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不同糖耐量模式相关miRNA研究进展

    作者:臧素纲;韩霜;陈鑫(综述);周玉贵;汪小莺(审校)

    在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阶段,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糖耐量都可能存在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和(或)单纯糖耐量受损,表现为单纯空腹血糖升高(IFH ),或单纯糖负荷后血糖升高(IPH),或二者同时升高(IFH/IPH )3种不同状态[1‐2]。i‐IFG 主要是因为肝脏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肝脏糖生成增加、早期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单纯糖耐量受损(i‐IGT)主要是由于外周胰岛素抵抗,进展性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及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多肽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3‐4]。

  • 胰岛素泵治疗初诊糖尿病38例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

    作者:颜秀娟;谢倩;孙艳;刘晓星;刘香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医院内分泌科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研究组实施早期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各监控时间点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早餐后2 h 血糖为[(7.52±0.73)mmol / L]、午餐后2 h 为[(7.61±0.88)mmol / L]、晚餐后2 h 血糖为[(7.18±0.89)mmol / L],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患者相应血糖水平比较明显下降( t =4.87,4.02,5.62,P <0.05)。但在空腹、睡前以及凌晨相比,研究组的血糖水平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 t =0.43,0.23,0.32,P >0.05)。结论胰岛素泵使用可更加有效控制血糖,但在实施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改良护理,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携泵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及出院指导,使其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从而有效降低使用泵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

  • 4种口服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李晖

    目的 评价4种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二甲双胍+格列吡嗪(A组)、二甲双胍+罗格列酮(B组)、二甲双胍+瑞格列奈(C组)、二甲双胍+阿卡波糖(D组)4种用药方案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D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92,6.05,4.57,7.45和3.25,6.49,4.27,6.95.结论 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要优于其他口服药物治疗方案.

  • 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65例

    作者:张亚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自拟中药制剂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餐后2h 血糖(2h PG)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FBG 为(6.1±1.5)mmol / L,2h PG 为(8.6±1.9)mmol / L,HbAlC 为(6.1±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可更好地降低患者的 FBG,HbAlC 及2h PG 指标水平,疗效明显。

  • 中医验方通络益肾汤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42例疗效评价

    作者:刘彦龙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医验方通络益肾汤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0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 DN 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8例)。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氯沙坦,观察组加服通络益肾汤和氯沙坦,均以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肝功能与 DN 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肝功能均较入组时好转,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酐(Scr)水平[(172.2±59.7)μmol / L 比(206.3±67.8)μmol / L]、尿素氮(BUN)水平[(8.9±3.4) mol / L 比(10.7±3.8) mol / 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87.2±9.8)μg / min 比(94.9±12.4)μg / 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为(27.6±5.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6±6.2)分( t =3.904,P <0.001)。治疗期间两组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验方通络益肾汤联合氯沙坦治疗 DN,可显著延缓肾功能损害,减少蛋白尿生成,临床安全可靠。

  • 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作者:李英;安娜;王敏哲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降低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62例,连续测量3次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取平均值作为基线数据,给予口服胰激肽原酶片120 U,金水宝胶囊3粒,3次/天,连续服用12周后,连续3 d 测量 UAE 水平,与治疗前对比。结果经12周治疗后,患者临床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UAE 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和金水宝胶囊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对患者血压、血糖等指标影响不大。

  • 牙周基础治疗在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

    作者:黄辉;黄炫赓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3例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治疗组,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每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I)、齿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和牙周探针深度(P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静脉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除对照组的 FPG和2 hPG没有变化之外,对照组的其余观察指标和治疗组所有的指标均下降。结论牙周基础治疗不但可以减轻牙周炎的炎症程度,而且能改善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 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作者:琚枫;符茂雄;王巧凡;吴祖荣;韩隆元;黄亚莲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内分泌科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治疗的 T2DM 患者90例,分为疏血通治疗组(A 组)、α-硫辛酸治疗组(B 组)和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治疗组(C 组),每组30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IL-6和 TNF-α表达使用 ELISA 法检测。结果治疗前 A、B、C 3组 SOD、MDA、IL-6、TNF-α、HOMA-IR、HOMA-ISI 和 HOMA-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其中 SOD、HOMA-ISI 和 HOMA-β在 C 组显著高于 B 组(P <0.05),B 组又显著高于 A 组(P <0.05);MDA 和 HOMA-IR 在 C 组显著低于 B 组(P <0.05);B 组又显著低于 A 组(P <0.05)。IL-6和 TNF-α在 C 组显著低于 A 组和 B 组(P <0.01),A 组与 B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可以显著改善 T2DM 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T2DM 的临床治疗。

