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比较
选择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保证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作者通过分析比较总额预算制、按服务项目支付、按服务单元付费、按人头支付、按病种支付和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等多种支付方式的优劣,认为各种支付制度都是在不同情况下、为了不同目的而实行的,各有利弊.其中,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应是我国积极探索和研究的支付方式.
-
医疗保险对医院经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医院是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各方利益的交汇点,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保险机制,"以筹定支"的费用补偿原则,医疗费用总量控制和支付方式的变革等,加强了对医患双方的制约力度.为适应这种影响带来的变化,国有医院必须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加强经营管理,调整内部结构和运行模式,加强内涵建设,降低医疗成本,从而提高医院市场占有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
医疗保险患者三个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影响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市两所医院3年中3个病种的所有医疗保险病例,共647例,对于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医院、住院天数、是否手术、药费比例及全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是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药费比例是控制费用的关键.结论应制定科学的单病种诊疗常规和费用标准,加快和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试行某些单病种付费的基础上,实行按病种付费.
-
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按DRG分组付费研究
医疗保险付费改革是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疾病编码的标准化、病案首页的规范化、病种分组的科学化和医疗管理的信息化研究,初步完成诊断相关组预定额付费制度的主要内容,辅以临床路径推广、医疗服务协议签订、病案首页填报准确、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等措施以确保按DRGs分组付费改革顺利平稳实施.
-
我国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制度的探索与建议
目前,我国医疗服务支付方式正从按项目付费的后付制,转变为按一定服务单元付费的预付制,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引导居民合理就医、改变医疗机构内部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探索合适、有效的支付方式对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按病种付费是一种相对合理的医疗费用管理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既兼顾了政府、医院、患者等多方利益,又考虑了医疗质量与费用的平衡[1]。现梳理并总结按病种付费的特点、我国实施按病种付费改革进展及存在问题,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推进按病种付费提出实施建议。
-
我国公立医院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进展及建议
从公立医院医保支付制度的内涵及改革的重要性出发,总结分析新医改后国内各地区在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方面的实践探索。然后介绍国外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进展和新兴医保支付方式,如按绩效付费、按结果付费、打包付费等。后对我国公立医院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构建以综合绩效为导向、以费用预算为约束、多元化支付方式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支付标准科学化、治理机制现代化、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联动、与就医服务体系相适应的现代化医保支付制度。
-
医疗服务支付方式改革利益相关者分析
医疗服务支付方式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核心问题之一.支付方式能够影响医疗服务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从而对医疗费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保险资金使用的效益产生影响.通过对利益相关者在按服务项目支付、按诊断相关组定额预付、总额预付3种支付方式中的行为分析发现,按诊断相关组定额预付既能够切实控制费用增长,使医疗质量得到保障,又能够较好地满足支付方式改革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但是,各利益相关者在按诊断相关组定额预付支付中,需要不断完善病案首页数据填报、临床路径使用、信息系统建设、成本核算、费用结构调整等方面.
-
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多元化探讨
文章通过两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指出有什么样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医疗行为.而单一的费用支付方式往往由于其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而终导致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提出建立多元化的费用支付体系,可促使医疗服务机构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
国外老年人口长期护理服务支付方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人口老龄化使长期护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根据一些国家经验,从支付单位选择.支付水平和需方补偿内容选择3个方面,分析了长期护理的支付制度.针对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支付的现状,提出通过评估自理能力来确定护理级别,并按护理级别细化服务内容和支付水平,积极发展实物补偿的形式,并通过受益者共付等方式降低道德风险和提高服务质量.
-
国内外护理院付费方式现况及启示
随着医疗费用在世界各国的迅猛上涨,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为重要和紧迫的难题.医疗支付方式的改革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卫生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1].预付制和后付制是两大基本支付方式,预付制主要包括按总支出额付费、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3种形式;后付制包括按服务项目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2].护理院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各国长期护理政策的不同,支付方式也存在差异.本文着重对国内外护理院的付费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同制定护理院的付费政策提供思路和依据.
-
『医药分开』医保患者药费降三成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去年,北京在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等5家市属医院实施"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取消15%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增设医事服务费.
