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军星

    目的:分析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00例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后,观察切除的病理标本,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200例患者病变治愈185例,治愈率为92.5%,有15例患者病变后病理显示有浸润癌需要外科开腹手术治疗。185例患者有18例术中出血,内镜下成功止血,术后有6例出血,其中4例经内镜下成功止血,另外2例进行输血和内科保守治疗停止出血。185例患者均未出现穿孔、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经病理检验185例患者中有90例腺瘤性息肉,55例为炎性息肉,38例为增生性息肉,2例为腺瘤癌变。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腺瘤性息肉明显多于老年前期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 <0.05)。随访期未有复发。结论:黏膜切除术临床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可靠,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成人型结肠镜下电切术治疗小儿大肠息肉228例

    作者:王冰;李红;唐红娟

    本文报道了228例小儿大肠息肉的内镜采用成人型结肠镜经高频电圈套器电凝、电切摘除息肉312枚.病理检查以幼年型息肉居多.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小儿大肠息肉采用成人型结肠镜经高频电切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性小、小儿可耐受的治疗方法.

  • 老年人与中青年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作者:李大军;魏仲航

    大肠息肉广义上指任何突出于大肠管腔内的隆起性病变,但一般所指息肉为来源于肠黏膜上皮的局限性隆起。它可以单发或多发,与结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在临床,结肠镜的应用已成为大肠息肉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2013‐2014年行大肠息肉镜下切除的部分患者进行分析,从息肉发生率、分布情况、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进行对比,观察老年及中青年患者大肠息肉的特点,为临床提供一些参考。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大肠息肉的诊治价值

    作者:张莹;李长锋;初春梅

    大肠息肉是常见的大肠疾病。目前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大肠癌起源于腺瘤性息肉,通过腺瘤、腺癌序列发生癌变[1]。早期诊断及治疗腺瘤性息肉,对预防大肠癌及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内镜医生在大肠镜检查中准确判断息肉性质,是及时诊断及治疗息肉样病变的关键环节。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一种内镜下的电子染色技术,并日臻成熟地应用于临床。已有内镜专家研究表明,应用大肠镜下 NBI 技术对大肠息肉表面毛细血管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在鉴别息肉为肿瘤性或非肿瘤性方面具有与病理学相接近的诊断能力[2]。

  • 高清窄带成像内镜联合微型超声探头诊断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宝刚;李长锋;杨蕾;李丹丹;张斌

    随着内镜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内镜在形态学上能够区分大肠息肉样病变为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病变,进而可避免活检或提高靶向活检准确性。微型超声探头能够准确判断消化道肿瘤浸润深度。本研究通过高清窄带成像内镜与微型超声探头相结合,预判大肠息肉样病变的性质及肿瘤浸润深度与组织病理学对比,探讨其对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 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

    作者:郑恩典;郑亮;倪双双;翁雪健;柯建莉

    近几年我国老年患者大肠癌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大肠癌多数是由息肉恶变.通过对老年病人大肠息肉临床、内镜与病理特征关系的分析,提高对大肠息肉的认识,对其进行早期处理,可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 结肠镜下老年人大肠息肉切除术后病理及镜下特点

    作者:王明涛

    大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肠黏膜病变,在临床常见且多发[1].大肠息肉发病隐晦,只有病变部位范围较大时才会产生临床症状.多数息肉会发展为腺瘤甚至癌变,所以研究分析其病理和临床特点对疾病诊断和防治癌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结肠镜行大肠息肉切除术可在术前、术中、术后准确了解大肠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和病理特点等,是目前临床常应用的佳诊治手段.本研究分析老年人大肠息肉患者行结肠镜下切除术的病理和镜下特点.