  •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药物性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田勇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药物性低血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其临床药物的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择120例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低血糖事件分为低血糖组(n=20)与平稳组(n=100),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2型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16.7%,以午餐前、早餐前及凌晨低血糖发生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磺脲类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肌酐清除率(Ccr)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糖尿病病程大于或等于10年、行磺脲类药物治疗或中短效胰岛素治疗、Ccr 水平较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的发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更好地稳定血糖水平。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围绝经期女性血浆 ox-LDL 的研究

    作者:陈海兰;高宇;葛晓春;李丽慧;王英南;刘晓燕;李桂芳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T2DM+NAFLD)围绝经期女性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住院的年龄45~60岁围绝经期女性,其中 T2DM 患者50例,T2DM+NAFLD 患者41例,及来自同期体检中心围绝经期女性健康对照(NC)者40例,检测血 ox-LDL 水平及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并分析 ox-LDL 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围绝经期 T2DM+NAFLD 患者 ox-LD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尿酸(U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高于 T2DM 患者及 NC 者,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较低(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HDL-c、UA 是 ox-LDL 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P <0.05)。结论T2DM+NAFLD 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血浆 ox-LDL 升高,提示氧化应激可能是围绝经期 T2DM+NAFLD 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

  • 达格列净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陈燕梅(综述);李志勇(审校)

    国际糖尿病联盟2011年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估计有3.662亿糖尿病患者,每10秒钟就有3人新诊断为糖尿病,按照这个增长速度,估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病率人数将达4.38亿[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经济负担。一项为期20年糖尿病前瞻性研究报告指出,初发糖尿病人良好血糖控制可以减少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2]。目前的降糖药物,发挥生物效能多与胰岛素有关,但随着病程延长,胰岛细胞进行性衰竭,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物降糖效能会减弱,同时因降糖药物副作用例如腹胀、恶心、水肿、体质量增加、低血糖等使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据统计只有33%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3]。因此开发不良反应小、安全的新型降糖药物变得非常有意义,于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受体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 ,SGLT2)应运而生。达格列净是 SGLT2抑制剂的代表,通过抑制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降低血糖,因其特殊作用机制,不会出现的低血糖、恶心、水肿等不适,很可能成为新型口服降糖药物。

  • 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进展

    作者:吴炳火;尤茹;马雪倩;熊文碧(审阅)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的重视及对糖尿病更加深入的研究,各种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在不断地涌现。本文将对近5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进行综述。

  • 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与 GCKR 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马琦;王黎;姚华;朱筠;王淑霞;张朝霞;王婷婷;马艳;苏银霞;王志强;丁丽丽

    目的:研究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lucokinase regulator protein,GCKR)基因 rs780094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Sequenom 技术平台上对维吾尔族1006例 T2D 患者和1004名正常对照 GCKR 基因 rs780094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 rs780094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 T2D 的关系。结果 GCKR 基因rs780094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 T2D 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调整混杂因素后,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rs780094位点在加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下可见与 T2D 的相关趋势(OR=1.181,95%CI :1.021~1.366,P =0.025;OR=1.296,95%CI :1.043~1.610,P =0.019);AA 基因型携带者总胆固醇水平较 GA、GG 基因型携带者高(P <0.05)。结论维吾尔族人群中 GCKR 基因 rs780094位点多态性与 T2D 的发生有关,AA 基因型可能增加 T2D 的发病风险。

  •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崔锦娜;姚远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169例,按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 组)107例与非 CAS 组62例,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两组糖尿病病程、BUN、TC、TG、HDL、LDL、HbAlc 以及 CR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CRP、HDL、糖尿病病程以及TG 为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 CRP、HDL、TG 水平以及糖尿病病程是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成都市177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特点分析

    作者:曹旭;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吴冀川;包明晶;杨艳;张磊;朱显军;刘丽梅;杨毅

    目的:探讨成都市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新诊断的 T2DM 患者177例,收集人口学资料、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7例患者中,合并超重者52.5%、肥胖者15.9%、高血压者57.3%、脂代谢紊乱者84.2%。与女性相比,男性发病率更高,起病年龄更年轻,具有更高的 FBG、HbA1c、血尿酸(UA)、舒张压(DBP)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以及更低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中老年患者相比,青年患者腰围、UA、ALT 水平更高,HDL 水平更低;但前者收缩压更高。 BMI 越高者,DBP、TG、ALT 水平越高,而 HDL 水平越低。结论新诊断 T2DM 患者好发于45岁以上中年人,有合并多种代谢紊乱且有性别差异,肥胖者更易合并舒张压升高及脂代谢紊乱等临床特点。

