,ACR50,ACR70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A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IL-17+)比例相较于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reg细胞(CD4+CD25+)比例相较于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B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Treg细胞比例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A组促炎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B组促炎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拉莫德可通过下调Th17细胞,上调Treg细胞来恢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内环境细胞稳态,从而缓解疾病进展.
-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观察6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且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RF、CRP、ESR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肝肾功能等未见异常。结论艾拉莫德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于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甲氨蝶呤,且副作用未见增加。
-
艾拉莫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艾拉莫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AS患者34例,使用艾拉莫德片联合短期内使用洛索洛芬钠治疗,疗程6个月.每3个月随访1次,评价相关指标.结果:完成随访31例,因不良反应退出1例,失访2例.使用艾拉莫德治疗6个月后,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87%;不良反少,患者依从性好.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患者的CRP、ESR、BASDAI、BASFI等均下降,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结论:艾拉莫德治疗强直性脊炎的短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可进一步观察缓解率以指导临床使用.
-
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艾拉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 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及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
艾拉莫德与双醋瑞因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目的 探讨艾拉莫德与双醋瑞因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16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11例和甲氨蝶呤组5例,联合用药组应用艾拉莫德,2次/d,每次25 mg,疗程24周;双醋瑞因,2次/d,每次50 mg,疗程12周.甲氨蝶呤组应用甲氨蝶呤7.5~15 mg/周口服;疗程24周,记录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不良事件,在0、6、12、18、24周监测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类风湿因子(RF).结果 联合用药组和甲氨蝶呤组在ACR20,ACR70,ESR、CRP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治疗组停用双醋瑞因时,观察指标均有改善,两组间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期艾拉莫德与双醋瑞因联合治疗RA能有效的缓解RA的症状和降低抗体水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艾拉莫德与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与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治疗的8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服用甲泼尼龙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羟氯喹治疗,观察组使用艾拉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风湿免疫指标变化、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IgG、RF、PL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胃肠道反应、皮疹、瘙痒、肝功能异常、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更佳,有效降低B细胞活性,降低IgG水平,且对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力更强,能够增加泪液及唾液的分泌,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艾拉莫德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艾拉莫德对肺纤维化小鼠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所有小鼠采用博来霉素3.5 mg/kg进行气管滴注建立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后第1 d用艾拉莫德混悬液50mg/(kg·d)灌胃进行治疗,每日1次,共持续28 d;对照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给予相应剂量PBS溶液.分别于治疗后7、14、21和28 d处死各组小鼠各5只,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并进行炎症评分;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纤维化改变并采用Ashcroft评分标准对肺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治疗后7和14 d肺组织和间质可见炎症细胞浸润,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治疗组小鼠肺间质炎性病变明显减轻,评分降低,对照组小鼠各时间点炎症评分均高于治疗组.Masson染色显示治疗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小鼠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均较治疗组严重,治疗第21和28天对照组小鼠Ashcroft纤维化评分分别为4.96±0.06和4.92±0.01,均明显高于治疗组的0.70±0.17和0.75±0.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艾拉莫德对肺纤维化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缓解肺纤维化程度并延迟肺纤维化进程.
关键词: 艾拉莫德 肺纤维化 病理 疾病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
艾拉莫德对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破骨细胞分化及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艾拉莫德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外周血破骨细胞分化形成及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人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及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诱导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进行鉴定.CCK-8法筛选艾拉莫德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浓度.观察艾拉莫德25μg/mL、12.5μg/mL、6.25μg/mL对RA患者PBMCs生成破骨细胞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艾拉莫德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00 ng/mL RANKL和50 ng/mL M-CSF在第14天将RA患者PBMCs诱导为破骨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艾拉莫德25μg/mL、12.5μg/mL、6.25μg/mL三个浓度对PBMCs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且均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以25μg/mL组为显著.艾拉莫德能抑制TRAP、CTSK、RANK、AP-1 mRNA的表达水平,且随艾拉莫德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 艾拉莫德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来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增殖.
