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82例女大学生月经周期相关精神及躯体表现的调查分析

    作者:孙晓丽;刘雁峰;孙天琳;赵燕;王庆国

    目的 探讨健康女大学生月经周期相关的精神情绪及躯体表现.方法 93例健康女大学生于连续3个月经周期的月经期、卵泡晚期和黄体中晚期分别填写“正常女性月经周期相关表现自评量表”,对回收量表(82份)的各项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健康女大学生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精神情绪和躯体状态的变化及其规律.结果 月经期、黄体中晚期“健康女性月经相关表现自评量表”的总分、精神情绪表现得分以及躯体表现得分与卵泡晚期三项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月经期精神情绪表现评分及总分与黄体中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健康女大学生的精神及躯体表现在月经期、卵泡晚期、黄体中晚期存在差异,黄体中晚期精神情绪相关表现较为明显,月经期躯体相关表现较为明显,卵泡晚期整体状态佳.

  • 不同标准诊断女大学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付红霞;朱清红;康敏;顾玉龙;张吉才

    目的 探讨鹿特丹标准和中国标准在诊断女大学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差异性.方法 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随机抽取湖北医药学院健康体检的女大学生2296人,用鹿特丹标准和中国标准分别诊断,计算PCOS患病情况,并比较不同标准诊断的PCOS患者和非患者激素和糖脂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 鹿特丹标准和中国标准诊断PCOS的患病率分别为5.92%和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是用鹿特丹标准还是中国标准诊断,除空腹血糖外,PCOS患者和非患者的性激素、糖脂代谢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鹿特丹标准和中国标准诊断女大学生PCOS患病情况有高度一致性,PCOS患者更易发生糖脂代谢异常.

  • 72例月经不调女大学生SCL-90测试结果分析

    作者:康荣芹

    目的评定月经不调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探讨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2例患病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并与常模比较.结果月经不调患者与常模比较,在焦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精神病性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月经不调女大学生心理症状评分较高,应在治疗患病女大学生躯体疾病的同时对其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

  • 女大学生月经状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作者:范敏;蔡太生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的月经状况,探讨月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共512名女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月经调查问卷表争SCL-90量表进行测定.结果 有痛经现象的女大学生在躯体化、精神病性、其他等因子分上均高于无痛经现象的女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月经周期紊乱的女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都高于月经周期正常的女大学生,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痛经和月经周期紊乱的女大学生存在较多心理健康问题.

  • 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女大学生的内隐食物态度

    作者:胡彬;包盛楠;冯成志

    目的 通过内隐联想测验探讨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和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的内隐食物态度差异.方法 采用异常进食行为问卷及开放式问卷,筛选出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和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测量其对食物的内隐态度.结果 ①与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相比、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总分(t=29.91,P<0.001)、心理症状雏度(t=25.18,P<0.001)、节食与补偿行为维度(t=10.59,P<0.001)、暴食行为维度(t=6.42,P<0.001)差异均显著;②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与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实际体重指数(BMI)差异显著(t=4.71,P<0.001),理想BMI差异不显著(t=0.61,P>0.05);③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与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对不同食物的内隐态度差异呈边缘性显著(P=0.06).结论 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和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对不同热量食物的内隐态度差异显著.

  • 团体咨询改善女大学生人际态度的研究

    作者:张莉;何亚芸

    目的 探讨改善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态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针对女大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态度进行训练.结果 实验组大学生在自编量表10个因素的得分后测与前测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部分成员的人际交往行为有了明显改进.结论 团体咨询有效改善了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态度.

  • 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与家庭功能关系调查

    作者:李晓苗;刘丹

    目的 考察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进食障碍问卷(EDI)、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测查北京两所大学共622名本科一年级女生.结果 北京大一女生存在进食障碍倾向;生长在大城市的女生求瘦倾向得分明显高于生长在农村或中小城市的女生;体重关注者和非体重关注者相比,其家庭角色和情感介入两个功能更不健康.结论 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较为严重,进食障碍症状及其心理因素与家庭功能相关.

