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任晋茹

    目的:对比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物及饮食控制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将其随机分为 A 组和 B组各67例。 A 组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B 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FPG、2hPG、HbA1c 水平均恢复到正常值范围或接近正常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A 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均较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达标时间短,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2型糖尿病患者非药物治疗干预及效果评价

    作者:梁立革;李栋正

    目的:通过对三甲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非药物治疗干预,加强糖尿病患者对非药物治疗的认知,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干预。在干预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前后血糖。结果非药物治疗干预前后比较,糖尿病患者对非药物治疗的认知增强,患者提升了对非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善,干预前后对比,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论非药物治疗干预是糖尿病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通过非药物治疗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 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心脑保护作用分析

    作者:黄伟;张莉

    目的 评价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心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287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4例和对照组143例.治疗组服用氟伐他汀40~80mg/d,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调节血脂的药物.观察2组治疗12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所有患者随访2年,记录随访期间患者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12周时上述血脂水平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12周时仅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第12周时,治疗组上述4个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有一定的心脑保护作用,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运涛;吴晓英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2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降糖总有效率为8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3%;治疗组体质量下降总有效率为7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及体质量指数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心血管安全性观察

    作者:廖艺;韦宁;盘红梅;王为民;甘振钊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心血管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60例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4mg,每天1次,并联合精蛋白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 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精蛋白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 治疗,根据血糖要求调整个体化的胰岛素给药剂量。每3个月监测患者体质量、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监测期为2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治疗组未合并高血压患者下降不明显。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G)、HbA1c、三酰甘油(TG)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 <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用药24个月中,监测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均合格,治疗过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患者 FBG、2hPG、HbA1c、三酰甘油(TG),其临床疗效同样确切,甚至更优,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古丽加那提·马斯开;翟晨辉;伊力扎提;侯志梅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以便为早期预防和后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2型糖尿病的患者72例,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35例与非骨质疏松组37例。通过比较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病程、血磷、血钙等指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BMI、空腹胰岛素、糖尿病病程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血钙、血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低体质量指数、长病程、低空腹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作者:王英华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对空腹血糖(FPG)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格列美脲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格列美脲2mg 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0.25g,对照组加用阿卡波糖50mg,均为每天3次,观察其治疗前后的 FPG、餐后2h 血溏(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2组 FPG、2hPG、HbA1c 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控制 FPG 效果优于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

  • 十子代平方对 T2 DM GK 大鼠糖代谢及α_葡萄糖苷酶的影响

    作者:董思圻;高秀娟;李继安;喇孝瑾;田春雨;程瑞婷;付茜茹;吴博;周雪梅

    目的:观察十子代平方对 T2 DM GK 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对α_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13周龄 GK 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给予高脂饲料连续喂养4周,以随机血糖或糖负荷2h 血糖≥11.1mmol/ L为成模标准,将成模 GK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卡波糖组(13.38mg/ kg)、十子代平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含生药4、8、16g/ kg),每组10只;另选等量 Wistar 大鼠为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给药前检测 GK 大鼠葡萄糖耐量(OGTT),给药前、给药4、8周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给药8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另外,以蔗糖为底物,建立α_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药,开展十子代平方抑制α_葡萄糖苷酶的实验研究,观察其对α_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十子代平方能够降低 GK 大鼠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降低 GK 大鼠 FBG及 HbA1c 水平,当浓度为125mg/ ml 时α_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强;十子代平方、阿卡波糖抑制α_葡萄糖苷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16.057、0.376mg/ ml。结论十子代平方能够降低 T2 DM GK 大鼠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改善 GK 大鼠 FBG、HbA1c 水平,促进体内糖代谢;十子代平方能够抑制α_葡萄糖苷酶活性,这可能是该方降血糖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刘洋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作用。方法选择医院住院及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500mg,口服,2次/ d;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口服,1次/ d。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胰岛素、C 肽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1),对照组餐后2h 胰岛素下降(P <0.05)。治疗组三酰甘油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均 P <0.01)。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明显变化(P 均<0.01)。2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有差异(P <0.01或 P <0.05),但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格列酮具有降血糖、降 TG、降血压、升高 HDL-C 的作用。吡格列酮还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和 C 肽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 门冬胰岛素30联和阿卡波糖与胰岛素4次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胡艺琼;陈晓文

    目的:比较单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阿卡波糖后和其改用四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医院60例单用诺和锐30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诺和锐303次皮下注射同时3餐嚼服阿卡波糖;研究组30例采用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R +地特胰岛素)。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使用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2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 都较前明显下降(P <0.05),但2组之间3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诺和锐30+阿卡波糖较4次胰岛素注射使血糖达标时所用的胰岛素量减少,并具有更少的低血糖发生率。

