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几种溶栓药物治疗比较

    作者:范英雄;李铁刚

    目的 比较尿激酶(Urokinase,UK)、链激酶(Streptokinase,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arrangeme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2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UK组222例,SK组205例,R-tPA组201例.分别给予3种溶栓药物静脉输入,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同时观察有无出血、心衰、休克等并发症.结果 3组的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81.3%,SK组66.1%,UK组58.7%.而死亡率则反之,即r-tPA组为8.7%,SK组为9.2%,UK组为10.3%.r-tPA组重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SK组和UK组(依次为6.2%、1.5%、0.6%);而轻度出血以SK组和UK组多见.血管再通后,死亡率、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再缺血等并发症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结论 r-tPA再通率高,溶栓疗效好.如患者经济允许,对急性心肌梗死应首选,但对高血压及老年患者应慎重,以防重度出血的发生.

  •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溶栓药物疗效探讨

    作者:肖丽;赵敏;何军

    目的在急诊科比较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三组,UK组222例,SK组205例,r-tPA组201例.给予三种溶栓药物静脉输入,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同时观察有无出血、心衰、休克等并发症.结果三组的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为81.3%,SK组为66.1%,UK组为58.7%.而病死率则反之,即r-tPA组为8.7%,SK组为9.2%,UK组为10.3%.r-tPA组重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SK组和UK组(6.2%,1.5%,0.6%),而轻度出血以SK组和UK组多见.血管再通后,病死率、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再缺血等并发症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结论 r-tPA再通率高,溶栓疗效好.但对高血压及老年患者应慎重,以防重度出血的发生.

  • 爱通立溶栓治疗36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莹莹;谭明旗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是急性肺部疾病主要致病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爱通立是治疗肺栓塞较为理想的药物[1].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36例住院急性PTE确诊患者,应用爱通立静脉溶栓及克赛和华法林抗凝,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包黎刚

    目的:探讨≥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发病4.5 h内予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80岁组和<80岁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及90 d随访时mRS评分。结果:两组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5)。90 d随访,≥80岁组13例,<80岁组47例预后良好,两组预后良好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0岁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血脑屏障氧糖剥夺体外模型中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俊;陈旭辉;吴军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体外血脑屏障氧糖剥夺模型中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Transwell培养小室为支架,构成以人血管上皮细胞为基础的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利用厌氧培养箱及无糖培养液,建立体外缺血缺氧模型;在体外缺血缺氧模型基础上,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神经细胞,并在缺血缺氧条件下,使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rt-PA对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分别在氧糖剥夺(OGD)及无氧糖剥夺non-OGD条件下,在不同rt-PA的浓度作用下,低浓度(0.3125 μg/ml)rt-PA对non-OGD条件下神经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OGD条件下,低浓度(0.625 μg/ml,0.3125 μg/ml)对神经细胞同样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rt-PA可能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存在保护作用,并与rt-PA的剂量相关.在OGD条件下,低剂量的rt-PA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老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彭艳;刘泽;王鲁妮;申艳;冯德光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垂体后叶素(Pit)诱发的老龄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以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Pit (30 U/kg)造成AMI模型,观察腹腔注射rt-PA(10 mg/kg)对血清心肌酶(CK、CK-MB、LDH)释放量、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以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心肌酶(CK、CK-MB 、LDH)释放量以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均显著增加,ST段明显抬高(P均<0.01);观察组则较实验组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CK、CK-MB、LDH和ST段分别降低54.9%、48.0%、46.0%和42.1%(均P<0.01).结论 rt-PA对Pit诱发的老龄AMI大鼠的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韩慧儒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研究〔1〕表明,炎症反应在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为血管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因此检测其血清浓度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本文就我院收治的AMI患者48例,于发病6 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治疗,旨在探讨TNF-α在AMI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例

    作者:富克非;高莹;王琦;杨建;陈军;董川;孙欣;李云峰

    静脉溶栓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治疗手段,发病4.5h内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已被证实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每治疗100例患者有32例获益[1].在经过筛选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后4.5h之内静脉应用rt-PA效果很显著[2,3].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认为,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我院急诊科自2009~ 2011年应用rt-PA于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作者:李欣;李雯;刘凌云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4.5 ~9 h)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4.5-9 h内完成磁共振成像检查,且(PWI-DWI)/DWI × 100%≥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依达拉奉+溶栓组)和单纯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单纯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1d、7d、14 d、90 d NIHSS评分,溶栓前与溶栓后14 d、90dBI指数.结果 依达拉奉+溶栓组患者14 d、90 d NIHSS评分较单纯溶栓组显著降低,依达拉奉+溶栓组患者90d BI指数较单纯溶栓组显著升高.结论 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PWI/DWI不匹配指导下,依达拉奉联合rt-PA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适当延长溶栓时间窗.