    关键词: 大肠息肉 结肠镜
  • 老年功能性肠病12年随访演变及其预后因素

    作者:季洪赞;许卫君;潘士勇;吴晓尉;孙泉;许小兵;张晓华;赵文新;于正洪

    目的 探讨老年人功能性肠病(FBD)随访演变、转归及其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145例老年FBD患者为观察组,按照FBD罗马Ⅱ标准分型分为四组:肠易激综合征(C1)、功能性腹胀(C2)、功能性便秘(C3)、功能性腹泻(C4),并选择74例无FBD老年人作为对照组(C),12年随访观察各组病人并发大肠息肉、大肠癌情况,对入选患者随访分析年龄、性别、口服降压药物类别、合并高血压及其ACC,同时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与大肠息肉、大肠癌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各组及对照(C)组12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各组的大肠息肉总检出率为31.03%,高于C组的8.11% (P<0.01),观察各组(C1 ~C4)的大肠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0%、45.83%、29.82%、34.48%,均高于对照(C)组,其中C2~C4组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各组的大肠癌总检出率为13.79%,高于C组的4.05% (P <0.05),观察组C2 ~ C4组的大肠癌检出率分别为16.67%、8.77%、34.48%,均高于C组,其中C2、C4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第二个6年的大肠息肉的总检出率为20%,高于同期C组的4.05% (P <0.01).合并高血压病177例老年FBD患者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大肠息肉检出率为11.11%,明显低于口服非ACEI类降压药的34.48% (P <0.01).携带ACE基因DD基因型的FBD患者,其大肠息肉、大肠癌罹患率分别为16.09%和11.49%,低于应用非ACEI类降压药组携带ACE基因的ID患者.结论 老年人FBD随访第一个6年后,大肠息肉、大肠癌发病率高于第二个6年,老年人口服ACEI类降压药,在ACE基因的DD基因型中对肠道功能更具有保护作用.

  • 老年大肠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内镜下处理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罗庆锋;石蕾;唐永莲;许乐

    目的 探讨老年大肠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内镜下处理策略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整理老年大肠息肉患者407例941枚的临床资料,分析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学特点、内镜治疗及并发症情况,并与同期中青年人大肠息肉225例305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肠息肉检出率在老年及中青年组分别为27.8%及6.3%(P<0.05);直肠、乙状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但老年人右半结肠息肉明显增多,横结肠、升结肠检出率分别为11.2%、10.8%,而中青年人分别为6.6%、6.9%(P<0.05);老年人中多发性息肉占72.7%,明显高于中青年人的43.9%(P<0.05);老年组息肉大直径≥2cm的息肉及分叶状息肉比例相对增多分别为(6.6%vs3.6%及8.4%vs 4.9%,P<0.05);病理结果显示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腺瘤性息肉所占比例分别为63.0%及46.2%(P<0.0l);老年人及中青年组息肉伴癌变率分别为4.4%及2.0%(P<0.05).老年组941枚息肉中,活检钳除662枚,高频电切223枚,因癌变或息肉较大需外科手术治疗56枚;内镜下均成功切除息肉,无治疗相关肠穿孔及死亡病例.老年组内镜治疗后,有7例并发出血,均为套圈电切术后出血,活检钳除者未见出血并发症.其中,早发性出血(EPPB)2例,迟发性出血(DPPB)5例,均内科及急诊肠镜处理后止血.结论 老年人大肠息肉处理应根据大小、部位、形态、病理采用不同的策略,内镜下摘除老年人大肠息肉安全、有效、可行.

  • 259例老年大肠息肉及其恶变的内镜及病理

    作者:刘卉;宋伟雄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大肠息肉及其恶变的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的259例老年人大肠息肉及其中53例息肉恶变的内镜所见与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259例老年人大肠息肉中,息肉恶变占20.5%,小于1 cm以下息肉恶变率达15.1%;息肉恶变呈全肠道分布,以直、乙状结肠多见;腺瘤恶变占90.6%,以绒毛状腺瘤多见.结论老年患者大肠息肉恶变率较高,值得重视.

  • 无痛结肠镜切除老年大肠息肉的疗效

    作者:赵才翰;刘明庆;徐红

    目的 探讨无痛结肠镜治疗老年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无痛结肠镜切除治疗的162例老年(≥60岁)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病理学、内镜特点、癌变情况,并与同期130例中青年大肠息肉患者进行比较.将老年患者按照年龄分为60~65岁组、66~70岁组、71~75岁组和≥76岁组,分析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病理特点.结果 老年组共检出大肠息肉270枚,中青年组共检出222枚,两组均以乙状结肠处大肠息肉数量多,回盲部少.两组大肠息肉分布及各部位癌变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在息肉大小、息肉基底情况和息肉形态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息肉≥1 cm以上、广基息肉、分叶息肉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管状腺瘤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炎性息肉比例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类型息肉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老年患者大肠息肉病理类型稍有差异,60~65岁组以炎性息肉比例高,且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66~70岁组、70~75岁组和≥76岁组均以管状腺瘤比例高.结论 老年组大肠息肉患者与中青年患者在息肉大小、息肉基底情况、息肉形态、腺瘤性息肉比例等方面差异显著,老年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高,应对发现的老年大肠息肉患者进行积极摘除治疗,以降低癌变发生率.

