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作者:刘翔;童隆正;杜光伟;戴建平

    目的评价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9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CT 灌注成像,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挑选出未增强的图像以及强化明显的图像.经CT操作台上的简易叠加软件减影处理得到轴位CT减影图像,同时使用计算机通过配准、减影及增强技术处理得到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图像.2例患者在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9例患者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均可显示梗塞灶的血管缺如状态,2例患者治疗后复查可以观察到病灶区血管影增加,P<0.05.图像质量优于CT扫描机操作台的简易减影图像,P<0.05.减影系数为1的对比度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完全消除背景;而减影系数为0.8伪彩色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保留脑室等解剖背景.结论结合CT灌注成像与CT减影血管成像,临床医生可以方便、迅速地更加全面、直观地观察急性脑梗塞灶.

  • 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体模T12骨密度值准确性和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蒋耀军;吴艳;张永高;董军强;刘杰;侯平;高剑波

    目的 探讨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对仿真胸部体模T12骨密度(BMD)的准确性和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男性胸部体模,管电压120 kV,管电流分别为20、30、40、50、60 mAs,联合滤波反投影算法(FBP)、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Level 4)及迭代模型重建(IMR,Level 2)行胸部扫描.比较采用不同管电流和重建技术时胸部体模T12的BMD及客观评价结果;比较管电流20 mAs、采用IMR算法与管电流60 mAs、采用FBP迭代算法的纵隔窗和肺窗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并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管电流、重建技术不同时,胸部体模T12的BMD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相同管电流下,采用IMR算法获得的SD值明显低于iDose4和FBP(P均<0.001).管电流60 mAs、采用FBP算法时,2名观察者观察纵隔窗的一致性较好(Kappa=1,P<0.001),观察肺窗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4,P=0.002);管电流20 mAs、采用IMR时,2名观察者观察纵隔窗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4,P=0.002),观察肺窗的一致性较好(Kappa=1,P<0.001).结论 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可降低辐射剂量,同时满足骨密度测值的准确性及胸部图像诊断.

  • 脊柱同源动态能谱CT与MS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对比

    作者:李阳;高源统;彭文献;王晓阳;罗敏;贾庆

    目的 探讨同源动态能谱CT和MSCT在脊柱扫描中的差异.方法 将脊柱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组两组,每组25例.A组采用同源双电压(80、140 kVp)动态扫描,FBP重建单能量图像,记录图像噪声-能级曲线、椎体CNR随能量变化曲线,得出低图像噪声值及高CNR值的佳能级,测量图像噪声及椎体CNR.B组常规MSCT扫描,FBP图像重建.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图像噪声和椎体CNR.结果 A组佳能级为70 keV,图像噪声为(16.12±1.48) HU,较B组(53.95±4.97)HU明显降低(t=3.25,P<0.05);CNR为5.89±0.46,是B组(1.67±0.15)的3.5倍(t=5.43,P<0.05);容积CT剂量指数为(7.64±0.71)mGy,较B组的(16.34±1.24)mGy降低了53%(t=15.62,P<0.05).结论 同源动态能谱CT脊柱成像较常规MSCT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降低图像噪声,提高椎体CNR,改善图像质量.

  • 低管电压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技术在眼眶CT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曾宪春;徐聆峰;韩丹;刘莉;王玉权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低管电压(10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迭代重建(SAFIRE)在眼眶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疑似眼眶病变患者行CT扫描,分为100 kVp扫描(A)组50例,SAFIRE重建,选择强度3级,120 kVp扫描(B)组50例,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1),A组较B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33.78%;与B组相比,A组图像噪声降低21.52%;SNR提高22.88%;CNR提高28.8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88).A、B两组CT诊断效能与临床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8、0.10,P=0.99、0.99).结论 采用第二代双源CT低管电压(100 kVp)联合SAFIRE重建技术行眼眶扫描,能保证图像质量,并可降低辐射剂量.

