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20层DVCT扇区重建技术对心率波动患者冠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徐向东;郑力强;蒋超;徐洪刚;陈阿梅

    目的:探讨扇区重建技术对心率波动患者冠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寻找合适的重建方法以提高心率波动患者的冠脉图像质量.方法:39例心率波动患者行320层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分别采用半重建法(half)和多扇区重建法选择佳时相对冠脉图像进行重建,分析两种重建方法下图像质量与扫描时的低心率以及心率波动范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采用half重建法,有94.87%的图像可满足诊断.采用多扇区重建法,有87.18%的图像可满足诊断.两种重建方法下图像质量与心率波动范围之间均无相关性;采用half重建时,图像质量与描时的低心率呈负相关(r=-0.351,P=0.028).结论:运用320层容积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选择低心率所对应的单一心动周期进行half重建,可明显提高心率波动患者的冠脉图像质量.

  • 第四部分心脏CT和MRI

    作者:黄璐;韩瑞;林华

    2010年RSNA年会关于心脏CT和MRI的文章有330余篇,随着256、320层CT和双源CT的广泛使用,CT灌注成像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一站式"心脏MRI检查逐渐被临床接受,应用增多;同时介绍了多种心功能的自动化检测软件;降低CT冠脉成像的辐射剂量仍然是今年的热点.现将要点综述如下.

  • 128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优化扫描参数的研究

    作者:黄葵

    目的:对128层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扫描参数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我院进行心脏冠状动脉扫描的患者150名,根据患者心率不同将其分为4组,分别选择单扇区SSEG扫描,SSEG扫描,双扇区SSB扫描,SSB扫描模式.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扫描.扫描结果由资深影像科医师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根据心率与扇区选择对成像质量进行评分,然后将不同扫描模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84例SSEG扫描模式中16例低于推荐螺距值,60例自动选择与推荐螺距值结果一致;因此心率越快,对比剂所需的用量越少;不同心率和扇区图像成像质量差异明显,对于心率70次以上应使用SSB扫描.结论:128层螺旋CT选择适当的对比剂量和参数时,应根据心率调节螺距值以及进行扇形区的选择等多方面参数,这是增加成功率、保证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前提.

  • 128层螺旋 CT 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

    作者:齐杰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 CT 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128层螺旋 CT 冠脉成像(MSCTA)又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SCA)的92例冠心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128层螺旋 CT 冠脉成像结果与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92例冠心病患者共分析682个血管节段,其中128层螺旋 CT 冠脉成像对左冠主干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左前降支近段为97.4%和97.4%,右冠远段为85.7%和97.1%,对钙化的诊断优于选择性冠脉造影。结论:64排128层螺旋 CT 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性,可以作为诊断和筛查冠心病的优选检查方法。

  • 不同心电门控技术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董丽伟;李建军;袁利;赵应满;余宁;俞安伦

    目的 比较前瞻性门控和回顾性门控两种心电门控技术对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3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256层CT冠脉成像的情况.105例使用前瞻性门控扫描.125例使用回顾性门控扫描,其中58例心率控制不佳的患者同时使用两种门控扫描.统计患者的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按CT质量标准统计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①前瞻性门控扫描时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回顾性门控组[(3.43±0.19)s vs (5.23±0.37)s,P<0.01;(7.20±0.75)mGy/s vs(10.29±1.31)mGy/s,P<0.01];②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不同门控扫描时,前瞻性门控的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回顾性门控组[(3.13±0.19)s vs (5.21±0.36)s,P<0.01;(7.19±0.80)mGy/s vs(9.95±2.51)mGy/s,P<0.01];③前门控组冠脉图像的运动伪影及图像质地得分优于后门控[(0.91±0.29)vs (0.38±0.49),P<0.01;(1.80±0.40)vs (1.59±0.49),P<0.05],冠脉图像质量总分亦优于回顾性门控组[(8.36±0.68)vs(7.27±0.84),P<0.01];④当心率>75次时,同一患者前门控扫描图像的运动伪影得分明显低于后门控扫描,但图像质量总分无明显差别[(0.21±0.24)vs(0.48±0.29),P<0.01;(6.41±0.65)vs(6.67±0.82),P>0.05)].结论 相对于回顾性门控,前瞻性门控辐射剂量小,图像质量好,可更多地应用于冠脉成像.但即使使用256层CT,前瞻性门控的冠脉成像质量仍然受到心率的限制.

  • CT冠脉成像检查对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术前冠心病筛查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孟庆江;张双林;郑先杰;张国愉;董彦军;孙明飞

    目的 探讨多层CT冠脉成像检查对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术前冠心病(CAD)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患者在接受瓣膜术前,依次接受CT冠脉成像检查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 为对照,以节段、血管及患者水平评价冠脉成像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采用Kappa值评价冠脉成像和冠脉造影诊断CAD的一致性.结果500排CT诊断在节段水平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3%、99.01%、85.29%、99.40%,血管水平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92.19%、76.19%、93.65%,患者水平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92.59%、85.71%、89.29%,且与冠脉造影比较后,CT冠脉成像在节段、血管及患者水平的准确率为98.51%、89.29%、88.10%,且Kappa值分别为0.871、0.710、0.737.结论 CT冠脉成像检查冠心病准确较高,可运用于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术前冠心病筛查.

