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菌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作者:任玲;杨春光;杨柯

    由植入器械引发的细菌感染是临床上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不锈钢、钛合金、钴基合金等医用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类植入医疗器械。通过在这些医用金属材料中加入适量具有强烈抗菌功能的铜元素,使其在生理环境中持续和微量释放铜离子,从而起到显著的抗菌作用,是降低临床上发生细菌感染的一个新思路和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表明抗菌医用金属材料具有强烈的广谱杀菌功能,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针灸针具用含铜不锈钢的抗菌行为研究

    作者:孙子晴;任玲;杨柯

    本文探讨了304型含铜不锈钢(304-Cu SS)的体外抗菌性能。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304不锈钢(304 SS)相比,304-Cu SS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并表现出明显抑制细菌粘附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植入动物实验结果表明,304-Cu SS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肌肉组织后,发挥了明显的抗菌作用,材料表面细菌量,植入部位周围组织病灶感染程度均明显小于和轻于304 SS。因此,304-Cu SS作为针灸针具材料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感染发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内镜生物膜清除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窦姗姗;张凤芝;白桦;王颖

    目前各种医用内镜在临床诊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疗技术. 然而内镜作为侵入性医疗器械,操作过程中难免会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 由于内镜结构复杂,虽经反复清洗消毒,管腔表面的不规则连接、裂缝或磨损等处仍可能存在细菌积累〔1].

  • 医用材料上细菌生物膜研究进展

    作者:邱侠;张流波

    医用材料(各种导管、人工瓣膜、起搏器、人工关节和人工晶体等材料)在治疗危重病患和慢性病患领域已经使用得非常广泛,但由于这类材料往往易于附着细菌,如不能及时消除尚有可能形成生物模,成为医院感染潜在因素[1].

  • 真菌生物膜与药物抗性研究进展

    作者:周学梅;都亚娟

    各种霉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目前已上升为第3位.而霉菌的耐药问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随着细菌及霉菌生物膜的不断研究,现已证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可导致对抗生素明显的耐药.本文针对霉菌性生物膜形成以及引发耐药问题的新进展作以综述.

  • 能穿透细菌生物膜的天然抗生素

    作者:窦颖

    细菌感染一直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直到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偶然发现了青霉素,人类才找到了战胜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但是随着抗生素种类的不断增多以及各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很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而难以控制,这是为什么呢?研究发现,原来是细菌生物膜在作怪.

  • 细菌生物膜——细菌耐药的利器

    作者:周晓慧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种类不断增多以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超级细菌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细菌耐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导致很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而难以控制,这其中与一种叫做细菌生物膜的细菌群落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中药可破解细菌耐药

    作者:刘以轩

    细菌生物膜是人类健康的强大"敌人",近年来医学界对细菌生物膜往往采取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即用一种药物破坏细菌生物膜,另一种药物则进入细菌生物膜内杀灭细菌,但是抗生素的给药剂量却很难控制.用药剂量低,不能完全去除细菌生物膜内的细菌,会诱导菌株的耐药性,但是提高抗生素的用量又会增加药物毒性.为了解决抗生素用药的两难境地,医学界开始把眼光转向了中医中药.

  • 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抗龋病细菌生物膜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梅;徐静舒

    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口腔疾病。中草药与传统治疗龋病的药物(如氟化物)相比有诸多优势,因此,近年来中草药抗龋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龋病不是单因素疾病,龋病的发生与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内氏放线菌、黏性放线菌、乳酸杆菌形成的细菌生物膜密切相关。本文就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抗龋病细菌生物膜相关研究进行简要概述。

  • 苦参煎剂对大鼠慢性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部感染模型的影响

    作者:郭向华;郭润华;宋志军

    目的:探讨苦参对大鼠慢性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肺炎模型的影响.方法:由支气管内直接注入PA(菌种为PAO579)藻酸盐微粒(1×10~9CFU·mL~(-1)),建立慢性PA生物膜感染模型,并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3种不同剂量的苦参煎剂(3,6,12 g·kg~(-1))或灭菌生理盐水(NS)灌胃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2周后评估各组的肺组织病理学、血清P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肺部细胞因子IFN-γ反应的变化及KB纸片琼脂扩散试验.结果:PA感染2周后,3种剂量的苦参组均可明显减轻PA感染大鼠肺部大体观病变和降低肺脓肿发生率(P<0.001);镜下观察发现苦参各治疗组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苦参中、高剂量组有急性炎症(以多形核白细胞浸润为主)的动物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免疫学指标检测发现苦参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下调血清PA特异性IgG抗体(P<0.05或JP<0.001),且血清IgG水平与苦参剂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P<0.01);苦参各治疗组的肺部IFN-γ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尤其是苦参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高10倍之多(P<0.001).同时,苦参各治疗组IFN-γ水平与苦参剂量呈正相关关系(r=0.9,P<0.02).另外,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发现苦参具有较弱的抗PA活性,而生理盐水无抗PA活性.结论:苦参可能通过调控感染机体的免疫反应,诱导Th1型反应,从而对PA肺感染动物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而12 g·kg~(-1)的苦参是本研究的佳剂量.

