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长抑素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

    作者:邓洪强;吴鸿根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结果 17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痊愈,3例中转手术,术后无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有效地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同时为再次中转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

    作者:石化蓉;刘英;陆云

    目的 探讨周围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53例早产儿经周围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结果 患儿每日体重增加10~15g,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是危重新生儿康复的基础,对早产儿可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破伤风病人静脉高营养的护理

    作者:韩琳;马月叶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病死率高。我院于1995年2月~1999年11月共收治破伤风病人58例,除给予镇静冬眠药物和破伤风抗毒素外,应用静脉高营养治疗,其病死率明显降低,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其中男46例,女12例,年龄大77岁,小10天;有角弓反张15例,抽搐持续时间30s~5min,间隔时间20min~1h 30例。平均抽搐9.6天;气管切开5例,自动出院3例,无1例死亡,。2 静脉高营养液的成分  基本配方为7%凡命500~1000ml,20%英脱利匹特500~1000ml,10%葡萄糖1000ml,10%氯化钾30ml,10%葡萄糖酸钙20ml,10%氯化钠50ml,维他利匹特10ml,水乐维他10ml及安达美10ml,具体应用时,医生根据病人高代谢程度给予不同的调整。

  • 肠道外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作者:虞海芬

    近年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增高,其中全肠道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的作用不可低估.TPN旧称静脉高营养(i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指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近年来,在我国已陆续开展TPN,对降低早产儿的病死率[1,2]和NICU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对TPN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指征途径及成分综述如下:

  • 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作者:黄权

    近年随着对外科危重病人病理生理及代谢异常改变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外科危重病人可因高代谢状态导致严重的营养代谢障碍和免疫衰竭,从而易发难以控制的感染和不可逆的细胞功能损害,甚至导致病人的死亡[1].营养支持在临床治疗中日趋重要,己成为外科危重病人极为重要的治疗措施.现就营养支持在外科危重病人的应用作一综述.

  • 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应用

    作者:肖持坚

    早产儿、低体重儿肠外营养支持作为临床一种治疗手段已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喂养困难致热量不足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常常需要全肠外营养(TPN),但TPN并不是毫无危害,如不及时发现处理生化代谢异常,继发感染、胆汁郁积等,亦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1月对32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部分胃肠道营养(PPN),现报告如下.

  •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的胃肠外营养

    作者:刘宁

    营养支持在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胃肠外营养(PN)应用于ARF是近年来的新进展.本研究探讨小儿ARF时PN治疗的临床意义.

  • 肠外营养在危重新生儿病中的应用及分析

    作者:黄秀群;陈晓华

    应用胃肠外营养治疗危重新生儿病20例,结果表明患儿平均每天体重增加20.5g,硬肿消退快,临床观察无任何不良反应,检测未发现代谢并发症.根据日龄、体重、疾病及监测指标等情况,逐日调整营养配方,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胃肠外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 胃肠外营养治疗危重症新生儿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东;刘郴州;黎红梅;齐悦;陈丽梅

    目的观察使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危重症新生儿的疗效.方法将114例危重症新生儿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使用TPN的时间均≥7天,对照组54例,未使用TPN.两组治疗前后检查监测患儿体重、头围、身长,治疗10天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体重、头围、身长日增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两组疗效的比较经Ridit分析,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肠外营养可明显增加高危新生儿的体重,提高高危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进展

    作者:劳贤邦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指将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经静脉通道输入人体内的方法.TPN广泛应用于临床,避免和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危重病人救治的成功率,改善了手术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 智能输液泵经深静脉控制性持续输注营养的护理

    作者:韦翠英;陆珊珊;郑雪;冯鹏雄;王广裕

    胃肠外营养可为各类重危病人补充营养物质和治疗,特别是不能从胃肠道摄入或摄入不足者提供营养支持,是支持生命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机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 加味人参白虎汤在治疗危重症患者中的作用(附4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美康

    严重的创伤、休克、感染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一旦发生,病死率高达60%~70%[1].目前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虽经胃肠外营养、抗感染等现代医学的综合处理,治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不少患者因出现MODS而死亡.我们运用中药加味人参白虎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44例危重症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胆汁淤积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陈健;陆俏群

    目的 观察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并探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1~2013年108例进行静脉营养支持14d以上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按是否发生PNAC分成PNAC组及非PNAC组,观察两组有伴窒息、败血症、肺透明膜病(HM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开放(PDA)等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PNAC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脂肪乳累计用量、氨基酸大用量、肠道外营养(PN)热卡摄入量大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喂养日龄、体重恢复迟于非PNAC组,且合并症发生机率增大.结论 PNAC发生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开奶时间迟、大剂量使用氨基酸和脂肪乳、PN热卡高、胃肠外营养时间长,有无并发症有关.

