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作者:胡清娜;朱燕双;吴英姿;李若铭;曾奕芝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死亡率高,一旦确诊,应紧急处理,保护心脏功能,改善心肌顺应性,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我科于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对收住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韩树根;张龙镇;张天镇;王刚;郐世超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8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发病至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发病至治疗时间为4.5~8.0 h)和对照组(发病至治疗时间<4.5 h),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14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14 d、90 d Bathel指数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预后良好率.结果 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14 d、90 d NIH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14 d、90 d NIHSS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 d Bathel指数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后90 d Bathel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 d、90 d Bathel指数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症状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及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时间窗为4.5~8.0 h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窗<4.5 h的患者相当,但治疗时间窗<4.5 h的患者远期日常生活能力更优,因此治疗时间窗为4.5~8.0 h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也应尽量选择rt-PA溶栓治疗.

  • 早期使用阿司匹林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骏;王鑫

    目的 比较早期使用阿司匹林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6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包括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出血性转化(H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DA、SOD、MMP-9、c-F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发生率、H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早期使用阿司匹林相比,早期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未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HT、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徐娟;李志宁;刘腾飞;付家亮;张清秀;魏秀娥;荣良群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2015年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47例和低剂量组54例.发病4.5 h内,标准剂量组患者给予rt-PA 0.9 mg/kg治疗,低剂量组患者给予rt-PA 0.6 mg/k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7 d 、3个月及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预后,记录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内颅内出血、院内死亡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及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 d、3个月低剂量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7 d、3个月、6个月预后良好率及溶栓后24 h内颅内出血发生率、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剂量(0.9 mg/kg)和低剂量(0.6 mg/kg)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相似,而标准剂量(0.9 mg/kg)rt-PA有利于快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急性脑梗死 rt-PA 溶栓治疗后血浆 BNP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尹虹祥;陈琦

    目的探讨rt-PA溶栓后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 )水平变化及对复发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行rt-PA溶栓治疗后观察不同时间血浆BNP水平,比较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之间及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之间的BNP水平的差异。结果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之间血浆BNP水平在24h、3d及14d有显著差异,溶栓未通组患者BNP水平较溶栓再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死亡组患者血浆BNP水平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之间血浆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溶栓治疗再通后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血浆BNP可作为脑梗死溶栓治疗再通和死亡风险的预测指标之一;同时对于预测该类患者复发尚无明确预测意义。

  • 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党哲;张国鲁;张微微;黄勇华;HUANG Yong-hua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71例,联合溶栓组46例,单用rt-PA组39例,单用尿激酶组34例,对照组52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d 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4组治疗后14d分别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14d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溶栓组脑出血率与单用rt-PA组及单用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 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疗效比较及安全评价

    作者:郭翠萍;白青科;赵晓晖;陈娟;沈健;赵振国

    目的 探讨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疗效差异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前循环64例及后循环56例急性脑梗死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24h、2w神经功能较溶栓治疗前均有明显恢复(P<0.01),两组之间溶栓治疗后24h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溶栓治疗后2w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心房纤颤、糖尿病及吸烟增加rt-PA静脉溶栓出血风险.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前循环疗效优于后循环,且高血压病、心房纤颤、糖尿病及吸烟影响rt-PA静脉溶栓疗效,有增加出血风险可能,从而影响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文波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的血压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收缩压(SBP)下降与否分为观察组(58例,SBP下降)和对照组(40例,SBP未下降),对比两组静脉溶栓后2h及24h的血压值变化,分析溶栓后血压值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h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2h和溶栓24h后的S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2h SBP、溶栓后24h SBP、溶栓前NIHSS评分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关系.对照组的颅内出血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具有确切疗效,溶栓后2h及24h的收缩压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收缩压偏低者预后效果更好.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莫金祖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发病时间<5 h,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1);治疗7 d、14 d及1个月观察组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 阿替普酶治疗脑桥预警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贾立明;景永峰;郭红梅

    目的 观察1例脑桥预警综合征患者阿替普酶治疗的效果,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脑桥预警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了解其可能发病机制,分析在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可行性.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分析1例脑桥预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 脑桥预警综合征是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亚型,大动脉血管狭窄可能是内囊预警综合征的病因之一,其脑梗死的转归风险高,合并椎动脉发育不全及中重度大动脉血管狭窄患者的症状发作频繁及神经功能障碍重,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容、调脂、静脉溶栓等单一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疗效不佳,在联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溶栓治疗安全、可行.结论 内囊预警综合征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特殊亚型,脑桥预警综合征是其另一种表现形式,静脉溶栓和多药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 rt-PA与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作者:何荣忠;蒋亚斌

    目的 进一步认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11项rt-PA与UK静脉溶栓治疗AMI的对照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 rt-PA组与UK组两组间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心律失常及病死率的所有对照研究均具有同质性(均P>0.05).rt-PA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9.0%,显著高于UK组的55.6%(P<0.005),而出血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与UK组相似(P>0.75或P>0.2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的疗效显著优于UK,小剂量rt-PA(50 mg)费用不高,适合在国内推广应用.

