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部CT在尘肺患者及其合并症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庆龙

    目的 探讨和分析胸部C T在尘肺患者及其合并症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选择本院在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尘肺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患者首先通过胸部螺旋C T进行诊断,之后在通过高分辨率C T进行诊断,总结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结果 螺旋C T诊断尘肺患者的合并症情况:21例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10例尘肺患者合并气胸、19例尘肺患者合并肺气肿、7例尘肺患者合并胸腔积液、5例尘肺患者合并胸腺瘤、14例尘肺患者合并肺部炎症疾病、8例尘肺合并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疾病、16例尘肺合并胸膜粘连或肥厚疾病.通过高分辨率C T诊断发现尘肺患者的合并病症情况:24例患者合并肺气肿疾病、29例患者合并肺结核疾病、8例患者合并肺癌疾病、10例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疾病、5例患者合并肺大泡疾病、20例患者合并胸膜肥厚或粘连疾病、2例合并胸膜斑、36例合并支气管扩张、29例合并气胸、24例合并纵膈淋巴结肿大或钙化、61例合并肺部感染、38例合并肺不张.结论 在尘肺患者及合并症的诊断过程中,螺旋CT和高分辨率CT都能显著显示出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但高分辨率CT诊断显影明显,值得推广.

  • 胸部CT和X片在头胸复合伤中应用价值探析

    作者:吴俊芳;于建斌;申彩红

    目的 探析胸部CT和X片在头胸复合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头胸复合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并对其实施胸部CT和X片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查结果以及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于胸部骨折,胸部CT和X片的检出结果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肺部感染、创伤性湿肺、肺挫伤、液气胸等病变,胸部CT和X片的检出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意识清醒与意识障碍患者以上指标的胸部CT检出结果比X片检查较高(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胸CT检查头胸复合伤患者肺部感染、肺挫伤、液气胸、创伤性湿肺等病变的结果明显优于X片,前者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且更适合对意识障碍患者进行诊断.

  • 呼吸道非金属异物诊断中胸部CT扫描与透视的价值对比

    作者:潘德义

    目的:探析呼吸道非金属异物诊断中胸部CT扫描与透视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54例呼吸道非金属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透视检查,而观察组则运用胸部CT扫描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胸部CT扫描检查率为100%,而对照组胸透检查符合率为55.6%,两组检查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胸部CT扫描对呼吸道非金属异物患者进行检查,不仅诊断及时、准确率高,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

  • MSCT引导TBNA联合LCT技术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亚洁;陈凯

    目的 探讨胸部CT影像学(MSCT)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液基细胞学(LCT)技术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4月间在宝鸡市中心医院224例行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病例,均行TBNA检查,总结穿刺结果,评价该技术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结果 ①224例患者经TBNA检查7个部位共394组淋巴结,TBNA穿刺成功788针(96.10%).②19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TBNA结果阳性180例(94.74%),其中64例患者TBNA结果是惟一病理学依据.③44例TBNA阴性患者中,除12例经过TBNA确诊为结节病外,其余经开胸手术确诊,2例为淋巴瘤,8例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癌,22例阴性.在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76%,100%和95.54%.④64例患者行肺癌根治术,以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为参考,TBNA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05%,100%,96.51%,100%,76.92%.⑤小细胞肺癌TBNA的阳性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0.24,P<0.01).直径≥3 cm淋巴结TBNA的阳性率稍高于<3 cm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1.72,P>0.05).结论 MSCT引导TBNA联合LCT技术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中敏感度、准确度等均大大提高,且安全易行,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胸部CT和X线检查在胸部弥漫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分析

    作者:刘琳香;赵菊环;张国富

    目的:分析胸部CT和X线检查在胸部弥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胸部CT及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图片质量及阴阳性率情况,并对胸部CT检查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胸部CT检查图片优良率(87.50%)明显比X线检查(71.8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CT检查阳性率(100.00%)比X线检查(80.2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CT图像具体表现中斑片状影21例、磨玻璃影29例、结节影27例、蜂窝影3例、网状影11例及栗粒影5例.结论:胸部CT检查与X线检查相比具有更高的清晰度,更加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影像特征进行判断,确定疾病具体类型,利于提高临床对胸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率,为患者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 CAT评分联合胸部CT预测慢性阻肺相关肺动脉高压测量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严海浪;宋爽;王魁;费娟

