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COPD患者居家无创正压通气的干预效果

    作者:鞠贞会;王吉勇;王艳萍;连俊杰;李军鹏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CM)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居家无创正压通气患者肺通气功能、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呼吸机管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6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需要行居家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给予定时电话随访指导、定时家庭访视干预和随时咨询服务的过渡期护理,对照组仅提供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和随时咨询服务,总护理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的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生活质量状况、呼吸机管理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在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生活质量、呼吸机管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运用过渡期护理模式为居家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提供过渡期护理服务,可维持患者肺功能的稳定、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丹;黄行芝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理化损伤、呼吸道病毒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引起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阻塞性通气障碍[1],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COPD患者由于呼吸负荷加重,致呼吸肌疲劳,从而引发呼吸衰竭.

  •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应用无创通气的影响

    作者:席芳;侯琨;李亚军;宋葆云

    目的 探讨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家中应用无创通气的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郑州市社区2010~2011年出院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第1~2个月的健康宣教部分,试验组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面授方式,第3~6个月的护理干预相同,比较两组6个月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天数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无创通气的应用水平和患者依从性,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视频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王丽华;黄明春;谢晓梅;陈存国

    目的 探讨COPD患者健康教育视频的制作与应用方法.方法 COPD患者健康教育视频内容包括入院宣教、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及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使用方法,通过撰写文稿、录制、剪辑、配音完成视频制作后,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每天在病房的健康教育区定时与按需结合播放.通过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相应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来评价效果.结果 COPD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掌握的优良率为94.13%;呼吸功能锻炼的掌握率为93.14%;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合格率为86.27%;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8.04%.结论 COPD患者健康教育视频是常规健康教育的有效补充,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值得优化推广.

  • 回授法促进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实践研究

    作者:周长兰;闻俊;谢翠琴

    目的 探讨回授法在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授法对3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健康教育指导,评价健康教育过程中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掌握情况.结果 在护士单向传递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知识和技能后,仅有56.7%(17/30)的患者掌握情况较好,采用回授法在患者复述后评价和强化后再次评价,能较好掌握呼吸功能锻炼的患者分别为76.6% (23/30)和90.0%(27/30).结论 回授法有助于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掌握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知识和技能.

  • 农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知识和教育需求调查

    作者:娄培安;余加席;安晓红;张宁;陈培培;张莉;韩令才;李刚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知识和教育需求情况,为今后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OPD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300名60岁及以上的COPD患者进行面对面的疾病知识和健康需求调查,评价指标采用百分率.结果 农村老年患者对COPD的知晓极低,生活质量很差,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强烈.结论 农村老年COPD患者疾病知识严重缺乏,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均不规范,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 基于网络的自我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马伟光;郭爱敏;崔英;夏婕;赵静;杨经玉;尤丽丽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的自我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干预效果,为今后寻求并制定可操作性强、效果好的COPD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期间入住北京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经治疗后处于稳定状态的5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基于网络的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测量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自我管理行为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58例COPD患者1周运动锻炼时间分布在0~108min,中位锻炼时间仅为33min,认知症状管理得分1.31±0.75,医患沟通得分1.23±0.74(0~5级评分),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干预后结果显示:两组在认知症状管理与医患沟通维度自我管理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周运动锻炼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差,基于网络的自我管理模式是一种快速、有效提升COP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干预手段.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活动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郭爱敏;韩江娜;王萍;林英翔;乌正赉

    目的 描述稳定期COPD患者的日常活动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在北京两所医院呼吸科门诊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94例,用PFSDQ-M评估其活动受限、活动后呼吸困难和疲乏情况.结果 患者的日常活动为轻度到中度受限,活动后呼吸困难和疲乏程度为轻度到中度.活动受限、活动后呼吸困难和疲乏程度分别与6min步行距离、FEV_1、FEV_1/FVC、MMRC呼吸困难程度及BODE指数呈显著性相关(r=-0.27-0.60,P<0.01).MMRC呼吸困难评分可解释26%日常活动受限的变化.结论 稳定期的COPD患者日常活动轻度受限,重度患者活动明显受限.呼吸困难是日常活动受限主要的影响因素.

  • 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研究

    作者:彭美慈;钟佩雯;梁颖琴;陈健生;刘锦城;梁万福;陈裕丽;陈满辉

    目的比较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探讨COPD患者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方法访问COPD患者108例及癌症患者50例.采用晚期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of-LifeConcerns in the End-of-Life Questionnaire,QOLC-E)作评估.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QOL分数.结果COPD患者的基本活动程度及操作活动程度均明显低于癌症患者(t=-6.2,-4.7,P均<0.01).而在QOLC-E的8个分类中,COPD患者在"身体不适"、"负面情绪"及"存在困扰"得分均比癌症患者低,但是"生活价值"一类却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晚期COPD患者及晚期癌症患者有相近的生存质量关注,但关注面各有不同.一方面意味临终关怀应扩展至晚期COPD患者,另一方面也显示COPD患者的诉求与晚期癌症患者不尽相同,故在发展有关服务的同时,要考虑COPD患者的独特性.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上肢康复锻炼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艳娇;史铁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进行性、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1],是引起肺部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2].2014年更新的COPD全球策略中指出[3],预计到2020年COPD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可见COPD已然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呼吸困难、疲乏等症状初只在患者快走或爬楼梯时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在完成简单的上肢活动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应该受到重视.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运动康复研究进展