  •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评估冠脉狭窄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震;宋伟;方颖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CA)在评估冠脉狭窄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63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个月内同时行M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以CAG为"金标准",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准确率92.06%,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84.21%,与CAG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0.834);63例共计945段冠状动脉血管阶段,907段可进行评价,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92.94%,与CAG诊断符合率一致性较好(Kappa=0.517);诊断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93.75%、82.86%、90.28%、92.97%.结论 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准确率较高.

  • 心电编辑后的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

    作者:孙立国;王滨;王培源;曲凡勇

    目的:通过与冠脉造影的对比,探讨心电图编辑后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收集18例在CT冠脉造影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且在一周内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将使用心电编辑功能进行后处理的CT冠脉图像与冠脉造影进行对比。结果心电编辑后的CT冠脉图像与冠脉造影两者在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心电图编辑处理后的CT冠脉成像能很好反映冠状动脉的真实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铁军;李再丽;阮天宇

    目的 分析16层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冠状动脉的CT成像及后处理重建,对冠状动脉的显示及管腔狭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斑7例,5例显示软性斑块;重建成像显示11例提示有冠脉异常,4例因心率情况重建图像不满意,未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16层螺旋CT对心脏冠脉是一种无创、较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手段.对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重建图像难以满足诊断要求,需结合X线冠脉造影.

  • 新双源CT冠脉成像的不同心电采集模式的人体X线吸收剂量及应用价值

    作者:陶杨;左玉江;曲亚罡;郝天鹏;楚二伟

    目的:研究新双源CT冠脉成像的3种不同心电采集模式的人体X线吸收剂量及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2年6月CT冠脉成像的患者共362例,根据心率分为三组,A组161例为节律规整,心率≤75次/min,B组126例为节律规整,心率>75次/min的患者,C组75例为心律不齐,早搏≥5次/min,心率>75次/min的患者,三组患者根据心率分别采取三种扫描模式(Flash Cardio SAFIRE)扫描模式即高螺距低剂量螺旋扫描模式;DS_CoronaryCTA_AdaptSeq扫描模式即前瞻性ECG触发三维序列扫描模式;DS_CoronaryCTA_SAFIRE扫描模式即回顾性ECG门控并通过SAFIRE减少剂量的螺旋扫描模式)进行扫描,所有患者检查前均未使用心率控制药物,观察三组患者X线吸收剂量:结果:41例因呼吸运动图像出现错列,确定为成像失败,其中A组失败7例(7/161),B组失败22例(22/126),C组失败14例(14/75);失败率为11.33%,符合诊断要求的321例(321/362),占88.67%.比较三种不同心电采集模式的人体X线吸收剂量,A组DLP为(53±19) mGry.cm,ED为(0.601±0.361)mSv,B组DLP为(241±81) mGry.cm,ED为(1.252±0.802)mSv;X线吸收剂量大大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ash_Cardio_SAFIRE扫描模式和DS_CoronaryCTA_AdaptSeq扫描模式的X线吸收剂量大大低于DS_CoronaryCTA_SAFIRE扫描模式,并且可同样获得有价值的冠脉成像.

  • 单纯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双源CT表现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海峡;陈宏伟;方向明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检查单纯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价值,并讨论单纯性MB-MCA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双源CT冠脉成像检出的239例单纯性MB-MCA的临床资料。结果双源CT冠脉成像发现239例单纯性MB-MCA患者中90.16%位于左前降支。其中静息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者的有50例,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者19例,其余170例无心电图变化。分析两组检测指标发现, MB厚度、MCA横断面面积及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A长度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可用于单纯性MB-MCA的诊断,结合心电图及临床相关资料,有助于单纯性心肌桥引起心肌缺血的诊断。

  • CT冠脉成像中胸廓径线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潘雪琳;孙家瑜;程巍;邓开鸿;张菊英;罗云梅;白红利;余建群;袁元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脉成像中胸廓前后径及左右径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以获得优化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我院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的患者118例,分为A[25 kg/m2≤体质量指数(BMI)值<30]、B(BMI值<25 kg/m2)两组.A组患者58例,平均年龄59.9岁;B组患者60例,平均年龄60.1岁.扫描参数:准直64×0.6 mm,重建层厚0.75mm,重建间隔0.7 mm,FOV150~180mm,根据心率自动调整螺距.A组:管电压100 kV,管电流330 mAs;B组: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20mAs.采集图像后,测量胸廓前后径(AP)、左右径(RL),及所在层面(共5个层面)冠脉、背脊肌的CT值和噪声(SD),并计算冠脉相对于背脊肌的对比噪声比(CNRa)、信噪比(SNRa).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CNRa、SNRa与胸廓AP、RL、BMI的相关性检验.结果 A、B两组RL的5个层面与CNRa具有相关性(P<0.05),A、B两组中除A组第iii、iv层外,均与CNRa具有相关性(P<0.05),除A组第ii、iv层、B组第v层外,BMI均与CNRa具有相关性(P<0.05).A组CNRa与RL的相关系数除第ii层面外,都大于其与AP的相关系数,B组CNRa、SNRa与RL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其与AP的相关系数.A组除第iii层面外,CNRa、SNRa与AP的相关系数大于其与BMI的相关系数;B组除第ii层面外,CNRa与AP的相关系数大于其与BMI的相关系数.结论 在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中,图像质量与胸廓径线(左右径、前后径)的相关性大于与BMI的相关性.采用胸廓径线作为降低射线剂量的参考标准更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 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探讨