  • SAFAIR联合双能量单能谱及非线性优化对比技术提高颈根部图像质量的应用

    作者:杨静;韩丹;刘超然;赵雯;金弋人;蒋悦;邓亚敏;赵卫

    目的 探讨原始数据迭代重建(SAFIRE)-3联合双能CT单能谱或优化对比技术在去除颈根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CT双能量增强扫描颈根部有明显伪影的30例患者图像,均采用线性融合SAFAIR-3重建、获得A组图像(SAFAIR-3重建组),之后加行单能谱分析、获得B组图像(重建+单能谱组),或加行双能量非线性优化对比处理、获得C组图像(重建+优化对比组).分别对A、B、C组图像SD、SNR、CNR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结果 A、B、C组伪影区SD、SNR及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伪影区SNR、CNR高于A组,噪声低于A组(P均<0.05).B组与C组的SD、SNR及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分及以上的图像少于B组及C组(P均<0.05);B组与C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SAFIRE技术联合单能谱或非线性优化对比技术可减轻颈根部硬化伪影、提高颈根部图像质量.单能谱与优化对比技术在提高颈根部图像质量方面无差异.

  • 心率、扇区重组、时相重建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文静;刘文亚;王海涛;邢艳;赵园;古丽那;倪瑞玲

    目的 探讨心率、重组方法和重建时相窗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398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根据不同心率应用不同扇区重组、多相位重建,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结果心率在50~70次/分所得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但扫描时心律变化幅度大者成像质量下降.心率>75次/分,用双扇区和四扇区重组能获得相对高质量的图像.左前降支、回旋支在75%R-R时相重建图像较好,右冠状动脉在45%R-R时相显示较好.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心率、扇区重组的应用和多相位重建密切相关.

  • 计算机行肝脏CT断层三维重建及测量在肝癌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茂春;彭吉润;冷希圣;朱继业;杜如昱

    目的探讨利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及其在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对4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5例肝癌患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术后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切除的受体实测肝体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46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用本方法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983.33±206.11)cm3,同组实测平均肝脏体积为(904.93±209.56)cm3,二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969),本方法测值的平均误差为8.66%.本方法三维重建肝形状与切除同例肝标本实际形状基本相似.可任意角度旋转来观察三维重建肝.可以在重建肝脏同时重建肿物.当肿物被周围组织遮挡显示不清时,可用半透明显示法对肝脏进行半透明处理.同时,可测定肿物的体积及预计肝切除后的预留肝量.结论运用该方法在个人电脑上实现肝脏连续CT断层图像三维重建和体积测量准确性较高.对术前明确肝肿瘤范围,正确选择手术术式,预测手术进程以及对肝病患者的随访和疗效判定,活体肝移植供受体匹配选择都有一定帮助.

  • 不同迭代重建强度对冠状动脉小内径支架显示影响的体外实验

    作者:王彦懿;初金刚;于扬;赵宇;金士琪;杨帆;戴旭

    目的 评价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与集成电子探测器在不同迭代重建强度下对直径≤3 mm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方法 选取不同类型7枚内径3 mm或2.5 mm支架,释放于模拟冠状动脉血管的体外模型中,行配有Stelllar光子探测器的双源CT冠状动脉前瞻扫描,层厚0.5 mm,按迭代重建强度Strength 1~4重建分为4组.对4组图像行双盲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包括支架内径差异(ALN)、支架内腔衰减和图像噪声],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7),Strength 2组获取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34、0.046、0.015).Strength 2组ALN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3、0.009、0.005).各组支架管腔内衰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迭代强度增加,噪声明显降低.结论 对于直径≤3 mm支架,联合SAFIRE迭代强度2与集成电子探测器获取的图像质量整体佳,可为临床提供质量更好的支架图像.

  • 超低剂量下不同迭代重建技术在肺动脉成像中的优化

    作者:王素雅;万娅敏;刘杰;高剑波;魏一娟

    目的 探讨不同迭代重建技术在超低剂量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肺动脉成像,扫描采用80 kV管电压并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iDOSE4、迭代模型重建(IMR)重建图像.采用5分制评价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测量计算图像噪声值、SNR、CNR,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不同重建技术图像噪声、SNR、CNR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 30例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5.12±2.48) kg/m2;平均CTDIvol为(0.78±0.28) mGy;平均DLP为(30.46±11.34)mGy·cm,平均ED为(0.43±0.16)mSv.IMR、iDOSE4、FBP图像噪声依次增高(P<0.05),SNR、CNR依次降低(P<0.05),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iDOSE4图像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FBP(P<0.05);IMR、iDOSE4图像可诊断率高于FBP(P<0.05),IMR图像优良率高于iDOSE4 (P<0.05).结论 采用80 kV联合IMR可保证肺动脉成像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大大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 8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在儿童副鼻窦CT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曾宪春;刘莉;韩丹;徐聆峰;王玉权

