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及 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齐宝库

    目的:浅谈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 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共84例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层螺旋CT的诊断意义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前降支中段明显高于其他节段,P<0.05.重度狭窄患者LVEDV、SV、CO、LVEF均低于中度、轻度狭窄患者,P<0.05.轻度狭窄与中度狭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准确率较高,能明确显示形态学的基本特征.壁冠状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者心功能出现明显下降.

  • 128层螺旋CT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及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张新生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对心肌桥(MB)-壁冠状动脉(MCA)的诊断价值和检出率,并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128层螺旋 CT 对30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CTA),确定 MB 的分布情况及检出率,以前降支 MB 为研究对象,观察 MCA 段(桥段)本身及桥前段、桥后段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率。结果:行 CTA 的305例患者中,检出 MB 141例(46.2%)共218段,多位于前降支中段115段(52.8%),前降支130段(59.6%),其次为回旋支远段35段(16.1%)。桥段、桥前段、桥后段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3%、30.3%、1.0%。结论:128层螺旋 CTA 可以显示 MB 的部位、长度、厚度及 MCA 管腔和管壁情况,是一种有效的诊断 MB-MCA 的检查方法;冠状动脉硬化在桥前段发生率高,很少累及壁冠状动脉本身及桥后段。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估心肌桥

    作者:殷敏敏;余永强;刘斌;周勇

    目的 运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描述壁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受压情况,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方法 分析611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病人,对心肌桥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受压及其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受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并按心肌桥存在与否进行分组配对,比较有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无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果 611例病人中173例发现心肌桥(28.3%).左前降发生率高(122/173).舒张中期壁冠状动脉重度受压者心肌桥厚度与无或轻度受压心肌桥厚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6).壁冠状动脉受压情况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842,P=0.002).邻近心肌桥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7).结论 心肌桥厚度与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受压程度及邻近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心肌桥可能是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320排动态容积CT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林莉岚;彭晋;郭春生;吴贵华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但有时会由于发育异常,表现为部分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节段走行于心脏的心肌纤维下,其中覆盖于血管表面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而走行于心肌纤维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1],该复合体称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MB-MCA).一直以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MCA及MB的主要手段,但CAG的敏感性差,检出率较低,自多层螺旋CT(MDCT)冠状动脉成像问世以来,由于其能对冠状动脉及心肌进行精细成像,故在MB-MCA诊断中具有特别的价值,较传统CAG更具优越性.我院新引进闽西南第一台东芝320排动态容积CT,该CT一圈扫描就能完成整个心脏采集,能更清晰的反映冠状动脉与心肌之间的解剖关系.本研究通过对320排动态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MB-MCA的临床应用价值.

  • 壁冠状动脉的外科治疗初探

    作者:李香伟;陆卫军;贺榜福

    壁冠状动脉是指冠状动脉或其分支被心肌纤维组织所覆盖,这种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而被心肌桥所覆盖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本文就本组4例接受外科治疗病人的诊疗体会报道如下.

  • 心肌桥的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张国辉;葛均波

    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通常行走于心外膜表面的脂肪组织中,但有时其中的某一部分被心肌纤维所覆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出到心肌表面来.覆盖在心肌表面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被称为心肌桥,而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近5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心肌桥进行了大量研究,所用方法不断改进.但到目前对其临床意义仍有很大争议.其焦点为是其是否导致有临床意义的心肌缺血.本文就此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 壁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四例诊治体会(摘要)

    作者:张兴华;朱兴雷;陈良华;时强;唐元升;许法运;王金锋;王克平;邵建华

  • 提高对冠状动脉肌桥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

    作者:戴汝平;支爱华

    冠状动脉肌桥是指冠状动脉一支或一部分走行于心肌纤维下层,覆盖其上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Wall coronary artery).

  • 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及壁冠状动脉中的价值

    作者:张海军;陈会校;张强;李俊峡;齐书英;崔俊玉;何振山;吴陶红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64S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及壁冠状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S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230例,统计心肌桥的检出率、部位、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在230例进行64S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中,发现心肌桥53例(共60处),检出率为23.04%(53/230),与CAG的检出率(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SCT中仅有13支与CAG发现的14支心肌桥一致.浅表型肌桥和深在型肌桥在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症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较为准确诊断心肌桥的手段.

  • 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马贺;张家禧;高雯

    目的 探讨心肌桥狭窄程度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近端狭窄发生率的关系,以及心肌桥近端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于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心肌桥患者244例,其中女性86例,平均年龄(58.52±6.95)岁,男性158例,平均年龄(54.22±10.34)岁,根据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分级(Noble分级):Ⅰ级(收缩期狭窄<50%),Ⅱ级(收缩期狭窄50~75%),Ⅲ级(收缩期狭窄≥75%).比较不同心肌桥压迫程度组间性别、年龄、心肌桥近段狭窄发生率、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心肌桥近端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Noble分级Ⅱ~Ⅲ级组与Noble分级Ⅰ级组间性别、年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Noble分级Ⅱ~Ⅲ级患者心肌桥近段狭窄率较Noble分级Ⅰ级组明显高(56.4%vs.28.3%,P<0.05).Noble分级Ⅱ~Ⅲ级患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3.8%,33.3%)较Noble分级Ⅰ级(12.7%,6.0%)发生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1.78,P=0.010)、高血压(OR=1.75,P=0.013)、Noble分级(OR=2.31,P=0.016)是心肌桥患者伴有近端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肌桥压迫程度越重,心血管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心肌桥近段狭窄发生率高;性别、高血压、Noble分级是心肌桥伴有近端狭窄的危险因素.

