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065 肉毒中毒的主动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作者:贾杨;王景林

    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毒性强的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毒素战剂和生物恐怖剂.由于目前仍未有实用有效的方法治疗肉毒中毒,因而其疫苗的主动免疫预防研究就更为重要.有关肉毒中毒的各种疫苗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就其免疫途径也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其中类毒素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的预防效果好,可以抵抗1×105倍LD50天然毒素的攻击,但这两种疫苗均存在着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同时本文提出了多表位疫苗的新思路,并指出多表位疫苗有可能是今后肉毒毒素疫苗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 狂犬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观察

    作者:盛振东

    被犬、猫等动物咬、抓伤后,绝大多数的人都能主动进行狂犬疫苗免疫预防.为了解注射狂犬疫苗后的抗体产生情况,对1085例前来我站全程注射狂犬疫苗者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现报告如下.

  • 2012年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情况

    作者:王臣霞

    目的 分析评价2012年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效果,了解流动儿童接种情况,为今后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强化查漏补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流动儿童997名,强化查漏补种前流动儿童建卡率93.48%,建证率99.60%,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零剂次免疫率为0.40%,漏种率2.61%,麻风减毒活疫苗(MR)、麻风腮减毒活疫苗(MMR)、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EV)和乙型肝炎疫苗(HepB)零剂次免疫率为0.20% ~ 2.71%.强化查漏补种后的建卡、建证及疫苗补种/预约率达到100%.结论 流动儿童主要集中在镇中心等繁华地区,居住<2月儿童所占比例较高,儿童建卡率较低,OPV漏种率和其他疫苗零剂次免疫率随流动儿童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提示在当地居住时间较短的流动儿童是重点人群,大年龄组儿童易出现免疫空白,结合常规查漏补种工作及时提高流动儿童建卡、建证和各种疫苗接种率是关键措施.

  • 免疫预防不同时期北京市通州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动态分析

    作者:马燕玲;宁召起;赵春艳

    目的 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麻疹发病年龄出现"双相"趋势,在目前麻疹发病年龄结构和流行病学动态形势下,提供现阶段制定麻疹防治策略的参考依据.方法 针对免疫预防30年后麻疹流行特征动态变化,结合各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对现阶段麻疹的流行规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预测.结果 从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到计划免疫再到免疫规划的30年间,虽然发病年龄构成改变,北京市通州区麻疹整体发病率持续下降,维持3/10万的低发病率水平,并且临床并发症减少,轻型、不典型以及不可预防性病例增多.但2005年后发病率显著回升,表现出<8月龄婴儿和≥20岁人群发病升高的"双相"趋势,流动人口以多发、爆发为主要流行类型,成为影响该地区麻疹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1982~1991年和1992~2006年两时期婴儿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均较高(γ2=0.189,P=0.921),抗体GMT均达到较高水平;1982~1991年和2007年两时期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γ2=12.784,P<0.01);相同时期的育龄妇女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94%和92.51%(γ2=1.524,P=0.900),健康人群及育龄妇女抗体GMT均偏低.结论 随着麻疹流行特征的改变,血清流行病学随之改变,形成了不同时期麻疹流行规律特征的免疫学基础,制定大年龄及育龄妇女的免疫策略,是降低"双相"趋势升高的有效手段.

  • 2010~2013年北京市东城(北)区狂犬病免疫预防监测数据分析

    作者:邸明芝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北)区人狂犬病防控工作实际情况,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为完善人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3年东城(北)区人狂犬病免疫预防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致伤人数居前3位的年龄组为20岁~,50岁~,40岁~.致伤部位居前3位的是手、下肢、上肢.Ⅲ级暴露者1 777人,仅占就诊总人数的7.56%;伤人犬中有免疫史者占58.25%;AEFI报告发生率为2.38/10万.结论 应严格执行伤口分级标准,提高AEFI监测敏感性,继续提高犬的免疫率.

  • 北京市西城区免疫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成效分析

    作者:史淑芬;孙穆;王庆;周红玲

    随着免疫规划的普及和工作的深入发展,人们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接种质量和接种的安全性也成为社会的焦点.

  • 北京市昌平区免疫预防工作人员现状

    作者:王海红

    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群众对免疫预防日益重视,对免疫预防工作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疫预防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预防接种操作及以抓接种率为目标的工作,更需要基层免疫预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安全、有效地应用免疫手段,控制、消除免疫预防相关的传染病.