    目的 探讨Flash双源CT低管电压8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儿童副鼻窦CT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疑鼻窦炎行CT扫描患儿60例,A组30例采用100 kVp扫描,FBP重建;B组30例采用80 kVp扫描,SAFIRE重建,强度选择3级;其余条件不变.比较两组的有效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图像噪声、SNR、CNR)、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有效剂量、图像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儿童副鼻窦扫描中采用Flash双源CT 80 kVp扫描联合SAFIRE重建技术,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还可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重建方法和成像方式在提高CT尿路造影图像质量中应用

    作者:余玲;刘斌;汪洁;陈坚;刘文冬

    目的 探讨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能谱成像(85 keV)及呋塞米改良法在提高CT尿路造影(CTU)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常规CTU扫描后,采用能谱CT行排泄期扫描,常规扫描方式下排泄期图像分别利用FBP、ASiR 30%重建,能谱成像选择85 keV时的图像.对同期32例患者采用呋塞米改良法CTU成像,采用FBP法重建.根据不同的扫描模式和重建算法,分为传统FBP组、传统ASiR组、能谱组和改良组.观察并分析4组图像,测量并比较硬化性伪影明显层面肾盏旁硬化性伪影和输尿管连续性评分及肾脏的噪声、SNR、CNR.结果 传统FBP组、传统ASiR组和能谱组患者输尿管连续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2,P=0.49),改良组输尿管连续性评分明显优于传统FBP组(x2=24.30,P<0.05).4组肾盏旁硬化性伪影评分、噪声、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传统ASiR组、能谱组、改良组肾盏旁硬化性伪影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SD、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传统FBP组噪声比较,传统ASiR组降低约16.oo%,能谱组降低约51.13%,改良组降低约27.11%;与传统FBP组SNR比较,传统ASiR组增加约21.11%,能谱组增加约42.01%,改良组增加约77.31%;与传统FBP组CNR相比,传统ASiR组增加约21.01%,能谱组增加约39.00%,改良组增加约53.02%.结论 改良法降低CTU硬化伪影效果佳,其次为能谱成像(85 keV).能谱CTU降低噪声效果佳,其次为改良法及ASiR.改良法对输尿管连续性显影效果好.

  • 能谱CT的SSA技术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黄瑞良;郝菲;马靖

    目的 探讨能谱CT snapshot assist(SSA)技术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降低患者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59例,分为SSA组及常规组,SSA组采用SSA技术扫描.比较SSA组与常规组图像质量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62,P=0.307),2组冠状动脉CTA左主干起始处的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61,P=0.951);噪声、CNR、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SA组DLP为(135.44±37.41)mGy·cm,ED为(1.89±0.52)mSv,常规组DLP为(275.57±36.59)mGy·cm,ED为(3.85±0.51)mSv,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04,P均<0.001),SSA组较常规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50.85%.结论 能谱CT的SSA技术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冠状动脉成像中可以降低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宝石高分辨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方法在儿童颈椎外伤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于彤;李镇;路春兰;段晓岷;彭芸

