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螺旋CT在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肺孢子菌肺炎(PCP)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合并孢子菌肺炎患者的胸部CT检查资料43例.行16排螺旋CT常规扫描,1.25 cm层厚图像多平面重建,由高级影像医师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肺孢子菌肺炎典型CT表现为两肺实质弥漫性渗出性改变为主呈磨玻璃型,肺部薄壁小气囊性改变;非典型表现为间质改变为主的网格状影、弥漫性小结节影或网织结节影.结论 PCP在螺旋CT表现上具有一定特点,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及观察治疗效果有指导作用.
-
非艾滋病病毒感染临床病例肺孢子菌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非HIV感染临床病例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流行现状.方法 用六亚甲基四胺银(GMs)染色镜检和PCR对851例非HIV感染肺炎患者进行检测,从患者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查到肺孢子菌包囊或DNA为确诊PCP的依据.结果 851例肺炎患者中,肺孢子菌GMS阳性123例(14.5%),PCR阳性202例(23.7%);有免疫功能低下表现的肺炎患者肺孢子菌检出率高,GMS和PCR阳性率分别高达28.2%和39.4%;在高龄慢性病患者和无明确免疫受损史、肺感染原因待查患者中亦检出PCP患者,GMS阳性率分别为8.7%和10.9%,PCR阳性率分别为17.5%和19.6%.结论 非HIV感染临床病例发生PCP的风险较高,临床医师应注意鉴别有无PCP的可能.
-
实时定量PCR技术诊断PCP的研究进展
肺孢子菌肺炎(PCP)是一种由耶氏肺孢子菌引起的致死性肺炎,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早期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目前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漏诊率较高;定性PCR检测虽然敏感,但有时难以区分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实时定量PC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精确、敏感、污染少的核酸定量技术.本文综述结果表明,实时定量PCR技术能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肺孢子菌,可随时跟踪监测PCP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有助于PCP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其他基础生物学研究.
-
肺孢子菌肺炎药物治疗策略及新药靶点研究进展
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严重的机会性感染疾病.目前临床治疗肺孢子菌肺炎常用的一线、二线药物因副作用及特定人群耐受力差等原因而应用受限,亟需开发新药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PCP患者的预后.本文综述了近些年PCP的药物治疗策略及新的药物靶点研究进展,包括抗真菌药物、免疫调节剂的潜在应用等,以期为PC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
临床护理路径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接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及循证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责任护士每日按临床护理路径表严格执行护理计划工作,每个班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Barthel指数得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等级.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等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护理中,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住院满意并促进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
预防非艾滋患者群肺孢子菌肺炎研究进展
肺孢子菌肺炎是免疫力缺陷患者常见的的机会性感染,近年来,随着肺孢子菌肺炎在非艾滋病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高。本文就需要进行预防肺孢子菌肺炎的非艾滋病免疫力低下人群、预防方法及预防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卡泊芬净在肺孢子菌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肺孢子菌肺炎曾被称为卡氏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is carini pneumonia,PCP)。后研究发现肺孢子虫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与真菌特别接近,2001年国际原生物会议将感染人的肺孢子虫更名为伊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jiroveci,PJ),又称为伊氏肺孢子菌,明确其为真菌属性。肺孢子菌感染多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免疫低下的患者,以发热、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并终可导致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早期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防止 PCP 病情的进展[1]。
-
23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护理
针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总结23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诱导患者有效排痰,提供确诊依据,并做好个性化的症状护理、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以使患者坚持配合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护理 -
非AIDS患者与肺孢子菌肺炎
肺孢子菌属于真菌,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运用以及肿瘤放化疗的施行,肺孢子菌的感染出现在非AIDS患者中。鉴于近年来肺孢子菌肺炎(PCP)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及较高的致死率,高危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及时得到诊断治疗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非AIDS患者发生PCP的高危因素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危险因素 诊治进展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治的34例AIDS合并PCP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 PCP以男性青壮年多见,感染HIV途径主要经静脉吸毒和性传播;②以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卡咳为典型症状,而体征不明显;③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mm3,平均48.6/mm3,<100/mm3的患者占96.2%;④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对称件的间质性渗出病变,可旱毛玻璃样、小结节样、网格状改变,胸部CT显爪肺内病灶比X线胸片明显;⑤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治疗有效.结论 PCP均见于AIDS晚期患者,是AIDS严重和常见的肺部机会性感染.是AIDS主要致死原因.早期诊断并且及时治疗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治愈.HIV/AIDS患者使用SMZco可以坝防PCP发生.
