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四肢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自体骨植骨手术治疗四肢骨不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4例确诊为四肢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试验组24例,对照组采用单独植骨手术,试验组采用植骨手术+PPR的方法.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X线骨痂形成评分、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结果 试验组术后1、3、6个月X线骨痂形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患者,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修复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难治性压疮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与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PRP)在难治性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我院住院的Ⅲ~Ⅳ期压疮患者13例共计46个压疮,抽取患者静脉血液12 ~ 48mL,通过离心收集自体APRP进行治疗;对照组18例共计40个压疮,采用传统烧伤膏、表皮生长因子、湿性敷贴涂抹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使用APRP治疗组完全愈合11例43个压疮,愈合率93.48%;部分愈合1例2个压疮,占4.35%;无效1例1个压疮,占2.17%.对照组完全愈合5例10个压疮,愈合率25.0%;部分愈合6例15个压疮,占37.5%;无效7例15个压疮,占37.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PRP能显著提高难治性压疮的愈合能力,且操作方法简单,避免了免疫排斥、疾病传播,可行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回输对主动脉手术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由自体血小板分离(APP)技术制备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PRP)经历分离、存储以及回输后对主动脉手术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主动脉手术患者22例,ASAⅡ~Ⅳ级.收集其麻醉诱导后(T1)、血小板分离后(T2)、体外循环停机时(T3)、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T4)、aPRP回输后(T5)全血,以及自体血小板分离后(T1 PRP)、回输前(T3PRP)aPRP.应用流式细胞术,采用CD61/PAC-1/CD62P三色法检测血小板早期活化率(PAC-1+ CD62P-)和晚期活化率(PAC-1+ CD62P+).结果:与T1相比,T2点血小板早、晚期活化率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P=1.000).aPRP回输后(T5)血小板早、晚期活化率较T1有所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前(T3PRP)与刚分离后(T1PRP) aPRP相比,血小板早期活化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07),晚期活化率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与T1相比,T1PRP中血小板早、晚期活化率均有所增加,血小板早期活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0),晚期活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与停机时全血(T3)相比,T3 PRP中血小板早期活化率低于停机时全血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血小板晚期活化率远高于停机时全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aPRP分离后、回输时并不引起主动脉手术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但分离与存储时aPRP中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对血小板晚期活化程度的影响高于体外循环.活化的血小板回输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血小板分离存储的优化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激素注射和支具固定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6-07-2017-03诊治的83例单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Ⅰ、Ⅱ度运动损伤,37例采用PRP局部注射治疗(PRP组),35例选择激素局部注射治疗(激素组),11例采用单纯支具固定治疗(支具组).结果 3组治疗后1、2、3个月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膝关节功能改良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3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个月,PRP组膝关节功能改良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激素组和支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手术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时,PRP治疗相对于激素注射和支具固定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供皮区创面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供皮区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解放军四零一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需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试验组患者于皮片切取后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凡士林油纱治疗供皮区创面,对照组患者于皮片切取后单纯采用凡士林油纱治疗供皮区创面.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 d时的临床疗效以及供皮区创面的疼痛消失时间及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供皮区创面疼痛程度均逐渐减轻至完全消失,其中试验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为(4.16±1.24)d,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为(5.40±2.51)d,两组对比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t''=2.971,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8.89%,两组对比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643.000,Z=-3.283,P=0.001,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终两组患者供皮区创面均完全愈合,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其中试验组患者的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为(11.11±1.41)d,对照组患者的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为(15.42±2.25)d,两组对比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t''=10.88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可有效缓解供皮区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供皮区创面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点阵CO2激光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面部痤疮瘢痕患者瘢痕区皮肤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
目的 观察点阵CO2激光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面部痤疮瘢痕患者瘢痕区皮肤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面部痤疮瘢痕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点阵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PRP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炎性渗出时间、红肿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渗出时间、红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点阵CO2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痤疮瘢痕,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炎性渗出,消除红肿,值得临床推广.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难愈合伤口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能量工伤和交通伤越来越多,这类高能量创伤往往伴随着严重的软组织挫伤或缺损,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另外,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软组织修复缓慢,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褥疮及糖尿病等老年性问题,从而加大了伤口愈合与软组织修复的难度。