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如何加强急诊护士的急救与安全意识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渐渐加强,医院里面各种类型的医疗纠纷开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急诊科是医院中比较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因为急诊护士工作性质的原因,和急、危、重症患者都是直接接触,所以更容易被当作直接投诉对象的医疗纠纷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在做好急救工作的同时尽可能的避免医疗纠纷就是急诊科护士目前需要加强的,首先要加强急救意识,本文就如何增强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做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
-
浅谈院前急救护理工作重要性
健全的院前急救系统是确保患者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的前提,增强护理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
-
急诊死亡205例病因分析
目的 具体分析我院急诊死亡患者的病因情况,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行院前急救、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患者(20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儿童急诊患者以意外性事故为主体;青少年患者的急诊类型为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创伤、猝死;中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女性患者以中毒表现的为明显,而男性患者则以创伤、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主.患者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外伤、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院前死亡原因表现为猝死、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结论 做好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公民自身的急救意识,建立更为完善的急救网络系统以及紧急创伤救治平台,提高急诊抢救的成功率.
-
新时期院前急救护理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各医疗机构对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普及和培训,推动广大民众的急救意识普遍增强,对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逐年上升.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特殊环境及场所、病人病情急危变化、连续出诊、一车多患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和突发的状况,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完善工作,大程度的保证病人的安全,提高急救水平,值得广大从业者思考和探讨.本人在近5年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过程中总结了几点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
山东省某三甲医院2004-2014年急诊患者病死率研究
目的:研究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科2004—2014年患者病死率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2004年、2009年和2014年该院急诊科就诊人次及死亡患者人数,计算病死率,并收集上述3年全部死亡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4年,该院急诊患者数量显著增加(2014年较2004年增加了38.0%,抢救和留观人数增加71.6%),病死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 0.3%,2009年 0.8%,2014年 0.7%,P <0.01),纳入上述3年共1091例死亡患者进行分析。基线临床特征:男:女比例为1.36∶1,该比例2004—2014年间无显著变化;平均寿命61.9岁,过去10年亦无显著变化。救治条件:该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数量和硬件设施配备均有明显提升。流行病学特点:心、脑血管疾病和猝死是急诊死亡三大主要原因,三者所占总比例以及外伤、肿瘤等各自所占比例2004—2014年均无显著变化。急救意识:发病至急诊就诊时间2004—2014年无显著变化,救护车应用比例未发生改变;患者家属配合抢救的比例显著下降(2004年 61.1%,2009年 60.2%,2014年 42.8%,P <0.01)。时间分布:急诊死亡患者就诊的节假日分布、昼夜班次分布均无显著变化,平均急诊滞留时间明显上升(2004年 22.4 h,2014年 39.3 h,P =0.02)。结论2004—2014年间,尽管急诊科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得到显著改善,急诊患者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这一状况可能与就诊患者数量(尤其是危重患者数量)大幅度增加、病患自我急救意识无改善、对急诊救治的配合程度显著下降、急诊滞留时间显著增加等相关。
-
儿科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院前急救转运方式探讨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危重病抢救水平的提高和急救意识的加强,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是当务之急,但由于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国内建立急诊医疗体系起步较晚,儿科急救领域尚属空白,我院于1988年3月在ICU和急诊室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院前急救网络,率先在国内建立起完善的儿科急诊医疗体系,现将院前急救转运243例患儿报道如下.
-
实施急诊急救综合演练的体会
为了适应现代急救医学要求,建立一支过硬的急诊急救队伍,我院急诊科自1996年开始至今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急诊急救演练,演练涉及各专科疾病的抢救,强化了急诊科护士急诊急救意识,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应变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并且形成全院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取得较好成效。
-
学会急救珍爱生命社会名人与急救专家面对面座谈"猝死预防与急救"
本刊讯 通讯员李孝庚报道:2007年7月29日,"2007年猝死-第一目击者"专家大讲堂,在武警总医院举行,呼吁社会珍爱生命、保护健康,要从提高急救意识、学习现代急救理念、基础科技知识和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做起.
-
吉林地区农村居民院外急救知识普及现状研究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院外急救知识现状,为开展农村急救知识普及、培训提供良好建议.方法:随机抽取吉林地区农村居民300人,进行急救知识、急救意识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普及率低,不同年龄、文化等人群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需在农村开展急救知识普及与培训,提高农民的急救水平.