    目的 对比儿童颈椎外伤后宝石高分辨CT(GE Discovery HDCT750)及64排容积CT (GE LightSpeed VCT64)扫描的辐射剂量,评价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方法对儿童颈椎低剂量扫描的价值.方法 将47例因颈椎外伤来我院影像中心接受颈椎CT扫描的患儿按照性别、年龄及就诊顺序分为A组(n=24)和B组(n=23).A组以GEDiscovery HDCT750行颈椎CT扫描,预设噪声指数(NI)为14,使用ASiR对图像进行后重建,ASiR权重值为30%.B组以GE LightSpeed VCT64进行扫描,预设NI 12,使用滤波反向投影(FBP)对图像进行重建.分别记录各组CT扫描的大电流、小电流及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并记录颈椎椎体及同层面颈部肌群客观噪声,同时评价和记录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平均管电流和CTDIvol值为(42.38±9.56)mA和(1.45±0.65)mGy,B组为(64.21±11.95)mA和(2.18±0.73) m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4、11.34,P均<0.01).A组椎体松质骨及颈部肌群的客观噪声为26.04±7.83、5.65±1.00,B组分别为27.01±8.63、6.46±1.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0.84);两组图像的主观噪声评分分别为4.03±0.81、4.02±0.69(P=0.65).结论 在获得同样质量图像的前提下,与GE LightSpeed VCT64的FBP方法相比,GE Discovery HDCT750使用30% ASiR重建并提高2个单位NI值的扫描方案可有效减低儿童颈椎外伤CT扫描的辐射剂量.

  •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优化低管电压儿童胸部CTA图像质量

    作者:孙记航;于彤;段晓岷;王冬潜;胡迪;洪天予;彭芸

    目的 评价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优化低管电压儿童胸部CTA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胸部低管电压(80 kVp)CTA的儿童患者41例,对原始数据进行MBIR、30%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与70%滤波反射投影(FBP)混合及FBP重建,评价图像整体质量及细小血管显示能力,测量降主动脉、同层面背部肌肉和脂肪噪声值,计算降主动脉SNR和CNR.结果 MBIR图像整体质量评分和细小血管显示能力评分为均明显优于30% ASiR与70%FBP混合图像及FBP图像(P均<0.05);MBIR图像中各组织噪声值明显低于30% ASiR与70% FBP混合图像和FBP图像(P均<0.05),降主动脉SNR和CNR(28.30±7.85、24.61±7.52)明显高于30% ASiR与70% FBP混合图像(15.80±5.73、14.19±4.22)和FBP图像(12.06±3.66、10.59±3.53,P均<0.05).结论 MBIR用于处理儿童低管电压胸部CTA图像,图像质量明显高于ASiR及FBP图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胸部扫描剂量中的应用

    作者:王芳;高剑波;刘杰;侯平;胡丽丽

    目的 探讨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降低胸部扫描剂量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64例胸部疾病患者,采用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Flash Spiral模式进行平扫.将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低剂量组:采用100 kV,并采用SAFIRE(值为3)技术进行重建.对照组:采用常规120 kV、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技术.测量比较2组患者气管分杈层面降主动脉的CT值与标准差(SD)、同层背部肌肉的CT值与SD值;比较两组胸部CT剂量指数(CTDI)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由2名医师采用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均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观察者间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95).低剂量组CTDI为(3.23±0.53)mGy,DLP为(114.96±18.90)mGy·cm,有效剂量为(1.60士0.26)mSv,对照组CTDI为(5.27±1.07) mGy,DLP为(184.40±36.85)mGy· cm,有效剂量为(2.58±0.51)mSv;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气管分杈层面降主动脉CT值分别为(39.90±8.31)HU和(43.12±7.43) HU,图像噪声值分别为13.61±2.00和13.00±3.39;同层背部肌肉的CT值分别为(45.50±11.85)HU和(48.23±10.99) HU,图像噪声值分别为10.34±1.55和8.53士1.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成人胸部扫描中,利用SAFIRE技术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 应用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结合CT与PET鉴别良、恶性肺结节

    作者:聂永康;赵绍宏;王瑞民;吴坚;蔡祖龙;杨立

    目的 利用肺结节CT、PET特征,开发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ANN)辅助诊断系统,评价其对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能力.方法 连续收集112例肺内单发小结节(<3.0 cm)患者,均接受PET/CT及胸部CT检查,二者间隔小于1个月.112例患者中恶性肺结节52例,良性60例,均经组织学或临床随诊证实.利用结节的CT特征及PET特征开发计算机ANN辅助诊断系统.计算机ANN的训练及测试采用Round-Robin方法.采用ROC方法评价计算机ANN输出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计算机ANN程序采用20个输入单元,包括4个临床特征及16个CT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3;PET计算机ANN程序采用4个临床特征及1个PET特征作为5个输入单元,Az值为0.91;CT+PET计算机ANN程序采用临床特征CT及PET所有21个输入单元.Az值为0.95.与CT计算机ANN程序、PET计算机ANN程序相比,CT+PET计算机ANN程序输出结果明显提高(p=0.015、0.037).结论 CT+PET ANN计算机辅助诊断程序输出结果优于单纯PET或CT计算机ANN结果.当PET对肺结节诊断有困难时,结节的CT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 脑动脉瘤虚拟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初探