    作者:高燕;白林;陶客言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 将进行冠脉成像的患者分成A,B,C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随机选取,采用120kV,380MAS常规剂量扫描;B组选取体重指数>25的患者,采用120kV,330MAS进行扫描;C组选取体重指数<25的患者,采用100kV,220MAS进行扫描.比较3组影像的质量及剂量指标,噪声指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A,B,C 3组影像佳期相影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达到优良.A,B,C 3组剂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容积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B组较A组下降23.76%;C组较A组下降75.24%,较B组下降67.51%;剂量长度积(DLP),B组较A组下降32.13%;C组较A组下降77.6%,较B组下降66.98%.有效剂量(ED)下降幅度同DLP.A,B,c 3组的噪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B组>A组.结论 根据体重指数选择不同的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方式,在保证优质成像的同时,可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损伤.

  • 双源CT冠脉成像中心律不齐的处理方法——心电编辑技术

    作者:高燕;白林;彭泽华;黄红云;陶客言

    目的 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双源CT冠脉成像心律不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律不齐影像53例(窦性心律不齐34例,早搏19例).按心率波动范围分组,评价影像节段质量.对于影像节段显示为Ⅲ,Ⅳ级影像者进行心电编辑处理,比较编辑前后影像节段评级的变化.结果 窦性心律不齐编辑前Ⅲ,Ⅳ级影像比例46.5%,鳊辑后下降到21.2%;早搏编辑前Ⅲ,Ⅳ级影像比例50.4%.编辑后下降到17.5%;心率波动范围越大,编辑后影像质量改善越明显.结论 心电编辑技术可部分改善心律不齐影像的质量,对于严重心律不齐者,心电编辑效果不佳,属检查禁忌.

  • 优质护理服务在双源CT冠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贾春怡;李为民;赵瑞峰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双源CT冠脉检查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9月间适合行双源CT冠脉检查的80例门诊病人,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试验组全程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6例患者图像质量欠佳,其中5例经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两期血管后处理方达到诊断要求,1例经后处理后仍无法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需择期再次检查.实验组有2例需两期后处理,效果满意.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双源CT冠脉检查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检查配合度,对保证检查顺利进行、提高图像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对照

    作者:马龚宝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与选择性冠脉造影(CAG)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CTA与CAG检查,记录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特异性为98.27%,灵敏度为93.08%,阳性预测值为90.30%,阴性预测值为98.80%。结论 CTA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具有极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CTA成像中右美托咪啶控制心率效果研究

    作者:郑超;刘惠敏;刘志鹏;姜洪

    目的 讨论于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中,右美托咪啶控(DEX)制心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于我院住院需行CT冠脉检查的患者40例,对其行64排螺旋CT检查及使用右美托咪啶控制心律,观察患者用药前、成像时及结束时BP、HR、R、SPO2以及ECG情况.结果 患者于用药前、成像时及结束三个时间点上的SPO2、R、BP三项两两对比,无显著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成像时及结束两个时间点上,HR对比无显著差异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进行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中使用DEX进行心律控制,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PCI术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王立志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61例(103枚支架),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共显示103枚支架,其诊断支架内再狭窄阳性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95.29%,阳性预测值80.00%,阴性预测值97.59%,准确性94.17%.结论:给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可判断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情况.

  • 老年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海燕;张红峰;苗云波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相关风险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方法选择我院CT室2013年5月~2014年5月诊治的54例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的相关风险因进行分析,并在检查前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观察患者完成检查的例数与成像质量,有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54例患者中48例安全顺利完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检查,融合图像均达到了冠心病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受检者无相关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结论对老年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对检查风险采取规避,能提高诊断质量,保证老年患者医疗安全,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双源CT冠脉成像3926例中对比剂应用的不良情况及对策

    作者:刘涛;刘建军;王伟娟;赵云辉;蔡建萍

    双源CT(DSCT)由于具有83 ms的极高时间分辨率,使冠状动脉成像无创、简便、快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成像中快速注射对比剂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情况,直接影响图像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回顾分析我院3 926例冠脉成像中对比剂使用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68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