  • 北京市通州区流动儿童免疫预防工作管理难点与策略

    作者:宁召起;解艳涛;徐颖;马艳玲;赵春艳

    目的 分析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工作的现状,制定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工作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结果 流动儿童的分布与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村级城市化改造进程密切相关;与本市户籍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偏低、传染病发病率偏高、家长重视程度偏低;重点地区服务能力不足;乡镇政府的重视程度、多部门的配合程度有待加强,考核制度需进一步完善.结论 建立政府主导,卫生部门提供服务,全社会参与的长期工作机制;从内容、方式上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大服务能力;多种途径提高接种率水平.

  • 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的效果

    作者:杨军

    目的:研究分析HBV(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单位收治HBsAg阳性产妇(269例)与0.6岁~5岁乙肝高危儿(275例)视为此次研究对象,对乙肝高危儿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①275例高危儿均接种乙肝疫苗,其中266例同时注射HBIG.HBsAg阳性为8例,HBsAb阳性为190例.269例HBsAg阳性母亲中HBeAg阳性为53例.②3岁以上年龄段HBsAb阳性率62.1% 与0.6~2岁年龄段HBsAb阳性率81.6% 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3岁以上年龄段HBsAg阳性率6.5% 与0.6~2岁年龄段HB-sAg阳性率3.1% 比较数据差异并无意义(P>0.05).③在参加此次研究的275例乙肝高危儿中,感染HBV为8例.乙肝高危儿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与出生时是不是低体重儿、是不是早产儿、是不是剖宫产儿、是不是母乳喂养、母亲妊娠期间是否注射HBIG、是不是乙肝感染家族史并无差异(P>0.05);乙肝高危儿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与乙肝免疫预防情况、母亲是不是HBeAg阳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乙肝高危儿HBsAb阳性率相对减少,而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出生时未联合免疫注射是导致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做好孕产妇的乙肝感染筛查,新生儿在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与HBIG.

  • 抗体对小鼠相思子毒素中毒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李丽琴;陈乐贵;徐建富;张瑞华;林福生

    目的开发相思子毒素(Abrin)的抗毒疫苗,为毒素中毒采取有效的急救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Abrin加入到体积分数为3.4%的甲醛10 mmol/L磷酸缓冲液中,于37℃处理4 d,制备成毒性较低的类毒素.

  •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消除措施研究

    作者:张超琍

    目的:探讨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消除措施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接种的122名学龄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实施常规预防接种的61名学龄前幼儿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组61名学龄前幼儿以现代传染病预防理念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实施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比较两组学龄前幼儿接种后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61名学龄前幼儿接种后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龄前幼儿监护人决定接种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监护人决定接种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消除措施中应用传染病计划免疫以及开展健康宣教等有利于增加传染病知晓率以及降低传染病发生率,达到消除传染病的目的.

  • 北京市昌平区流动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张丽文;王海红;贾培;王涛;苑新海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预防知识掌握情况,探索在流动儿童家长中开展免疫预防知识有效干预模式,为有针对性进行免疫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0~2岁组儿童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干预前后分两次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调查950人,干预后调查888人.干预前后调查对象主要为儿童母亲.干预后,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预防知识的总知晓率由7.79%提高到89.08%;家长对接种行为合作程度由63.26%提高到94.59%,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昌平区在制定免疫预防知识宣传活动时,针对母亲,初中文化水平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家长对免疫预防知识的掌握.

  • 知情同意权在免疫预防实践中的运用

    作者:徐志成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免疫预防中的医患纠纷问题,为探讨避免和防范免疫预防纠纷的方法,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将知情同意这一医学伦理准则引入和运用到狂犬病防治工作实践中,通过充分尊重免疫对象的知情同意权,预防医生向免疫对象实行事先告知,充分告知其相关的信息、防治方案,让免疫对象或其亲属作出自主选择,同时签署记录单,并严格落实医患双方签字制度.这样较好地协调和改善了医患关系,有效地防止和杜绝了狂犬病免疫纠纷.

  •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消除措施

    作者:龙春燕

    免疫预防传染病可避免和预防一些传染病的快速传播,而疫苗的出现为传染病的预防带来了福音.从早的治疗天花的牛痘疫苗到近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都成功地说明疫苗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笔者主要从传染病免疫接种的起源、发展和应用,以及一些传染病的消除措施展开阐述.