  • 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盛传伦;赵岩

    大肠癌是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研究老年人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关系,对老年人大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现将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3年8月~1997年8月,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和镜检科行结肠镜检查2680例,其中老年人507例,检出大肠息肉185例,大肠癌131例,共检出316例,其中男198例,女118例,男女之比为1.68∶1;年龄60~93岁,平均年龄65岁。主要表现便血者120例(37%),其中大肠癌80例,大肠息肉40例(腺瘤样息肉31例,炎性息肉9例)。便血时间为1 d~3年。80例大肠癌中便血时间在半年以内者63例,半年至1年者11例,1~2年者4例,2年以上者1例。临床表现腹泻及便次增多者98例,腹痛53例,贫血22例,便秘26例,体重减轻5例,4例无症状仅表现为便潜血阳性。

  • 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附121例报告)

    作者:王成文;金松杰;刘永革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术对大肠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对大肠镜检查发现的121例大肠息肉行高频电凝电切术.结果:一次完全切除息肉106例,2次完全切除息肉10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安全、有效,对阻断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在内镜下使用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的效果分析

    作者:袁耀平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使用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在内镜下使用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射频电凝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一次治愈率和二次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穿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也未发生病情复发的情况。结论:在内镜下使用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应用金属钛夹结合内镜圈套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立刚;姜文典;崔旭;孟祥伟;迟宝荣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结合内镜圈套电凝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我院消化内科2001年~2003年收治的经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大肠息肉患者13例,在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结合圈套电凝切除息肉.术后1、3、6个月随访病情,复查内镜.结果:13例患者的21枚息肉均顺利切除,恢复良好,术后1周病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内镜,金属钛夹已完全脱落,创面凝固理想,术后1、3、6个月随访患者,术前的肠道临床症状(腹痛,腹泻,便血等)无复发,无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金属钛夹结合内镜下圈套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应用,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可以减少内镜治疗引起的急性、迟发性并发症(出血、穿孔).

  • 内镜下诊治大肠息肉185例临床研究

    作者:陈世雄;黄治华;徐红;湛小毛

    目的:探讨内镜下诊治大肠息肉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5例大肠息肉病例经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切除等治疗并进行分析总结,随访者复查肠镜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切除等治疗大肠息肉安全、疗效可靠,且经济、创伤小,是治疗大肠息肉的佳手段.

  • 成功电凝切除46例肠息肉患者体会

    作者:谢晓芳

    目的:探讨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肠息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在结肠镜直视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46例.结果:本组46例患者共73枚息肉,其中单发性息肉59例(80.82%),多发性息肉14例(19.18%).一次性切除68枚(93.15%),5枚(6.85%)较大息肉分2~3次切除,治愈率达100%.3枚息肉电切后根部少许渗血,经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及电凝止血后停止.无一例术中发生烧伤、肠穿孔、气体爆炸等并发症.本组46例患者中有2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47.83%,随访时间1年,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 大肠巨大息肉89例内镜治疗体会

    作者:刘月霞;曾祥梅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收集近9年大肠巨大息肉施行内镜下切除病例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息肉特点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息肉均顺利切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息肉的不同特点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内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内镜 治疗
  • 内镜下息肉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婷

    目的:探讨内镜下息肉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大肠息肉10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切除治疗,治疗组选择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过观察,治疗组的出血与穿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大肠息肉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少,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作者:冯俊芬;李光亮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5例行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240枚息肉大小、部位、病理特点以及内镜治疗情况.结果 240枚大肠息肉在内镜下治疗均取得成功;错构瘤性息肉8枚(3.33%),炎性息肉33枚(13.75%),增生性息肉75枚(31.25%),腺瘤性息肉124枚(51.67%).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单以及痛苦小治疗方法,虽然存在一定并发症,但相对手术较为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646 条记录 11/33 页 « 12...891011121314...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