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CU危重患者全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干预后的依从性与护理

    作者:乔艳;牛秀兰

    目的 探讨ICU危重患者全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干预后的依从性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患者13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65例患者实施全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血生化指标及依从率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ICU患者实施全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率,有效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可作为临床首选护理方案.

  • 新生儿患上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进展

    作者:陈亚敏

    本文对新生儿患上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具体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 围手术期小儿胃肠外营养治疗体会

    作者:孙旭;吴璇昭;杜君;聂梅兰;徐忠敏;陈有望;卞辰南;何坤凤;卓英权;陈见松

    目的:在探讨小儿围手术期的胃肠外营养方法的基础上,阐述具体的治疗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2例胃肠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外营养支持方式的差异性,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高能量组(脂肪乳使用量为2g/L)和低能量组(脂肪乳使用量为2g/L),与高能量组相比,低能量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较高能量的胃肠外营养模式可以加速小儿胃肠手术的术后恢复,当需要注意提升患儿的耐受性,防控因发生不良反应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 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范现英;刘晓晴

    目的:对早期肠内营养以及全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后,病人恢复的情况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治疗的80位病人进行研究,并按照入院单双号的随机分配方式,为所有病人进行划分,并利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划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前、手术后的血免疫指标和住院的时间、费用等进行数据的采集,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前各项指标差异不大,手术后第一天,两组病人的ALB、ALT、AST等指标比手术前要高,PA、TP指标比手术前低,HB变化不大.手术后第天,肠内营养指标情况回复正常,肠内营养组病人的血清比场外营养组高,术后的不良反应也较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病人血清功能以及免疫力的恢复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胃肠外营养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军静;李少荣;朱培华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输注肠外营养的非糖尿病手术患者共21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肠外营养液,将胰岛素直接加入肠外营养液中输注或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途径输注肠外营养液,将胰岛素直接加入肠外营养液中输注或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法.统计并比较两组不同的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及胰岛素输注方式在营养液输注前1h、输注后1h、4h、12h及输注完毕后2h的各时段所测血糖水平变化.结果:在输注前1h和输注后1h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输注后2h、4h以及输注完毕后2h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的非糖尿病手术患者选择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治疗方案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早期空肠营养与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作者:关海燕

    目的:观察早期空肠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治疗对象,发病7 d之后置入空肠营养管,持续使用2周,并与同期采用静脉高营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结果:18例患者实施空肠营养,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45%.治疗前行空肠营养和静脉营养者APACHE-Ⅱ积分和CT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空肠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住院时间分别为 29~33 d、30~34 d,住院平均费用分别约为45 000~50 000、55 000~60 000元,治愈率分别为95%、91%,病死率分别为5%、9%.结论:空肠营养者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缩短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饮食的护理体会

    作者:林玉娇;黄敏治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胃肠内营养是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重要的营养补给途径,但由于各种原因,由鼻饲而引起的并发症却加重患者的病情,阻碍其康复进程,由此由胃肠内营养引起的各种潜在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护士应掌握科学的鼻饲方法,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进展

    作者:王一;安永

    深静脉穿刺置管由于快捷、安全、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病员抢救、中心静脉压监测、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等.但深静脉置管所引起的感染并发症是危重病患者罹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海军;戴建华;陈光辉;苗福禄;邵仲凡;李国仁

    目的:评价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7例高龄食管癌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39例(EN组),行肠外营养支持18例(PN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肛门排气时间,EN组(56.3±4.2)小时,PN组(68.4±6.1)小时( t=-8.8, P<0.05),明显缩短;血清蛋白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 EN组白蛋白(33.5±2.3) g/L,前蛋白(223±18) mg/L,转铁蛋白(2.9±0.4) g/L,分别高于PN组(30.5±1.9) g/L ( t=4.5,P<0.05),(207±12) mg/L ( t=3.5, P<0.05),(2.1±0.2)g/L ( t=9.7,P<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EN组10.2%,明显低于PN组33.3%( X2=4.9, P<0.05);心血管性并发症发生率, EN组12.8%,明显低于PN组发生率38.9%( X2=5.0,P<0.05)。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肠外营养支持更有优越性。

  • 全胃肠外营养应用中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

    作者:李涛敏;蒋婧

    临床营养支持是20世纪一大进展,也是一项复杂的医疗护理技术.随着全胃肠外营养(TPN)技术的日臻成熟,它已由原来的辅助治疗手段逐渐发展成为某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它不仅能使营养不良的病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危重、应激病人救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但在应用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相应增加.如各种代谢、感染及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等而影响了全营养混合液(TNA)的治疗效果,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自2001年以来,我院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完善并规范了操作流程,不断改善配制条件,加强过程控制与管理,明显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792例严重烧伤患者胃肠外营养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李丽婕

    目的总结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胃肠外营养的经验,探讨通过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配液、输液中严格无菌操作并采用全合一方法,配制全胃肠外营养混合液.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温度和渗透压;密切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统计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胃肠外营养中并发症情况.结果792例接受胃肠外营养治疗,感染性、血栓性、代谢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2%,0.75%,2.40%.结论加强胃肠外营养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胃肠外营养输注研究进展

    作者:赵小红

    胃肠外营养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适用于重症疾病、婴幼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肿瘤等,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功能衰竭、高分解代谢、营养不良的患者来说,能够有效延长生存期.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就胃肠外营养输注的现状进行阐述,现报告如下.

872 条记录 44/44 页 « 12...36373839404142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