-
手术室夜班护士急救意识之我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原因引起的急诊手术量不断增加,各类急诊患者的病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发伤、复合伤的比例明显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多伴有严重休克,稍有延误,则可造成致残或死亡,故"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则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和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而且工作紧张,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责任重大,尤其是夜间,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急诊手术有时又很多,人员进出复杂、频繁.因此,要提高手术室夜间护士急诊手术的急救意识:快速、尽职、准确.而在前期主动、及时与有效的进行术前、术中配合对抢救工作是否成功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提高夜间急诊手术急救意识,作者就自身认知作一叙述.
-
53例无主患者救治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并且公民急救意识增强,急救医学逐步完善和发展,“110”、“120”等通讯网络的日益成熟,临床上经常遇到病情危重,并无法正确提供个人信息的无主患者被路人或救护车送至医院,急诊科已成为抢救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也成为反应社会伦理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无主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在救治工作中存在很多难以预料并棘手的问题,我院位于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流动人口密集,急诊科自2008年5月~2010年12月共计成功收治无主患者53例,其中,如何对无主患者进行有效救治、管理就成了医院及科室的一大难题。
-
提升实习护士急救意识方法的探讨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寿命的延长、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对此若不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护措施,就有可能导致一些可以挽救的生命丧失救治的机会.因此为了适应急诊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急救护理学的教育势在必行.而护生急救意识的培养是提升急救水平的关键所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并在抢救时具备分秒必争的意识.急救意识是当代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抢救过程要敏锐地观察病情,果断地采取有效地急救措施.为此,我院急诊科在如何强化护生急救意识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急救护理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中毒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中毒后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大量增加,使通气及换气受阻[1].故中毒后早期的治疗措施应该是早期足量应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活剂,快速清除毒物及呼吸道分泌物,解决缺氧问题,改善中毒后症状[2].强烈的急救意识,快速的急救反应,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的病情判断,有效的生命支持,安全有效的转运,对减轻院内救治的复杂性,降低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急救意识在外科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急救意识在外科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450例危重患者的典型病例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急救意识的护理。结果试验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在外科危重患者护理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帮助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率。
-
院前急救模式标准化的探索与研究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聚集性以及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急救意识普遍增强,院前急救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各级城市急救中心的建设模式较多,占主流的有独立型、院前型、依托型、指挥型四种模式.地域差异、人口文化的不同急救模式不能完全统一,只有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走出一种更适合本地区人口、经济需要的急救模式,才能使院前急救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制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定州市120急救中心是一种依托型急救模式,依托于定州市人民医院,负责全市方圆1 274平方公里内百万人民的院前急救工作.从2005年至今定州市急救中心加强急救模式标准化建设,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院前急救成功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
ICU护士的急救意识——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心跳骤停四次的护理
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病例病种多,病情重,病情特点易变、突变、多变,加上先进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给ICU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一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并发脑血栓、气栓,引起心跳骤停四次、呼吸骤停一次的护理,体会到:ICU护士不但要具备较强的急救意识,而且要熟练掌握急救复苏技能,不断提高应急应变能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
分娩室助产士急救意识及抢救技术的培训
介绍了对分娩室助产士进行抢救意识及抢救技术培训的程序和方法.说明选择培训师资、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内容,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式、灵活机动的培训形式及分阶段进行培训的方法可提高助产士的抢救意识及技术水平,从而保证抢救成功率,降低母婴并发症.
-
聊城市居民"120"急救意识调查分析
聊城市拥有550万人口,4年前才成立聊城市"120"急救中心,由于普及程度不够,人们对急救常识的认识水平不一.为了解聊城市居民对"120"急救意识的概况,2000年5-10月,我们对部分居民进行了"120"急救意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
急救意识在外科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使用急救意识护理方法来看护外科危重患者的其临床护理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外科危重患者作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患者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护理组中的53例病患者仅使用常规化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看护,而实验护理组中的53例病患者则在常规化传统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联合急救意识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看护.两种护理方法实施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之后患者的生活品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概率(92.4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概率(71.70%),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信息方面,实验护理组患者在实施急救意识护理方法之后其生活品质以及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提高,且患者对护理结果也比较满意.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外科危重患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急救意识护理方法来护理患有外科危重患者,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
情景模拟法在呼吸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呼吸科急重症如大咯血窒息、急性气道梗阻是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现有普通床位36张,收治病例中90%为确诊肺癌晚期和气道狭窄病人;监护室床位7张,收治病人为呼吸衰竭、COPD、哮喘及重症肺炎等,病情变化快,护理任务重,因此护士的急救意识、判断、应急综合素质和护理技能水平在抢救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现有护士24名,其中低年资护士(毕业后工作3年内的护士)占58%,存在临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欠缺的现象.为了保证护理质量安全,我们在2010年通过对工作1~3年的护士进行急救情景模拟训练的教学法,有效提高了我科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急救技能,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