    目的:探讨CAT评分联合胸部CT预测慢性阻肺相关肺动脉高压测量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80例慢阻肺患者,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将其分为动脉压正常组、轻度增高组、显著增高组.对比两组CAT评分、MPAD、rPD、rP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著增高组CAT评分、MPAD、rPD、rPA>轻度增高组>正常组(P<0.05).CAT评与肺动脉压的r值为0.65;MPAD与肺动脉压的r值为0.52;rPD与肺动脉压的r值为0.52;rPA与肺动脉压r值为0.58,四者与肺动脉压均成正相关.CAT评分、MPAD、rPD、rPA与肺动脉高压ROC面积灵敏度(%)/特异性(%)/95%/CL呈现极强的关联性,预测价值较高.结论:CAT评分联合胸部CT预测慢性阻肺相关肺动脉高压测量中的价值较好,能准确反应慢性阻肺患者肺动脉情况,可推荐使用.

  • 胸部CT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支气管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士华

    目的:探讨胸部CT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支气管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75支气管肺癌患者、296例非支气管肺癌患者(包括肺结核97例、肺炎81例、肺脓肿69例、肺良性肿瘤32例、肺结节病1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现回归分析上述研究对象的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结果:①胸部CT诊断支气管肺癌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准确度(DA)分别为84.72%、94.59%、93.57%、86.96%、15.66、0.16、89.84%.②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肺癌的SEN、SPE、PPV、NPV、PLR、NLR、DA分别为92.36%、98.99%、98.83%、93.31%、81.54、0.08、95.80%.③采用平行试验对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联合分析,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支气管肺癌的SEN、SPE、PPV、NPV、PLR、NLR、DA分别为99.64%、94.26%、94.16%、99.64%、17.36、0.00、96.85%.④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联合检测诊断支气管肺癌的SEN显著高于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模式诊断支气管肺癌的SP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行试验联合分析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其诊断支气管肺癌的SEN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该联合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频超声联合胸部CT对胸壁结核诊断的价值分析

    作者:戴宇彪;梅月志;吴华强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胸部CT对胸壁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147例胸壁结核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行高频超声检查、胸部CT及高频超声联合胸部CT检查,分析其符合率.结果:高频超声联合胸部CT检查方法符合率为91.16%,均明显高于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80.27%)、胸部CT诊断率(76.87%),相对比,P<0.05.结论:采用高频超声联合胸部CT检查可提高胸壁结核的检出率,值得借鉴.

  • 智能佳管电压技术在降低胸部CT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旭;肖文波

    目的:探讨智能佳管电压(CARE kV)技术在降低胸部CT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具有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并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180例,根据管电压类型分为A组(60例)、B组(70例)和C组(50例),A组管电压选用传统常规数值,B组选取低管电压,C组为CARE kV组.记录对比三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可观评价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结果:B、C两组均比A组明显降低,B组有效吸收剂量比A组降低43.31%,C组比A组降低27.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图像质量客观评分和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E kV技术比常规管电压组可降低约27%的胸部CT辐射剂量,同时可提供优质的检查图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56例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

    作者:朱笑年;胡晓萌;郭振

    目的:以56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胸部CT检查影像的表现特点.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受试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胸部CT检查影像表现特点.结果:56例受试患儿的腺病毒抗原检测仅为阳性,且所有受试患儿的一般临床表现均符合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56例受试患者中肺实变患者56例,其中44例患者为双侧受累,27例患者为向心分布,42例患者为团簇状影,27例患者为胸膜病变,15例患者为淋巴结肿大,2例患者为气胸,2例患者为纵膈气肿.另有39例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或者治疗后的随访过程中出现小气道改变.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变改变方向为多发团簇状肺实变,并可伴有一定程度的胸膜病变、纵膈气肿等临床表现,若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小气道改变则可诱发患者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 DWI和胸部CT在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彦荣;苏雪娟

    目的:初步探讨DW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胸部CT发现的30例肺部结节或肿块,共42个病灶做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DWI影像特点.结果:恶性病变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良性病变DWI表现为稍高信号,ADC呈高或稍高信号;肺脓肿DWI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具有特异性.结论:DWI对于恶性病变的检出较为敏感,对于良性病变的检出尚有一定差距.需要与胸部CT配合检查,才能做出更为精确的诊断.

  • 胸部CT对儿童不同病原菌感染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洪;陆尽富;陶余华

    目的:对比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和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属感染肺炎患儿的胸部CT表现差异,探讨胸部CT对儿童不同病原菌感染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A组)和30例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属感染肺炎患儿(B组),两组患儿均行胸部CT扫描,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胸部CT表现.结果:A组患儿胸部CT征象网状影、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厚、支气管壁增厚出现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气管充气相和肺气肿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胸部CT肺内病变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主要表现为扇形分布的薄片影,B组患儿主要表现为无规律的肺内实变影;A组患儿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B组,胸腔积液厚度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发现肿大淋巴结影,但A组淋巴结大横径平均值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和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属感染肺炎胸部CT表现不同,胸部CT能够起到很好的鉴别作用.

