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旋光法测定依替米星注射液的含量

    作者:姬怀雪;王艳

    目的建立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旋光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在2~1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3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关键词: 依替米星 含量测定
  • 实验观察依替米星和庆大霉素的肾脏毒性

    作者:伊娜;刘敏;李忠东;张福成

    目的 探讨依替米星、庆大霉素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病理学改变.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均为庆大霉素组、依替米星组和溶媒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庆大霉素、依替米星100mg·kg1·d-1和生理盐水,连续给药5d.末次给药24h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肾脏组织中庆大霉素、依替米星药物含量,TUNEL法观察肾脏细胞凋亡,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庆大霉素组和依替米星组肾脏组织药物浓度分别为(487.9±97.3) μg/g和(463.4±120.2)μg/g,肾小管细胞凋亡数分别为(1112.0±353.1)个/mm2和(820.9±243.0)个/mm2 (P>0.05).与庆大霉素组相比,依替米星组的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轻.结论 依替米星致肾脏毒性较庆大霉素小.

  • HPLC-ELSD测定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中依替米星的含量

    作者:周文威;席时东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中依替米星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0.2 mol·L-1三氟乙酸-甲醇(84∶16)为流动相,SEDEX75蒸发光散色检测器,流速:0.6 mL·min-1,柱温:室温,柱压:93 bar, 检测器蒸发温度:41 ℃, 载气压力:3.5 bar, Gain:6, 进样量:20 μL.结果 本方法能分离依替米星及相关物质,依替米星浓度在0.06~1.0 m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 (n=5), 平均回收率为(100.6±1.1)%(n=9).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中依替米星含量的测定.

  • 三种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作者:王玉和;夏同霞;杨建文

    目的探讨三种抗生素治疗同一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309例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治疗组A(na=32),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对照组B和C(nb=30,nc=247) 分别采用头孢他啶及依替米星连续静脉滴注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中小成本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90.6%、90.0%、88.3%,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 A组同B及C组相比每例可节省直接药费7545元及2039元左右.结论开展药物经济学分析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和选用佳治疗方案,以小成本获得大效益.

  • 左氧氟沙星与依替米星对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董海正

    目的:从用药时程、用药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左氧氟沙星和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进行比较.方法:将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左氧氟沙星和依替米星静脉滴注治疗,并观测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的治愈率,左氧氟沙星为13.3%、30%、53.3%、86.7%、90%,依替米星为6.3%、9.4%、15.6%、53.1%、62.5%;不良反应发生率,左氧氟沙星和依替米星分别为26.7%和3.1%.结论:左氧氟沙星对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明显高于依替米星,但不良反应较依替米星大.

  •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长远;秦俭

    目的 评价硫酸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与单独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0例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使用依替米星200 mg 1次/d静点联合应用三代头孢菌素抗炎治疗,对照组54例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单独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3.3%,66.7%,两组住院的平均天数分别为12.51±8.63天和16.25±9.74天,均有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及药费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未出现肾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用于治疗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安全有效的,同单独应用三代头孢菌素相比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

  • 原发性气管隆突癌咯血误诊为肺结核1例

    作者:高爱霞;陈惠芬;华少鹏;于志明

    一、患者男,68岁,因"间断咳嗽、痰血、气喘四月余,咯血一天"于2011年07月04日入院.患者20年前患"肺结核",当时抗结核治疗一年余(具体用药不详)后病灶稳定.患者近四月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间断咳嗽,痰血,每日约80ml,伴胸闷、气喘,活动后气喘加重,夜间可平卧,病初未予重视及诊治,于2011 年06月13日在我院门诊就诊,摄胸片考虑"继发型肺结核稳定期伴感染",先后予"氨曲南、依替米星"抗炎,"卡络磺钠、云南白药"口服止血治疗17d后,症状无好转,于2011 年 07 月 03日出现整口咯血,为鲜红色血液,每日量约100 ml,无胸痛、心悸,无发热,遂收入住院.

  • 依替米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作清;张昌红;刘宝珍

    依替米星是一种新的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作用强等特点.我科于2006年4月~12月应用其治疗呼吸道感染30例,临床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替米星注射液的含量

    作者:韦敏;肖亿

    目的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替米星注射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向色谱柱Hypersil ODS C18,流动相:1.6%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为3.0)-乙腈(5∶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4nm.结果依替米星在0.05~2.0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6418.5X+59078.6,r=0.9999,回收率为99.48%.结论本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能满足制剂质量标准的需要.

  • 硫酸依替米星与5种止血药配伍稳定性考察

    作者:林光勇;王增寿

    目的本文考察了依替米星分别与酚磺乙胺,止血芳酸,肾上腺色腙,维生素K1和氨基己酸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微生物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考察了依替米星分别与酚磺乙胺,止血芳酸,肾上腺色腙,维生素K1和氨基己酸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在室温条件下,0~6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上述条件下,依替米星与以上5种止血药配伍,各组分基本稳定.