关于如何促进创面愈合与软组织修复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PRP修复骨与软组织的疗效已得到公认。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吸入性损伤大鼠治疗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PRP )联合低分子肝素( LMWH )治疗吸入性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单用组、联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单用组和联合组均建立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模型,模型组、正常组气管内滴入0乔.9%氯化钠溶液,单用组致伤后气管内滴注PRP液、联合组致伤后气管内滴注PRP和LMWH混合液。结果模型组、单用组、联合组的肺组织含水量显著的高于正常组( P <0.05),联合组的肺组织含水量显著的低于模型组和单用组( P <0.05);模型组、单用组、联合组的血清TNF-α、IL-6、IL-1β、PDGF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5),联合组的血清TNF-α、IL-6、IL-1β、PDGF显著的低于模型组和单用组( P <0.05);模型组、单用组、联合组的肺组织Brdu免疫组化阳性标记指数显著的高于正常组( P <0.05),联合组的肺组织Brdu免疫组化阳性标记指数显著的高于模型组和单用组( P <0.05)。结论 PRP联合LMWH治疗吸入性损伤大鼠能够显著的减轻肺水肿及炎性反应。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移植)与对照组(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对照组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7.4%(38/39),76.9%(30/39),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移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壳聚糖抑制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背景 在眼科领域,已发现壳聚糖可以抑制青光眼手术瘢痕形成,但还未有明确的报道可以阻止和减缓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目的 观察壳聚糖对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玻璃体内注射制备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并同时将生理盐水、5%壳聚糖、10%壳聚糖和15%壳聚糖溶液0.1 mL 注入兔眼玻璃体内,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壳聚糖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的防治作用.结果 与结论 对照组第10 天就出现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随着时间延长发展至更严重等级.壳聚糖组也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但其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10%和15%壳聚糖组给药5 d 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组织学检查壳聚糖组未发现明显视网膜形态改变.结果 说明壳聚糖玻璃体腔内注射是安全的,并能有效抑制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壳聚糖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外伤性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兔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不同培养方法
背景:目前传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是应用异种血清为培养基,但其存在种间疾病传播、潜在免疫排斥反应甚至是伦理学争议等问题;且与卫生部公布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相违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是生物自体的全血提取物,内含多种且含量丰富的生长因子。
目的: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替代传统异种血清,探讨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从兔髂后上棘穿刺抽出8 mL骨髓并加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富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胎牛血清组,分别加入含1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在传至4代时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和胎牛血清组细胞各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培养及成分进行改变;对照组培养基不变。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各代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对各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判断其成骨分化状况。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可见各代细胞增殖良好。对第4代各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培养第12天,第4代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实验组及胎牛血清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相应对照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对照组、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胎牛血清组的对照组、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替代异种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纯度活性高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方法。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脂肪颗粒填充矫治唇部软组织缺损畸形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脂肪颗粒填充唇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自体血液提取富血小板血浆,再应用脂肪抽取技术获得脂肪颗粒,并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脂肪颗粒填充修复患者的唇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共12例患者,其唇部缺损填充后,外观自然,未见明显的脂肪吸收;获随访6~12个月,治疗效果稳定,医患双方均满意.结论 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脂肪颗粒填充唇部软组织缺损畸形,能够提高移植脂肪的成活率,减少脂肪颗粒的吸收,且外观效果确切.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自体脂肪颗粒组织移植存活率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混合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佳浓度,并通过临床混合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及自体移植脂肪组织,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移植脂肪颗粒组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提取抽脂术中获取的脂肪颗粒组织中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实验分为4组:A组(对照组)加入10%胎牛血清,B组添加5%富血小板血浆,C组添加10%富血小板血浆,D组添加15%富血小板血浆,传代培养,定时获取细胞行MTT实验,测试细胞生长曲线,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临床实验选取15例患者,抽取腹部脂肪组织颗粒后进行纯化;同时抽取静脉血,采用离心法提取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纯化的脂肪颗粒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按照10∶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注射移植.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在B超下行皮下组织厚度测定.结果 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培养观察显示,C组有较好的细胞增殖性及活力;临床研究皮下组织厚度增加率为(158.4±83.1)%;术后3个月,皮下组织厚度增加率为(106.4±70.7)%.结论 10%富血小板血浆混合浓度对细胞增殖较为适宜,且临床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自体脂肪颗粒组织移植的存活率,移植后远期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组织学影响
