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次全切除术治疗近端胃体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钱晶;蓝宇;卓闪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次全切除术治疗近端胃体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近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28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近端胃次全切除术,观察组选用全胃切除术.以术中、术后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营养状态、近期复发率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指标明显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1%,明显低于对照组(20.31%)(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各营养状态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方面对照组的改善程度较观察组更佳(P<0.05),体质量方面两组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1.56%,明显低于对照组(9.37%)(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胃体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复发率均低于近端胃次全切除术,但手术复杂耗费时间较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也较长,营养恢复情况较差,临床上选择手术方式时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选择.

  •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不良反应三例

    作者:鲍弢;梁寒;邓靖宇;焦旭光

    病例1男,67岁,因“左上腹痛14 d”于2012年8月2日入院。腹部CT示脾胃之间软组织肿物,考虑胃的胃肠间质瘤;超声内镜提示胃底固有肌层一8 cm×8 cm低回声肿物。于2012年8月1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近端胃次全切除术,病理确诊胃高度恶性GIST。术后予以口服伊马替尼400 mg/d ,于8月23日出院。但2个月后,出现全身性皮疹,躯干为著,见图1。考虑伊马替尼不良反应。停服4个月后复查,见全身皮疹范围较前缩小。随访至今,全身皮疹未见彻底消退,未见肿瘤复发。

  • 近端胃次全与全胃切治疗近端胃癌的临床比较

    作者:向俾庭;陶站群;庄哓泉;张明

    目的 探讨近端胃次全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胃责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54例近端胃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甲组29例采用近端胃次全切除术治疗;乙组25例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对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2年生存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且2年生存率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无差异.结论 近端胃次全切除术是治疗近端胃贲门癌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效果

    作者:王金栋;朱守营;李为;赵田;严文俊;陆源建

    目的 探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60例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吻合组(A组)行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常规吻合术,抗反流吻合组(B组)在常规吻合基础上行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男45例、女14例,年龄61.6(40~73)岁.术后6个月至1年39例患者(A组18例,B组21例)参加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胃食管反流症状问卷调查和胃镜检查.对比两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烧心、反食、反酸症状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评分以及RDQ评分高于12分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胃镜检查两组均无吻合口狭窄发生,两组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但B组反流性食管炎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32).结论 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有减轻胃食管反流的作用,其远期效果有待于观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