-
眼科临床路径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的实践
鉴于我国医疗保障方面的经费投入有限,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尝试探索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模式,以方便民众、降低费用,使患者成为终的获益者.在付费体系方面,以诊断相关分类为付费基础的定额支付方式(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是目前的一种国际趋势[1-2];而在临床管理方面临床路径则是医疗流程和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针对特定的一组患者使用标准化、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依据事先制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按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3].
-
处方信息共享平台助力处方外流
长期以来,医院的收入一直依托于其药品的销售.在以药养医体制之下,门诊患者拿到医生开具的处方,只能在医院购药,患者往往因购药而就医.近年来,国家医疗体系正在持续深入改革,两票制、降低药占比、医保支付方式等政策组合拳的出击,让医药分开和处方外流势在必行.2017年是处方外流、医药分开的元年,为落实《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实施意见》,近期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出台相关政策,提高药品质量疗效、规范药品流通和使用行为,这些地方政策提及医疗机构要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药,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另外,多个政府文件也要求“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其享.”
-
医保费用结算方式对医院的影响分析
医保费用结算方式在医疗保险制度中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和主导地位,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关键系统之一.结算方式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效果,也决定了医疗卫生服务的供方-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方向[1].龙岩市于2001年1月起正式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行按住院人头付费与部分专科疾病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支付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医保统筹基金的浪费,较好地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规范了医院的医疗服务,发挥了结算方式在医保管理中的作用,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在医保和医改的进程中保持蓬勃发展.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选择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在政府引导和组织下的、根据农民自愿制定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主要采取个人缴费和集体扶持方式筹措资金.新农合的不同支付方式实施的效果主要分为项目付费制、总额预付制、人头付费制、病种付费制、床日付费制,对于新农合的支付方式改革,可以通过重视不同支付方式实施的条件、结合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和农村医疗体制改革以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农合医疗支付改革等方式实现.
-
支付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疗费用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统计表明,近八年来,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人均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 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人民群众经济负担沉重.
-
医院必须为未来的按质付费模式做好准备
performance)[背景介绍]按质付费(pay-for-performance)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是对科技成就和服务质量的认可和尊重.根据医院提供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和病人的满意度情况支付医疗费用也是一种按质付费.在美国,按质付费已经成为包括保险公司和政府在内的医疗服务购买方所广为认可的一种支付方式.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医院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
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探讨按病种付费制度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覆盖,探讨病种付费在我国新农合中的应用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这种支付方式的内涵与重要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阐明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认为按病种付费是对我国医疗卫生费用付费方式的重大变革,按病种付费作为新农合医疗费用预付制度是可行的,适合在我国新农合管理实践中加以推广.
-
关于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探讨
出于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的需要和新医改的要求,各地开展了住院单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门诊总额预付等新农合供方支付方式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控费效果不明显、医疗质量监管和评估体系设计不足、付费标准制定不科学,医疗机构补偿不到位等。本文提出了建立住院混合支付方式、完善补偿机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对策建议。
-
单病种患者住院及补偿状况分析——以陕西省某县为例
目的 对陕西省某县单病种与非单病种患者住院情况和补偿情况进行对比,以研究单病种支付方式的效果同时针对单病种支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为支付方式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以陕西省某县2007-2012年参与新农合医保人群为研究对象,按其是否单病种付费进行分组,分析单病种与非单病种参合患者的住院人次、住院费用、住院明细及补偿费用情况.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①2007-2012年单病种的次均住院费用低于非单病种,2011年两者之间差距达到大,单病种住院费用为1 323元,非单病种为3 467元.②住院天数方面,单病种一般少于7d,非单病种一般高于9.3d.③2007-2009年单病种患者占比高于12%,但2010年占比减少到了8.89%,2011与2012年进一步缩减到约5%.④2011年开始单病种实际补偿比(50.45%)低于非单病种(67.82%).结论 ①从次均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方面看,当地新农合单病种支付方式效果明显.②单病种患者占比的减少提示,当地单病种支付模式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建议逐步扩大单病种覆盖面,实施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③单病种补偿比例逐渐高于非单病种,不利于单病种模式的推广,当地需要重视提高单病种实际补偿比,并探索推进支付方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