  • 初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耐药性分析及治疗方案探索

    作者:杨睿

    目的:探究应用莫西沙星联合依替米星对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各40例,分别为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试验组进行莫西沙星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症状改善更显著,不良反应更少。

  • 硫酸依替米星用于治疗肺部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宁微微;苏乐群

    目的:分析硫酸依替米星用于治疗肺部感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某省级医院2010年至2013年硫酸依替米星的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43例,其不良反应发生多的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其他各个年龄段没有明显差异;发生部位以消化道反应、耳毒性、肾功能损害常见,偶有严重肾功能损害。结论在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尽量个体化用药,同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 依替米星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0例

    作者:龙树青;李川申

    目的:探讨依替米星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依替米星0.3 g,头孢噻肟钠5.0 g;对照组32例,给予阿米卡星0.4 g,头孢噻肟钠5.0 g,两组所用药物均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静脉滴注,qd,疗程均10~15 d.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和细胞清除率分别为100.0%和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和50.0%(均P<0.01),且毒副作用较少,尤其耳肾毒性较低.结论:依替米星抗感染作用明显优于阿米卡星,且无肝肾损害及耳毒性.

  • 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道锋;周际安;田德英

    目的:评价硫酸依替米星对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用硫酸依替米星200 mg溶于100 mL灭菌溶液中静脉滴注,bid,疗程5~10 d,进行多中心开放试验.结果:感染性疾病421例,单用药组358例,治愈率66.2%,总有效率91.1%,细菌阳性率80.4%,细菌阴转率90.6%,细菌清除率92.6%.其中对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外科感染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是50.9%,83.3%;75.0%,94.8%;75.9%,86.2%;73.6%,98.1%.联合用药组63例,治愈率、总有效率、细菌阳性率、细菌阴转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42.9%,81.0%,76.2%,81.3%和81.6%.10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其中3例因不良反应严重而停药.结论:硫酸依替米星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 依替米星与进口奈替米星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感染的Meta分析

    作者:丁晓虎;黄成华;沈晓琴;王志梅

    目的:探讨依替米星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了Medline、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替米星组与进口奈替米星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依替米星治疗细菌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 我院门急诊依替米星用药合理性专项点评

    作者:金文成;欧阳郢;孙禹威

    目的:促进我院门急诊依替米星处方规范合理,提高处方质量.方法:详细登记我院2011年8月所有门急诊依替米星处方合计448张,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指南对依替米星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分析其临床用药合理性,并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替米星处方中不合理处方318张,处方不合格率70.98%,主要包括处方书写不规范、剂量较大、疗程较长、用药与诊断不符、高龄患者未减量、无适应证用药等.结论:我院门急诊依替米星处方中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 依替米星联合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突变选择窗的研究

    作者:毕玲玲;孙成春;公衍文;张欣悦

    目的:探讨依替米星(ETM)与美罗培南(ME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体外联合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为降低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棋盘法、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24株临床分离MDRP的低抑菌浓度(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相应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及选择指数(SI).结果:ETM联用MEM、TZP后,对标准菌株的MIC、MPC、SI值较单用时明显降低,并表现为协同作用.ETM+ MEM与ETM+ TZP对24株MDRP有协同抗菌作用的分别占37.50%、33.33%,相加作用分别占58.33%、41.67%,无关作用分别占4.17%、25.00%,均无拮抗作用.ETM、MEM、TZP单用对24株MDRP的SI分别为8~32、8~32、8~32,ETM分别与MEM、TZP联合后各自单药的SI分别为ETM+ MEM(ETM-1~8,MEM-1~8)、ETM+ TZP(ETM-1~8,TZP-1~16).结论:ETM与MEM、TZP联合后,可降低各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PC值,缩小MSW,有利于防止细菌耐药突变体的产生.

  • 载依替米星骨水泥体外释放规律考察

    作者:张威;马子静;李长龄;甄健存;张石革;封宇飞;任睽睽

    目的:研究载依替米星骨水泥体外释药特性.方法:将依替米星包埋在骨水泥中,固化后的骨水泥用洗提法进行药物释放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在37℃模拟体液中的释放情况.结果:依替米星从骨水泥中释放,有突释效应,释放周期在1个月以上,药物释放速率和浓度与骨水泥中药物的包埋量有关.结论:将依替米星以适当方法包埋在骨水泥中可制备稳定的药物缓释体系,该体系具有缓释的特性.本实验观察的释放规律可以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建议.

  • 围手术期使用依替米星和奈替米星注射剂的合理性评价

    作者:张威;褚连楷;陈宁;何绥平;甄健存;李静

    目的:在大范围内观察依替米星和奈替米星注射剂围手术期的使用情况,特进行两药围手术期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定量调查,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用药费用、手术切口、用药合理性及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情况等做综合分析.结果: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的ADR发生率<2%;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Ⅰ类切口无适应证使用抗生素,Ⅲ类切口使用时间过长,联合用药多及配伍不合理;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同等疗效下净成本比较,依替米星略高于奈替米星.结论:依替米星和奈替米星临床安全性较好,但不适宜作为围手术期的首选药.

  • 依替米星与哌拉西林合用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

    作者:王海学;马统勋

    目的:为探讨依替米星(etimicin,EMT)与哌拉西林(piperacilin,PIP)健康人体合用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方法:采用自身交叉试验.以微生物法检测血、尿中EMT浓度,检测菌为短小芽胞杆菌. 结果:单用组和合用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T1/2β、AUC(s)分别为(1.92± 0.09)和(1.96±0.12) h;(37.6±1.3)和(37.9±1.8) mg*L-1*h ;12 h尿药回收率分别为(55.7±4.0)%和(56.1±3. 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两药合用时PIP对EMT健康人体内药动学无明显影响,证明两药合用时有一定的安全性.

138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