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LAVA技术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LAVA技术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2月因各种肝脏占位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资料,比较A组(LAVA)、B组(DWI)以及C组(LAVA、DWI联用)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定性率及定性准确率.同时比较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能够将病变定性的比例为64.5%、定性准确率为95.9%,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肝囊肿在b=800 s/mm2时的ADC平均值为3.315±0.298,明显高于其他病变,其P均<0.05.结论 DWI联合LAVA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MR LAVA技术在腹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磁共振LAVA技术对上中腹部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与图像质量.方法 44例用LAVA技术行上中腹检查并作动态增强的病例,按动脉血管树枝状走行分为五级,分析此方法对各级正常、变异及病变血管的显示能力,并与50例行3D DCE-MRA检查病例比较它们的血管成像质量.结果 LAVA 动态增强与3D DCE-MRA两种成像方法对Ⅱ、Ⅲ、Ⅳ、Ⅴ级血管的显示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LAVA技术中Ⅰ、Ⅱ、Ⅲ级组与Ⅳ、Ⅴ级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LAVA 动态增强与3D DCE-MRA这两种方法在血管成像质量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660,P=0.719).LAVA组病例中发现7例血管变异(其中6例动脉,1例静脉),1例病变血管.3D DCE-MRA对照组发现2例病变血管,由于范围所限无法评价变异血管.结论 LAVA 动态增强技术对正常血管显示率及血管变异情况明显优于3D DCE-MRA,加上LAVA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同时显示腹部脏器的病变,故在上中腹部血管成像中LAVA 动态增强可代替3D DCE-MRA.
-
LAVA技术在腹部肿瘤定性诊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1.5TMR肝脏三维客积快速扫描(LAVA)技术在腹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腹部肿瘤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平扫和LAVA扫描,观察LAVA各期的影像表现,分析病灶的强化规律及血供关系.结果 46例中34例拟诊为恶性肿瘤,与手术、穿刺病理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4.1%(32/34);12例良性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1.7%(11/12).结论 LAVA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各期动态变化及血供,为腹部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MRI的LAVA技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的评估
目的 探讨MRI的肝脏快速容积成像(LAVA)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门静脉系统解剖和门-体侧支循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45名正常健康对照行肝脏的MRI LAVA技术检查,测量门静脉各大血管分支的径线并进行比较;于MRI检查前后1周内行直接门静脉造影,以此对照,分析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引流路径及发生的范围.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组门静脉主干(Pv)、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直径均大于对照组(t=3.81,2.81,2.38,P<0.05),肝内门静脉分支级数明显减少,但Child-PughA级、Child-PughB、C级患者间PV直径及门静脉分支级数的减少无统计学意义(x2=0.37,P>0.05).共有16例显示胃左静脉(LGV)开放,Child-Pugh A级、Child-Pugh B、C级间PV直径与LGV直径比较无相关性(t=0.60,0.89,P>0.05).同时MRI的LAVA技术共检出17例病例存在侧支循环血管,除2例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未检出外,其余侧支血管在LAVA技术成像上均能清楚显影,总符合率为92.0% (23/25).结论 MRI的LAVA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及侧支循环,对于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
磁共振LAVA技术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3.0TMRgg应用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AVA(liveraccelerationvolumeacquisition)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3例经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分别进行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2WI、T1wI)、LAVA序列增强多期扫描.观察平扫序列及LAVA序列病灶的显示数目及MRI上病灶的大小,形态,强化特点,统计检出率.结果:33例小肝癌患者中,共有48个病灶,平扫(T2WI+T1WI)检出病灶38个,占80.5%;LAVA序列增强扫描检出病灶48个,占100%.MRI平扫与动态增强对小肝癌检出率分别80.5%和100%(P<0.05).结论:LAVA序列多期动态增强能显著提高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
-
MRI平扫+LAVA技术对门静脉海绵状变性的诊断应用
目的:探讨MRI平扫和肝脏快速容积成像(LAVA)技术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3例经临床证实的CTPV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LAVA技术横轴位、冠状位及3D-MIP重组图像的表现及特征。结果CTPV的MRI平扫及增强LAVA技术可见门静脉增粗、栓塞或狭窄、部分或完全闭塞,肝门部门静脉周围可见迂曲增多的侧支静脉形成的异常团块状、网状不均匀软组织样等T1短T2信号影明显强化, LAVA冠状位及3D-MIP重组可直观立体显示上述异常病灶。结论 CTPV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CTPV诊断及明确病因具有重要价值。
-
DWI联合LAVA技术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LAVA技术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1月份到2011年12月份因各种肝脏占位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资料,比较A组(LAVA)、B组(DWI)以及C组(LAVA、DWI联用)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定性率及定性准确率.同时比较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癌的ADC值,然后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能够将病变定性的比例为64.5%、定性准确率为95.9%,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肝囊肿在b=800s/mm2时的ADC平均值为3.315±0.298,明显高于其它病变.以上P均小于0.05.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LAVA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DWI结合LAVA技术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DWI及LAVA增强扫描对膀胱癌诊断及在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膀胱癌患者的常规MRI平扫、DWI及LAVA增强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出膀胱癌在DWI结合LAVA增强中的表现,判断其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后侧壁是膀胱癌常见的好发部位,肿瘤平扫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其生长方式为:乳头状16例,广基底肿块型8例,沿膀胱壁浸润生长型6例.LAVA增强所有病例在动脉早期显著强化.MRI对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DWI结合LAVA与临床病理分期符合率为93.3% (28/30),且均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膀胱癌的DWI及LAVA增强表现具有特征性,在肿瘤术前诊断及分期尤其有明显优势.
-
LAVA 技术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仪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 LAVA)技术在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拟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分别进行平扫和LAVA四期增强扫描,观察LAVA各期的影像学表现,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经手术后病理证实8例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醛固酮腺瘤,诊断符合率为88.9%(8/9).结论:LAVA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各期的血供变化,结合平扫,可大大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
磁共振LAVA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LAVA)在肝脏占位检出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肝脏占位性病变44例,结合穿刺及B超、CT等综合影像分析结果,与普通扫描结果进行对比,两名医生在不了解后诊断的条件下,回顾分析全部病例的平扫及LAVA动态增强MRI检查资料,统计检出率和定性诊断肯定率.结论:在89个肝占位(≤3 cm),动态增强MPd的检出率(动脉期+门脉期,98.9%)和平扫.MRI(T1W Ⅰ+T2w Ⅰ,92.3%)相比差异显著(P<0.05);平扫联合动态增强的定性诊断肯定率(91.2%)较单纯平扫(75.8%)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动态增强MRI是提高肝占位检出和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能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