  • 全营养混合液在儿科危重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张怡

    危重患儿常不能从胃肠道得到足够的营养供应,同时必定存在严重的分解代谢,在抢救和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恰当的营养支持,直接关系到患儿抗感染能力和组织的修复,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将我科从1997年2月~2000年12月危重患儿外周静脉营养混合液(TNA)应用的情况总结如下.

  • 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及防治

    作者:黄河;何爱兰;唐碧莲;谢红忠;古晓琳

    目的 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并采用胃肠外静脉营养14d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47例,分为发生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及未发生PNAC两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PNAC的发生率为17.0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PN持续时间、开始胃肠喂养时间、葡萄糖积累用量、氨基酸积累用量、脂肪积累用量与PNAC密切相关,PN持续时间是独立高危因素(OR=3.812,95%CI:0.039~4.027,P=0.012).结论 PN持续时间越长、PN氨基酸的累积用量越大、PN脂肪乳累积用量越大、达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越长,则发生PNAC的几率越大.尽早开始肠内营养,避免静脉摄入高热卡,为降低PNAC的重要措施.

  •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林枫

    目的:总结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影响因素。方法102例行胃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的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本组102例早产儿中共发生PNAC 18例(17.65%),其中死亡患儿1例。PNAC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乳累积用量以及感染率、出院体重、住院天数方面与非PN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AC发生与早产儿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感染、PN持续时间长、脂肪乳及氨基酸累积剂量高有关。

  • 早期肠内营养减轻"二次打击"肝损伤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作者:王倩;田伟军;刘运德;李昕;高硕;靳小石

    目的 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导致的 "二次打击" 时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通过血清学检测筛选评价肝功能的敏感指标.方法 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内毒素腹腔注射的"二次打击"及肠内、肠外营养模型.根据营养方式分为3个大组,分别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混合营养组(EPN组).每组均从术后12 h开始给予肠内和/或肠外营养液,连续给液5 d,分别在营养支持后第1、3、5天采血测定血清学指标,在第5天获取肝脏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LR4表达.结果 术后第5天与第1天比较,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三组均逐日升高(P<0.01),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在EN、EPN组升高(P<0.01~0.05),腺苷酸脱氨酶(ADA)显著降低(P<0.01),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在PN组升高(P<0.01~0.05);EN、EPN组与PN组比较在术后第5天:RBP升高,ALT、AST、ADA、γ-GT、ALP降低(P<0.01~0.05).PN组较EN、EPN组TLR4表达增强.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减轻了"二次打击"给肝脏带来的损伤,肝功能得以恢复;RBP和ADA分别是反映机体营养状态和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TLR4有助于判断内毒素血症对肝脏的早期损伤程度.

  • 平常假丝酵母菌引起医院内肩关节感染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付广梅;侯天文;张盼

    近年来,住院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不断上升。其诱发因素包括恶性肿瘤、中心粒细胞减少症、细胞毒药物化疗、年龄老龄化加剧、胃肠外营养、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中央静脉置管等[1]。常见的真菌感染病原体是假丝酵母菌属菌种,尤其是白假丝酵母菌。随着临床氟康唑预防应用,以及侵入性医疗措施的实施,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在下降,而非白假丝酵母菌检出在升高,其他如热带、克柔、近平滑、光滑以及季也蒙假丝酵母菌等在在临床上也时有检出[2]。国外有平常假丝酵母菌引起HIV感染者的口腔和食道感染的报道[3],但其引起的临床感染在国内鲜见报道。2012年自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骨科住院患者关节液中检出1株平常假丝酵母菌。现将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经过报道如下。

  • 静脉置管在新生儿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吴翼君;余加林

    静脉营养是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一项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由于静脉导管的改造和插管技术的提高,有多种导管和解剖部位供我们选择,本文就静脉置管的途径、并发症及处理予以讨论.

  • 特殊配方强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庞晓军;杜正隆;苏方;赵志梅;骆萍;曾德福

    目的:观察特殊配方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2011年在我院住院,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12,因肠内营养禁忌或者尝试48 h出现不耐受,并需要>7d的完全肠外营养患者306例,随机分为特殊配方组(152例,采用谷氨酰胺、左卡尼汀、果糖二磷酸钠、混合糖等强化肠外营养治疗)与对照组(154例,进行常规肠外营养治疗).2组相同疾病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2组胰岛素量以控制血糖于8.3 mmol/L左右个体化给予.比较2组平均每天热量、脂肪乳、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摄入量与平均每天胰岛素量、住院期间死亡率、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住院死亡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结果:2组平均每天热量、脂肪乳和氨基酸量以及碳水化合物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具可比性;特殊配方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特殊配方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死亡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通过采用果糖二磷酸钠、左卡尼汀、谷氨酰胺、混合糖等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可改善危重症患者代谢状况,从而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872 条记录 36/44 页 « 12...33343536373839...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