-
1341例疑似肺孢子菌肺炎非 HIV 阳性患者病原学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六亚甲基四胺银(gomori’s methenamine silver, GMS)染色镜检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检测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患者标本的阳性率,为临床提供更有利的实验室支持依据。方法采集1341例疑似 PCP 患者的深部诱导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标本, GMS 镜检法和 PCR 法相结合检测肺孢子菌,任何一种方法检测阳性,即判断为 PCP。结果共285例诊断为 PCP,其中114例为 GMS 染色镜检法阳性,282例为 PCR 法检测阳性,111例为2种检测方法双阳性,3例为 GMS 染色镜检法单独阳性(均为肾移植术后 BALF 样品),171例为 PCR 方法单独阳性。深部诱导痰标本中,GMS 染色镜检法和 PCR 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和16.2%(P<0.05);而 BALF 标本二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3%和42.2%(P<0.05)。未知原因发热合并肺炎患者和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结论PCR 法检测 PCP 阳性率高于 GMS 染色镜检法,PCR 法检测与 GMS 染色镜检法结合诊断 PCP 对临床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
成人Still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和巨细胞病毒肺炎5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成人Still病(AOSD)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及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AOSD合并PCP及CMV肺炎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AOSD合并PCP和CMV肺炎患者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40.2±12.0)岁,均明确诊断AOSD,在激素减量过程中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出Pc病原体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同时结合临床特征而诊断.5例患者同时合并CMV感染.均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片(TMP-SMZco)联合静脉更昔洛韦治疗.4例患者氧合指数<300mmHg(1mmHg =0.133kPa),分别根据低氧程度接受经鼻高流量吸氧、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有创正压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并终成功撤离.结论:接受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的AOSD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是PCP及CMV肺炎好发人群.混合感染非常常见.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可作为免疫抑制患者获得病原学诊断的首选方法,合并呼吸衰竭症状者应早期应用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
肾移植后患者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组7例肾移植后患者PCP均经病原学确诊,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8~57岁,平均4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而肺部体征较少,其特点为“症征不符”;动脉血气表现均为低氧血症,严重者为Ⅰ型呼吸衰竭;静脉血乳酸脱氢酶(LDH)和(1,3)-β-D-葡聚糖(G试验)水平均明显升高;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为双肺弥散性磨玻璃影(GGO)伴或不伴斑片实变影;5例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V)六胺银染色可发现肺孢子菌包囊,另外2例在痰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痰液及BALF肺孢子菌PCR检测均为阳性.经免疫抑制剂减量、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Z/TMP)治疗、机械通气及支持对症后,5例治愈,1例自愈,1例死亡.结论:肾移植后患者PCP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血浆LDH和(1,3)-β-D-葡聚糖等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痰液或BALF六胺银染色是主要的确诊方法;早期免疫抑制剂减量和SMZ/TMP治疗后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关键词: 肾移植 肺孢子菌肺炎 (1 3)-β-D-葡聚糖 六胺银染色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并临床诊断肺孢子菌肺炎1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临床诊断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CP的认识,协助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及海南省农垦总医院10例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合并临床诊断PCP的临床资料.结果 (1)男性9例,年龄22 ~ 51岁,平均38岁;有冶游史6例;(2)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10例,咳痰9例,呼吸困难8例,发热7例,精神疲倦6例、体重减轻6例;呼吸音增粗9例;(3)85.7%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8例患者中4例动脉血pH>7.45,7例外周PaO2降低,7例PaCO2降低者;所有患者血沉(ESR)均增快;88.9%的患者血清ALB降低;近半数转氨酶轻-中度升高;6例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者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 106/L;(4)胸部HRCT的主要特点:双肺磨玻璃样影5例;双侧不均匀斑片影3例;双肺不均匀网状条索影2例;(5)经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片治疗,好转7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 临床遇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热青壮年男性患者,有冶游史,胸部CT示肺门为中心对称性磨玻璃影、网状条索影,伴呼吸性碱中毒、低氧血症、ESR增快、LDH升高等,应考虑艾滋病合并PCP可能;如HIV初筛试验阳性应尽早给予SMZco治疗.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诊断 复方磺胺甲噁唑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胸部CT影像学特点分析
研究表明,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已成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常见、严重的机会性感染,病死率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尤为重要[1].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可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及早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孢子菌肺炎 螺旋CT -
肾病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以“发热、咳嗽、咳痰10 d”于2017年3月23日入院.患者于3月中旬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症状,体温37.8℃,咳嗽呈阵发性,咳痰为黄白色粘痰,无胸痛、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3月14日行胸部CT(图1)示:双肺感染.血常规:白细胞12.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3%、血红蛋白138 G/L、红细胞比积41.40%、血小板191× 109/L.先后给予“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针”治疗1周后调整为“头孢曲松”治疗3d.