  • 二甲双胍联合津力达颗粒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全理;申姗姗;杨飞丹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津力达颗粒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 DM)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8例初诊 T2 DM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2组均应用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加用津力达颗粒治疗。疗程3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1h 血糖(1hPG),餐后2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餐后1h 胰岛素水平(PINS1h),餐后2h 胰岛素水平(PINS2h)。结果148例患者中132例完成研究。治疗组67例(退出7例,因不能耐受二甲双胍对胃肠道刺激3例,不能按时随访或采血4例)。对照组65例(退出9例,因不能耐受二甲双胍对胃肠道刺激4例,不能按时随访及采血5例)。治疗前2组 FPG、1hPG、2hPG、HbA1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 FINS、PINS1h、PINS2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津力达颗粒有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和降糖作用。

  • 2型糖尿病人群中血尿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晓鸿;林夏鸿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6月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60例。按照 CIMT 有无增厚分为 CIMT 增厚组(86例)和 CIMT 正常组(174例),采用 Pearson 简单相关分析血尿酸水平及 CIMT 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简单相关性,建立多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血尿酸水平升高与 CIMT 增厚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比尿酸水平正常的患者 CIMT 增厚(1.12±0.15mm vs.0.90±0.13mm,P ﹤0.001)。而 CIMT 增厚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较 CIMT 正常的明显升高(370.27±97.63μmol/ L vs.310.60±87.65μmol/ L,P ﹤0.0001)。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血尿酸水平下四分位组 Q1组(﹤255.5μmol/ L)相比,上四分位组 Q4组(﹥368.5μmol/ L)CIMT 增厚的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OR)为1.24(95% CI 1.10@1.42)(趋势 P ﹤0.0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血尿酸水平升高与 CIMT 增厚风险显著独立相关。

  • 维格列汀联合不同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谭淑英

    目的:回顾性分析维格列汀联合不同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采用维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采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患者41例为对照组。均给予6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 FPG、2 hPG、HbA1c 指标均低于治疗前( P <0.05);两组治疗前后同期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或维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均可稳定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种疗法无统计学差异。

  • 诺和灵30R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8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曦

    目的:探讨诺和灵30R(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价值,为提高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0例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降糖患者进行降糖疗效观察,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诺和灵30R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后8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餐后2 h 血糖(PPG)、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8周后 PPG、FPG、HbA1c 的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诺和灵30R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者降糖治疗效果更好、治疗价值更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强化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作者:伍健新;张长方

    目的:探讨强化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式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强化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教育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达标率及血糖等生化指标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健康教育后,两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达标率均提高,观察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 P <0.01)。两组健康教育前 FBG、2 hPG、HbA1c、TG 及 TC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健康教育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健康教育前明显降低( P <0.05);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对2型高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改善血糖水平,效果显著。

  • 降糖三黄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包淑清

    目的:对降糖三黄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加拜糖平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加降糖三黄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4例患者出现单纯心电图 ST 段改变现象,研究组有2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单纯心电图 ST 段改变现象;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与对照组患者的(71.43%)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 <0.05);且两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以及血脂水平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加降糖三黄片治疗的效果较好。

  • Orem 自护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黄俊丽;黄铭赞;叶菊花

    目的:研究 Orem 自护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120例 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采用 Orem 自护模式。出院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护行为量表评分(DSCS)及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良好、坚持运动锻炼、正确注射胰岛素和正确测量血糖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出院前1 d、出院后3个月时 DSC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3个月后FBG、2 h PG 及 HbA1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结论T2DM采用 Orem 自护模式,不仅能较好控制患者血糖,还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值得推荐。

  • 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刘迎春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期间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践效果。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在胰岛素注射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优良度、治疗依从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P <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期间,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文彩虹;王先桥;熊燕华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T2DM)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药物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T2DM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引起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别为饮食不规律、不会操作胰岛素监测笔引起胰岛素注射过多、胰岛素强化治疗、运动量过大、用药与进餐时间差错,所占构成比分别为19.35%、13.98%、12.90%、11.83%、11.83%。结论引起 T2DM 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较多,主要以饮食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降糖药物用量过大等因素有关,应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 利拉鲁肽治疗不同体重指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林坚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不同体重指数( BMI)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口服1种或2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欠佳),按照 BMI 分为三组,即正常组(BMI <24 kg /m 2)32例,超重组(BMI 24~28 kg/m 2)38例,肥胖组(BMI >28 kg/m 2)30例。三组患者均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三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 FBG、2 hPG和 HbAlc 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除正常组 FBG 外,三组其余指标均低于治疗前( P <0.05),超重组和肥胖组改善幅度更大( P <0.05),且超重组和肥胖组体重较治疗前下降( P <0.05)。三组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三组 TC、TG、LDL-C 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利拉鲁肽适用于血糖控制欠佳的不同 BMI 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和肥胖患者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918 条记录 9/46 页 « 12...6789101112...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