目的 观察兔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后腱骨愈合过程中,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简称APRP)对移植肌腱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只: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APRP组)、对照组.每只兔均取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移植重建ACL,APRP组于骨隧道腔内填充2 mLAPRP+ 200 μL FG,对照组行单纯的ACL重建,骨隧道腔内只填充200 μL FG.分别在术后4、8、12 w各组处死4只兔,于重建膝获取实验材料,采用HE染色、VEGF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腱-骨愈合界面组织学特点.结果 组织学观察:术后4w时对照组HE染色见腱-骨界面之间瘢痕组织形成,APRP组见腱-骨结合面以内芽组织连接为主,局部出现类软骨细胞,VEGF免疫组化染色见较多阳性细胞表达;术后8w时对照组HE染色见腱-骨界面之间出现相对成熟的瘢痕组织,腱-骨界面结合较紧密,以胶原纤维连接为主,APRP组HE染色见已出现较为成熟的软骨细胞移行带,VEGF免疫组化染色仍有较多阳性细胞表达;术后12w时对照组HE染色见腱-骨界面已出现纤维软骨细胞过渡带,APRP组HE染色见腱-骨之间连接非常紧密,胶原纤维锚定于骨质中,纤维之间排列有较多纤维软骨细胞,腱-骨结合部在形态学上出现类似于正常ACL止点样结构,VEGF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少.术后4、8、12 w,APRP组VEGF表达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表达增强.结论 ACL断裂重建术后腱-骨面填充APRP可以显著提高骨向肌腱内长入,促进腱-骨间纤维软骨带的形成,缩短腱骨愈合时间,更早形成于正常的直接止点的结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点阵激光联合PRP对面部痤疮瘢痕的治疗体会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配合点阵激光在面部痤疮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08~2012-08共37例在我整形美容科接受点阵激光配合PRP治疗的痤疮瘢痕患者,术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液40 mL,通过多步离心技术收集富血小板成分的血浆.对面部痤疮瘢痕区先用点阵铒激光治疗,后将PRP直接涂抹于术区,术后给予科学的面部护理.结果 随访时间1~6个月,通过治疗前后照片对比,点阵激光+PRP治疗后面部红斑及脱痂时间较单纯点阵激光治疗者缩短,瘢痕区皮肤创面愈合加速,术后面部外观改善更明显.结论 PRP配合点阵激光在面部痤疮后瘢痕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方便,辅以适当的术后护理,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
PRP与NGF对面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选择一侧面神经上颊支横断后置于硅胶管神经再生室中,分别注入等量的PRP、NGF和生理盐水.术后8周分别进行面神经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电生理检测PRP组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低于NGF组,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RP组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高于NGF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图像分析PRP组再生神经有髓轴突面积、髓鞘厚度及轴突计数高于NGF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RP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作用优于NGF.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输血和短期转归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aPRP)对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下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输血量和术后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3例,男60例,女23例,年龄24~81岁,BMI 19.0~41.9 kg/m2,ASAⅣ级.根据是否制备aPRP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于麻醉诱导插管后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和Swan-Ganz导管外鞘.随后,观察组于手术开始前完成aPRP制备,对照组开始手术.记录麻醉、手术、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主动脉阻断和DCHA时间.记录血栓弹力图反应时间(R)、α角和大振幅(MA);记录术中出血量和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用量;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留观时间、30 d内严重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需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功能不全、二次插管或气管切开、胸骨后感染或胸骨愈合不良、开胸止血)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CPB、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DCHA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EG α角和MA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红细胞、血浆和冷沉淀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留观时间、术后30 d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DCHA下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aPRP可减少术中红细胞、血浆和冷沉淀的用量,但对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30 d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
A型肉毒素联合微针导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面部年轻化患者临床疗效、皮肤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A型肉毒素微量注射联合微针导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面部年轻化患者临床疗效、皮肤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需进行面部年轻化的患者82例,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微针导入PR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A型肉毒素微量注射.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面部皮肤水分、弹性、油脂及暗斑等皮肤指标;采用生活质量测定表评价两组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面部皮肤水分、弹性评分分别为(51.24±8.31)分及(62.73±8.5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油脂及暗斑评分分别为(41.87±7.47)分和(42.13±7.6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1.08±8.75)分、(66.21±7.04)分、(81.80±13.42)分及(75.18±7.9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身体功能基本一致(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型肉毒素微量注射联合微针导入PRP在面部年轻化中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
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PRP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壳聚糖制作可降解神经导管,探讨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修复面神经缺损提供新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4组,各10只.建立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并置于神经再生导管中,分别注入等量的PRP和生理盐水.壳聚糖神经导管加PRP为A组、壳聚糖神经导管加生理盐水为B组、硅胶管加生理盐水为C组、硅胶管加PRP为D组.术后8周进行面神经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A、B组神经导管部分降解吸收,C、D组神经导管未降解,A、D组再生神经粗大而B、C组细小.电生理检测A、D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均优于B、C组(P<0.05),A、D组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低于B、C组(P<0.05),A组与D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及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分析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及髓鞘厚度,A、D组优于B、C组(P<0.05),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PRP可作为一种新的面神经缺损修复手段,其效果较好,有望应用于临床.
-
P RP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
总结了糖尿病溃疡患者应用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通过回顾本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例2型糖尿病溃疡患者,观测其患肢疼痛麻木症状改善、皮肤色素沉着减退、远端肢体皮温、足背搏动触及、溃疡愈合情况,发现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后这些项目均有明显改善。认为富血小板血浆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新方法,且专业的围手术期护理、合理的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