  • 中药抗细菌生物膜研究进展

    作者:汪长中;姚建

    细菌生物膜能抵御抗生素与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并易产生耐药性,造成慢性难治性感染.近年来有关生物膜研究文献及作者自身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在防治细菌生物膜感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中药抗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念珠菌等生物膜的研究进行综述.

  • 耳炎清滴耳液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SD大鼠中耳黏膜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作者:张岳;唐年亚

    目的:观察耳炎清滴耳液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SD大鼠中耳黏膜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西药组(B)、耳炎清组(C)共3组,每组15只.采用鼓室注射给药进行造模,左耳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右耳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液,注射量均为每日0.1mL/侧.造模成功,BBF形成后,三组左鼓室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右鼓室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混合液、C组注射耳炎清滴耳液.分别在给药后的第3、7、15天,每组处死大鼠5只/次,取两侧听泡进行电镜扫描,分析中耳黏膜表面细菌生物膜覆盖率.结果:第3、7、15天3个时间点为界,各组大鼠左耳(对照耳)BBF覆盖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三组大鼠右耳(模型耳)BBF覆盖率比较:A组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和C组在3个时间点比较均呈逐渐递减的下降趋势;第7、15天2个时间点,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炎清滴耳液对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大鼠中耳黏膜细菌生物膜有明显清除作用,其清除作用在用药7天以后显现,并可维持效果至第15天,且效果不亚于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混合液,为中医药临床治疗CSOM提供了实验依据.

  • 痰热清注射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三维结构的影响

    作者:刘珏玲;杨伟峰;孙娅楠;马淑骅;邢亚君;王毅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三维结构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耐药菌生物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痰热清与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抑菌浓度,微孔板法检测给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成熟期细菌生物膜内活菌数的变化;以Calcofluor White Stain为荧光探针标记药物对细菌生物膜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药物对经syto9标记的细菌生物膜内活菌的变化;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给药后成熟细菌生物膜形态结构的改变. 结果 万古霉素和痰热清注射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 mg/L和1/2痰热清原液.痰热清注射液(1/2-1/128痰热清原液)作用后成熟期生物膜内活菌量减少(P<0.01);1/2-1/8痰热清原液作用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含量下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痰热清作用后细菌生物膜的水通道被破坏,成熟细菌生物膜厚度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痰热清注射液作用后细菌生物膜变得疏松,膜性结构消失,菌体大小不一. 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能破坏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的三维结构.

  • 细菌生物膜与表面活性剂抗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珏玲;杨伟峰;王毅

    细菌生物膜是区别于游离细菌的另一种常见生存模式,其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外层有胞外多聚物包裹.胞外多聚物是造成细菌生物膜难以清除的重要原因,它是包裹在细菌菌体外的大分子多聚物,构成了细菌生物膜的三维结构.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带电荷并具有两亲性质的化合物,可能与带负电荷的细菌生物膜相互作用产生灭菌效果.近年来,表面活性剂的抗菌能力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将从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对5种表面活性剂的抗菌效果进行概述.

  • 细菌生物膜厚度和面积对人耳听力的影响

    作者:甘超孙;姚文娟;郭翠萍;马剑威;陈懿强

    依据临床健康志愿者右耳的CT扫描结果,将CT扫描数据数值化导入PATRAN软件进行人耳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重建,并用NASTRAN软件对该模型进行频率响应分析.通过对正常人耳结构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得出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合临床中耳炎病症实际情况,研究细菌生物膜的成长阶段对人耳听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声压相同的频率段,细菌生物膜的厚度变化对人耳听力的影响是相同的.在相同声压不同频率段,细菌生物膜的厚度增加会引起镫骨振幅和速度降低,在较低频率段镫骨振幅和速度下降幅度较大,下降的大值为1.64 dB;在较高频率段镫骨振幅和速度下降幅度较小,下降的大值为1.04 dB.在不同声压作用下,在相同的频率段细菌生物膜的面积增加会引起镫骨振幅和速度降低.在100~1 000 Hz频率段镫骨振幅和速度的下降幅度较小,下降的大值为0.18 dB.在1000~10 000 Hz频率段镫骨振幅和速度的下降幅度较大,下降的大值为2.26 dB.细菌生物膜厚度或面积增加都会使人耳听力下降,厚度增加在低频时比高频时下降更多,而面积增加则刚好相反.