  •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 h内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立红;彭道勇;李迪;许建平;王苏平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75例发病4.5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转归不良及转归良好组,分析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大、糖尿病、心房颤动、溶栓前收缩压高、空腹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同型半胱氨酸高、心源性栓塞、血糖控制不佳、溶栓后2 h NIHSS评分降低少等因素在转归良好与不良组间差异显著( P<0.05),是溶栓后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房颤(OR 1.03,95%CI 1.002~1.049,P=0.032)、基线高空腹血糖(OR 2.15,95%CI 0.864~2.025,P=0.045)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4.5 h内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房颤、高血糖。

  • r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戚纪胜;符玲萍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04例,分为两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rt-PA动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照组单纯使用丁苯酞,随访9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和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评分,并统计两组治疗安全性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 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30、90 d,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0、90 d,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再发脑出血和再发脑梗死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恶变或死亡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且早期溶栓治疗后,能减少再发出血和再发梗死比例,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ON-1、hs-CRP、Lp-PLA2、NSE 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作者:庞红立;关东升

    目的 探讨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酶(PON)-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酯酶(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PON-1、hs-CRP、Lp-PLA2、NSE 水平,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 ;χ2=6.12,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ON-1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Lp-PLA2、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RS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 ;χ2=4.48,P=0.03).结论 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改善血清PON-1、hs-CRP、Lp-PLA2、NSE 水平及神经功能.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mRS评分与NIHSS评分的影响

    作者:周进;王霞;王静娥;高卓;李莉;徐冰;蒋颖;王素艳;罗雪丹;赵丹阳;王阳

    目的:探讨mRS评分和NIHSS评分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 ACI)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93例拟行溶栓治疗的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 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 mRS 评分、NIHS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比较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8 d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7 d、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显著性(χ2=8.437,P<0.05)。结论按照溶栓指南进行规范化操作和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发病4.5 h内给ACI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mRS评分和NIHSS评分。

  •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娴;张应宏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模式MRI证实且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不同,将其分为<4.5 h组(35例)和4.5~9 h组(35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观察两组脑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4.5 h组和4.5~9 h组患者溶栓后24 h、14 d、30 d及90 d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I评分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t-PA静脉溶栓后90 d的mRS评分及预后良好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 m随访期内,<4.5 h组脑出血发生率为5.71%,4.5~9 h组脑出血发生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扩大时间窗至9 h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因此,对于治疗时间窗为4.5 h~9 h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也可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

  • 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顾亮亮;张保朝;付国惠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溶栓治疗时间窗分为<4.5h组和4.5~9 h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脑出血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14 d、30 d、90 d时<4.5h组和4.5~9 h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30 d、90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90 d,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5 h组和4.5~9 h组BI评分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1/25)、8.0%(2/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发病9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对比

    作者:张铨鑫

    目的:对比分析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内科在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9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45例/组).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治疗.对比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堵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在接受治疗后的30 min、60 min和120 min,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堵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尿激酶相比,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rt-PA、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欣;李雯;刘凌云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30例发病在4.5 h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组、UK组、对照组,比较三组溶栓前后及常规治疗前后1 h、1 d、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90 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rt-PA组、UK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时间窗内给予rt-PA或UK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王志男;唐建春

    目的 观察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2例AMI患者,于90 min内给予rt-PA总量50 mg,观察血管再通临床指标、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 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78.85%,5周住院病死率1.92%.结论 小剂量rt-PA治疗AMI血管再通率高,并发症少,可降低AMI早期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 mg 30 min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与50 mg 90 min常规方案进行比较.方法将符合溶栓条件的1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t-PA 50 mg 30 min方案为A组,共76例;rt-PA 50 mg 90 min常规方案为B组,共82例.两组均先予rt-PA 8 mg iv,A组继之42 mg在30 min内ivgtt;B组继之42 mg在90 min内ivgtt,所有病例均联合静脉肝素治疗.以溶栓开始后60 min及90 min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治疗中出血并发症及30 d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病死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溶栓开始后60 min A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B组(81.6%与67.1%,P<0.05);溶栓开始后90 min A组与B组的血管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81.6%与80.5%,P>0.05);30 d两组的LVEF比较A组显著高于B组(58.1%与54.0%,P<0.05);A组与B组出血发生率及30 d内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t-PA 50 mg 30 min方案治疗AMI安全有效,与50 mg 90 min常规方案比较,能更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左心室功能,可为补救性PTCA或"易化PCI"至少多争取30 min时间.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MMP-9表达及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作者:张莉峰;肖悠美;王爱丽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MMP-9表达及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4例早期(发病后就诊时间<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依达拉奉组(102例,转院2例,完成100例)和对照组(10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依达拉奉组入院后即开始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滴完,2次/d,连用14 d;对照组入院后即开始应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20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MMP-9水平、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①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依达拉奉组:=26.369,34.875,均P<0.01;对照组:t=16.041,26.952,均P<0.01),依达拉奉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②依达拉奉组的血清MMP-9水平在各时间点(溶栓后12 h及第2、3、7、15天)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③依达拉奉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率低于对照组(x2 =4.5830,P<0.05).④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41,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MMP-9表达,并能降低溶栓后出血转化率,且安全性好.

365 条记录 9/19 页 « 12...6789101112...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