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做好医学院新生班导师工作的几点体会

    作者:洪宇

    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生活,脱离了父母、老师对生活和学习的安排,很多人会突然之间感到茫然.医学院校的新生面对着科目繁多的医学课程更是无所适从.班导师对大学新生的思想教育,学习、生活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非典"封校期间医学新生心理防御机制及管理对策

    作者:朱晓峰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非典"封校心理防御机制.方法用问卷的形式对200名医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答卷中的防御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受试学生中利用成熟型防御机制73人次,中间型防御机制282人次,不成熟型防御机制78人次.结论医学生对"非典"封校的心理防御机制中,成熟型占比例较少,需要加强心理干预与教育管理.

  • 医学新生的人格特征调查与分析

    作者:杨贵英

    目的 调查医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分析医学生人格培养的方向.方法 使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对泸州医学院2006级新生2182人和2007级新生2348人.共4530人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新生在活跃、爽直、坚韧、严谨、利他、重情、随和全部7个维度上的T分主要集中在中段;活跃,坚韧、利他、随和4个因素的T分均值低于常模(P<0.001);2007级活跃、坚韧、重情得分高于2006级(P<0.001);大城市学生活跃、随和分高,农村学生严谨、重情分高(P<0.001);活跃、坚韧、随和3个维度两两之间相关系数>0.4(P<0.001).结论 医学新生的总体人格特征趋于大众化且存在发展的态势.对其进行人格培养时,应重点培养全体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 医学新生潜在心理危机与心理痛苦水平关系

    作者:王琪;王丽敏;隋虹;徐娟;王小雪;赵振军

    目的:探讨医学新生潜在心理危机现状及与心理痛苦水平的关系,为早期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方某医科大学311名入学新生进行自编调查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统一调查。结果存在潜在心理危机者(简称有者,反之无者,下同)为55人,检出率为17.7%,其中男生为17.6%、女生为17.7%。有者生活不快乐的为31.1%,明显高于无者的14.3%(χ2=7.77,P<0.01);SCL-90所有因子均分存在潜在心理危机者均比无者高(t>1.96,P<0.01),且除了恐怖、偏执因子≥2的检出率有无潜在心理危机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8个问题检出率有者均高于无者(χ2>3.84, P<0.01)。结论存在潜在心理危机的新生近五分之一,且心理痛苦水平高,存在轻度以上心理问题的人数多,加强医科院校心理危机防控能力势在必行。

  • 感恩在医学新生应对方式与攻击性之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王晶;胡勇娟;薛朝霞

    目的:探讨医学新生的感恩在应对方式和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感恩量表(GQ-6)、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 CV)对3306名医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学新生在感恩倾向上男女新生有统计学意义(t=-2.916,P<0.01);积极应对与感恩呈显著正相关(t =0.450,P<0.01),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t=-0.227,P<0.01),消极应对与感恩呈显著负相关(t=-0.308,P<0.01),与攻击性呈显著正相关(t=0.331,P<0.01),感恩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t=-0.322,P<0.01);感恩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与攻击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值分别为55.9%,21.9%.结论:感恩在应对方式与攻击性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提示对医学新生进行感恩教育可能有助于减少消极应对方式对学生攻击性的影响.

  • 应用团体咨询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

    作者:李晓敏;王亚静;袁靖;杜玉凤

    目的 应用团体咨询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进行干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团体心理咨询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2007级392名在校大学新生进行筛查,通过对其中39名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咨询,探讨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及团体咨询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干预组的SCL-90总分较实验前改善,强迫、焦虑、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6项因子有明显改善.结论 团体咨询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的改善具有一定的近期效应,可以有效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应用团体辅导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

    作者:洪鸿;杨凤池;李梅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医学新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改善作用.方法医学院校一年级学生,实验组23人、对照组20人.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干预前后两组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干预前后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4个因子分以及SAI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团体辅导的方法对于提高医学院校新生适应性、降低焦虑水平、促进学生以开放、信任、自信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有显著的效果.②用团体活动的形式对医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行且有一定优势.③心理素质教育对德育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医学新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认知偏差和自我价值感

    作者:刘晓杰;王美萍

    目的:探讨医学新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认知偏差、自我价值感的关系,为医学新生的心理虐待干预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认知偏差问卷、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334名医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及恐吓、干涉、纵容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57,2.04,2.18,2.33;P<0.05);男生认知偏差显著高于女生(t=2.15,P<0.05);本科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t=2.11,2.53;P<0.05)、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均显著高于专科学生(t=2.91,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及各维度(除纵容维度外)和自我价值感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147~-0.311, P<0.01),与认知偏差呈显著正相关(r=0.151~0.249,P<0.01)。结论:医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与认知偏差、自我价值感存在相关;对于受虐学生,认知偏差程度越严重,其自我价值感越低。

  • 医学新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创造力、认知偏差的调查分析

    作者:姜红娟;刘晓杰;杨文晗

    目的:了解海南医学新生的儿童心理虐待状况;比较不同创造力、认知偏差类型的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差异。方法:方便取样,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卡特尔多项人格量表-创造力、认知偏差问卷对365名自愿参与的海南省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4级新生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 t 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男生的恐吓、贬损、干涉、纵容维度得分高于女生(t =2.38,2.17,2.40,2.72;P 均<0.05);独生子女医学新生的忽视维度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者,而干涉维度得分高于后者(t =‐3.82,2.17;P 均<0.05);单亲家庭医学新生的忽视和贬损维度得分高于非单亲学生(t =2.80,3.24;P 均<0.05)。不同创造力等级的医学新生在儿童心理虐待得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认知偏差类型的医学新生在贬损、干涉维度得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0.92,13.54;P <均0.001)。结论:不同性别、是否独生、是否单亲的医学新生在儿童期遭受的心理虐待不一样;不同创造力的医学新生在儿童期遭受的心理虐待无差异;不同认知偏差类型的医学新生在童年期遭受的贬损和干涉高于其他类型者。