  • 肺隔离症的CT表现

    作者:钟文招;刁胜林

    目的:研究肺隔离症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8例,其中肺内型16例,肺外型2例.全部病例均作胸部CT扫描,8例病灶薄层增强扫描.结果:18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两下肺后基底段.呈囊性病灶5例,实性病灶4例,囊实性病灶9例,病灶周围有肺气肿9例,在CT片上18例中有13例显示有异常供血动脉.结论:CT在诊断肺隔离症上具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能显示供血血管.

  • 体检中的几种检测方法

    作者:曾琪

    目的:了解几种体检中用到的检测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检测方法病例及汇总报告,分析这几种方法对于不同病例的检测统计结果和准确度。

  • 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24例分析

    作者:何川;林晓鸿;汪永强;谭兴实;陈尧坤

    重症脑出血患者常引起急性肺水肿、胸腔积液,病情凶险,治疗困难,死亡率高,临床上将排除心脏、肺部、肾脏疾病原因而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急性肺水肿称为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住院治疗的共129例脑出血患者,其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24例.回顾性研究NPE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对NPE患者血糖、降钙素原、胸部CT等变化情况与治疗、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 高原性肺水肿临床影像分析

    作者:马海鹏

    目的:探讨高原性肺水肿(HAPE)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其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12月~2009年8月收治的54例HAPE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HAPE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心肌酶各项指标明显升高,表现超声多普勒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升高.结论:HAPE应早诊断、早治疗,影像学检查对其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胸部CT特点的分析

    作者:鲜龚兵;李文全

    目的通过对我科艾滋病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胸部CT特点,提高对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胸部CT改变。结果①双肺局灶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5例;②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12例;③双肺弥漫性网织状纹理增粗伴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7例;榆典型"碎石路征"伴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2例;虞双肺散布多发气囊影4例。

    关键词: AIDS PCP 胸部CT
  • 胸部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唐建锋;李贤根

    目的探究胸部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确诊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胸部CT特征。结果观察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CT,其主要特征为:Ⅰ两肺广泛分布小叶中心弥漫性细粟粒状结节阴影并伴有树芽特征,无融合趋势,24例;Ⅱ细支气管呈现柱状或环形扩张,气管壁增厚,18例;Ⅲ肺部出现间质性纤维化,15例;Ⅳ炎性斑片影,16例;吁支气管粘液栓12例。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特征明显,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 胸部CT健康体检的作用

    作者:石玲萍;刘艳;何雪梅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员胸部CT影像的改变,为临床提供可靠胸部疾病的诊断依据,对肺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目的。同时对其他病变进行明确诊断或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对2015年所在社区医院健康体检人员1122例进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其中男750例,女372例,年龄26岁~82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SOMATOM Sensation64 CT进行胸部常规扫描检查。结果胸部CT发现异常影像征象占297例,阳性率达27%。结论使用CT进行胸部体检筛查,阳性率高,能发现早期肺癌及其他疾病,为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疾病有可能及早治愈或不致加重。

  • 胸部CT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

    作者:周业正;韩月东;任方远;成满平;叶建军;牛娟琴;强海霞;郝晓东

    目的:分析乳腺病变CT表现与特征,探讨胸部CT扫描评价乳腺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01~2014-06胸部CT检查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4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乳腺癌97例,良性病变43例,共计140例.其中,经胸部CT首先发现乳腺病变者124例:乳腺癌8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对应胸壁结核4例,脂肪瘤2例,纤维腺瘤11例,乳腺增生17例.回顾分析病例CT表现特点,寻找胸部CT诊断乳腺疾病影像特点与规律.结果:胸部CT扫描能精准反映乳腺肿块病变细节,判断乳腺腺体局限性致密增厚时是否存在病变,有无钙化及特征钙化、淋巴结肿大、乳腺皮肤增厚、乳后间隙模糊等间接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性质做出判断.结论:胸部CT检查不仅能观察到乳腺病变细节特征,同时能发现远处淋巴结转移,并直观观察乳后间隙、乳腺局部皮肤改变等间接征象,了解纵隔及肺有无异常病变,对鉴别良恶性病变,起着决定性作用.胸部CT检查的这种全面性,是其他检查手段所不具备的.

233 条记录 10/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