  •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与ica操纵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勇翔;李华林;李平洋;倪语星;闻玉梅

    目的研究表皮葡萄球菌(表葡)生物膜形成与ica操纵子存在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3种检测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方法. 方法通过PCR法扩增icaA基因以检测ica操纵子的存在.用半定量粘附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和光学显微镜法检测自临床分离到的19株表葡的粘附能力. 结果在19株表葡中,通过PCR法测得7株为icaA阳性,通过半定量粘附实验测得5株icaA(+)菌株为粘附株;大多数菌株在含糖培养基中所测得的吸光度(A)值大于不含糖培养基中所测得的A值. 结论 ica操纵子的存在与表葡生物膜形成在统计学上显著相关(P<0.025).培养基中补充葡萄糖有利于大多数表葡的粘附.半定量粘附实验和光镜检测法适用于细菌粘附的初步测定和筛选,而扫描电镜检测法有更高的灵敏度以区分粘附菌株和非粘附菌株.

  • 细菌生物膜清除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张洪;邱晓沛;蒋天伦;罗阳

    细菌生物膜( biofilm,BF)是指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黏附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由其自身分泌的胞外多聚体( exopolysaccharide , EPS )及其基质网组成的三维结构的菌细胞群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的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细菌性感染与生物膜有关[1]。当人体免疫系统受损时,细菌容易在皮肤、尿道等人体组织或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等医疗设备形成生物膜[2],引起诸如败血病、难治性肺部感染和内膜炎等疾病[3-4]。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气管插管24 h后95%气管表面会出现生物膜,常见的细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因导管相关念珠菌生物膜感染导致的死亡率高达30%[6]。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与多重耐药关系的研究

    作者:路秀文;王丽娟;王金良

    目的 探讨临床标本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生物膜形成的状况,及其对细菌耐药的影响和多重耐药的关系,提高临床对CNS感染的重视,并帮助临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微孔板法制备生物膜,结晶紫染色,酶标仪比色检测42株CNS的生物膜形成情况;对临床标本分离的CNS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比色法检测CNS的生物膜阳性率为76.19%(32/4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生物膜阳性的CNS耐药情况较严重,尤其是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6.88%和78.13%,对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率亦超过50.00%,且呈多重耐药;生物膜阴性的CNS耐药情况较轻,仅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情况较严重,耐药率分别为60.00%和40.00%;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CNS菌株.生物膜阳性CNS菌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生物膜阴性CNS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NS生物膜生成多少与多重耐药的严重情况呈正相关性(r=0.975,P< 0.01).结论 临床标本分离出的CNS绝大部分能产生生物膜,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且生物膜形成多少与多重耐药情况呈正相关关系.

  • 脊柱外科融合器材质与生物膜形成

    作者:田丰

    该文总结了脊柱外科融合器材与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在PubMed、Springer Link、万方等数据库以“脊柱融合器材、生物膜形成”为关键词,检索1985年1月-2016年1月国内外有关脊柱融合器材与生物膜形成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细菌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可能与融合器的材质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对生物膜形成敏感精确的检测方法是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分子机制探索椎间隙感染与椎间融合器材料的关系,可以为治疗融合器相关椎间隙感染提供充分的实验依据和思路.在众多脊柱融合器材中,钽金属在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 融合器 细菌生物膜
  • 细菌生物膜及其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名保;邱书奇;柯朝阳

    长期以来,人们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及治疗一直建立在游离个体细菌致病的理论上,而临床上常有一些感染性疾病即使分离出致病菌,并找到敏感抗生素,经过规范的强化的抗生素联合治疗,却仍难以根除感染,这一现象无法用游离细菌致病机制解释.近20 年来,研究发现,在这些难治性的感染病灶中,细菌并不是以游离状态而是以细菌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 BBF)的形式存在,这是导致抗生素治疗这些感染性疾病无效的重要原因.

197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