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简化调强放疗技术(sIMR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中的应用
1 目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整个靶区体积内剂量分布更均匀,较大幅度增加了肿瘤的剂量,提高了肿瘤控制率,使周边正常组织免受过量损伤.而在实际工作中,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运用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1)调强技术一般是利用直线加速器的多叶光栅(MLC)形成多个子野,采用步进或滑窗方式进行照射,子野数目越多,患者的治疗时间也越长,导致患者保持良好体位的能力下降;(2)当调强技术形成的子野面积过小,而多叶光栅的到位精度又有限时,将会增加肿瘤剂量的不确定性;(3)另外单个子野的机器跳数过少时,要求加速器出数的启动与停止在瞬间完成,这对加速器的性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损伤,同样增加了肿瘤剂量的不确定性;(4)计划设计是在静止的图像上完成,而患者治疗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尤其是呼吸动度过大),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越好,器官运动带来的剂量误差将越明显;(5)调强技术的验证是个庞大的工程(需要位置验证、剂量验证、治疗验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因此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已刻不容缓.
-
发热与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面广、病死率高,在WHO带领下,各国科学家奋力攻关,在病原确定、基因测序、蛋白质组、重症治疗、早期诊断实验技术、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均有了喜人的突破,但对新传染病的病原学特性尚未完全认识,免疫预防还没有疫苗,诸多的流行规律需要时间去摸索和研究,在SARS特异性抗原抗体系列诊断技术形成之前,探讨分析发热与SARS的关系很有必要.
-
血管影像学方兴未艾(述评)
近年来,我国影像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诊断诸如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TAD)等动脉扩张性疾病方面,确诊率从二十余年前X线平片的67.5%,提高到十几年前DSA的90%以上,以至近十年来通过高速CT、高场强MR、腔内超声等技术的单独或联合应用,确诊率几乎达到100%。比如,螺旋CT、电子束CT、磁共振等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的升级换代,均可重建出类似血管造影的逼真图像,同时还可重建出三维的立体图像,以及仿真内镜技术形成的腔内图像,因而其名称也相应变为CTA(CT angiography)、MRA(MR angiography)。不仅如此,DSA和超声在近几年也开始尝试重建各种三维图像,取得了一定经验。
-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损伤后运动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1]是指利用综合技术形成逼真的三维视、听、触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交互、相互影响,从而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体验.这一概念早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在1989年提出[2].VR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及想象性[3-4]的特点.VR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提供给用户诸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直观而又自然的感觉,使用户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VR环境中[5].
-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历史跨越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白内障手术在手术技巧、手术器械、仪器设备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20~30年,是现代白内障手术技术形成关键时期.
-
论健康教育照片档案如何管理
健康教育照片档案是各行业单位一种原始记录,它不仅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凭证与参考作用,而且对于维护健康教育活动,反映真实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健康教育照片档案是开发档案管理的物质基础,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健康教育照片档案分为传统照片档案和新型照片档案两类;传统照片档案是指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影像为反映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新型照片档案是指运用数码影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形成的照片档案,属于电子档案.其新型的照片档案形成、传输、存储和利用都离不开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目前,凡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单位所形成的照片档案都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传统的照片档案.1989年10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并于1989年7月1日起实施,这个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照片档案纳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也对各行业单位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与CT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其特点的比较
医学功能影像领域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特别是CT、磁共振(MR)功能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肿瘤诊断中已有较多基础和临床初步应用结果,且部分技术发展前景广阔,这对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所具有的传统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冲击或挑战.作为核医学工作者,应主动适应新世纪相关影像设备、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丰富和拓展核素显像在医学实践中所具有的特色和重要作用,使核素显像能够与其它影像诊断技术形成优势互补之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 CT设备的技术进展
-
PET-CT融合扫描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价值
PET-CT融合扫描系统是新近问世的又一种先进的影像诊断系统.它通过融合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helical CT)扫描技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将其整合在一个系统之中.因此,患者只需进行一次检查,可完成两次扫描,通过图像重建融合技术形成一幅幅叠加的PET-CT整合图像.它具有多层螺旋CT高空间分辨率,图像显示解剖结构清晰的特点,弥补了PET图像空间分辨率的不足;同时,具有PET的功能成像、灌注成像及时间-代谢四维成像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
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妇女的助孕策略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T)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合并不孕的患者达30%~50%.2005年,欧洲生殖医学协会发表了关于EMT的诊断和处理指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也于2007年公布了我国EMT的诊断和治疗规范,这些临床指南或规范中均提出了EMT合并不孕症的处理原则,目前,合并EMT的不孕治疗是由药物、手术和辅助生殖技术形成的一个治疗体系.本文以临床实践为出发点,在上述临床诊疗指南或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新进展、国内外专家的共识与争议热点,对合并EMT的不孕妇女如何选择适宜的助孕策略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