  • 小剂量 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惠荣;元小冬;郭晶;王燕玲

    ①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②方法发病6h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溶栓组(16例,接受rt-PA 40mg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14例,未使用rt-PA,其他治疗同溶栓组)。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2、24h、10d的NIHSS评分及10d时的Barthel指数,并复查头颅CT,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③结果两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溶栓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溶栓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50%, P <0.05),溶栓组出现牙龈出血1例,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④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优于常规治疗。

  • CT灌注成像指导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赵惠荣;元小冬;郭晶;郭庆乐;王燕玲

    ①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检查指导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②方法选取发病9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CTP、CTA检查,对存在缺血半暗带且同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0例患者给予rt-PA 40mg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h、24h、10d、30d NIHSS评分及溶栓前、溶栓后30dBarthel指数评分,并进行比较,复查头颅CT,监测并发症。③结果纳入的10例患者治疗前 NIHSS 评分为(10.90±4.04),溶栓治疗后2、24h、10、30d NIHSS评分分别降至(6.90±3.60)、(6.70±4.11)、(4.10±3.60)、(3.20±3.19),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38.50±22.24),溶栓后30dBarthel指数评分为(78.53±3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牙龈出血1例,无颅内出血、再闭塞及死亡病例,CT复查8例患者显示病灶较CTP低灌注区明显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④结论 CTP指导的 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筛选适合溶栓的患者,并能扩大治疗的时间窗。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研究

    作者:黄林喜;刘卫平;吴贤仁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为随机、前瞻性试验,入选病人随机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组和100mg组,比较其疗效和近期并发症.结果:组的年龄、梗塞部位、性别等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冠脉再通率rt-PA100mg组(77%)高于50mg组(68.8%),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100mg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50mg组(p<0.05).4周时室壁瘤形成、心衰、死亡、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应用rt-PA50mg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快速、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肺血栓栓塞症23例分析

    作者:田宝石;董士民;李侠;张新颜;张爱东;董运芳

    目的观察肺血栓栓塞症(PTE)早期用瑞替普酶溶栓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23例PTE患者应用瑞替普酶行溶栓治疗,观察梗死血管的开通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23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梗死血管的开通率为91.3%,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7%.结论早期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有较高的开通率,改善肺功能快,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

    作者:蔡海;周苏君;陈翔;郭治源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 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肢症状、体征变化,有无不良反应,结合血管多普勒彩超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出院时32例患者症状、体征均获缓解;血管多普勒彩超或DSA显示血栓形成相关血管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29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rt-P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可选择性用于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作者:吴伟;张庆英;吴育彬;彭佳鹏;谢玉清;夏芳芳;王翔宇;庞邵杰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状况.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7月入住汕头市潮南民生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新发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接受超早期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30例(溶栓组),同期入院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30例(对照组),并按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进行1:1配对.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效果评价,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及增量分析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 两组接受治疗前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30 d后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人均西药费、住院总费用及减少的mRS评分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分析得出,溶栓组mRS评分每减少1分所需花费(13 198.36元)低于对照组(50 440.78元);增量分析发现,溶栓组较对照组mRS评分每多减少1分,需花费4 057.03元.结论 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且具有经济成本优势,值得推广.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作者:肖凯文;唐玉兰;张先龙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rt-PA 0.9 mg/kg(大剂量90 mg)治疗,先静脉注射10%(1 min),其余剂量连续静脉滴注,60 min滴完;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300 mg;分别于溶栓前及溶栓后90 d,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定,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的CSS评分和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CSS评分、B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有效11例,有效6例,无变化2例;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有效9例,有效11例,无变化4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4,P<0.05).结论 发病6 h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rt-PA 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rt PA静脉溶栓护理技术中的作用

    作者:彭欢欢

    总结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溶栓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溶栓前评估不到位、溶栓箱内物品掌握不熟悉、应急预案及溶栓药物配制不熟悉等问题。认为通过加强相关理论、操作的技术培训及不断修订 rt PA溶栓护理常规,加强溶栓急救箱的管理能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 rt PA溶栓护理的质量,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

    作者:潘璐;谢小华;谭薇;李丹卉;朱晨茜;张继文;董霞;黄文龙;陈晖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措施及效果,为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病人6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病人从就诊至收治卒中单元5个环节时间,包括就诊至CT检查时间(DIT)、就诊至CT报告时间(T1)、CT报告至静脉溶栓时间(INT)、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就诊至入卒中单元时间(T2);统计静脉溶栓前、入院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四肢肌力情况.[结果]6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病人DIT(18.84 min±14.32 min),T1(32.54 min±16.20 min)比NINDS国际标准建议时间短,而INT(44.32 min±24.67 min)、DNT(72.52 min±32.47 min)、T2(480.00 min±480.92 min)比NINDS国际标准建议时间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前NIHSS评分(9.66分±6.20分)与入院第7天NIHSS评分(5.00分±5.5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病人入院第7天神经功能治愈15例,显效25例,有效7例,病人肌力≤3级7例.[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措施缩短了院内抢救时间,提高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效率及治疗效果,四肢肌力得到明显改善.

365 条记录 7/19 页 « 12...45678910...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