  • 壁冠状动脉和心肌桥

    作者:王晓明;王冬梅

    正常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血管行走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或心外膜的深面.若某一血管段潜入表层心肌,行走于心肌组织中,被心肌覆盖的血管段临床上称为壁冠状动脉(parietal coronary artery),覆盖动脉表面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心肌桥的存在是一种先天畸形,目前主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和多层螺旋CT(MSCT)明确其诊断.1960年Portmarn和Iwig先就心肌桥在影像学中的特征做了描述.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在心脏收缩期,壁冠状动脉表面的心肌桥收缩而导致管腔局部狭窄,呈现"吮吸现象"(Suck);在心脏舒张期管腔局部狭窄消失.壁冠状动脉在我国发生率较高(5%~11%),以男性居多(占86%).常见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中段部位,也可见于对角支、钝缘支、左回旋支或后降支,壁冠状动脉可出现在单一部位或多部位.以往有学者认为:心室收缩时心肌桥可以促进冠状动脉的血流,认为壁冠状动脉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结构对心脏似具有保护作用.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作者:陈红;吴坚;曹成瑛;朱友义;王生元;罗焕;周署泉

    冠状动脉节段走行于浅层心肌纤维下,称为壁冠状动脉,表面心肌称为心肌桥.虽然壁冠状动脉是一种先天性的解剖变异,但由此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临床报道有所增加[1].因此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多巴酚丁胺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作者:张国辉;郭俊芳;真亚;李卫东;鲍中华;姜红;钱菊英;樊冰;葛均波

    目的 探讨运动对心肌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观察8例心肌桥患者在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前后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的变化,并运用腔内多普勒技术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基础峰值血流速率(bAPV)、大峰值血流速率(hAPV)、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结果 多巴酚丁胺使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由用药前的平均(51.7±21.4)%增加至(90.0±12.7)%,P<0.01;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的hAPV分别由(19.83±5.84)cm/s和(20.75±4.91)cm/s增加至(31.52±10.93)cm/s和(30.46±9.01)cm/s;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的CFR分别由(2.91±0.62和2.46±0.82,P<0.05)下降至(2.17±0.66和1.83±0.51,P均<0.01).结论 运动可能使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增加,CFR显著下降.

  • 冠状动脉心肌桥研究现状

    作者:董敏;钱菊英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心肌表面.当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行走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覆盖,在心脏收缩时出现暂时性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则被心肌纤维覆盖的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这段心肌纤维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简称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壁冠状动脉的价值

    作者:王朝霞;罗先润;曹程浩;张辉;苗莉;李朝辉;牛颖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li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64SCTCA)探讨壁冠状动脉的检测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冠心病的1000例患者行64SCTCA检查,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CPR 冠脉重建并进行分析,观察有无壁冠状动脉(MC),测量MC的长度、厚度等.对64SCTCA发现MC的病例均行冠脉造影(CAG)并与64SCTCA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检查的1000例患者中380例(38%)有MC存在,其中314例发生在前降支及其分支,32例发生在回旋支及其分支,13例发生在右冠及其分支,另外21例为多支病变.64SC代A发现MC的长度及厚度分别为7~56mn,平均22mm,肌桥的厚度为1~5.5mm,平均2.4mm.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壁冠状动脉显示率高,并能对其临床症状进行预测,有着特殊的临床价值.

  • 非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罗先润;王朝霞;曹程浩;张辉;苗莉;李朝辉;牛颖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一段时期以来一直将有频繁发作心绞痛的病人诊断为冠心病,随着64排螺旋CT成功运用于冠脉检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部分病人的心绞痛发作并非冠心病所致,而可能为其他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致,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 冠状动脉心肌桥研究进展

    作者:李玲;朱文玲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多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当冠状动脉被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时,形成心肌桥.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1].目前认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与心肌缺血相关[2].我们针对心肌桥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治疗、预后等综述如下.

  • 多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丹彤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运用多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2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2名CT诊断医师运用双盲法进行判定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存在,结果一致时诊断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并对确诊患者进行壁冠状动脉长度、心肌桥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226例患者中,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1例,占比18.1%,共49处;位置分布中,前降支占比91.8%,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均占比2.0%,其他占比4.1%.41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平均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2.9±5.2)mm;平均心肌桥厚度为(1.7±1.1)mm,其中深在型9例,占比22.0%,浅在型32例,占比78.0%.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属于无创检查,具有定位精准、操作简便等优势,值得推广.

  • 心肌桥的双源CT 表现及其临床相关性

    作者:于晶;刘芳;曹源;李桂娟;韩旭

    目的 通过分析经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心肌桥(MB)影像学表现,结合其临床表象,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冠心病并行DSCT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852 例,其中231 例经影像诊断为MB.结合其临床表现总结MB-MCA 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相关性.结果MB-MCA 检出率为27.1%,其中,尤以发生在前降支MB 多见(占所有MB 比例约83.4%).浅表型MB 占绝大多数(约91.5%).深在型MB 可出现特征性"挤牛奶征",而"上下跳跃征"及"冠状动脉曲折成角征"在各型MB 中均出现,仅具指示作用.随着MB 增厚和MCA 长度增加,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症状和表现.结论 DSCT 对MB-MCA 的检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危险阈值评估,将逐渐成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首选检查和诊断的金标准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优势

    作者:于浩

    目的:探讨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埘壁冠状动脉(MCA)的诊断能力.方法:68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行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确诊的31例MCA的CTA进行分析.结果:31例共40段壁冠状动脉.其发生率为45.6%.其中单一MCA26例,5例为多支受累.前降支占75%,左旋支占17.5%,有冠状动脉占7.5%.MCA肌桥长度6-40 mm.平均22 mm,厚度2-5 mm,平均2.5 mm.结论:40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应用于MCA的诊断中.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149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