    作者:魏欣;谢晓东;王朝华

    目的建立脑动脉瘤的虚拟三维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0例正常脑血管和216例脑动脉瘤的DSA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DSA资料作为蓝本,利用三维制作软件3D Studio MAX R3创建虚拟的脑动脉系统和动脉瘤模型,并由多名医生评价该模型与DSA图像的相似性,后考察虚拟模型在临床教学和造影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虚拟脑动脉系统与DSA图像相比,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在视觉上更容易理解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②虚拟动脉瘤与DSA图像相比,能正确表现动脉瘤的发生部位、生长方向和形态特点;③在临床教学上能帮助学习者建立并加强血管和动脉瘤的三维空间概念;④通过模拟瘤体和瘤颈的佳的显示角度,指导血管造影工作角度的选择.结论由软件方法建立的脑动脉瘤虚拟三维模型对于形态学研究和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 基于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生成技术计算机辅助检测肺结节

    作者:陈宝;陈胜;何菁;张茗屋;仲思凯

    目的 探讨基于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生成技术计算机辅助检测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日本放射技术学会(JSRT)数据库中经CT检出的肺结节126个,对比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及未结合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对肺结节的检出率.结果 结合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生成技术,辅助检测系统,在平均每幅图4.5个假阳性水平下可检出80.16%(101/126)的结节;未结合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的原检测系统,在平均每幅图4.5个假阳性水平下检出72.22%(91/126)的结节.结论 基于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生成技术计算机辅助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结节检出率.

  • 双能CT非线性融合技术提高头颅CTA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益龙;韩丹;赵雯;金弋人;蒋悦;赵卫

    目的 探讨双源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NLB)技术提高头颅CTA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线性融合(LB)图像不佳或不能满足诊断要求(主观评分≤3分)的53例双能头颅CTA图像行NLB处理,图像分为80 kV组、140kV组、LB组及NLB组.测量并计算4组图像颈内动脉床突段、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及脑干的CT值、标准差(SD)、SNR和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分别比较4组间CT值、SD值、SNR和CNR及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 LB组与NLB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8±0.47)分vs (3.19±0.59)分,P<0.01].LB组与NLB组可诊断率分别为69.81% (37/53)、83.02%(44/53),图像优良率分别为0(0/53)、37.74%(2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组间各部位CT值、SD、SNR及CNR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 kV组CT值高,NLB组高于LB组(P<0.05);NLB组SNR、CNR均优于其他3组(P均<0.05).结论 NLB技术可改善和提高头颅CTA图像质量,提高图像的可诊断率和优良率.

  • 非刚性三维校正技术在肝脏MR动态增强减影图像中的质量评价

    作者:王猛;蔡华崧;高进云;董帜;李畅;李子平;孟悛非;冯仕庭

    目的 探讨非刚性三维校正技术在肝脏MR动态增强减影图像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对20例患者的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非刚性三维校正前、后的减影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定性评价包括图像伪影情况和解剖错配程度;定量评价为测量各血管(腹主动脉,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校正前后平扫、动脉晚期、门静脉晚期的SNR,并绘制SNR的动态变化曲线,评估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的SNR曲线吻合程度.结果 校正前的减影图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解剖学错配导致的伪影,校正后的减影图像无明显解剖学错配伪影.校正前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的SNR动态变化曲线不吻合,校正后两者的动态变化曲线吻合;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的SNR变化曲线在校正前后均吻合.结论 非刚性三维校正技术可显著改善肝脏MRI动态增强减影图像的质量.

2366 条记录 8/119 页 « 12...567891011...1181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