  • 关于免疫接种的探讨

    作者:马艳艳;张乐霞

    免疫接种用人工方法将免疫原或免疫效应物质输入到机体内,使机体通过人工自动免疫或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获得预防某种传染病的能力.计划免疫工作是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控制以致终消除一些相应传染病的根本措施,是我们整个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既关系到物质文明建设,又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在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手段中,免疫预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当机体接受疫苗刺激后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如果剂量过小,则不足以调动机体的免疫反应,但剂量过大也可产生免疫麻痹,因此要获得满意的免疫力,必须要有足够的抗原刺激剂量,在适量的情况下,才可产生大量的抗体,预防接种时,应根据各年龄组所规定的剂量进行接种,任意减少或增加,剂量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 特殊职业暴露下医务人员的免疫预防

    作者:刘爱丽;杨梅

    脊髓灰质炎暴露的预防与处理脊髓灰质炎作为疾病在我们国家已经消灭多年,然而今年7月,我国新疆地区脊髓灰质炎复燃,渐成流行趋势,对于这种特殊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应该引起重视.接触分泌野毒株脊髓灰质炎患者的医务人员,或者是接触含野毒株标本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考虑提前接受脊髓灰质炎免疫接种进行职业暴露和感染的危险预防.

  • 北京市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特征分析

    作者:曾阳;孙美平;刘爱华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特征,制定适宜的免疫接种策略.方法 根据北京市2000-2004年强化查漏补种活动数据,对在京外来儿童预防接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04年强化查漏补种活动调查外来儿童数保持在16万水平,部分远郊区县外来儿童数逐年上升,各年份建卡率为64.5%~80.6%,建证率为68.7%~81.7%;平均建卡、建证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外来儿童聚居地和散居地"四苗"全程合格率分别为54.4%和87.6%;各年份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平均零剂次率和平均漏种率分别为16.8%和24.1%,上述两项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OPV零剂次儿童中服苗后无记录者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结论 随着外来儿童强化查漏补种活动的推进,在京外来儿童总量趋于稳定,在京分布出现由近郊区向临近远郊区县推移的特点,各年份建卡率、建证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聚居地区外来儿童接种质量低于散居地,大年龄组儿童免疫接种管理力度下降,极易出现免疫接种空白.

  • 平顶山市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俊杰;杨恒丹;崔振铎;王晓明;魏海涛;杨秋锋;赵克娜

    目的 分析平顶山市2004-2010年麻疹流行状况,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平顶山市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平顶山市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2 825例,年均发病率为8.12/10万,每年3~6月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以0~3岁组发病率高,7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占发病总数的72.92%;全市各县市区均有麻疹病例报告;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本地病例中无免疫史占19.61%,流动病例中无免疫史占31.82% 2004-2010年全市共报告40起麻疹、风疹暴发疫情,均经过实验室确认.结论 常规免疫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不高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高易感人群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 象山县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模式及对策探讨

    作者:徐建荣

    免疫预防是疾病控制工作的基本国策之一,为我国的传染病消灭与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象山县免疫规划在1989年、1991年先后顺利通过以省、县为单位的免疫接种率达85%的审评工作,至今本地儿童免疫接种率仍保持较高水平.

  • 乙型肝炎疫苗长期免疫对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状况的影响

    作者:沈立萍;杨进业;莫兆军;李荣成;李艳萍;韦增良;董邕辉;周开姣;韦少超;方孔雄;余陶;张文英;张勇;毕胜利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长期免疫接种后整体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结合横断面调查方法,共收集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4686名,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 整体人群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抗-HBs为44.5%,抗-HBc为47.8%;0~19岁人群HBsAg和抗-HBc阳性率较≥20岁人群显著下降.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sAg阳性率为2.8%,抗-HBo阳性率为12.0%,HBV感染率为12.5%,未免疫组分别为10.2%、69.8%和71.2%.男性平均HBsAg阳性率比女性高,抗-HBc和抗-HBs阳性率男女性别间无差异.0~19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2.4%,而20~30岁人群阳性率达到13.6%~17.7%,到60岁开始下降;0~19岁人群的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20岁人群的抗-HBs、抗-HBc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结论 长期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使人群HBV流行状况发生变化,感染高峰年龄段后移.

259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