-
1-3-β-D葡聚糖检测在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艾滋病合并有肺部感染症状而无其他真菌感染的患者,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肺孢子菌肺炎诊断标准,共甄选出27例艾滋病合并PCP的患者作为病例组,38例艾滋病合并其他肺部感染者为对照组,应用国产试剂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周后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中位数40.15 pg/ml,高于对照组的5.92 pg/ml(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PCP的佳诊断界值为16.51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95%CI 0.864~0.985,P<0.001),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0%和86.80%;经3周治疗后病例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4.28 pg/ml,较前40.31 pg/ml降低(P=0.005).结论 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于诊断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及评估其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肺孢子菌肺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诊断 -
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菌肺炎复合感染状况与CD4+T细胞数的关系
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复合感染的情况及与CD4+T细胞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2016年在杭州市西溪医院感染二科住院的AIDS患者147例,其中AIDS合并PCP感染患者60例,AIDS未合并PCP感染患者87例;将AIDS合并PCP患者中复合感染组与无复合感染组CD4+T细胞数、CD8+T细胞数以及CD4+ T/CD8+T细胞比值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不同CD4+T细胞数水平发生复合感染情况.结果 60例PCP患者中有47例发生复合感染,感染率为78.33%;其主要的复合感染是口腔念珠菌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菌性肺炎、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分别为41.67%、31.67%、31.67%、30.00%、11.67%;AIDS相关PCP患者CD4+T细胞数均<200×106/L,且绝大多数≤50×106/L;复合感染组CD4+T细胞数、CD4+T/CD8+T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无复合感染组(P<0.01,P<0.05);CD4+T细胞数≤50×106/L组患者复合感染率为90.91%,显著高于CD4+T细胞数51~100×106/L组(57.14%)、101~200×106/L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AIDS相关PCP患者复合感染率高,AIDS合并PCP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多种多样,且CD4+T细胞数与AIDS合并PCP患者复合感染关系密切,随着CD4+T细胞水平降低,机体免疫力下降,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孢子菌肺炎 机会性感染 CD4+T细胞 -
艾滋病患者肺孢子菌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发生肺孢子菌肺炎(PC P )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识别 PC P的发生。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117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艾滋病发生与未发生PC P患者年龄、性别、发现 H IV感染至入院间隔时间、抗病毒治疗、口腔真菌病、淋巴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计数等指标,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发现HIV感染至入院间隔时间、抗病毒、口腔真菌病以及淋巴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表达水平在发生与未发生PCP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CD4+ T 细胞以及发现 HIV感染至入院间隔时间与PC P发生有关( P<0.05);抗病毒、口腔真菌病以及淋巴细胞、CD3+ T细胞计数为混杂因素( P>0.05)。结论在H IV感染进入艾滋病期患者中,CD4+ T细胞≤31.7个/μl、发现 H IV感染至入院间隔平均时间≤3.5个月是预测PC P发生的较好指标。
-
非艾滋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
目的 研究非艾滋病(AIDS)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发生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并对β-D-葡聚糖的诊断价值和治疗药物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吸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15例非AIDS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发生PC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STATA 8.0统计软件.结果 所有患者发生PCP前均接受了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4例应用了泼尼松或甲泼尼龙,9例应用了吗替麦考酚酯,15例患者平均APACHEⅡ评分为(16±5)分,氧合指数均<300 mm Hg,66.7%的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200/μl,93.3%的患者血清β-D-葡聚糖升高;所有患者的抗PCP治疗均联合应用了卡泊芬净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总体病死率26.7%,接受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为50.0%,高于未接受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患者(P=0.077).结论 非AIDS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中PCP的病死率较高,β-D-葡聚糖可以做为PCP感染的一个诊断参考指标,卡泊芬净联合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治疗PCP有效.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葡聚糖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