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

    作者:胡小云;孙晋友;谢敏;曹家庆;王梦龙

    本院从1995至1999年共收治先天性总胆管囊肿17例,其中16例行手术治疗,现予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与治疗加以讨论。

  • 先天性胆管囊肿的临床特点

    作者:缪辉来;林木生;包仕廷;王三明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先天性胆管囊肿不同年龄段的临床资料.结果 (1)未成年组(≤14岁)34例,均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2)成年组(>14岁)15例,14例有肝胆胰系统合并症(93.3%,14/15),且癌变率高(26.7%,4/15).结论成年组的胆管囊肿临床表现不典型,是未能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以及出现较高的肝胆胰系统合并症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减少癌变.

  • 先天性胆管囊肿的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

    作者:王悦华;冯玉泉;刘永雄;黄志强;崔连岷;周宁新;顾万清;张文智;黄晓强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外科治疗手术方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在15年间收治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120例,在本院首次手术者73例.手术方式分3类5种.Ⅰ类:单纯囊肿外引流术(7例);Ⅱ类: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Ⅲ类:囊肿切除并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32例)或囊肿切除并间置空肠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5例);不规则手术4例.结果 68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中位时间2.7年),Ⅰ类手术后再手术3例;Ⅱ类手术后因出现反流性胆管炎和胆道结石而再手术2例;Ⅲ类手术后生活质量达优率为88.7%,无再手术.结论单纯囊肿外引流只是一种应急措施;囊肿内引流术只能解决短期的胆汁引流问题,并发症多导致再次手术;囊肿切除并胆道重建术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后不同胆道重建术的疗效

    作者:吴学东;胡廷泽;刘文英;李福玉;钟麟;李园;张利兵

    目的评价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后不同胆道重建术的疗效.方法对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胆道的10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复查.结果在106例重建的胆道中,胆支空肠袢套叠瓣成形37例,矩形瓣成形21例,未做抗反流瓣48例.获随访61例,平均4.82年.无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逆行性胆道感染4例(矩形瓣组1例,未做抗反流瓣组3例),2例再手术并于胆支空肠袢套叠瓣成形后症状消失;偶有腹痛症状8例,其中未做抗反流瓣组5例,矩形瓣成形组2例,套叠瓣成形组1例.结论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胆道重建中,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加胆支空肠袢套叠瓣成形术符合胆道生理、能有效预防术后胆道反流和吻合口狭窄.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或不伴黄疸对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学东;胡廷泽;刘文英

    探讨胆总管囊肿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黄疸的关系.将近3年间收治的4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分为黄疸组20例和无黄疸组22例,术前测定血清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与20例非肝胆疾病患儿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黄疸组中TB和DB 值均高于其他2组(P<0.05),DB/TB值大于0.5,但在各组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黄疸组中TB,DB值在正常范围,但ALT和AST均高于对照组(P<0.05);ALT在有无黄疸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ST在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胆总管囊肿患者不论是否出现黄疸均存在肝脏功能损害,其程度随出现黄疸而加重.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外科治疗

    作者:赵卫平;李小刚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佳术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分析5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结果 15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症状复发1例;35例行胆总管囊肿十二指肠或空肠吻合术,术后症状复发20例。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治疗以囊肿切除、胆管空肠吻合佳;术中应尽可能作大口吻合;避免行单纯囊肿内引流,急症情况下可先行囊肿外引流。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选择

    作者:张岳枫;余枭;陈业煌

    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治疗的佳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均行根治性囊肿切除,肝总管或左右肝管空肠人工套叠瓣膜Roux-en-Y吻合术或肝管间置空肠人工套叠瓣膜十二指肠同步吻合术,效果满意.结论胆总管囊肿应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宜行肝管空肠人工套叠瓣膜或肝管间置空肠人工套叠瓣膜内引流术.

  • 胆总管囊肿穿孔的手术治疗

    作者:孙小兵;白德明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穿孔的 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胆总管囊肿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5岁。病程<12h者4例,12~72h者3例, >72h者3例。2例穿孔前合并感染,8例穿孔前无明显不适。7例 行一期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5例术后恢复顺利,2例发生吻合口漏,其中1例穿孔前合并感染,1例病程>72h;3例先行外引流,3个月后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结论 胆总管囊肿穿孔如为早期且治疗及时,可一期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

  • 不同类型胆管囊肿的手术治疗

    作者:樊献军;耿协强;陈辉;张力峰;谭黄业;江航

    目的总结各种类型胆管囊肿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52例手术治疗的5种类型胆管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52例中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38例;囊肿部分切除、残余囊肿空肠吻合2例;憩室型胆总管囊肿切除、T管支撑引流术2例;胆总管末端囊肿行囊肿空肠吻合1例;肝内科胆管囊肿行肝外胆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Y型吻合4例;肝叶或肝方叶切除、肝管空肠吻合5例;结果52例均治愈出院.45例随访4个月~17年,42例恢复良好.结论胆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治疗胆管囊肿的首选术式.掌握各类型囊肿切除的适应证、切除方法和胆道重建内引流的原则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临床分析

    作者:刘远梅;方勇;金祝;李智永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4例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表现、手术前后肝功能测定、手术情况及肝脏活组织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4例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比较.结果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临床表现以黄疸、腹部包块、白陶土大便为主,大多数患儿术前肝功能损害严重.24例胆总管扩张均为囊性扩张.其中21例囊肿远端明显狭窄、闭锁;21例行一期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囊肿外引流术,3例行二期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肝脏活检12例存在肝硬化改变,9例存在肝硬化前期改变,3例肝脏组织正常.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各自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是肝脏损害的病理基础,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胆道梗阻解除后肝脏损害可恢复.

  • 婴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6例诊治分析

    作者:陈燚;张明清;余荣兰;刘光丽;熊良君;谢泽翌;万建敏;周克耕;余小霞

    胆总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可在各年龄组出现临床症状.临床上在3岁以后出现症状居多[1].我院近10年收住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65例,其中<12个月的婴儿16例,占24.6%.本文对此16例患儿作回顾性分析.

  • 16例先天性胆管囊肿的外科治疗及效果分析

    作者:邓东强;魏韬哲;韦威农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的外科治疗方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手术方式分3类.Ⅰ类:单纯囊肿外引流术(2例);Ⅱ类: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Ⅲ类:囊肿切除并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0例).结果单纯囊肿外引流术、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胆道感染、再生结石率高、疗效差;囊肿切除并肝管空肠吻合Roux-en-Y吻合疗效好,无再手术.结论囊肿切除并胆道重建术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38例

    作者:杨成林;刘红斌;姜小清;张永杰;张伯和;易滨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结石形成24例(63%);其次为反流性胆管炎21例(55%);再次为吻合口狭窄12例(31.6%);肝内外胆管残余囊肿11例(29%);肝门部胆管狭窄8例(21%);残余囊肿癌变2例(5%).手术治疗方式以胆(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为主(69.4%);其次为肝叶切除+胆(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肝移植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再手术率为24.5%.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既有原发病本身因素,又有医源性因素.充分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探查,精细操作,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的关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