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刍议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犯表型荨麻疹的疗效及复发率
目的 探究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犯表型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复发率.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中2015年6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风热犯表型荨麻疹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前提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中均包含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依巴斯汀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用药基础上,加入玉屏风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例(81.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4例(5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3个月随访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复发率为4例(25.00%);治疗组复发率为2例(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对风热犯表型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降低患者的治疗后复发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在慢性荨麻疹中的综合疗效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在慢性荨麻疹中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组)43例和观察组(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组)43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HA、ECP、5-HT、LT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清总IgE、HA、ECP、LT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5-HT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在慢性荨麻疹中的综合疗效较佳,可影响血清总lgE、HA、ECP、5-HT、LT水平,可以作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案.
-
氯雷他定、盐酸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比较
目的 了解氯雷他定、盐酸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作用.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氯雷他定组50例,口服氯雷他定10 mg,1次/d;盐酸非索非那定组50例,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60 mg,2次/d;依巴斯汀组50例,口服依巴斯汀10 mg,1次/d.3组均连续用药3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3周后,氯雷他定组总有效率为86%,盐酸非索非那定组总有效率为68%,依巴斯汀组总有效率为62%.结论 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明显优于盐酸非索非那定和依巴斯汀.
-
玉屏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玉屏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口服玉屏风胶囊和依巴斯汀片,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片,两组疗程均为28 d,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病例中观察组复发率为9.1%,低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玉屏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依巴斯汀,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依巴斯汀联合皮敏消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依巴斯汀联合皮敏消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月采用依巴斯汀治疗的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对照组,另将同一时期采用依巴斯汀联合皮敏消胶囊治疗的5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治疗用药前后的血清5-羟色胺(5-HT)、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透明质酸(HA)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5-HT、ECP、HA及EO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依巴斯汀联合皮敏消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对于降低疾病相关指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依巴斯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依巴斯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老年性瘙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依巴斯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依巴斯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3.3%和23.3%,治疗后第2周分别为60.0%和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头昏、嗜睡、乏力,但坚持用药后不良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巴斯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可有效控制瘙痒症状,但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
依巴斯汀、雷尼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甘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依巴斯汀、雷尼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甘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思考.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依照随机平衡序贯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展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甘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E水平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应用依巴斯汀、雷尼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理想的安全性,值得在荨麻疹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
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依巴斯汀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血清中黏附因子(V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VCAM-1、IL-10以及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巴斯汀治疗AR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炎性反应及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第二代抗组胺药的性价比
目的 评估依巴斯汀片(商品名:思金)在第二代抗组胺药中的性价比,探讨第二代抗组胺药的抗炎活性.方法 14 d为1个疗程,比较第二代抗组胺药中17个同类品种的半衰期、安全性、抗炎活性、总有效率、儿童用药、日用价格、日用剂量、日用次数等.结果 依巴斯汀半衰期(t1/2)为17.5 h,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第二代抗组胺药t1/2为15.7 h;依巴斯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第二代抗组胺药平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0%;依巴斯汀片抗炎活性除对嗜酸粒细胞控制比较弱,对其他炎性细胞及介质都有较好的稳定或抑制作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60%.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第二代抗组胺药平均总有效率为71.57%;依巴斯汀片日用次数一次,一片10 mg,价格2.53元/d,第二代抗组胺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日费用为7.83元/d;依巴斯汀片对2岁以上儿童均可使用.结论 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及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价兼物美、使用方便的药品才是真正有市场的产品;依巴斯汀片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及良好风险收益比.
-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对依巴斯汀治疗特发性荨麻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
依巴斯汀联合赛庚啶递减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依巴斯汀联合赛庚啶递减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36例,其中男105例,女131例.年龄12~65岁.入选标准:临床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风团每次发作时间≤24h;每周症状至少发作2次;病程>3个月;年龄≥12岁.排除标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肝、肾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物理性或胆碱能性荨麻疹及有明显过敏原的患者;不能忍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时间<4周;使用其他抗组胺药物停药时间<7d.患者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即从试验退出;(1)严重药物不良反应.(2)患者要求退出.(3)
-
依巴斯汀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依巴斯汀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治疗组采用依巴斯汀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4周时对风团和瘙痒积分进行评价,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50/55)和69.1%(3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52/55)和72.7%(40/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27%(4/55)和9.09%(5/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巴斯汀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润燥止痒胶囊口服,4粒,3次/d,同时口服依巴斯汀10 mg,1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单独口服依巴斯汀,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7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1.96,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
依巴斯汀联合盐酸氮卓斯汀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依巴斯汀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治疗,实验组采用依巴斯汀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鼻痒、流涕、鼻塞、喷嚏)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鼻痒、流涕、鼻塞、喷嚏评分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11.67%(7/60)与对照组8.33%(5/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巴斯汀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依巴斯汀 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
依巴斯汀、除湿止痒膏联合治疗手部角化皲裂性湿疹效果
目的 分析依巴斯汀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手部角化皲裂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15日—2017年3月18日来我院就医的手部角化皲裂性湿疹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依巴斯汀、依巴斯汀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基本痊愈例数有30例,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2例,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巴斯汀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手部角化皲裂性湿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1%吡美莫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女阴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1%吡美莫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女阴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女阴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 治疗组给予1%吡美莫司软膏外用, 并联合依巴斯汀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依巴斯汀口服, 外涂尿素乳膏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第1、2、3周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吡美莫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女阴湿疹起效较快, 效果明显, 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目的 观察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4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应用依巴斯汀10 mg,1次/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后2、4、8周时复诊观察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2周时痊愈16例(40.0%),显效25例(显效率62.5%);4周时痊愈19例(47.5%),显效27例(显效率67.5%);8周时痊愈23例(57.5%),显效31例(显效率77.5%).2周时2例出现轻度头晕(5.0%),4周复诊时消失,8周时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 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每日口服依巴斯汀10 mg,治疗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2片,3次/d,均治疗观察4周,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 和71.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可供临床选用.
-
依巴斯汀联合甘草锌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临床疗观察
目的 观察依巴斯汀联合甘草锌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成治疗组(依巴斯汀联合甘草锌)和对照组(甘草锌),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10 mg ,1次/d,甘草锌5 g/包,3次/d,对照组仅口服甘草锌5 g/包,3次/d,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7 d,28 d痊愈,显效率分别为66.6%和9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3.2%和53.4%(χ2=6.667,P<0.01;X 2=5.963,P<0.15).结论 依巴斯汀联合甘草锌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快、疗效确切.
-
针刺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L-5和TGF-α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 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在我院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患者101 例患者.将患者分为2 组,对照组49 例患者,应用口服依巴斯汀片,研究组52 例患者,在应用口服依巴斯汀片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选取迎香、禾髎、印堂、风池、合谷、百会、曲池、足三里、太冲、肺俞、脾俞、肾俞穴,均双侧,随症加减.鼻部穴位平刺进针,肢体穴位直刺,进针后行捻转提插,得气后施平补平泻,留针30min,留针期间可捻转1-2 次,每周2 次,共治疗8 次.治疗4 个疗程.治疗前后收集患者血清,双抗夹心ELISA 法测定IL-4、IL-5 和TGF-α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4、IL-5 和TGF-α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清IL-4、IL-5 和TGF-α含量降低明显,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刺联合依巴斯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通过影响血清IL-4、IL-5 和TGF-α含量变化而达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