-
艾拉莫德对脂多糖激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系TNFα产生及NF-κB活性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艾拉莫德(T-614)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系(NR8383)前炎症反应因子TNFα基因表达、蛋白合成的影响及其对核因子κB(NF-κB)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R8383经T-614(13.4,26.7及53.4μmol·L-1)处理,LPS刺激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NFαmRNA水平,ELISA法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T-614对LPS诱导的NR8383细胞TNFα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上调有显著抑制作用,对NF-κB的转录活性也有抑制作用.结论T-614可能通过抑制LPS诱导的NR8383的NF-κB活性而降低TNFα的产生.
关键词: 艾拉莫德 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系NR8383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
艾拉莫德片联合甲氨喋呤片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艾拉莫德片联合甲氨喋呤片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10 mg,每日1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拉莫德片25 mg,每天2次,口服.2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关节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4%(56/60例),对照组为80.00%(48/60例,P<0.05).治疗后,试验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分别为6.85 ±3.02,4.21±2.13,4.01±1.03,对照组分别为10.16±3.26,7.63±3.16,6.15±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类风湿因子(RF)分别为(9.11±3.02),(15.31±5.24)U· mL-1;抗链球菌溶血素0抗体(ASO)分别为(112.26±9.54),(143.15±9.25)U·mL-1;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3.46±0.07)g·L-1,(7.40土1.02)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水平分别为(66.77±5.42)%,(63.53±5.21)%;CD4水平为(38.31±5.09)%,(33.52±4.23)%;淋巴细胞分别为(30.71±4.79)%,(38.43±5.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CD8水平分别为(27.32±4.48)%,(27.54±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13/60例),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11/6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是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关节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并且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不同剂量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各40例.甲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10 mg/周,乙组患者给予艾拉莫德片25 mg/d,丙组患者给予艾拉莫德片50 mg/d,分别在治疗6、12周对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丙组患者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优于乙组(P<0.05);三组患者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均明显改善,且乙、丙组改善情况优于甲组(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给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 mg/d的艾拉莫德可以取得显著疗效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艾拉莫德(T-614)在类风湿关节炎基础实验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关节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多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和畸形,病因复杂,终可导致残疾,对社会产生严重危害,专科治疗药物有限.艾拉莫德(T-614)是我国于2012年2月首发上市的用于治疗RA的1.1类新药,在风湿免疫领域中备受关注.本文综述T-614在RA中关节炎症的基础实验,包括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滑膜生长、促进骨形成,抑制破骨细胞作用等研究和多项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证实T-614是治疗作用明确,效果良好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在风湿免疫治疗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
艾拉莫德与依托考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艾拉莫德与依托考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A、B两组,其中A组服用艾拉莫德,B组服用依托考昔,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但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9例(22.5%),B组患者为7例(17.5%),经处理后均好转,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与依托考昔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均安全、有效,但艾拉莫德的疗效更佳。
-
热熔挤出技术制备艾拉莫德固体分散体及体外溶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采用热熔挤出(hot-melt extrusion,HME)技术制备高熔点难溶性药物艾拉莫德(iguratimod,T-614)的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 以艾拉莫德的体外溶出度为指标,运用熔融法和吸附法筛选载体材料.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在低于药物熔点的温度下制备艾拉莫德固体分散体,考察不同载体、操作温度和增塑剂对溶出度和物理状态的影响.评价影响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的因素及大鼠口服后药动学行为.结果 以PVP/VA 64为栽体制备的热熔挤出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快,其过饱和溶液可在至少2h内不发生重结晶.提高操作温度对溶出度的影响较小,10%的PEG 1500增塑作用好.X射线粉末衍射(XRPD)分析显示艾拉莫德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形态存在.固体分散体片对高温和强光稳定,在高湿条件下重结晶,体外溶出度下降.药动学研究表明,固体分散体片的tmax缩短,生物利用度与市售片相同.结论 栽体可影响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溶出行为和物理状态.以PVP/VA 64为载体,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固体分散体能够显著提高高熔点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拉莫德及其片剂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拉莫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柱(3.9 mm×15 cm,5 靘);检测波长:257 nm;流动相:甲醇-O.1%磷酸(42:58);流速:1.0mL·min-1.结果在0.01~4靏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精密度小于1.0%(n=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艾拉莫德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