  • 医学新生的恋爱调查与指导

    作者:司荣婷

    目的:调查医学新生对婚恋的态度,并指导他们正确对待爱情.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对象为新乡医学院2003级新生200名.结果:医学新生对待婚恋的态度主流上是严肃认真的,但大部分学生对爱情本质的认识较肤浅而模糊.结论:应指导即将面对婚恋的大学生做好前期的知识技能准备,使他们认识爱情的本质特征,引导他们正确选择恋爱对象.

    关键词: 医学新生 婚恋 选择
  • 医学新生大学学习生活适应状况调查及其教育辅导

    作者:方爱珍;程化琴;赵优;佟巍;祝虹

    为了解医学新生在大学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大学学生适应性问卷并结合辅导员深入辅导的实践工作,对北京大学2010级医学预科学生的大学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学生总体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状况良好,系列素质教育、辅导员深入辅导、朋辈教育是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渠道.

  •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4级医学新生学习适应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莉娟;魏戈;于晨;朱冬冬;胡英杰;程化琴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大学医学部2014级288名医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发现性别、专业、政治面貌对医学新生学习适应情况没有显著影响;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制力、对专业的认同感、对大学生活的参与度、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学习主动性、学习投入、自我效能感和希望特质等对医学新生学习适应情况有显著影响.为了提高医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需要加强对来自农村及小城镇和非独生子女的医学新生的及时关注;提高医学新生的专业认同感;加强对医学新生的自主性、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希望特质的培养;激发医学新生的学习动机;丰富校园活动;提高医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投入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4级新生压力来源、应对方式和学习投入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程化琴;丁胜云;庄明科;何瑾;王萍

    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医学部2014级501名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压力源问卷、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学习投入和学习倦怠问卷进行测量.调查了医学新生压力来源、应对方式的特点,并分析了压力知觉和应对方式对学习投入和学习倦怠的影响.结果发现,医学新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和对未来发展的困惑,并且在不同类型的人群中存在差异.此外,医学新生的压力知觉和应对方式对其学习投入度和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影响;即使是在控制了被试对专业的认同感后,影响依然存在.新生辅导员应当特别关注某些来源的压力,并对不同的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为了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投入,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两个方面:新生学业辅导和新生职业发展辅导.

  • 沈阳医学院2000级新生艾森克问卷调查研究

    作者:孙英梅

    很多新入学的大学生,由于不了解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在新的集体中,在新的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生活环境面前,显得手足无措,由于种种不适应而产生诸多苦恼和困惑,从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了解他们的特点,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对沈阳医学院2000级新生进行了艾森克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 医学新生综合素质调查分析

    作者:李成军;李于骅;杨晓宏

    为了适应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有针对性地做好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我们对我院2001级医学新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建议.

  • 医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调查

    作者:艾丽

    目的 调查医学新生的总体幸福感水平.为医学院校针对新入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入学新生253 人,进行总体幸福感量表的评定,分析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水平,比较总体幸福感的性别和学历差异.结果 医学新生中女生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男生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性别方面的比较上,男同学的总体平均分要远低于常模的平均分,而女同学的总体平均分稍稍较常模平均分高.同时其他6 个因子在性别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医学本科新生总体幸福感较专科新生高(P < 0.05),且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和"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的这3 个因子上,本科新生和专科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5).结论 医学新生的幸福感性别差异不明显,但本科生幸福感明显高于专科生.

  • 医学新生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黄宇妍;周梅;姜润生;狄亚霞;王婷

    目的 了解医学新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制问卷收集某医学院1850 名本科新生的一般信息和自觉健康状况、被欺凌情况等资料,并运用改良后的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医学新生的焦虑状况,其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统计方法.结果 该医学院新生焦虑检出率为38.6%,焦虑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家庭平均月收入、自觉健康状况、曾在学校或网上被欺凌过;其中自觉健康状况又与性别、生源地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医学院校应当重视新生心理健康,同时关注新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心理阴影等,多关心贫困生、农村新生,使入学教育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 云南省某高校医学新生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作者:杨月娥;宋正蕊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据调查,我国的HBV感染率为57.8%,全国约有7亿多人感染过HBV.

  • 川北医学院大一新生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朱陶;李健;张树山

    目的 了解川北医学院大一新生的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自制的大一医学新生焦虑抑郁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川北医学院校大一新生SAS标准分和SDS标准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焦虑发生率为12.2%,抑郁发生率为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单亲家庭、吸烟、学习压力大、就业前景差、宿舍环境差及平时作息不规律是导致医学院校大一新生焦虑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JP<0.05);而家庭经济状况差、学习压力大、就业前景差、宿舍环境差及平时作息不规律是导致医学院校大一新生抑郁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该医学院校大一新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作息方式、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宿舍环境等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 医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讨与实践

    作者:朱庆阳;全景梁

    医学院校为每个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现其人生理想的成长环境,这些年我们看到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少新生不知所措,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不适应,从而出现迷恋网络、心理不健康等问题.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