  • 2型糖尿病与焦虑抑郁关系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胥勋梅;杨舒雅;张清;曾静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治疗对 T2DM 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87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HbA1c≥6.5%,空腹血糖 FPG≥7.0mmol/ L,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mmol/ L)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91例作为对照(正常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焦虑、抑郁状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T2DM 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焦虑、抑郁治疗组分别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两者的对照组均服用安慰剂。结果研究组焦虑状态者检出19例(21.8%),抑郁状态者检出24例(27.6%);正常组焦虑、抑郁检出人数均为2例(2.2%),两组焦虑、抑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 SAS 和 SDS 评分分别为(35.9±7.1)分、(38.1±9.0)分,正常组分别为(23.1±3.5)分、(24.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 SAS 和 SDS 评分分别为[(40.5±5.7)分、(43.0±6.1)分],较对照组低[(52.9±3.7)分、(60.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 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HbA1c 均较对照组低(P 均<0.05)。结论T2DM 患者中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及 SAS、SDS 评分均高于正常人群,对 T2DM 并发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抗焦虑或抗抑郁治疗后,患者 FPG、2h PG、HbA1c 均有所降低,提示抗焦虑抑郁治疗可能有助于 T2DM 的治疗。

  • 腹腔镜辅助下胃转流术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影响

    作者:贺爱军;任羽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转流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 )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影响。方法:62例胃癌合并 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n =31)与对照组(n =31),观察组行LRYGB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下BillrothⅡ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清晨、睡前及平均血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1 d(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清晨、睡前及平均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RYGB 用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同时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血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血清25-羟维生素 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耿;邓炳取;占达良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血管病变(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MVC)相关性。方法:选取 T2DM 患者176例,按照有无 MVC 分为单纯T2DM组(108例)和 T2DM合并 MVC 组(68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水平;分析T2DM患者发生 MVC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T2DM合并 MVC 组患者年龄、病程、吸烟率、LDL-C 及 hsCRP 高于单纯 T2DM组,25(OH)D3水平低于单纯 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年龄、吸烟史、LDL-C 为 MVC 的危险因素,25(OH)D3为保护性因素;T2DM 患者血25(OH)D3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 MVC 发生呈负相关,25(OH)D3水平降低可能会增加 T2DM患者 MVC 的风险。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少清;汪力;高芳;毛楠;王小文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 SD 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空腹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的大鼠每天给予利拉鲁肽(200μg/kg 体质量)皮下注射6周,与对照组相比,观察其血糖、血压、体质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尿离子的变化。结果利拉鲁肽能有效降低模型大鼠的血糖、血压、体质量、血尿素氮和肌酐,调节尿离子浓度。结论利拉鲁肽通过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血压和尿离子浓度,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振动感觉阈值和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志红;晏丕军;钟海花;李华;何煦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振动感觉阈值(VPT)与骨质疏松(O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230例,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 组,n=56)和非神经病变组(NDPN 组, n=174),测定两组患者腰椎1-4(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和 wards 三角骨矿密度(BMD),并比较分析 VPT 与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s 三角 BMD 以及血钙(Ca2+)﹑踝肱指数(ABI)等指标的相关性。同时,根据 BMD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单纯 T2DM 组(non-OP 组,n=142)和 T2DM 合并 OP 组(OP 组,n=88例),比较各组 DPN的患病率及 VPT 变化趋势。采用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 T2DM 患者发生 OP 的危险因素。结果DPN 组 VPT 明显高于 NDPN 组,L1 BMD、L2 BMD、L3 BMD、L4 BMD、L1-4 BMD、股骨颈 BMD、股骨大转子 BMD 和 wards 三角BMD 明显低于 NDPN 组(P <0.05或 P <0.01)。相关分析显示,DPN 组患者 VPT 与年龄、收缩压(SB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P <0.05或 P <0.01),与 Ca2+、L1 BMD、L2 BMD、L3 BMD、L4 BMD、L1-4 BMD、股骨颈 BMD、股骨大转子 BMD 和 wards 三角 BMD 呈负相关(P <0.05或 P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 和 Ca2+是影响 T2DM 患者 VPT 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OP 组 DPN 的患病率和 VPT 水平明显高于non-OP组(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 VPT 是预测 T2DM 患者 OP 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DPN患者 VPT 水平与腰椎、髋部 BMD 密切相关,Ca2+代谢紊乱、增龄、高血糖、高血压可能是 DPN 和 OP 之间共同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早期测定 T2DM 患者 VPT 水平并采取措施干预,有利于早期防治或延缓 DPN 和 OP 的发生发展。

918 条记录 39/46 页 « 12...36373839404142...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