  • 女大学生人格现状比较分析

    作者:刘淳松;汤福球

    目的 比较分析女大学生人格状况,为高校女生人格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在湖南省的某理工院校对504名2005级女生进行人格测查,并抽取男生样本858名作为性别比较因素.结果 ①人格问题第一类女大学生比例显著高于男生(χ2=4.368,P<0.05);女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男生(t=2.268,P<0.05).②女大学生人格问题症状选择率排前列的项目依次为:在乎别人的视线,缺乏自信心,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父母期望过高,情绪起伏过大.③独生女UPI分数低于非独生女,差异不显著(t=-1.947,P>0.05);农村生源女生UPI分数显著高于城镇生源女生(t=2.069,P<0.05);文科类女生UPI分数显著高于理工类女生(t=6.189,P<0.001).结论 女大学生人格问题比男生严重,农村生源女生人格问题比城镇生源女生严重,文科类女生人格问题比理工科女生严重;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生源女生和理工院校中文科类女生的人格健康教育,以优化她们的心理素质.

  • 医学院校女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之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殿君;耿艳萌;赫英娟;苏俊鹏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择业行为,为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择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择业心理行为调查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375名不同专业的毕业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毕业女大学生群体SCL-90中总均分,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且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择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相关.结论 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异,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轻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毕业择业的顺利进行.

  • 团体辅导对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影响

    作者:张莹;林丽;李灵

    目的 考察团体辅导在解决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中的有效性.方法 使用SCL-90进行前后测;对团体中的部分成员进行随机访谈.结果 SCL-90人际敏感因子(t=3.35,P<0.01)、偏执因子(t=4.22,P<0.001)、敌对因子(t=3.53,P<0.01)、抑郁因子(t=3.02,P<0.01)、焦虑因子(t=5.77.P<0.001)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个案访谈同样显示了团体成员在辅导前后的巨大变化.结论 团体辅导对缓解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危机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刘海娟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心理卫生评定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表.结果 SCL-90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显著性;而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等3个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学生占14.6%.结论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学习压力,个性特征、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等因素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 女大学生社会支持、元认知策略和自我效能的关系

    作者:张若萍;刘爱书;裴国洪

    目的 探讨女大学生社会支持、元认知策略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元认知策略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355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元认知策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了测量.结果 ①女大学生自我效能存在显著专业差异(P<0.01);②社会支持、元认知策略和自我效能3个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③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评价策略对自我效能有良好的预测能力;④自我效能在社会支持对元认知策略的影响上起到了中介作用.结论 自我效能是影响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元认知策略的重要因素.

  • 体育锻炼影响女大学生抑郁的多重中介效应

    作者:徐唯;李雁

    目的:分析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抑郁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抽取某高校255名女大学生,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利用层级回归与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对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与检验.结果:①体育活动量与抑郁显著负相关(r=0.160,P<0.05);②在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所有因子中,只有主观支持、问题解决两因子与体育活动量(r=0.163,P<0.05;r=-0.174,P<0.01)和抑郁(r=-0.316,P<0.01;r=0.283,P<0.01)都相关显著;③多重中介模型分析和Bootstrap检验显示,主观支持与问题解决在体育锻炼与抑郁之间的并行多重中介作用的效应显著,其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51%.而体育锻炼对抑郁的直接作用不显著;在多重中介作用中,主观支持、问题解决的个别中介作用效应都显著,它们的中介效应量分别占总效应的27%、24%.结论:体育锻炼对于缓解女大学生抑郁具有积极作用;体育锻炼可通过主观支持与问题解决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女大学生的抑郁水平,主观支持与问题解决在体育锻炼与女大学生抑郁间起并行多重中介作用.

  • 女大学生网络交往依赖相关因素

    作者:赵加伟;朱小茼

    目的:探讨影响女大学生网络交往依赖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IIQUS)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321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绝大多数女大学生主要的网络交往方式为即时聊天(97.82%)和空间或博客(87.23%),其中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专业、不同网络重要性之间的女大学生网络交往依赖呈显著差异(F=5.950,5.666,10.797,P<0.01);②女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网络交往依赖呈正相关(r=0.149,P<0.01).结论:家庭经济、专业和网络重要性是女大学生网络交往依赖的影响因素;女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越高,其网络交往依赖程度越深.