    作者:石焜;严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因为患病人多,起病隐匿,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美国胸科协会(ATS)和欧洲呼吸协会(ERS)指出[3],肺康复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多学科,为有症状的慢性肺损害的患者设计的个体化综合性干预方案;肺康复着重丁减轻患者症状、优化功能状态、提高参与率,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临床表现,达到减轻症状、优化功能状态、提高参与日常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肺康复作为一项有效的、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措施,目前尚无统一模式,主要包括患者评估、运动锻炼、营养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运动锻炼作为肺康复的核心,能有效改善运动能力、呼吸困难及疲劳等症状[删,但因为患者通气及弥散功能障碍导致骨骼肌肉摄氧不足、运动无力;同时运动增加氧耗,氧耗使呼吸肌做功增加,而呼吸肌做功增加又可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致运动能力进一步下降;在实际操作中患者很难长期坚持.缺乏运动的生活更加速了机体肺功能、肌力的退化,加重了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形成了恶性循环.

  • 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进展

    作者:梁素娟;刘雪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潜在致死性疾病[1].其主要表现为睡眠呼吸暂停、夜间觉醒、打鼾、白天困倦、不可抑制性嗜睡、晨起头痛、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症状.

  • 胸部物理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孙洋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伴有进行性肺功能下降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喘息、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在我国内地城市人口占主要死因的第4位,农村居第1位[1].近年来相关指南[2]提出COPD是一种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但COPD的治疗选择仍然有限,而胸部物理治疗(Chest PhysioTherapy,CPT)的方法在COPD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且被肯定.通过胸部物理治疗不仅可以清除气道分泌物,还可以增强胸廓的活动,协调各种呼吸肌的功能,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改善气道闭塞,减轻呼吸困难,并通过影响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改善全身状况.临床上胸部物理治疗方法、种类多样,但效果不一,本文主要从气道净化技术、呼吸肌和骨骼肌的功能锻炼三方面,对适宜COPD患者进行现代胸部物理治疗,以期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综述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功能状态相关概念及测量

    作者:郭爱敏;韩江娜;乌正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1].由于COPD患病人数多,社会经济负担重,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的资料,全球共有2.1亿COPD患者,2005年有超过300万人因病死亡,占当年全球死亡人数的5%[2].目前COPD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即使患者得到了好的治疗,其肺功能仍会随时间而不断恶化[1].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训练的效果及其评价

    作者:曹琳琳;郭爱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h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的研究进展

    作者:黎贵;李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老年人群中34.1%患有COPD[1].COPD是导致老年人死亡、躯体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2].据预测,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上导致功能残疾的第5位病因[3].疲劳被认为是COPD患者除呼吸困难外的第二大症状[4].本文从COPD患者疲劳问题的发现、疲劳对COPD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COPD患者疲劳的相关因素等方面展开综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护理进展

    作者:郑宝玲;王欣然

    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时所致的通气功能障碍,但是由于COPD患者本身存在不可逆的病理生理改变,上呼吸机后发生撤机困难的多,平均撤机时间长[1].据统计,80%的COPD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需要应用撤机技术[2].本文就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予以综述.

  • 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佳梅;成守珍;张朝晖;蔡卫;刘琼慧;谢碧珍;汪牡丹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住院的COPD患者56例进行延续护理,患者出院前1周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制订出院护理处方,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3个月,同时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12项一般健康问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评定,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实施延续护理后,SGRQ中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各维度及总分、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BMI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延续护理可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 雾化吸入时氧疗途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作者:李红英;张香娟;祖之娇;陈丹;郑辉;林鹏

    目的探索雾化吸入过程中较好的氧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对照研究,将采用两种不同吸氧方法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采用经鼻导管吸氧(n=64);B组:24h后A组患者进行电动雾化吸入时在口含器旁加一氧气管吸氧(n=64).动态记录两组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结果两组SaO2在吸入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819>0.05),而开始吸入后的5、10、15、20、30min时,A、B两组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A组SaO2在雾化吸入后各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B组SaO2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电动雾化吸入时,在口含器旁加一氧气管进行吸氧,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而对心率影响不大.

  • 自我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

    作者:韩燕霞;钮美娥;汪小华;钱红英;刘慧;黄建安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项目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知识、信念及行为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68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以家庭为背景的自我管理项目,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效能及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自我管理干预后2个月,干预组健康知识得分、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评分、呼吸困难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各资料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自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项目可提高COPD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提高患者对症状管理的自信心,改善患者的呼吸症状.

3486 条记录 10/175 页 « 12...78910111213...1741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