  • 女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与自我客体化关系

    作者:刘海英;陈天刚;刘菲

    目的:调查女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特点和自我客体化状况及其影响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629名女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和自我客体化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①女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年限5~7年人数多占比48%,网络社交中关注新闻娱乐内容多占比63%,69%的女大学生认为网络社交有利有弊,47%的女大学生对控制网络诱惑不确定,使用QQ作为网络社交工具的女大学生占79.2%,在网络社交中使用个人信息真实性虚实各半占比39.1%,45.9%的女大学生不觉得网络社交比现实交往更轻松;②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得分平均值为-1.73,统计得出负值比例为58.6%,正值比例为41.4%,得分偏高的25%范围内有119人占比19%;③不同年级的学生自我客体化水平没有显著差异(F=1.245,P>0.05),独生子女与否对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水平没有显著差异(t =-0.440,P>0.05);女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特点与自我客体化水平关系在网络社交年限上差异显著(F=4.987,P<0.05),其他维度(网络目的,网络意志,网络真实,网络自由)与自我客体化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女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有一般特征同时也呈现多样性;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水平总体较好,但客体化水平偏高的人数比不小,女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对自我客体化水平有影响,使用网络社交年限少的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水平低.

  •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作者:亢旭东;周阳

    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校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成都市49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作为独生女的女大学生的男性化、双性化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女,而非独生女的未分化和女性化的比例明显高于独生女(χ2=8.664,P<0.05);②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在生源地、年级、专业、是否独生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③社交焦虑总分未分化的女生得分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女生;女性化的女生得分显著高于双性化的女生(F=12.242,P<0.05)。结论4种性别角色类型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不同,其中未分化的女大学生拥有很高的社交焦虑水平。

  • 女大学生和青年女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评价的关系

    作者:肖玉珠;柴江霞;徐笑喆

    目的:了解女性青年罪犯与女大学生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以及其对自信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个人自我评价问卷(PEI)对随机抽取的70名女大学生与70名女性青年罪犯进行研究。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在大多数因子上的差异极为显著(P<0.05);②女性青年罪犯和女大学生在父亲严厉惩罚(t=2.98,P<0.05)、父亲拒绝否定(t=2.73,P<0.05)、母亲严厉惩罚(t=3.63,P<0.001)以及母亲拒绝否定(t=3.45,P<0.001)这4个因子上差异显著;③女性青年罪犯和普通在校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在体育自信(t=-2.29,P<0.05)、学业自信(t=-3.13,P<0.01)、总体自信水平( t=-2.93,P<0.01)这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④女性青年罪犯的社交焦虑、外表自信以及恋爱自信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著负相关(P<0.05),女性青年罪犯的恋爱和学业自信与父亲教养方式有关;女大学生的恋爱自信仅与父亲的偏爱相关( P<0.05)。结论父、母亲教养方式之间普遍存在分歧和极端化的倾向。女大学生的自信水平不易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而女性青年罪犯的自信水平却与父母教养方式(过多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定)有关,较低的自信水平可能是促成其犯罪的因素之一。

  • 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黄国明;钞雪林;陈建云

    目的 了解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个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428名医学专业女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①医学专业女大学生SCL-90的躯体化、偏执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青年组,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2~4.232,P<0.05);②医学专业女大学生EPQ的N、P因子与SCL-90各因子均呈正相关,E、L因子与SCL-90大多数因子呈负相关.结论 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正常,个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 河南省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小先

    目的 研究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人格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某师范院校女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 ①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人格与一般群体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神经质(t=-10.59,P<0.001)、外倾性(t=-30.36,P<0.001)、开放性(t=-16.29,P<0.001)、责任感(t=-19.13,P<0.001)和宜人性(t=18.08,P<0.001);②在应对方式的各个维度上,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在幻想(F=3.27,P<0.05),退避(F=4.83,P<0.01)与合理化(F=9.86,P<0.001)3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③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人格因素能预测应对方式.

  •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与家庭影响研究

    作者:张宇;谢倩;王宇中;王静;陈赛

    目的 探讨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对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50调查量表(CSRI-50)”,对257名女大学生进行了测评和统计分析.结果 ①4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女大学生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x2=29.24,P<0.005);②双亲家庭的女大学生在双性化和女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比例上显著高于单亲家庭(x2=31.05,P<0.001;x2=7.67,P<0.01);而单亲家庭的未分化类型的比例显著高于双亲家庭(x2=6.85,P<0.01);③父亲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女大学生的男性化和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特质类型差异显著(F=2.48,2.49;P<0.05);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在未分化,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特质类型差异显著(F=5.07,9.49;P<0.001);④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在性别角色特质类型上回归结果显著(P<0.05).结论 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特质具有4种类型,传统的性别角色特质仍然存在,但这种性别角色特质已经不占主导地位;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母亲的温暖理解、拒绝否认、偏爱被试,父亲的过度保护、严厉惩罚等是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形成和发展中的家庭影响因素.

630 条记录 3/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